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王允有女

  • 凰非皇
  • 飘一点墨轩昂
  • 1785字
  • 2011-04-25 10:55:21

宦乱初平,百废俱兴。

一切看上去似乎又步入正轨。朝纲整顿,百官和睦。人们仿佛又看到圣朝光武大帝中兴的场景。人头攒动,繁华似水的洛阳城朝气蓬发。

难道陨落的红日真的重新升起了吗?连晨也是不敢确定滴。

例行朝会——

百官朝拜,吾皇!

“有事請奏,无事退朝”。公公独特的声音响彻大殿。

说完,一年过六旬的老者,手持木屐,额冠附带。走向前来,不苟言笑的说道:

“臣,王允有事請奏。”

太后代政,因此道:“不知尚书令有何事請奏啊?”

王允义正言辞的道:“臣弹劾大将军曹操,专断政事,干预尚书台行政。”

百官哗然,

……这……这……那那……那那……的轻声议论着。

整个大殿之内面色不变的也就只有,连晨,曹操。当然还有面色言辞的尚书令王允。

太后似很为难,不知如何处理这等事务。毕竟曹操不久前帮了她一个大忙,平了宦乱。

她不是不知道,至从曹操军权在握,越发跋横。也越来越不把自己这个太后,皇帝放在眼里,暗地里拉拢朝臣。

看到左右为难的太后,连晨想去帮他。毕竟是个苦命的女人。

太后是新帝的生母,被换着王美人。是前五宫中郎将王苞的孙女。出身名门世家,举止文雅,国色天香的。后来好像是被人用药毒死的。自己的到来到是让她免于一死,也不知道会不会感激我——连晨。

陛下!太后!连晨走到前来说道:

“我觉得王尚书所言,有待商榷。但王尚书这种忠君爱国的精神值得发扬。

不畏强权,这才是

我们做臣子应该有的品质。”

陛下!太后!连晨接着道:

“臣以最真诚的心,希望陛下,太后。以先贤为样。广开言路。兴我华夏,振我天朝。”

可能大家都被这朴实却大气的话语感染了。

静!静!静!

草——给点发应好不。好久没说煽情的话啦!连晨心底暗道。

殊不知,正是他的话太煽情了,大家都深深的沉浸在其中。

“好一个兴我华夏,振我天朝。”曹操第一个回过神来叹道。

陛下!太后!我曹操附议:

恳请陛下,太后准连太傅之议。

臣附议……臣也附议……臣臣臣……附议。

百官大部都提出要附议。

这下太后还有不答应之理吗?何况连晨还帮她解决了这个难题。

“好!竟然百官都同意,哀家一定督促皇帝广开言路,纳贤良。”

王允见状也只有叹气的份了。

退朝——

气死老夫!气死老夫了!

刚回到家中的王允,生气的推开房门。这一幕正好被王允的养女——貂蝉看见。

于是带着疑惑跑过来关心的问道:“爹爹!您这是怎么啦呀?”

“说起来真是气死我啦,本来我今天朝会之上弹劾曹操。

没想到杀出个小子出来破坏我的计划。”

貂蝉:“曹操,爹爹是不是那个大将军曹操啊?”

王允:“除了他还能有谁敢惹你爹爹这个三朝元老啊!”

“爹爹算了吧,生气也没用。下次在找机会弹劾他吧!”貂蝉乖巧的劝慰道。

消消气!消消气!貂蝉边说边抓着王允的胡须撒娇到。

虽然是养女,但由于王允膝下无儿女,倒也待貂蝉如亲生。

很快,也就被这个乖巧的女儿逗乐了。

“对了,貂蝉。最近可有读书啊?”王允是个博学的人,因此对这个女儿的教育很严格。琴棋书画,礼仪智信。都要求必修。

嗯,最近在读诗经,爹爹我背给你听,说着便朗声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好好好!我的乖女儿真是冰雪聪明。王允拍手称道。

爹爹你能告诉我这首诗的意思吗?写的有些隐晦女儿不知。

其实不是诗句隐晦,而是,貂蝉从少与养父相依为命。王允是个大儒,说些之乎者也还行。要他去和女儿说些少年智威特烦恼啥的就有点难度了。

这……,果然,就被女儿这句话给难倒了。

看了看女儿,也有十五了,和她说说也无妨。于是王允看着貂蝉说道:

这首诗的大意是,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听完!貂蝉大羞。虽然对男女之事懵懵懂懂的,但书上有解释。什么异性相吸……啥的?

每次看了自己都无故的脸红,而且还很热。曾还一度以为自己是生病了。

原来诗经《关雎》也是那样的诗啊!难怪自己读起来,总感觉怪怪的。

爹爹,说完就羞怯的跑开了。

哈哈哈哈……此地空留王允的笑声。

第一个女猪脚出来了,大家猜到是谁了吗?……………………………………………………啊哈,没错猜对了。就是上文中的……………………………………………………………………大家砸票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