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会员
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肺系病临证经验
周仲瑛 王志英主编 著
更新时间:2024-06-21 16:55:34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封底
本书为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机论治肺系疾病临证经验,由周仲瑛、王志英教授主编,参编者皆为周老工作室成员。本书系统总结周仲瑛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体现病机辨证的思维模式与中医辨治的灵活性,彰显中医治疗此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并进一步挖掘周仲瑛教授以病机为核心的原创思维及具有个性的诊疗经验。第一节较全面地介绍肺系病证治概要,重点突出以病机为核心的辨证思路,体现其学术思想的精髓。以后各节以病证为纲,提炼各病种的辨证论治规律,并列举若干医案,通过临床诊疗过程的真实记录,充分体现周仲瑛教授原汁原味的个人经验、临证技巧和学术观点。
- 【正版无广】封底 更新时间:2024-06-21 16:55:34
- 七、医案选录
- 六、临证备要
- 五、其他疗法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一、病因病机
- 附 慢喉痹
- 案2 暑湿外感,肺胃不和
- 案1 风热上受,表卫不和
- 七、医案选录
- 4.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3.表里同治
- 2.双蛾易治,单蛾难疗
- 1.急慢性治法同中有异
- 六、临证备要
- 3.按摩疗法
- 2.针灸疗法
- 1.外治法
- 五、其他疗法
- 2.肺胃积热证
- 1.肺经风热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八章 急性乳蛾
- 案2 风邪束肺,寒饮内停
- 案1 风痰伏肺,肺窍不利
- 七、医案选录
- 3.辛夷为治疗鼻鼽重要药物
- 2.祛风化痰为主要治法
- 1.治疗注重温化
- 六、临证备要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4.肾阳亏虚证
- 3.肺脾气虚证
- 2.肺经风热证
- 1.肺虚感寒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七章 鼻鼽
- 案5 脾胃湿滞,血热风盛
- 案4 瘀热互结,肝肾阴虚
- 案3 风邪遏表,湿热内蕴
- 案2 脾虚生风,气不化湿
- 案1 肌腠不密,风寒外袭
- 七、医案选录
- 5.注意紧急情况发生
- 4.禁忌要严守
- 3.注意固其根本
- 2.治风要治血
- 1.疏风散邪是首要治法
- 六、临证备要
- 3.敷贴疗法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4.血虚证
- 3.湿热证
- 2.风寒证
- 1.风热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3.辨别外风、内风
- 2.辨病情轻重
- 1.辨证候虚实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六章 瘾疹
- 案4 风痰闭肺,肺热内蕴
- 案3 热毒痰瘀,津伤液耗
- 案2 风痰瘀阻,清阳不升
- 案1 肺肾阴虚,肺气郁闭
- 七、医案选录
- 5.病久防肺损
- 4.久喑要活血
- 3.理气解郁勿伤津
- 2.应以肺肾为本
- 1.重视开肺法应用
- 六、临证备要
- 3.针刺疗法
- 2.食疗方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6.肺肾阴虚证
- 5.肺燥津伤证
- 4.肺气郁闭证
- 3.痰热壅肺证
- 2.寒包热证
- 1.风寒外束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五章 失音
- 案8 气阴两伤,热毒痰瘀
- 案7 饮停胸胁,气阴两伤
- 案6 气阴两虚,痰瘀互结
- 案5 痰热瘀毒,阴伤气耗
- 案4 痰瘀阻肺,络气不和
- 案3 痰瘀互结,肺虚络损
- 案2 痰瘀阻肺,肾虚不纳
- 案1 肺虚受感,痰热内扰
- 七、医案选录
- 7.时时注意顾护胃气
- 6.善用虫类抗癌解毒
- 5.热多寒少慎用温补
- 4.有毒之品以毒攻毒
- 3.复法大方组合有序
- 2.涤痰祛瘀灵活变通
- 1.抗癌解毒贯穿始终
- 六、临证备要
- 3.敷贴疗法
- 2.针灸疗法
- 1.中成药
- 五、其他疗法
- 5.癌毒侵袭,气虚阴伤证
- 4.气滞络瘀,痹阻于肺证
- 3.脾气虚弱,痰湿内阻证
- 2.热毒蕴结,肺阴亏虚证
- 1.痰瘀郁肺,阴伤气耗证
