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华语悬疑大赛优秀作品选集(伍)
最新章节
书友吧第1章 油画疑云(1)
王新/著
(一)第一幅油画
2012年春夏之分,济南市老城区北郊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规划建设为独特的泉水园林片区。
一天上午,挖掘施工现场突然出现一座坟墓,经考古研究所的同志现场勘查,初步确定这所坟墓的年代约为民国时期,棺内是一具男尸,年龄在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由于距今年代较近且没有发现有价值的文物,凑热闹的围观人群很快散去。
半夜时分,喧嚣的工地静悄悄,一个收废品中年男子蹬着破三轮来到现场。他是黄昏路过时听说这里挖出坟墓的事,晚饭后闲着没事,来此碰碰运气,挖点废铜烂铁换点烟酒钱也好。
此人左手打手电,右手拿根木棒,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坟墓深坑周围左捅右敲,忙了半天,也没听到金属器皿的回响声。他有些倦了,脚下一歪,竟滑进了深坑里。他“啊呀”一声,手中木棒本能地往下捅寻找支撑,忽然,“啪!”地一声闷响,一股被硬物反弹回来的力量震得右臂一麻。这一麻,却让他喜出望外,凭多年收废品经验,这个硬器物非铜既铁,今晚没白跑。
深坑的棺木已移走,只留下一个稍浅的坑中坑,被硬物反弹回来的位置就在棺木的浅坑旁,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木棒往土层里捅,很快确定了硬物位置,手脚并用把土挖开,一个长条形的铁盒赫然展现在眼前!
中年男子把铁盒挖出来,拿一块旧布包住,看看四下没人,急急忙忙蹬上三轮车往回赶,进租住房后关门窗、拉窗帘,然后打开灯仔细看:铁盒长约80厘米、高有25厘米,已经锈迹斑斑。他用钳子绞断铁锁锁扣,再拿螺丝刀轻轻顶开盒盖,里面套着小一号的木盒,木盒里一块塑料布严严实实包裹着的油卷纸,把油卷纸打开,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映入眼帘:原来是一幅风景油画。
仔细检查了铁盒和木盒,除了一幅油画,没有发现夹层之类的机关,这让他的珠宝发财梦顿时化为泡影。对于油画,周立新可谓“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他把油画原样卷好收起,盘算着如何把它卖掉。
说来也巧,第二天收废品时,无意中听到两位老者闲聊,九纹龙艺术品拍卖公司正在征集书画拍品,就留心倾听。渐渐地,中年男子的脸上泛出一丝笑意……
九纹龙艺术品拍卖前的预展在东海大酒店会议厅进行,这次拍卖因为征集到不少名家之作,吸引了很多人光顾预展。市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油画通史研究学者宋明新也到了预展现场。宋明新今年三十七岁,戴一副宽边黑框眼镜,他原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因为妻子分娩前遭遇意外车祸惨死,给宋明新带来巨大的悲痛。六年来他玩命地工作,怕自己闲下来思念亡妻添愁伤怀,去年因在学术成就卓著,他被学院破格提拔为副教授。
宋明新听说此次拍卖征集到司徒乔和唐一酥两位油画大师的作品,现场辨别,仅是两幅临摹品。遗憾着正往外走,忽然,墙角处的油画让他眼前一亮。这是一幅描写春天绿色满园的写实风景油画,油画规格为547×405mm。他迅速走近画前,摘下眼镜,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端详了一阵儿,不禁大喜过望:是林峰的真迹。
宋明新如此激动是有渊源的:半年前,他曾在旧书市场淘到一本民国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星光日报》的增刊本——《星光日报画刊》。画刊8开4版,用的是道林纸,面向全国销售。画刊的3版介绍了油画新锐林峰的作品——写实风景三季。林峰曾先后师从于林风眠和庞薰琹两位油画界名家,融合了新画派和现代派的特长,将写实风景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被许多人誉为“油画界的后起之秀”。可是,民间对于这三幅系列作品的介绍极少,反倒流传着这三幅油画的神秘传说。
令宋明新感到困惑的是,这幅画的起拍价居然是无底价!
拍卖展品那天,宋明新早早地赶到拍卖厅,经过一番激烈地加价争夺,最终宋明新以五万元的价位获得了那幅《春色满园》的油画。现场有惊叹,有不解,宋明新却觉得,算上百分之十的佣金,以五万五千元获得此画,绝对物所超值。
油画在画案上徐徐展开,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白云飘过高耸的峰峦,似出岫而去,层层叠叠的密林给山麓披上翠绿,蜿蜒迤逦的两侧山脊像两条卧龙向左延伸而去,嫩绿的梯田宛如巨龙鳞片,一条狭长山路伴着清溪水消失在群山怀抱里。林峰的画果然品物深浅、达意畅神。宋明新又打开那本泛黄卷了页边儿的《星光日报画刊》,翻到另外两幅油画的图片,心想:“既然那个卖家提供了《春色满园》,或许他也知道另外两幅画的下落,不妨去找他问问。”
第三天,根据拍卖公司提供的卖家地址,宋明新好不容易找到城北郊的一处简易平房,却是铁将军把门。房门两旁堆放着一大摞扎捆好的纸箱、几个装满矿泉水瓶、易拉罐的编织袋和一个装满杂物的竹条筐。难道就是这儿?
