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次相见
- 牡丹花神泪
- 妙生
- 1884字
- 2012-12-10 15:29:01
王玉英,唐朝时的并州祁人,东魏、西魏、北齐大将王思政的玄孙女。王氏与唐皇室系旧亲,唐高祖之妹同安大长公主为玉英的从祖母,玉英的母亲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孙女。因此玉英出身显赫,既是北周重臣的后裔,其父母两族又都是唐皇室的姻亲,属于当时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一员。
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李世民诸多儿子中最贤能的儿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且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
李治,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为长孙皇后,为嫡三子。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庙号高宗。
王玉英第一次进宫那年是公元635年,那年她9岁,李恪16,而李治却只有7岁。她随同安大长公主一起参加皇家家宴。
“姑祖母,你们终于到了。”
“恪儿,让你久等了。”
“哪里,这位小妹妹是.....”
“她是我的玄孙女,玉英。”
“哥哥好!”
“乖,玉英,哥哥带你进去。”李恪牵着玉英,恭敬的对安大长公主做了个请的姿势“姑祖母,请。”
长安宫
“姑祖母,这长安宫是父皇专门为你安排的。您在这儿稍作休息,我去禀告父皇。”
“恩。”
待李恪离去,同安大长公主边环顾四周边道:“英儿,这是皇宫不比得家里。可不要到处乱跑。”没有应答。回身,哪里还有玉英的影子。
“哎,这孩子就没有老实过。”说着便要出去寻找。这时皇上正好进门,后面站着李恪。
“老身参见皇上。”同安大长公主赶紧行礼。
“诶,姑母不必多礼。”皇上扶住她
“朕见姑母匆匆的想要离开,这是为何?”
“哎,我那淘气的玄孙女玉英趁我不备溜出去了,我正准备去找那丫头,也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
“呵呵,一个小丫头能惹什么事,恪儿,你去帮姑祖母把玉英找回来。”
“是,父皇。”
“姑母,这边请。”
玉英来到御花池旁的亭子里坐下看着湖里的鱼儿游来游去,左手一把青罗扇右手一把绿草,她把小草一根一根的扔给鱼儿时不时的咯咯的笑着。
“你在干什么?!”一个非常不满的声音叫道。
玉英吓得赶紧回头,见一个小男孩正瞪着她,她被吓得不敢说话。
“谁让你给鱼儿喂草的?”
“我。。。。。”玉英不知所措,手里的草全部掉在水里,只剩下左手那把青罗扇。
小男孩看看玉英手里的青罗扇,“这把扇子挺好看的,给我。”说着就去拿玉英手里的扇子,可玉英怎么都不肯放手。最后还是被那男孩抢了去,待那男孩离开好久玉英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这个小男孩就是李治。
“玉英,怎么了?”
“呜呜,哥哥,我的罗扇被人抢走了,呜呜。”越哭越厉害。
“玉英,别哭了,你看这是什么。哥哥把它送给你好不好。”李恪拿出一只玉箫。
“呜呜,这个又不好玩,我不要!”
“怎么会不好玩呢,你看。”说着就拿着玉箫放在唇边吹了起来。箫声清美悠扬。玉英在箫声中渐渐安静下来,开始随着箫声偏偏起舞。
箫声戛然而止只听见李恪一声“九弟”
玉英转身看见刚才抢了自己青罗扇的李治正站在前面。
“三哥,我是来还她的扇子的。”
“你都弄脏了,我不要了,我要哥哥的这个。”说着就去拿李恪手中的玉箫。
“三哥,不要给她。”李治着急的说。
“你说不给就不给了。”玉英向他做了个鬼脸变研究她的萧去了。
“你!”李治生气的用小手指着玉英。玉英不理他自顾自的把玩着手里的玉箫。
李恪见如此情形,对着李治善意的笑道“九弟,你今天逃课,父皇正在找你呢。”
“啊,三哥,我先走了。”说着拿着罗扇飞快的跑了。
“玉英,姑祖母正在找你呢,我们回去吧”
“恩,好”
皇宫城外
“姑祖母,马车已经准备好了。”
“恩,幸苦恪儿了。”
“哪里,姑祖母客气了。”
“恪哥哥英儿就要走了,你会想英儿吗?”玉英扯扯李恪的衣袖。
“当然了,英儿这么可爱,这么懂事,哥哥每天都会想你的。”李恪摸摸玉英的小脑袋。
“玉英姐,我也会想你的。”站在旁边的李治说道。
玉英的手搭在李治肩上“谢谢你,治儿,我也会想你的。”
“英儿,我们要走了。”已经在马车上的同安大长公主叫道。
“恪哥哥,英儿有秘密要给你说。”
“哦,什么秘密,英儿?”
玉英拉低李恪对他小声道;“恪哥哥,等我长大了,我要嫁给你。”
李恪笑着揉揉玉英的头道:“小丫头,你这小脑袋都在想些什么呢?”
“我是说真的。”玉英认真的看着李恪。
“英儿,走了。”同安大长公主在车上催促着。
玉英回答道:“诶,来了。”然后认真的对李恪说道“恪哥哥,你一定要记住哦。”说完就爬上车,马车渐渐远去,玉英恋恋不舍的不停的向后回望。
“英儿乖,别看了,下次老祖母再带你来,好不好?”
“真的吗?”一脸兴奋。
“呵呵,真的!”。慈爱的拍着玉英的脸。
“谢谢你,老祖母,老祖母,你真好。”玉英高兴的抱住同安大长公主。同安大长公主拍着玉英的背呵呵的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