- 四、证治分类
- 2.按初、中、末三期辨治
- 1.总以抗癌解毒,扶助正气为治疗大法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四章 肺癌
- 案3 痰瘀痹阻,肺虚阴伤(继发性肺纤维化)
- 案2 痰瘀阻气,肺心同病
- 案1 痰瘀郁热,气阴两伤
- 七、医案选录
- 5.辨证选用宣肺通络药物
- 4.组方选药要领
- 3.注意同中求异,因病制宜
- 2.扶正祛邪当并举
- 1.治疗难期一法突破,须杂合以治
- 六、临证备要
- 4.穴位贴敷
- 3.气功疗法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4.肺肾两虚证
- 3.气虚痰瘀证
- 2.痰热蕴肺证
- 1.痰湿蕴肺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三章 间质性肺疾病
- 案2 肝肾亏虚,肺热内郁
- 案1 气阴两虚,肺热津伤
- 七、医案精选
- 5.慎用祛痰峻剂
- 4.不可妄投燥热,亦忌苦寒滋腻
- 3.肺痿气血不足、阴阳俱损者可用炙甘草汤
- 2.重视调补脾(胃)肾
- 1.补肺生津为基本治法
- 六、临证备要
- 五、其他疗法
- 2.虚寒证
- 1.虚热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二章 肺痿
- 案5 痰热久郁,心血瘀阻,气阴两伤
- 案4 痰热郁肺,肺气郁闭,失于宣畅
- 案3 肺实肾虚,痰热内蕴,气阴两伤
- 案2 肺心同病,痰浊瘀阻,气阴两伤
- 案1 痰瘀阻肺,气不化水,水饮凌心
- 七、医案选录
- 5.扶正固本,减少病情复发
- 4.正虚邪盛,警惕变证丛生
- 3.痰瘀阻肺,心脑受邪,当肺心同治
- 2.上盛下虚,权衡虚实主次
- 1.虚体受感,治当标本兼顾
- 六、临证备要
- 2.外治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6.元阳欲绝证
- 5.阳虚水泛证
- 4.肺肾两虚证
- 3.痰蒙神窍证
- 2.痰热郁肺证
- 1.外寒内饮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一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案6 气阴两虚,肺失宣降
- 案5 痰瘀阻气,气阴两伤
- 案4 痰饮伏肺,肺肾亏虚
- 案3 痰浊壅肺,肺气郁闭
- 案2 痰湿干肺,久郁化热
- 案1 寒痰伏肺,肺失宣降
- 七、医案选录
- 5.肺病及心,痰瘀阻碍肺气
- 4.病程缠绵,重视扶正固本
- 3.顽痰阻滞,涤痰利肺为先
- 2.寒热错杂,须掌握转化
- 1.虚实夹杂,当分清主次
- 六、临证备要
- 2.外治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7.正虚喘脱证
- 6.肺肾阴虚证
- 5.肺肾气虚证
- 4.肺气郁痹证
- 3.痰热郁肺证
- 2.痰浊壅肺证
- 1.表寒肺热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十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案3 肺虚阴伤,饮停胸胁
- 案2 邪郁少阳,饮停胸胁
- 案1 寒邪犯肺,津液不布
- 七、医案选录
- 4.饮热伤阴者当润肺和络
- 3.饮热相杂者当温清兼施
- 2.水饮壅实者可攻逐以缓其急
- 1.根据饮邪在表在里的不同,分别采用发汗、利水之法
- 六、临证备要
- 五、其他疗法
- 4.阴虚内热证
- 3.络脉不和证
- 2.饮停胸胁证
- 1.邪郁少阳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九章 悬饮
- 案4 肺虚络损,阴伤火炎
- 案3 肺阴亏损,肺失肃降
- 案2 肺阴不足,虚热内生
- 案1 肺痨不愈,久病传脾
- 八、医案选录
- 4.治标不可损伤正气
- 3.苦寒降火法,用之有道
- 2.掌握虚中夹实的特殊性
- 1.培土生金,重视补脾助肺
- 七、临证备要
- 2.外治疗法
- 1.简验方
- 六、其他疗法
- 6.遗精、月经不调
- 5.泄泻
- 4.盗汗、自汗
- 3.潮热、骨蒸
- 2.咳血
- 1.咳嗽
- 五、辨主症治疗
- 4.阴阳两虚证
- 3.气阴耗伤证
- 2.阴虚火旺证
- 1.肺阴亏损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八章 肺痨
- 案3 风热郁滞,热壅血瘀,痈脓内溃
- 案2 外感风寒,不得发越,蕴热成痈
- 案1 邪毒郁肺,热壅血瘀
- 七、医案选录
- 3.不可滥用温补温散之剂
- 2.成痈溃脓时,当防大咯血
- 1.治疗肺痈常用治法
- 六、临证备要
- 3.敷贴疗法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4.恢复期
- 3.溃脓期
- 2.成痈期
- 1.初期(表证期)
- 四、证治分类
