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伤心的往事(Ⅰ-6)

  • 心死的日记
  • 西子一
  • 3725字
  • 2007-06-28 16:52:42

心死的日记(长篇连载Ⅰ-6)



儿子丢在老家,不在我们身边,我想念他与日俱增。我多次在梦中遇见他,他用哀怨的目光望着我“爸爸为什么不理我?”醒来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我把自己的梦讲给妻听,每次她都不以为然。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别演戏了,你们河南人就会演戏给别人看。”如此话不投机,真是半句嫌多。春节,双方的单位都放七至十天假。这回要利用假期和聪儿好好亲热一下了!我想当然地以为,妻也会补偿一下她和儿子之间的亲情吧。我万万没有想到,她坚持只在我家呆两三天,然后马上到BJ看其父母。在回家的火车上,她和我争吵了一路,毫不妥协。到家后,儿子开始和我们生疏,躲在一边,过了一会就和我们亲热了,叫“爸”叫“妈”。那叫声似一副良药,把我的苦恼与疲劳冲得一干二净。我抱着他,他白白胖胖的,长高许多,体重也增加不少。他身上凝结着我家里几代人的心血呀!



一到初一,妻就闹着进京。我说考虑一下,她就大声叫道“你太自私,只看你的父母,不看我的父母!”过年图个吉祥,吵架最大煞风景。我父母听到吵架声,连忙说,你们去吧,去吧!和孩子刚在一起三天,我不得不丢下他,和她一起北上了。也许读者会问,你为什么不带着孩子一起去呢?其实我内心并不想携带儿子去。这一是因为我们夫妻是不称职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奶奶最亲;若强行把他弄走,小家伙在心理上受不了。二是因为BJ春节期间天气寒冷,我担心他不适应气候而生病。



九二、九三两年的春节都是这么过的。妻要探望她的父母,这本身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的。问题是把幼小的孩子丢开不管,无异等于一个士兵丢下他的阵地后跑回大本营里,其性质是“逃兵”。在她的心目中,孩子这个砝码份量较轻,她自己才重于一切。在小孩两岁多时,她在填写单位发的表格时,家庭成员一栏里她填的是她父母、妹、弟四人,根本没有我和儿子的份。



BJ,岳父母的家。

岳母自九二年初调到BJ工作,把她的二女儿和儿子都带去了。我内弟最小,在上高中;姨妹调到一个单位当会计,条件也不错。只把我们两口留在了武汉。岳父作为部机关一个要害部门的司长,本应住大三室一厅,但他发扬风格,只要了一套中套的两室一厅,比他在武汉的住房面积还要小。过年,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气氛很好,但几乎没人问起我的儿子――他们的外孙的情况,我感到奇怪。因住房面积小,过年期间来拜年的人又多,屋里显得很挤。特别是一些有身份的人来拜年,顺便再和岳父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此时我应礼貌地回避,而不应坐在客厅里听他们交谈。可到哪去呢?他们一家人不喜欢外出,喜欢呆在家里,而家里总共只有两个房间,一是岳父母的卧室,二是内弟的小房间。妻白天经常在她父母卧室里睡觉,或和她妈、她妹在房间里聊天,我只有躲在内弟的房间里看书。



妻对此有意见,当着她家人的面训我:“干嘛躲在小房间里当缩头乌龟?有意见你可以当面提嘛!”我说没意见。她又不依不饶,说我不诚实。当我和妻有矛盾时,岳母总是当面批评我,说我是大男子主义,让我明白她的女儿是多么的通情达理。岳母忘了几年前她和小美吵架时,小美把她气得吃不下饭的情景。小美呢,看有人支持她,有了后台便更来劲,她还要“痛打落水狗”,把我以前的毛病一股脑地全部抖出来。我当时觉得,妻有了后台,就像八十年代初的越南有了后台而专门和中国作对一样。我触景生情,想起了在我家里,女儿和女婿发生争执时,我母亲总是批评自己的女儿,从而缓和了矛盾。



人们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大家在一起议论某个人,他本是一个正常的人,有缺点也有优点;当大家只谈他的缺点时,会觉得这个人毛病太多,简直是一钱不值;而当大家只谈他的优点时,会发现他完全是一个圣人,一个完人。反正我是感觉到,在岳母家,当妻只谈我的毛病时,我给人的印象恐怕和骗子、小偷、无赖差不多吧。



九四年的春节快到了,武汉的气候还比较暖和。我的聪聪已满三岁了,该上幼儿园了。我和妻商量,再过二十来天就要过年了,咱们趁机把他接回武汉吧,放老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所住的院子里就有两个实例,有两个家庭,都是六十年代父母在外搞工程,没空管孩子就把孩子长期放在亲戚家里。后来孩子长到七八岁以后,其父母想把孩子接回到身边,孩子已坚决不愿来了,和父母没什么感情,只和养他的人有感情,至今两个孩子都三十多了,一直没有回到父母身边。并且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女儿,双方的父母都是岳父母的同事。可见无论是男孩女孩,丢开的时间长了,就不认亲生父母了。岳母和妻都见过这两个孩子。我拿这两个事例向妻说明,现在是九十年代了,千万不能让此类悲剧重演。



