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范进别传(2)
- 血溅夜郎国
- 潇湘三月山
- 1506字
- 2013-08-30 15:36:02
范进在一个茅草棚里,不是范妈妈不愿把他生在窗明几净的瓦房里,只因家里穷,盖不起房子,更买不起房子。但贫穷不能阻止人们拥有梦想,范进打从娘胎起,就渴望能有一套像样的住宅,他十分讨厌茅草棚里散发的霉味。
家里落成两居室
范进的父亲租种张员外家的两亩田地,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范进的母亲倒有些经济头脑,她常说:“吃粮靠种田,油盐酱醋靠的是家禽家畜。”她在草棚的后面养了七八只鸡、五六只鹅、两三头猪。一年下来,卖鸡蛋、鹅蛋的收入有五六分银子。要过年时,将生猪卖给镇上的胡屠户,扣去买猪崽的费用,能净赚一二两银子。除了贴补家用,范妈妈一年还能攒下一两银子。
范进十岁时,范妈妈对范爸爸说:“眼瞅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俺们一家三口挤在草棚里也不是个事儿,这些年俺攒下十两银子,俺们盖两间房吧。”
于是他们花了五两三分七钱的银两,买了砖瓦木料。动工后,乡邻们都来帮忙,工钱是不用的,酒饭的用度花了一两六分三钱。两个月后,范家一间正房、一间厢房的两居室住房落成了。然后范妈妈花二两银子装修了房子、买了一些二手家具,最后还余下一两银子。原来住的茅草棚,也就作为杂物间,放置农具和猪饲料。
却说范进这小子不愿干农活,整天在私塾外听人家念书。十五岁时,父亲要他下地,他极不情愿地跟着去了,父亲要他除杂草,他把麦苗给锄掉了,气得父亲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回家后,父亲问他到底想干啥,他说:“俺要读书!”父亲说:“读书不能当饭吃,有什么好?”范进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俺要住三进的豪宅!”父亲骂道:“别做梦了!”范进哭着说:“做人就是要有梦想嘛!”父亲又要打他,母亲劝道:“孩子要读书也是好事啊,俺这里还有一两银子,供他上学吧。”
范进十六岁才上学,读了两年后在家自学,二十岁开始考秀才,却屡考不中。范进三十岁时,辛劳一生的父亲去世了,张家把两亩地收了回去。这样母子俩吃粮也要花钱买,家里的生活更困难了,但范妈妈依然咬紧牙关,辛勤劳作且省吃俭用,目的只有一个:供范进读书,让他实现梦想。真是伟大的母亲!
成家中举换豪宅
范进三十三岁时走了桃花运——镇上的胡屠户把女儿嫁给他。胡屠户除了有些势利外,其实人还是不错的。胡小姐那年三十二岁,眼瞅着女儿成老姑娘了,胡屠户着急呀,见范家有住房,范进人也老实,他不仅不要范家一分财礼,还倒贴一辆手推车作为嫁妆。这样,范进不仅成了家,还有车有房了。胡小姐也很勤劳,成亲后,她在屋后开辟了半亩菜地,蔬菜收成后,就叫范进用小推车运到集市上卖。
范进忘不了他的住三进大宅院的远大理想,他刻苦读书,执著地参加科举考试。一直到五十四岁,范进总算中了秀才。这年正是乡试年,范进又进城参加了乡试,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范进中举了!
出榜那天,范进失态了,其实这也难怪,苦苦奋斗、执著追求了三十多年,梦想一旦成为现实,能不喜极而狂吗?
也就在发榜的这一天,范进又得到另一惊喜——乡绅张进斋先生扶贫助困来了。
张进斋举人出身,当过一任知县,从岗位上退下后,他主要从事房地产生意。五年前,张先生在镇内外共盖了十二座住房,成本是每座平均二十两银子,镇外的房子以每座八十两纹银出售,今已售罄。现在镇中心还余下两座空置房,因为每座房子标价一百六十两,对年收入只有数两纹银的普通百姓来说,这可是天文数字。想买房的人只能望房兴叹了。
范进曾多次在那两座房子前转悠,心中渴望也能拥有一座这样的豪宅。当进斋先生得知范先生苦苦奋斗几十年终于中了举人,心中十分感动,他知道范进目前生活还十分贫困,便送给范进五十两纹银,并送去一张位于镇中心的、三进十二房的、带庭院带花园的豪宅的房契。
这以后,范进常说这样的话:“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执著追求,馒头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