- 3.把握治疗重点,逆转病势发展
- 2.根据病期,分阶段施治
- 1.祛邪为原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主要治法
- 三、治则治法
- 3.辨特异性病征
- 2.辨痰法
- 1.辨虚实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七章 肺痈
- 案2 阴虚肺热,久病络瘀
- 案1 痰热蕴肺,阴伤络损
- 七、医案精选
- 5.注意瘀热相搏病理特点
- 4.注意祛瘀止血用法
- 3.不可徒恃寒凉
- 2.求其所因而治之
- 1.注意虚实转化与联系
- 六、临证备要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4.瘀热血溢证
- 3.阴虚火旺证
- 2.肝火犯肺证
- 1.燥热伤肺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3.辨病变脏腑
- 2.辨实火虚火
- 1.辨外感内伤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六章 咳血
- 三、医案选录
- 二、辨证论治
- 一、病因病机
- 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三、医案选录
- 二、证治分类
- 一、病因病机
- 附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 案4 痰热闭肺,逆传心包,肝风内动,邪闭正脱
- 案3 风寒外束,肺气不宣
- 案2 痰热闭肺,气营同病
- 案1 痰热壅肺,宣降失常
- 七、医案选录
- 5.肺热病并非尽属风温,须审证求机施治
- 4.治疗应以祛邪为主
- 3.病有顺传逆传之分
- 2.把好“气分”关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 1.初起时邪在卫分,病尚轻浅,治疗以“宣”“透”为要
- 六、临证备要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5.肺阴亏耗证
- 4.邪陷正虚证
- 3.热入心营证(营分证)
- 2.痰热壅肺证(气分证)
- 1.邪袭肺卫证(卫分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五章 肺热病
- 案8 肺肾气虚,寒痰内伏
- 案7 肾元下虚,痰热蕴肺
- 案6 风痰伏肺,肺肾两虚
- 案5 痰热郁肺,阳明热结
- 案4 风痰伏肺,肺热内蕴
- 案3 痰浊壅肺,肺气不降
- 案2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
- 案1 寒饮伏肺,肺失宣畅
- 七、医案选录
- 4.重视虫类祛风通络解痉药
- 3.祛风化痰是哮喘各期的基本治法
- 2.发时未必全从标治,平时亦未必全恃扶正
- 1.注意寒热的转化与兼夹
- 六、临证备要
- 3.敷贴疗法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二)缓解期
- (一)发作期
- 四、证治分类
- 2.缓解期标本兼顾,治以补益肺肾,祛风涤痰
- 1.发作期分清寒热虚实,治以祛风化痰,降气平喘,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四章 哮病
- 案8 陈寒伏肺,肺失宣畅
- 案7 陈寒伏肺,肺气不宣
- 案6 痰气郁结,肺热津伤
- 案5 风邪上受,痰热内蕴
- 案4 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 案3 风热犯肺,痰热内蕴
- 案2 肝火犯肺,肺失清肃
- 案1 风寒闭肺,肺气失宣
- 七、医案选录
- 4.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3.胃食道反流性咳嗽
- 2.咳嗽变异性哮喘
- 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漏综合征)
- 附:慢性咳嗽
- 5.治咳当与治喘互参
- 4.病与多脏相关,当重整体治疗
- 3.气火、肺燥与咽源性、过敏性咳嗽相关
- 2.内伤咳嗽治在痰与火
- 1.宣通肺气为外感咳嗽基本方法
- 六、临证备要
- 2.外治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二)内伤咳嗽
- (一)外感咳嗽
- 四、证治分类
- 2.注重整体治疗
- 1.分清邪正虚实
- 三、治则治法
- 4.辨咯痰的特点
- 3.辨咳嗽的特点
- 2.辨证候虚与实
- 1.辨外感与内伤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三章 咳嗽
- 六、医案选录
- 五、临证备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二、辨证要点