宋明新找邻居打听,邻居说这家房客前天晚上出事了,门是居委会后来锁的,然后一指传达室对面。居委会女主任热情接待了宋明新,据她回顾:租房客叫周立新,来自外地农村,平日里靠收购废品谋生,话不多,人还算老实。前天一整天人都挺高兴的,下午还寄给家一笔钱,听后来他的邻居给警察反映,周立新一个人喝酒到半夜,听到他从屋里出来,说梦话似地说什么‘发财了’的话,后来环卫车发现他掉进一个没盖的污水井呛死了。周立新的房东去了外地,警察查验完现场,就让居委会把门锁上。
五万元,对于一个靠走街串巷收废品谋生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横财,但周立新已死,油画来源的线索也断了。
宋明新有些失望地往外走,不小心碰倒了墙角的竹编筐,筐子里的东西“哗啦啦”撒了一地,瞬间,一样东西吸引住宋明新的目光。那是一个长条形的铁盒。
(二)隔岸观望人
宋明新端详铁盒,盒的锁扣被扭断,边沿有两道撬痕,其他保存完好。打开铁盒,有个套装木盒,木盒里面有揉搓成一团的塑料布。宋明新轻轻扯出来,摸摸上面白色点状物,手指一搓,鼻尖嗅嗅,隐隐闻到一股蜂蜡味,不禁连连点头。
回到家已是掌灯时分,宋明新在台灯下拿放大镜仔细研究铁盒包装,蜂蜡应该是预先溶解在松节油中,然后均匀地涂抹在画布背面,可防止潮湿空气侵入对画造成损害,很显然,原画的保存很有专业水准,决非一般人能办到,心头疑窦丛生。
搞到夜色渐深,肚子饿得“咕咕”叫也没有突破,宋明新只好先放到一边,去厨房找吃的。
开水泡好方便面,宋明新端着面坐在电脑桌旁,边吃面边浏览着《东方油画网》一个叫“百家争鸣”的论坛,这里学术氛围浓厚,发贴跟贴都很踊跃,其中不乏专家学者。自从他在论坛发过“从林峰写实油画看中国油画流派的融合”的帖子后,已经有一百多个跟贴,其中“隔岸观望”多次跟贴,此人最新贴子里留下QQ号,希望能与宋明新单独交流。宋明新答应了,声明只做学术交流,闲谈勿扰。
两人很快在QQ里展开话题。“隔岸观望”的酷哥形象抖动起来,他问:“宋老师,您谈到林峰的油画以写实为主,同时又揉合了印象主义手法,是否可以理解成有感情化的色彩,比如对现实贫困、政治黑暗的讽刺和抨击。”
宋明新稍一思索,回答:“画家的绘画风格本身就是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的。‘五四运动’前后,大批留洋画家回国,许多人把古典绘画写实风格通过融入我们自身民族特色逐步迈入现代主义风格。林峰的画正是在素描基础上借鉴运用了印象主义的色彩技法,以简寓繁,色调清新爽明,反映民众生活疾苦的体验和关心,必然包含对黑暗政治的嘲讽。”
“隔岸观望”接着问:“据说‘写实风景三季’有许多神秘传闻,是否画家采取印象主义技法时受主观感情色彩影响,而造成读者对同一个自然景观有审美误判呢?”
宋明新一凛,“隔岸观望”太狡猾了,他打着学术交流的旗号兜圈子,无非想摸清那些油画背后传闻的来龙去脉。哼,此人心术不正,想拿我当枪使,未免欺人太甚!他在键盘上敲了一句:“看来你的审美情趣已经远远超出学术的范畴,我看交谈到此为止吧。”
正要退出QQ,“隔岸观望”急匆匆地送上一句话:“宋老师,您千万别误会,我是真诚请教问题,你看看我发送的图片就明白了!”
对话框里很快出现图片接受提示,宋明新点击打开,共有两幅图片:一幅是重修版的民国年间木刻活字本的《林氏族谱》;另外一张照片拍摄了一封信,上面有肥城美术馆馆长致林蕊卿的一封信,大意是,该馆收藏了令祖父慷慨捐赠的两幅林峰早期的油画,至于有关曾祖父林峰油画中有某种神秘信息的说法,不敢妄言有无。个人分析,林先生的作品确有一些超现实元素融入写实风格,或许是现实生活环境折射出的一种创作灵感吧。
原来这个跟自己在QQ里聊天的竟然是林峰的曾孙女林蕊卿!宋明新大吃一惊!
