第93章 接上

  • 憨厚的大唐
  • 康三
  • 2729字
  • 2019-02-03 02:05:00

有关农庄住了儒家宿儒,太子殿下待之以诚,两位老人在教导太子殿下之外的生活,美好的让老人乐而忘返。

这样的消息,短时间便传遍朝堂市井,其中少不了儒家子弟刻意推波助澜。

李承乾早就用貌似玩笑的语气和两个可敬的老人商量过,留在庄子他不反对,还举双手欢迎;

可吃好喝好总得帮帮忙,在‘教导’自己的余暇也管教管教别的半大小子们。

诲人不倦的老人半推半就答应了太子殿下的请求。

其实,双方都明白;只要俩老人能留在二进院,关了门,三个人一起打盹,斗嘴,下棋说故事,,,,干什么都行。

外面,自然有有心人散布消息,有利于儒家声名的消息。

在你好我好的大前提下,大家和睦共处,也算是两位老人处事的智慧。

赶在头场雪落前,李承乾进宫和父皇母后认真的谈了一次。

既然躲不过去,李承乾选择了直面应对。

皇宫占地广阔,可也架不住整日无所事事的李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在里面。

富丽堂皇的皇宫于老人而言,就是座豪华监牢!

原本是孙子跟爷爷半真半假提了一句住到农庄的话,被儒家二老在农庄享福的传言,勾的成了老皇帝压不住的企盼!

李承乾再想用农庄简陋搪塞,就没了作用,进次宫被踢一次,实在不是个事。

皇家讲究世人典范,要守孝道,回了长安还就必须去拜访亲爷爷。

爷爷想孙子,念叨的话总挂在嘴上;当孙子的感觉并不坏,只要不拿脚踢屁股,挺好个老人。

恰巧,赶在天冷前修补屋子时发现,原屋主竟是个心思巧妙的人。庄子主院围着热泉建造,内中暗藏着机巧。

地面大块青条石下密布着水道,巧妙的布局,堵住了热泉池子的出水口,池水升高顺着进水口流经地下的水道,好比后世的地暖。

心里尚且怀着忐忑,老爹和爷爷可是有段不好评说的旧事。

一口气,李承乾把自己的想法讲完,没想到;

对于儿子表现出的,勇于担当;李世民很高兴,长孙皇后很宽慰。

既然这样,

李承乾也顺便谋了点私------加派府兵,虽然是一下府,八百人,加上前面要的一府上府,就是两千劳力。

三进的院子用庄子自产的材料修整后,总感觉有点不伦不类。

中式的主体建筑,被水泥补得东一块西一块,铺了瓷砖的地面,光亮照人,墙角沿头却保留着陈年朽木。

还好,冬天保温没有问题,老人们也都喜欢。

等一切都安置妥当,回到内宅,李承乾私下和张瑶芳娘笑称,前院是幼儿园,二进院是养老院。

芳娘问后宅呢!

李承乾想了想,笑着说;三人住的内宅就是保姆房。

阳光正好的午后。

二进院背风又有阳光的墙边,一溜六张马曜重新做的摇椅。

张瑶一个个给老人盖上薄毯,瞥了眼整天不务正业的当家的。

混在养老院的李承乾正讲着马曜的故事;

“马周花了半日时间等候,干嘛死等!?他不知道马曜家在哪呀。

是在酒家结的酒友,别打岔。

马周可是在我这里打了包票,眼看日头偏西,等不到马曜正在着急。

嗨!就看见巷子口出现个人,马周定睛观瞧。

来人正是一双巧手声名显赫的能工巧匠,马曜马伯彦!

话说马曜马伯彦,身高七尺,卧蚕眉,丹凤眼,,,,,。咋,这个不用说,都见过活人了。

好好,接着说下面的。

立时,马周坐到了迎门一桌,背对着门口座位上。

胳膊贴着桌边封着口的白瓷瓶,眼瞧着对面贺五。

贺五,,,,,,,

马曜进了门,才四下寻找合心意的空坐。,,

贺五一个眼神递过去,马周搭在桌上的手轻轻一摆。

啪!的一声,细白瓷瓶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整整一瓶竹叶青酒,还没打开封口,洒的满地都是。

,,,,,,,,。

欲知后事,明日分晓。该备课了,时间到了啊!”