- 一、病因病机
- 附 流行性感冒
- 案8 气阴两虚,肺热内郁
- 案7 肺气虚弱,热郁阴伤
- 案6 虚体伤暑,肺卫不和
- 案5 暑湿外感,肺胃不和
- 案4 风邪上受,肺气不清
- 案3 风寒束表,肺热内蕴
- 案2 风热袭表,肺卫失和
- 案1 风寒夹湿,卫表不和
- 七、医案选录
- 6.注意服药要求,观察药后情况
- 5.病情之长短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强弱有关
- 4.对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
- 3.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合用
- 2.寒热二证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剂
- 1.治疗宜忌
- 六、临证备要
- 5.刮痧疗法
- 4.穴位按摩
- 3.火罐疗法
- 2.针灸疗法
- 1.简验方
- 五、其他疗法
- 附:虚体感冒
- 3.暑湿遏表
- 2.风热犯表证
- 1.风寒束表证
- 四、证治分类
- 三、治则治法
- 3.辨偏实偏虚
- 2.辨不同兼夹
- 1.辨风寒风热
- 二、辨证要点
- (二)病机
- (一)病因
- 一、病因病机
- 第二章 感冒
- 7.重视肺与他脏的整体关系
- 6.上盛下虚,肺肾同病者难治
- 5.注意寒热虚实之间的兼夹与转化
- 4.肺病阴伤者多,阳虚者少
- 3.治气为主,同时勿忘治血
- 2.外邪犯肺以宣通为主,内邪伤肺以肃降为顺,两者互有关联
- 1.外感内伤可以互相影响,交互为病
- 六、临证要点
- 9.补益肺气法
- 8.滋养肺阴法
- 7.温肺化饮法
- 6.燥湿化痰法
- 5.清肺降火法
- 4.清肺化痰法
- 3.清肺润燥法
- 2.疏风清肺法
- 1.宣肺散寒法
- 五、治法方药
- 2.治分寒热虚实
- 1.证辨外感内伤
- 四、辨治要点
- 4.主要病理变化
- 3.病位
- 2.病性
- 1.发病特点
- 三、病因病机
- 2.生理特性
- 1.主要功能
- 二、肺的藏象与病能特点
- 2.肺经
- 1.肺脏
- 一、肺系形态(解剖)
- 第一章 肺系病证治概要
- 编写说明
- 编委会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编写说明
- 第一章 肺系病证治概要
- 一、肺系形态(解剖)
- 1.肺脏
- 2.肺经
- 二、肺的藏象与病能特点
- 1.主要功能
- 2.生理特性
- 三、病因病机
- 1.发病特点
- 2.病性
- 3.病位
- 4.主要病理变化
- 四、辨治要点
- 1.证辨外感内伤
- 2.治分寒热虚实
- 五、治法方药
- 1.宣肺散寒法
- 2.疏风清肺法
- 3.清肺润燥法
- 4.清肺化痰法
- 5.清肺降火法
- 6.燥湿化痰法
- 7.温肺化饮法
- 8.滋养肺阴法
- 9.补益肺气法
- 六、临证要点
- 1.外感内伤可以互相影响,交互为病
- 2.外邪犯肺以宣通为主,内邪伤肺以肃降为顺,两者互有关联
- 3.治气为主,同时勿忘治血
- 4.肺病阴伤者多,阳虚者少
- 5.注意寒热虚实之间的兼夹与转化
- 6.上盛下虚,肺肾同病者难治
- 7.重视肺与他脏的整体关系
- 第二章 感冒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1.辨风寒风热
- 2.辨不同兼夹
- 3.辨偏实偏虚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风寒束表证
- 2.风热犯表证
- 3.暑湿遏表
- 附:虚体感冒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3.火罐疗法
- 4.穴位按摩
- 5.刮痧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治疗宜忌
- 2.寒热二证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剂
- 3.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合用
- 4.对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
- 5.病情之长短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强弱有关
- 6.注意服药要求,观察药后情况
- 七、医案选录
- 案1 风寒夹湿,卫表不和
- 案2 风热袭表,肺卫失和
- 案3 风寒束表,肺热内蕴
- 案4 风邪上受,肺气不清
- 案5 暑湿外感,肺胃不和
- 案6 虚体伤暑,肺卫不和
- 案7 肺气虚弱,热郁阴伤
- 案8 气阴两虚,肺热内郁
- 附 流行性感冒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五、临证备要
- 六、医案选录
