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3评论

第1章 颁奖辞

“他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理想主义色彩,同时又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作品中的讽刺也带着激励的性质,而且常饱含着深刻的诗意美。”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 霍尔斯陶穆

乔治·萧伯纳对世界和社会问题的态度始终都没有发生过改变,这从他青年时期所创作的小说中就能初见端倪。纵使有些人不停地指责他毫无正义感,或是控诉他是民主世界中的小丑,但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作品中找到为他辩解的地方。他的作品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让人们感到他根本不会被普通的社会发展所影响,也正是由于他这种始终不渝地坚持,最终将他直接带到了他现在发表演说的讲台上。萧伯纳的思想可以归类于一种抽象而理论化的改革观,尽管这种观念并非是他发明的,但却是经由他而日益明确并且发扬光大的。对他来说,这种观念和少有的智慧结合在一起,打破了常规的束缚,再加上他那生动有趣的幽默语言,从而使他的作品成为文学世界中珍稀宝贵的财富。

人们最困惑不解的就是他那乐观豁达的态度:人们很愿意把这整个过程当作一场游戏,而且非常希望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环节。人们甚至无法想象,萧伯纳曾经公开宣布的他那种看起来漫不经心的态度其实是一种策略:如果他不娱乐大众的话,人们可能会想将他绞死。但实际上,我们非常清楚,既然他能如此直言不讳,就不会畏惧那些充满可能性的后果。而他采用这些方法作为攻击的手段,一方面源于他天生就具有的无惧任何挑战的卓越才能,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方法才是最为有效的,他坚守着良心和忠诚的信念,依靠自己那出众的才华,引导着他其他的一些特性,朝他的目的地走去。

一开始,他的作品主要是在艺术批评和社会学领域中,他本人也自称是改革主义的先行者。而且跟他后期从事的有着不一样的重要性。没过多久,他为自己赢得了评论家、新闻记者和受欢迎的演说家的显著地位。在英国和法国巴黎的戏剧界,他之所以闻名,则是因为他对易卜生[1]的支持和对无聊而肤浅的传统戏剧的反对。他希望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自己的戏剧理论,而且他进行戏剧创作的时间也比较晚,到了36岁才开始,这时他心中早就积聚了许许多多的素材,所以创作起来文思泉涌,成果卓著。

他尝试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来进行创作,从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形式。我们在对这些作品进行评论的时候,也要根据一些特殊的原则进行。而这种形式之所以与众不同,不全是因为它的形式和结构,更是因为作者才思敏捷,对戏剧熟稔于心,从而可以轻易地让戏剧效果达到他所追求的目的。他追求理想的时候专注而又直接,而且极具斗争精神,拥有丰富多彩的思想观念,这些就是他那卓尔不群的特殊风格。

他在法国被誉为“20世纪的莫里哀[2]”。事实上,他俩的确有很多共同点,比如萧伯纳觉得自己在戏剧创作时有古典主义倾向。他提到的“古典主义”,就是说强烈的理性思维,采用辩证的视角,同时反对所有的可以被称之为浪漫主义的事物。他的第一部作品名为《不愉快的戏剧》(1898年),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这部作品之中并没有应观众的需要而发表一些空洞虚无又沉溺于感情的教条,而是将那残酷丑恶的社会现实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作品以一种严肃的态度来探讨社会弊端:穷苦的人被剥削压迫以及被逼良为娼,而那些剥削他们的人却在想办法依靠这些来保住他们的地位。

萧伯纳对整个社会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批判,但是又公正不阿。而且,他刻画那些恶人的嘴脸时,还能洞察他们的心路历程,这就是他的特色,即使是在他早期的一些作品中,他最优秀的一个特点——人道主义精神,已经展露无遗了。

在《快乐的戏剧》(1898年)中,他创作的主题相同,但风格上有了改变,营造了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其中有一出戏《武器和武士》让他崭露头角,他在这出戏中揭露,连年争战会彻底摧毁人们的生活,使一切都不堪一击,同时与和平时期那种稳定而又平平淡淡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他的反战论调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同,这种认同超过他之前得到的所有认同。而在《坎迪德》中,这是一个与《玩偶之家》风格相似的剧作,只不过结局是喜剧式的。这是他最有诗意的一部作品,主要是因为剧中那个优秀而坚强的女性,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被他塑造成一个普遍的榜样,具有了更热情、更丰富、更文雅的内涵。

在《人与超人》(1903年)中,他宣扬因为女人拥有现实而坚韧的本性,所以她们是天生的超人;在剧中,很多人热烈地期盼超人的到来,而且超人的到来是早就被预言了。这是一出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不过作者将自己的意图蕴含其中,这部喜剧甚至可以让你从中联想到作者反对早年英国人崇尚温顺圣女的观念。

