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古有尧妃

  • 尧妃
  • a106458990
  • 1349字
  • 2011-12-08 10:03:20

尧妃吞日

汉高祖刘邦的先人刘氏,是唐尧帝的后代。唐尧帝有个妃子,众呼“尧妃”,长相漂亮,性情温和,深得宠幸,常陪尧帝迎来送往,狩猎巡游,祭祷庆典。

一日晨,尧妃与唐尧帝乘车去京都南郊祖庙,祭祀先人,行至埴水桥上,正逢日出,举目而视,但见水天接连的东方,接二连三地徐徐跃出九个太阳,一个迭压着一个,在蓝蓝的天穹下,缓缓移动。尧妃很奇怪,但却默不作声,陪着尧帝祭祀完毕,回到往所,沐浴休息。

尧妃上床,不觉昏盹恍惚,轻依尧帝怀抱,驱车喜过埴水桥,举目东视,只见埴水之上,莽莽苍苍,天空瓦蓝瓦蓝。俄然间,从瓦蓝的云缝里,缓缓钻出九个太阳,累累而行。尧妃一怔,心想:“天地之间,不是一个太阳吗?怎么出了九个太阳?以后的天气,岂不更加炎热难耐?”尧妃正在遐想,猛然间,一个太阳“呜”的一声,飞入口中。她的心突的一颤,不禁惊叫,猛然醒来,却是一梦。

不想,这个窜入尧妃口中的太阳,竟使尧妃怀孕。尧妃怀胎十四个月,生下一男孩。男孩两手握拳,三日始开,只见左掌手纹成“刘累”二字。尧帝因名其“刘累”。

尧帝很喜欢刘累。刘累长大后,尧帝把他封到刘地,赐姓刘。刘累有了封地,便修筑城池,建置庐舍,因爱龙成瘾,便在城中修建龙园,豢养了一些龙,随意玩耍。

后来,夏十四王孔甲得到雌雄二龙,聘请刘累豢养,并封刘累为“御龙氏”。但因那雌雄二龙,不习世间水土,不久一病呜乎。于是,刘累便将两条死龙切成块,泡进油缸,每天取出几块,·3·

烹成佳肴,佐酒而食。后来孔甲派人询问,刘累驱除使者,逃入鲁国。夏灭商兴,刘累应聘,做了商朝的官。

北宋王安石曾赋诗曰:

神物惊天扰可骑,

如何孔甲但能羁?

若使当时无刘累,

龙意茫然安得知?

自刘累而后,有一支族人,以“刘”为姓,以迄今日。这便是刘姓的由来。

由刘累始,刘姓传到第五十五世刘清,迁居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中阳里,又名丰公。丰公生仁号,仁号生执嘉,执嘉生伯、仲、邦、交。其邦,乳名季,讳邦,即汉高祖刘邦。

近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古老的“五帝”之一的尧帝夫人一一中山夫人祠残碑在牡丹区胡集乡尧王寺村出土。该碑的出土,为古籍记载的“尧葬成阳”提供了证据。

尧王寺村农民王某在原尧王寺大殿旧址西100米处,开拖拉机取土时挖出残碑一块,残碑宽80公分,厚12公分,因下部分残断,不知其高。出土部分为该碑上半部分,碑帽为扇形,雕刻两条相拥抱的鱼,中间有一圆孔。圆孔下面的碑文是繁体字,仅存:“郑,帝尧(繁体尧字现可见两个‘土’字),中山夫(人字下部残断,仅见搭笔处一点),造三”这几个字。这极少的碑文,正和古籍记载的“尧葬成阳”相吻合。六世纪初期北魏俪道元的地理巨著《水经注》“卷二十四·瓠子河”载:“成阳有尧家、灵台……尧陵东城西五十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

据牡丹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田恩众辨认,该碑是汉代所立,其根据有三:一是惟有汉代石碑碑帽碑身一体,碑帽中间留有圆孔,碑文极少;二是碑文字体为汉代隶书;三是碑帽雕刻双鱼,为汉画石像。另据现在保存完好的明代天顺元年曹州太守范希正所立的“尧王寺碑”碑文记载:在东汉永康元年、建于五年、熹平四年,曾对尧王陵进行过三次大的修建工程。新出土的这段残碑,很可能是在修建工程中为中山夫人祠的立碑。

这个并非没用以后自当会用,虽然我写的不是正史,也不是历史,只是一个未知的年代,但这些资料一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