“不要大惊小怪,杞人忧天。”妻的回话中连用了两个成语。

“如果你嫌麻烦,他来武汉后我一人来管!”我的立场坚定不移。

好不容易才说服妻,这时岳母又来了电话,说要聪聪再晚一年来,怕影响到小美的学习。那几年,岳母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给我们打电话,关心我们,下达指示。岳父家的电话费全部是公家报销的,故岳母喜欢用长途电话来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时至一小时。有时她的亲友给她来电话,她的第一句话总是:“快把电话放下来,我再打给你,反正我的电话不掏钱。”我相信,要是她自己花钱打电话,她出两三块钱就会心疼的,因为她连五毛钱的邮票都舍不得买呀。我又费好大劲才说服了岳母,才算把此事定了下来。大局定下来了,具体如何实施上,我们夫妻又有不同的意见。我提议,两人都向单位请几天事假,早几天回去便于和孩子熟悉,顺利实现和我父母的交接班,以便于平稳过渡。她说一声“小题大做”就不再理我了。我只好让步,她能同意把孩子接回来,就已说明她的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已是谢天谢地了。和她在一起生活几年,我对她的期望值在不断地向下调整。



在北去的火车上,我感到身心交瘁,想停止思考任何问题,但内心又像大海里的波涛一样久久不能平静,大脑也在以比车速还要快的速度运转着,一刻也不停地胡思乱想。我的脑海里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农民拉一辆重车,其妻在后面轻轻地推着,边走边谈;到了一个上坡前,他用力猛往上拉,她使劲向上推,可车子还有下滑的趋势;此时,他们夫妻喊着“一二三,一二三。”一起用力就把车子拉了上去,两人互相鼓励,然后在平坦的大道上轻松地驱车前进。这对农民夫妇拉动了车,也拉起了生活的重荷载。我真的羡慕他们,他们互相支持,共渡难关。这大概就是幸福的含义吧。



对比之下,我们虽然生活在大城市,但两人想不到一块去,劲也使不到一块去,就算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也倍感吃力。我感受到了夫妻双方性格、爱好、习惯、思维上较大的差异,更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婚姻的苦涩。我再也不能欺骗自己了,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婚姻是低质量的,或者说接近于一个错误。



车子开到武胜关,我无心思欣赏窗外的风景,无心思关注车上流动的人群,却想起了一件往事。



九二年五一节,家里来过几次电话,想领聪聪来武汉玩一玩,因为小孩从来没进过他武汉的家。岳母不批准,理由是怕影响小美拿文凭。几经协商,她才同意“十一”再来。十月一日上午,我母亲和大姐带聪聪来汉。实际上,在来之前,岳母已和小美在电话里定好了,只让小孩在此住几天,然后还让他回老家。所以,母亲一行刚进屋几分钟,岳母的电话就追过来了:“大姐,你来了,这回准备住几天?”



“两三天吧”母亲回答。

“大姐,来一趟不容易,多住几天吧。”

“算了,别影响小美的学习。”

“那好,大姐你就再辛苦一段时间吧,谢谢你!”

岳母在电话中讲的内容,是母亲转告我们的。



儿子第一次进城市的家,感到什么都新鲜。他高兴地在客厅里、卧室里跑来跑去,用一双小手摸来摸去,还叫道:“摸摸。”过了一会,他拉着奶奶的手,要回家。我亲切地抱着他说:“这就是你的家呀。”他挣扎着下来了。妻不冷不热地说:“乡里伢。”是啊,儿子一直在乡下生活,当然是乡里伢了,但你这个亲生母亲硬是把他丢在乡下,难道不是你一手造成的吗?



我们一起上汉阳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儿子跑来跑去,像个小鸟一样,高兴起来两手使劲拍巴掌。看他那么开心,我颇感欣慰。后来一家人一起上了龟山电视塔,坐在旋转餐厅里来眺望江城全景。我要让儿子的童年过得尽量幸福一些,至少要比我幸福。



三天后的早上,母亲和大姐又带着聪聪返回老家了。他们是早上六点半离开家的。我早上五点半起来做早饭,六点叫妻起床。她不起来,我叫了半个小时也没有叫动她。这样,儿子走时连她的面也没有见上。其实那几天我一直在做工作,要母亲不要回去了,就在武汉给我们带聪聪,等几个月后熟悉了再顺利地交给我们。因为考虑到各种因素,此时时机最好。



武汉方面,一是住房面积较大,大二室一厅,使用面积为66平米,住我们一家三口还是绰绰有余的;二是小美在机关上班比较轻松,拿大专文凭也不算难。老家方面,母亲为了带孙子,提前几年退休了,本来身体就不好,再过几年聪聪大了肯定很活泼,到处乱跑,会把母亲累垮;此外,我的姥姥还健在,母亲还要照顾她老人家,只有尽快把聪聪交出去,母亲才能勉强顾得过来。我说服了母亲和大姐。她们说,听听小美的意见。可小美始终不作声,沉默就意味着反对。这一次留孩子的最佳机会就错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