接下来一部戏剧《巴巴拉少校》(1905年),意义较为深远。这是一部伟大的思想剧。它讨论应该怎样压制邪恶:是通过内在的乐观精神和宗教式的牺牲呢,还是通过外在的消灭贫困并且根除社会弊端的方式?他在剧中塑造了一个最为突出的女角色,但是最终也在金钱的诱惑和救世军的权力下选择了妥协。在剧中,作者对思想变化的过程做了生动详细的描述,当然,里面的某些观点也有些模棱两可。这出戏剧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过,他向人们展示了在现实的生活信仰当中,仍然存在着让人拍手称快的、鲜明的、清新的快感和诗意。萧伯纳,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在这里的处理方法相较于平时而言,更加的开放和更具有侠义豪情。

由于时间的缘故,我们不能再继续讲述他下一步的活动过程,甚至去谈谈他其他的杰出作品。现在,我们不谈其他,我们只来谈谈他是怎样不露声色地将矛头指向所有他觉得不公平的地方。在《伤心之家》(1919年)中,作者毫不客气地出击,用喜剧的方式尽力挖掘人们为科学、政治、艺术、工作和美色等琐事所累,表现出的各种刚愎自用、虚伪做作,而且也描绘出文明社会发展中的病态,无视真理、良心泯灭、内心残忍等具体现象。不过,可能是因为素材太过庞多繁杂,抑或是很难用轻松的方法来描绘此种题材,令这部作品只能以空虚的象征主义的形象惨淡示人,最终只能收藏于博物馆中。

在《回到麦修撒拉时代》(1921年)中,他写的序言比往常更加具有智慧。剧中是一个绝望而缺乏欢笑的世界,这部剧作想表达的观点是人类必须将其正常的年龄延长数倍,才能获得足够的智慧来管理这个世界。在这部剧中,作者好像过多地运用了他那丰富的思想,以至于极大地损害了他固有的那种创造力。

接下来的《圣女贞德》(1923年)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诗人创作的巅峰。作者是专门为了舞台演出而创作这出戏。当时,剧坛上经常演出和被重视的是一些能够让人们立马感到愉快的作品。而他不顾地方上的抗拒,设法表现他的真实价值。萧伯纳不满足于自己之前的历史戏剧,所以,自然而然地,他将自己丰富而敏捷的才思和一种故意为之的历史想象力和真实的空缺交相融合。在他所构造的世界当中缺少时间因素。但是,最新的一些研究表明,这样的缺失和空间意识的缺失并不是一回事。这样的不幸使他对历史少了几分敬重,同时有一种和任何的教条格格不入的倾向。

总的来说,在创作《圣女贞德》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仍然存在着相似的观点,但是他的内心却在一个虚幻的世界当中找到他所塑造的女英雄的立脚之处,也就是这样,他才能在这个血肉之躯上加诸他丰富的想象。通过一种现在仍被质疑的修正,让她拥有单纯的形象,但是在语言文字上,这个形象栩栩如生。他让人们的心被圣女贞德牢牢地抓住。在这个真正的英雄主义已经没落的时代,萧伯纳用他丰富的想象力塑造的这个以英雄主义为个性的作品,非但没有失败,反而在全球绽放光彩,因为其无可置疑的艺术价值。

用这个观点,我们追溯萧伯纳的佳作。从他对圣女贞德这个英雄人物的描绘当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能从他那插科打诨和反对挑战之中,找到同一个理想主义的特性,他批评社会现象、展望社会发展,虽然我们会觉得他的理论太过直接,思维也不够缜密,观点没有系统化;但是,他同那些缺乏任何固定基础的传统观念做斗争,与那些真假难辨或是半真半假的传统情感展开辩论,这些都能证明他的志向远大,而他更加让人赞叹的是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无法用情感的方式来表达的令人尊敬的美好品德——心灵的自由、勇敢、忠诚,还有思路的清晰——在当今时代是非常罕见的。

我上面所说的一切,只不过是萧伯纳一生工作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我还没有提及他著名的序言——也许可被称作是论著——分散在大部分的剧本之中。这些序言大多是佳作,其文风简练、才思敏捷、才气纵横,难有人与之匹敌。他的戏剧让他成为“当代最具魅力的作家”,而他的序言则使他成为能够与伏尔泰[3]相提并论——当然是和伏尔泰最著名的作品相比。从朴实无华的风格和古典的陈述方式来讲,它们将他的思想,将他对时代的新闻记者式的评论表露无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让他像一座永垂不朽的丰碑,屹立于英国文坛之中。

注释:

[1]易卜生(1828—1906年),挪威作家,“现代戏剧之父”,对近代剧坛有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社会栋梁》《玩偶之家》《群鬼》等。

[2]莫里哀(1622—1673年),法国最伟大的喜剧作家。虽然他只写喜剧,但在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并不亚于莎士比亚,著名的作品有《无病呻吟》《伪君子》《悭吝人》等。

[3]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革命前的大文豪,思想家,他的作品犀利深刻,著作多达七十二卷,涉及戏剧、小说、评论、诗歌、历史等各个方面,代表作有《爱里尼》《沙尔》《坎迪的》等。

译者:胡仁源 李丽霞
上架时间:2018-03-13 10:25:29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