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出兵
- 红颜 月上海棠
- 慕容璇玉
- 2771字
- 2016-07-20 13:32:25
第二卷弄轻风摇荡满林罗绮
第二章(总第十一章)出兵
一个月之后,三万大军到达徒河,在此驻守。
又过了二个月,慕容儁亲率二万军队也到达徒河。
中军帐内,慕容儁、慕容恪、慕容霸、慕舆根、阳骛还有我,分立在沙盘左右。
“殿下,是时候向邺城派出我们的密探了。”
“王兄,为何还不进兵?”
“五将军莫急,我们在等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石鉴应该快要坐不住了。”
“此话怎讲?”
“石世承帝位以来,因刘太后与张豺把持大权,石遵得到石闵支持,起兵推翻石世后即位,并任命石闵为辅国大将军,录尚书事。但他答应本来应给石闵的皇储之位,却给了石衍,更欲除石闵而快之。后因石鉴告密,此事被石闵知道后先发制人,诛杀了石遵,改立石鉴为帝。石闵现在更是升为大将军,封武德王,总揽大权。试问石鉴又如何能容许大权旁落,只做个傀儡皇帝。他们之间必然会再起内乱。那时就是机会,我们不会等太久的。”
公元350年正月,石闵的一篇讨胡檄文送到燕军大营,内容如下:
“稽古天地初开,立华夏于中央,万里神州,风华物茂,八荒六合,威加四海,华夏大地,举德齐天。蛮地胡夷无不向往,食吾汉食,习吾汉字,从吾汉俗,此后胡夷方可定居,远离茹毛饮血,不再兽人。然今,环顾胡夷者,无不以怨报德,抢吾汉地,杀吾汉民。中原秀丽河山,本为炎黄之圣地,华夏之乐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前晋八王乱起,华夏大伤,胡夷乘乱而作,扰乱中原,屠城掠地。永兴元年,胡狗鲜卑,大掠中原,劫财无数,掳掠汉女十万,夕则奸淫,旦则烹食,千女投江,易水为之断流。狗之暴,以汉为“羊”,杀之为粮。永嘉四年,围猎汉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余万。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纵火,烤汉为食,死者二十余万。太兴元年,帝受辱,崩于匈奴。凡此种种,罄绣难书!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不才闵,一介莽夫,国仇家恨,寄于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残喘于世。青天于上,顺昌逆亡,闵奉天举师,屠胡戮夷。誓必屠尽天下之胡,戮尽世上之夷,复吾汉民之地,雪吾华夏之仇。闵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难扭乾坤。华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师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举义共赴戮夷。以挽吾汉之既倒,扶华夏之将倾。”
看完檄文,中军大帐内慕容儁勃然大怒:“一派胡言。”
“殿下,站在我们的角度,石闵的话确实过激。若是站在石闵的角度、站在中原和关中地区广大汉民的角度来看,他的这篇檄文说的却是事实。”
“你对他很了解吗?竟然帮着敌人说话。”
“殿下先别动怒,我不能说十分了解这个人,但也略知一二。”
“好,你讲。如果说不通,本王治你的罪。”
“石闵本性冉,世代为汉族。他的祖父和伯父在对抗匈奴的战斗中战死,只留下他父亲冉瞻带着残部继续与胡人战斗。石勒攻打河内郡时,看重十二岁的冉瞻英勇无比,于是带其部众于兰陵郡。石闵三岁时,他父亲在与匈奴的战斗中也战死了。到石闵十四岁,他参加了昌黎大战,一战成名。再以后的事也就不用我多讲了,他有多勇猛,殿下和几位将军都和他交过手,心中自然有数。自从石虎继位以来,荒淫无道,杀人无数,穷奢极侈,汉民地位很低,中原和关中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死的死、逃的逃。天天看到这样的景象,他们的心中对胡人只有恨。而石闵从他祖父到伯父,再到他父亲,均死于胡人之手,再加上他天天看到石虎是如何残暴不仁、迫害汉民。如果殿下是他,会不恨胡人吗?石虎虽然死了,但诸子争位,中原依然是战火不断,老百姓还是没有好日子过。”
所有的人都不再激奋,全陷入沉思。
“你怎么会对他这么了解?”慕容恪问我。
“年少游历四方时,对他的事知道一二。所以殿下日后即使入主中原,切不可滥杀无辜。只有实行仁政,百姓才会信服,胡汉才能真正一家。”
“你说的时机又在哪里?”