三天后,宋明新去火车站接林蕊卿。林蕊卿皮肤白皙,大大的眼睛透出一丝精灵气息,一件纯棉白衬衣,一条牛仔裤,背个旅行包,足蹬蓝白休闲鞋,一抹晚霞色的瀑发拢成马尾一扎,不刻意修饰的清新洒脱更反衬出秀靥俏丽的容颜。
林蕊卿透露,曾祖父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团,让她从记事到成人,伴随着好奇一天天长大。考大学时,她报了华东师范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专业,刻苦研读的韧劲让她成了同学眼中的“另类”,正是“另类”劲头让她各门课程都是优秀,毕业后林蕊卿去了北京,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她此行就是想搞清曾祖父林峰那“写实风景三季”油画背后的神秘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因此,需要找一位精通油画史学方面的专家帮助鉴别,因此她特别注意宋明新教授的学术活动,今天来就是请宋教授“出山”的。
宋明新微笑着告诉林蕊卿,答应她是出于学术考虑,传说秘闻这些东西,不是他的研究专长。
回到自己的家,宋明新取出那幅《春色满园》的图给林蕊卿看,把画的由来一一介绍。林蕊卿也从背包中拿出一幅画,宋明新展开认真地看,确认是林峰写实三季中的《夏日潺溪》。这幅画远景是绵延起伏的山脉,正午的阳光下,幽僻蜿蜒的峡谷尽头处,如练似银的瀑布下,一条清冽的溪水欢快而去,隐没在浓荫密布万顷苍翠中……
林蕊卿掌握的曾祖父情况是这样:严裴俊、孙家岭和曾祖父三人按年龄大小结为兄弟,趣称“桃园结义”,原本各自保留一幅林峰的画,后来因日伪大肆搜捕抗日志士,三人只得分头躲避,林峰手中的画转交给美院一位同学代管,却从此音信全无。
宋明新感到奇怪,你手里这幅画是哪来的?宋蕊卿回忆说,这幅《夏日潺潺》是从北方书画城买到的,她曾追查卖画人的情况,确认是孙家岭的曾孙女孙晓月,根据对她大学同学的了解,孙晓月父母双亡,因为要筹集出国留学的费用才变卖的,林蕊卿买到画时孙晓月已出国半年多了,再也没人知道她的下落。
看来,已死的周立新是怎样搞到《春色满园》成为眼前唯一线索。
(三)九指豪杰棺
第二天,两人四处查访,摸清了死者周立新出事前几天都在老城区一带收废品,黄昏时分,周立新返回途中听说北郊一处工地挖出古墓的消息。当晚十点,有个认识他的收废品者曾看到他在工地旁边的啤酒摊上闲坐。初步估计,油画很可能是周立新在墓地一带弄到的。
宋明新和林蕊卿立即赶往北郊工地。工地上各种施工车辆来往穿梭着,干得热火朝天,但那具民国的棺木却无影无踪。宋明新四处打听,了解到棺木已由殡仪馆运走了。两人顺藤摸瓜,找到当时勘查过墓葬现场的市考古研究所,据考古一队队长介绍,棺木里是一具三十至四十岁之间的男尸,没发现墓碑,也没有像样的陪葬品,就连棺木质地都很一般。他们当时初步判定:这里不是死者最初下葬地点,而是匆忙中掩埋的,根据墓葬中没有任何陪葬品来分析,原来的墓葬很可能被盗掘过。
考古队的人都没法确认棺材中死者的身份,下一步该怎么办?林蕊卿想起好像有一篇曾祖父写的祭文与严裴俊有关。宋明新示意她尽快找此信息,自己先回考古研究所,请查验遗骸的专家协助。
林蕊卿坐在林荫道的长椅上,从笔记本电脑中查到了那篇祭文,急忙去找宋明新。祭文中提到了严裴俊追随冯玉祥废除清王朝腐朽统治,毅然投入反对军阀直至最后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在一次阻击战中胸部中弹壮烈殉国。文尾有一首诗引起宋明新特别注意:“九指龙吟虎啸,八方鬼哭狼嚎;孤苦豪杰虽逝,万载流芳不息。”落笔于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一日。
对“九指”和“孤苦”这两个词,林蕊卿解释说,严裴俊是陕西眉县人,跟随冯玉祥作战时曾被弹片打掉右手的小指,与曾祖父结拜前曾专门讲过此事,所以曾祖父的祭文中称他为“九指豪杰”;说起“孤苦”,因严裴俊是孤儿,小时因为家乡渭河河水泛滥泽国千里,家人都被水冲走,只有他被放在木盆里飘泊了不知有多远,终于被山前村里的一对老夫妻救下作为养子,含辛茹苦般地拉扯大。
原来如此。宋明新的脑海里冒出一个念头,民国二十七年是1938年,也就是“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年,严裴俊是个军人,一个追随冯玉祥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皇宫到抗日为国捐躯的十几年里都在不停地行军打仗的军官,是怎么跟林峰和孙家岭凑到一起结拜为兄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