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

  • 献给记忆深处
  • 1993猛虎与蔷薇
  • 1858字
  • 2013-04-08 11:17:33

什么是三年之痛,什么是七年之痒?对于大部分人的理解是婚姻经历过三年之后就会发生消极的变化,在七年之后婚姻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指在一段时期之类一个人在生活环境下所带来的不好的变化。相信看了这个题目之后有人会觉得我在这里详述一个我未曾经历的事件,其可信性与权威性是极其低的。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却让我明白了不一样的意义。

21年前,这样的一个我诞生了。如今我已经度过了七个三年,三个七年了。记得微博上有人这样说为什么叫七年之痒?是因为在一个人的身体内,每三个月有一部分细胞将会更新,要将身体中的所有细胞更新完,需要的时间是七年,所以七年之后你是你,你也可以不属于你自己!我想为什么有人会这样说,也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会有着巨大的变化,是微观的变化,我们很难去察觉。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属于人的一种变化,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觉得这是对婚姻变化最好的诠释。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个理解为是自己蜕变的一个代名词!因为人需要蜕变,需要留下时间的印记。

那年我七岁,充满了孩子气,身上散发着孩子的稚气,看不懂身边的世界,背着比我背部还要大的双肩背包,跟着姐姐屁颠屁颠的走上好几公里的路程到学校。似乎路途上总有我们几个人的身影和气息。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小学读完估计长征也快被我们拿下了。我们听了只是会觉得开心,似乎觉得走了这么多路程会有一种成就感,好像这条漫长而泥泞的路是属于我们的,记录我们孩提时代的酸甜苦辣。而从来不会觉得是家庭的拮据让我们体验了那么多的艰难苦楚。不会觉得我们与其它孩子比起来我们是有多么的不幸。姐姐们总是那么的懂事,这让自己从那个时候对懂事这个东西已经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虽然过着拮据的生活,但是并没有因为这而让家庭变得凌乱,而是我们享受着别人无法享受的幸福与快乐。这可能与那时爸爸的家和万事兴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吧!虽然只有七岁,但是我却依稀记得,我对家的定义就是每天,每顿饭一家人都能做到一块有说有笑。那在现在想来可能就是最单纯的幸福吧!那年我七岁,我知道幸福很简单,我知道简单很幸福。

那年我十四岁,和其他男孩一样,我骑着单车,每天半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程感到学校上学。那时候每天最想的就是能够快点放学,希望能够早点赶回家,吃上妈妈做的热腾腾的饭菜,好像那时候学习是一种任务,并没有现实所阐述的那么重要。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妈妈一直都有个想法,无论怎么样都要让我读上书,而且要读好点的,因为家里不能都是文盲。那年姐姐中考失败,从爸妈的眼神中看出了无奈,更多的应该是失望吧!于是随着那时候上私立学校的热潮,妈妈下决心让我去城里读上最好的高中,虽然那时候的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允许。但是对于那时比较安于现状的我来说并不是很了解爸妈的做法。决定答应中掺杂的更多是对私立学校的好奇心和对城里的向往。那年我一个人,面对身边的陌生人觉得自己是无比渺小,自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学会独立,学会怎样与人交流。接着爸妈每天节俭出来的生活费,自己那刻突然会觉得很重,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了,又似乎很懵懂。只是最清楚的是自己要努力考上重点高中。结果是我失败了,突然那刻觉得失败给我的打击是我从来没有经历的痛楚。老爸只是说了句:儿子什么事情都要顺其自然,没事的。但是我觉得那刻我是这个世界上最亏欠老爸的。那年我14岁,我知道独立是什么,我知道我欠爸爸一个承诺!

那年我二十一,和很多其他的男孩一样,每天过着寝室,食堂,教学楼这样三点一线的生活。如今我的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不会去想怎么去虚度自己的生活,怎么去把自己摧残得无比脆弱。七年的时间里,我没有做过一件让爸妈担心我的事情,更多的是我在去弥补我对老爸的承诺。我觉得这是我对爸妈最好的回馈。现在的自己不会意气用事,不会去因为不顺心的事情而烦躁不安。虽然生活很固定但是却也不乏乐趣。我相信很多东西都需要你看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用老爸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顺其自然。用老妈的话说就是心态好了,什么都好。虽然朴实,但是却觉得一直很受用。今天我21了,回忆起成长,辛酸而有平实,一步步让自己有了现在的我。就像“七年之痒”一样,也许经历了三轮的细胞更新,我应该有所蜕变。我希望在下一个七年里,我将再次得到蜕变。那年我21,我知道了时间是什么,我知道了我的下一个七年等待着我。

时间的名词永远都是一样的,不会改变,只会因为历史的积淀,会变得更有新意,更有韵意,就像七年之痒。变化的是我们,是我们对生活变化的肯定与认知!

有时候把时间定格在时间名词里面,又何尝不是一次灵魂回味的过程呢?

21岁了,祝自己生日快乐,祝身边的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