- 第三章 咳嗽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1.辨外感与内伤
- 2.辨证候虚与实
- 3.辨咳嗽的特点
- 4.辨咯痰的特点
- 三、治则治法
- 1.分清邪正虚实
- 2.注重整体治疗
- 四、证治分类
- (一)外感咳嗽
- (二)内伤咳嗽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外治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宣通肺气为外感咳嗽基本方法
- 2.内伤咳嗽治在痰与火
- 3.气火、肺燥与咽源性、过敏性咳嗽相关
- 4.病与多脏相关,当重整体治疗
- 5.治咳当与治喘互参
- 附:慢性咳嗽
- 1.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漏综合征)
- 2.咳嗽变异性哮喘
- 3.胃食道反流性咳嗽
- 4.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 七、医案选录
- 案1 风寒闭肺,肺气失宣
- 案2 肝火犯肺,肺失清肃
- 案3 风热犯肺,痰热内蕴
- 案4 痰湿蕴肺,肺失宣降
- 案5 风邪上受,痰热内蕴
- 案6 痰气郁结,肺热津伤
- 案7 陈寒伏肺,肺气不宣
- 案8 陈寒伏肺,肺失宣畅
- 第四章 哮病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1.发作期分清寒热虚实,治以祛风化痰,降气平喘,
- 2.缓解期标本兼顾,治以补益肺肾,祛风涤痰
- 四、证治分类
- (一)发作期
- (二)缓解期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3.敷贴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注意寒热的转化与兼夹
- 2.发时未必全从标治,平时亦未必全恃扶正
- 3.祛风化痰是哮喘各期的基本治法
- 4.重视虫类祛风通络解痉药
- 七、医案选录
- 案1 寒饮伏肺,肺失宣畅
- 案2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
- 案3 痰浊壅肺,肺气不降
- 案4 风痰伏肺,肺热内蕴
- 案5 痰热郁肺,阳明热结
- 案6 风痰伏肺,肺肾两虚
- 案7 肾元下虚,痰热蕴肺
- 案8 肺肾气虚,寒痰内伏
- 第五章 肺热病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邪袭肺卫证(卫分证)
- 2.痰热壅肺证(气分证)
- 3.热入心营证(营分证)
- 4.邪陷正虚证
- 5.肺阴亏耗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初起时邪在卫分,病尚轻浅,治疗以“宣”“透”为要
- 2.把好“气分”关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 3.病有顺传逆传之分
- 4.治疗应以祛邪为主
- 5.肺热病并非尽属风温,须审证求机施治
- 七、医案选录
- 案1 痰热壅肺,宣降失常
- 案2 痰热闭肺,气营同病
- 案3 风寒外束,肺气不宣
- 案4 痰热闭肺,逆传心包,肝风内动,邪闭正脱
- 附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 一、病因病机
- 二、证治分类
- 三、医案选录
- 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证论治
- 三、医案选录
- 第六章 咳血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1.辨外感内伤
- 2.辨实火虚火
- 3.辨病变脏腑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燥热伤肺证
- 2.肝火犯肺证
- 3.阴虚火旺证
- 4.瘀热血溢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注意虚实转化与联系
- 2.求其所因而治之
- 3.不可徒恃寒凉
- 4.注意祛瘀止血用法
- 5.注意瘀热相搏病理特点
- 七、医案精选
- 案1 痰热蕴肺,阴伤络损
- 案2 阴虚肺热,久病络瘀
- 第七章 肺痈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1.辨虚实
- 2.辨痰法
- 3.辨特异性病征
- 三、治则治法
- 1.祛邪为原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为主要治法
- 2.根据病期,分阶段施治
- 3.把握治疗重点,逆转病势发展
- 四、证治分类
- 1.初期(表证期)
- 2.成痈期
- 3.溃脓期