“石闵的这篇讨胡檄文,虽然汉民会支持,但后赵的统治阶层可全是羯人,不用我们动手,石鉴很快会动手的。刚接到探子来报,石鉴已经开始联系心腹,欲杀石闵。”
“石鉴会得手吗?”慕容评倒是很关心这个。
“不管他会不会得手,我们要的只是一个他们发生内乱的机会。而且石鉴也不可能得手。”
公元350年二月,石鉴欲杀石闵失败,反被其所杀。之后石闵自称帝,改国号魏,恢复冉姓,定都邺城,改年号永兴。
冉闵的讨胡政策引来胡人的反抗,中原大乱。我们的机会来了。
慕容儁命慕容霸领军一万经循东路经徒河伐赵,另派慕舆根领兵一万自西路出蠮螉塞(今北京居庸关),自己亲率二万大军为中军,以慕容恪为前锋,我为军师,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进军蓟城。阳骛率一万大军坚守徒河大本营。慕容霸到三陉,守将邓恒出逃退守蓟城,慕容霸攻下安乐、北平之后,与慕容儁会合共攻蓟城①。四万大军把蓟城东、北、南三面团团围往。
接连几天,蓟城的守将邓恒、王午都是闭门不出。燕军攻了几次城,守城军士顽强抵抗,无功而返。对于战争,尤其是攻城战,拖的时间越长消耗越大,对进攻方越不利。
我军也有伤亡,无尘每天都很忙,照顾伤患。
我每天在中军大帐内商议攻城对策,听着各营报告的伤亡数字越来越大,我所知道的方法,不得不说了。
看着他们几个争得面红耳赤,我长长叹了口气:“殿下,几位将军,我有一法,你们可愿听听?”
“中书令可是想到妙法?”
我苦笑,这哪里是什么妙法:“如果断水,不知道蓟城能坚守几天?”
他们全来了精神:“如何断?”
“据我所知,蓟城的用水,基本来自城外西南的西马沟(今北京莲花河),现在刚刚开春水位很低,我们只要派人截断水源,蓟城的用水基本就断了。现今又是少雨期,只要七日不降水,城内必乱。”
慕容儁采纳了我的提议,派慕容霸带二千士兵前往西马沟上游断水。果然不出五天,守将王午留部将王伦守城,与邓恒逃至鲁口(今河北省饶阳县)。
公元350年三月,燕国夺取蓟城,杀王伦,迁都于此,龙城做为陪都。慕容儁听从慕容霸的建议“吊伐之义,先代常典。今方平中原,宜绥怀以德,坑戮之刑不可为王师之先。”,没有坑杀蓟城士卒,故得中原士民归附。很快幽州其他郡县也尽归燕国,慕容儁于是设置各郡县官员。
燕军乘胜进至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后赵范阳太守李产投降。慕容儁终于向中原迈出了第一步。
公元350年,原段氏鲜卑首领段兰之子段龛乘后赵内乱、冉魏新立之机,统帅其众南迁至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东),七月,又东迁广固并自称齐王,向东晋称臣,被封为镇北将军。
同年,慕容评生擒贾坚,并使其归降。
同年,氐族首领苻洪趁后赵内乱之机占据关中,称三秦王。
①蓟城:今北京市。从公元前475年起至公元前221年秦灭燕国,蓟城一直做为战国七雄中燕国的都城。蓟城的方位,根据郦道元的《水经注》“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相当于今北京城西南部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