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 小路弯弯
- 知者不言
- 1463字
- 2011-06-08 14:26:16
如果姐姐的面粉厂不出事,高自强的学费姐姐可以全部包下。但是,倒霉的是,姐姐现在比他高自强还难呢。
原来,姐姐高萍萍和丈夫杨立科的面粉厂生意越来越好,由于生产设备陈旧生产的面粉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两人商量再购买一套大型的面粉生产设备。但一套大型的面粉生产设备要30多万,高萍萍和丈夫杨立科这几年虽然挣了不少钱,但盖房子、买设备以及各种花费用去不少,现在家里实际还有10多万。高萍萍说干脆就这样算了,但丈夫杨立科坚持要买,于是杨立科以面粉厂抵押从银行贷了20万。正当夫妻俩准备大干一番时,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粮食管理的若干规定》,规定要求禁止私人从事小麦的运输生产经营。这一下,高萍萍家的面粉厂没有了原料小麦,自然无法再生产,刚刚贷款购买的大型面粉生产设备只能静静的在厂房里闲着。现在,银行正追着丈夫杨立科讨要贷款。
哥哥出事的时候,爸爸已经向亲戚家借了一遍,现在谁愿意把钱借给他这样一个家庭呢?更可气的是原来答应借钱给他的三婶现在也说自己没钱不准备借钱给他了,高自强知道那是因为三婶一家觉的他考的不好,只是三流的大学,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高自强这时真切的体会到了世态炎凉,就像鲁迅当年从小康之家跌落下来一样困顿。他觉的所有的亲戚朋友这段时间都怕高自强向他们借钱,高自强曾想过放弃上学外出打工,但爸爸不同意,爸爸说总会有办法的,以前自华上学时不是也艰苦的很吗。自华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当时他父亲从银行贷了500元准备给自华交学费,没想到回家的路上被小偷偷走了。是的,比起自华,高自强经历的苦难少的多,高自强记得同班的阿涛,在宿舍自己做饭,经常是烧开两碗水下一点面条一点盐,连青菜就舍不得吃,三年就是那样度过的。“不经一番风寒苦,怎得梅花扑鼻香。”高自强觉的自己必须鼓起生活的勇气,战胜困难,才能对的起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随着开学的临近,高自强的学费也一点一滴的凑的差不多了。爸爸把地里收获的粮食留够吃的全部卖掉了,还有妈妈辛苦饲养了一年的猪,居然卖了700多元。开学的前夕,门里的几位叔叔大伯以及几位成家的堂哥们每人借给高自强200元,高自强的学费连同两个月的生活费总算有了着落。临走的前一天,为了感谢门里的几位叔叔大伯以及几位成家的堂哥,高自强的妈妈在家里做了一桌的饭菜,又到集上买了几瓶酒,宴请了大家算是答谢他们对高自强的帮助。
每个人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都会觉的有少许的不适应,当高自强一切报名手续办完之后,忽然有一种莫名的孤独。虽然学校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但没有高自强认识的。晚饭过后,天还没有黑,高自强一个人在校园里闲逛,六层的教学楼、标准的运动场、还有校园里的石板小路,这一切对高自强来说都很新奇。
周末的上午,有人来找高自强,说是明天有一个老乡会。高自强没想到这里还有老乡,他记得这所学校在他们那只招一人,就是他高自强。第二天上午,来了五六个老乡,他们是大二、大三的,早高自强一两年来到学校,高中也是和高自强一个学校毕业的,但当时大家并不认识,看来老乡这个词只有离开了故土才会有实际意义,而且离得越远意义越大。现在大家都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求学,自然就觉的比跟别人亲的多。
几个老乡对高自强特别的照顾,首先带高自强到学校后面的琅琊山玩了一会。以前高自强只是在书上读到《醉翁亭记》时才知道琅琊山的,没想到现在琅琊山就在学校后边,对于在皖西北平原长大的他来说,山都是那么的神秘充满诱惑。高自强玩的很开心,心中的孤独很快被新奇兴奋所取代。很快,高自强融入了这个南方这个有山有水的美丽小城。
要含章节标题。为了避免您的稿件丢失,请勿在线直接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