现在,李承乾就能在头进院-----幼儿园保留了话语权。

二进院和内宅都在张瑶的统治下。

二进院的住客,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幼儿园老师,便是混在二进院老人堆里的他自己,也担负着督导的任务。

颜思鲁和李纲二位就不用说了。

连爷爷李渊也有课时安排,关于他讲什么课,那是他自己的事,唯一的要求必须去讲,讲够课时。

出乎意料,老皇帝的课竟然最受小朋友欢迎!

在文明思想之外,李靖和秦琼负责的自然是野蛮躯体。

秦琼强化小朋友个体躯体野蛮化,李靖教导小朋友组合在一起野蛮身体。

小朋友呢,可是来头不小。

小小年纪就被封男爵爵位的驸马都尉王敬直,都不好意思和别的小朋友提自己有爵位!

关陇大阀独孤家的家主,独孤谋也要和另外三个人挤一个房间,连个伺候的下人也没有;没办法!同屋住的都是亲王殿下,年纪还小,待遇都一样,诉苦,还轮不到自己。

再说了,能来还是自己强行装嫩,让公主未婚妻求到皇后娘娘发了话给太子殿下。

一座三进的院子。

算得上是当今天下勋贵最密集的地方。

一位退位的皇帝,一位储君太子殿下,王爷五六个,驸马七八人,家里长辈拉下脸来求着陛下娘娘混进来小公爷小王爷数位。

还不能忘了,老师集合了当今文武两边最顶尖的宿儒名帅猛将。

看着热闹的宅院,李承乾满意的感慨道;总算啊,家大业大了。

可是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谁说了算呢!?

自然是小主母张瑶。

有没有人幻象着挑战小主母的权威!

有!

头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倚老卖老的老皇帝李渊。

结果呢!在二进院被比他还老的俩老头带头孤立了一天就摇了白旗。

没牙的老人就好瑶娘做的饭食,软和,香,好吃;得罪了小主母断炊咋办!

八十好几了,能有几天活头;别说退位的老皇帝,就是当今圣人来了,俩老人也不怯场。

前院的小朋友,被对张瑶心怀私怨的房二鼓动才有点闹事的苗头,二进院老同志合着伙一次打压;

肉体到精神都接近崩溃,再看看训导主任太子李承乾拎出了御赐的马鞭。

好吧!我们都选择做个德智体全面发展听话的乖孩纸!

“瑶娘呀!晚上能不能做点豆腐脑,啥?晚上蒸鸡蛋羹,好好!”

“瑶娘!晚上能给爷爷来盏酒吗?哦,补酒,行。”

“瑶娘,义父也想,,,,,,不给,就喝一小盏。医师都说义父的身体好多了,一小盏,,,,。呵呵,知道了,绝对不多喝。”

,,,,,,,,

看着被被瑶娘惯的象群孩子的声名显赫的老人们,在似乎与世隔绝的院子里,像个平凡的老者,享受着被晚辈照顾的乐趣,李承乾躲在一旁暗自得意。

有时,李承乾也会困惑。

张瑶不像个古时的女子;张瑶有强烈的是非观,却没有这个时代女子敏感的尊卑理念。

在她眼里,人,就是人,从不关心身份是高贵还是低贱,统统一视同仁。

善良,真的就是善良,没有功利色彩。

二进院的老人可都是阅人无数的时代弄潮者,只有张瑶根本不在意这点,凭着真心去关怀,处处想着老人们,再繁琐劳累也要让老人们吃舒心睡安稳,生生用真诚俘获了老人们的尊重。

“当家的,爷爷和老先生义父就不用说了,该是咱小辈孝敬;前院呢!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几二十个半大小子,天天甩开了腮帮子蒙吃蒙喝;咱可养不起。”

说着还不忘拉着李渊帮腔;“爷爷,您说瑶娘这话说的有理吗!”

“有理,瑶娘这话爷爷早就先说了,爷爷也是被臭小子坑了,天天都要讲课,一份束脩也没见着。”

李渊毫无立场的话才出口,立时迎来一片符合声。

李承乾揉着额头,“您可是我的亲爷爷,您到底跟谁一伙的!”

“谁有理和谁一伙,向理不向亲!你们是不是一样?”又是一片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