- 4.恢复期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3.敷贴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治疗肺痈常用治法
- 2.成痈溃脓时,当防大咯血
- 3.不可滥用温补温散之剂
- 七、医案选录
- 案1 邪毒郁肺,热壅血瘀
- 案2 外感风寒,不得发越,蕴热成痈
- 案3 风热郁滞,热壅血瘀,痈脓内溃
- 第八章 肺痨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肺阴亏损证
- 2.阴虚火旺证
- 3.气阴耗伤证
- 4.阴阳两虚证
- 五、辨主症治疗
- 1.咳嗽
- 2.咳血
- 3.潮热、骨蒸
- 4.盗汗、自汗
- 5.泄泻
- 6.遗精、月经不调
- 六、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外治疗法
- 七、临证备要
- 1.培土生金,重视补脾助肺
- 2.掌握虚中夹实的特殊性
- 3.苦寒降火法,用之有道
- 4.治标不可损伤正气
- 八、医案选录
- 案1 肺痨不愈,久病传脾
- 案2 肺阴不足,虚热内生
- 案3 肺阴亏损,肺失肃降
- 案4 肺虚络损,阴伤火炎
- 第九章 悬饮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邪郁少阳证
- 2.饮停胸胁证
- 3.络脉不和证
- 4.阴虚内热证
- 五、其他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根据饮邪在表在里的不同,分别采用发汗、利水之法
- 2.水饮壅实者可攻逐以缓其急
- 3.饮热相杂者当温清兼施
- 4.饮热伤阴者当润肺和络
- 七、医案选录
- 案1 寒邪犯肺,津液不布
- 案2 邪郁少阳,饮停胸胁
- 案3 肺虚阴伤,饮停胸胁
- 第十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表寒肺热证
- 2.痰浊壅肺证
- 3.痰热郁肺证
- 4.肺气郁痹证
- 5.肺肾气虚证
- 6.肺肾阴虚证
- 7.正虚喘脱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外治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虚实夹杂,当分清主次
- 2.寒热错杂,须掌握转化
- 3.顽痰阻滞,涤痰利肺为先
- 4.病程缠绵,重视扶正固本
- 5.肺病及心,痰瘀阻碍肺气
- 七、医案选录
- 案1 寒痰伏肺,肺失宣降
- 案2 痰湿干肺,久郁化热
- 案3 痰浊壅肺,肺气郁闭
- 案4 痰饮伏肺,肺肾亏虚
- 案5 痰瘀阻气,气阴两伤
- 案6 气阴两虚,肺失宣降
- 第十一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外寒内饮证
- 2.痰热郁肺证
- 3.痰蒙神窍证
- 4.肺肾两虚证
- 5.阳虚水泛证
- 6.元阳欲绝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外治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虚体受感,治当标本兼顾
- 2.上盛下虚,权衡虚实主次
- 3.痰瘀阻肺,心脑受邪,当肺心同治
- 4.正虚邪盛,警惕变证丛生
- 5.扶正固本,减少病情复发
- 七、医案选录
- 案1 痰瘀阻肺,气不化水,水饮凌心
- 案2 肺心同病,痰浊瘀阻,气阴两伤
- 案3 肺实肾虚,痰热内蕴,气阴两伤
- 案4 痰热郁肺,肺气郁闭,失于宣畅
- 案5 痰热久郁,心血瘀阻,气阴两伤
- 第十二章 肺痿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虚热证
- 2.虚寒证
- 五、其他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补肺生津为基本治法
- 2.重视调补脾(胃)肾
- 3.肺痿气血不足、阴阳俱损者可用炙甘草汤
- 4.不可妄投燥热,亦忌苦寒滋腻
- 5.慎用祛痰峻剂
- 七、医案精选
- 案1 气阴两虚,肺热津伤
- 案2 肝肾亏虚,肺热内郁
- 第十三章 间质性肺疾病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痰湿蕴肺证
- 2.痰热蕴肺证
- 3.气虚痰瘀证
- 4.肺肾两虚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3.气功疗法
- 4.穴位贴敷
- 六、临证备要
- 1.治疗难期一法突破,须杂合以治
- 2.扶正祛邪当并举
- 3.注意同中求异,因病制宜
- 4.组方选药要领
- 5.辨证选用宣肺通络药物
- 七、医案选录
- 案1 痰瘀郁热,气阴两伤
- 案2 痰瘀阻气,肺心同病
- 案3 痰瘀痹阻,肺虚阴伤(继发性肺纤维化)
- 第十四章 肺癌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1.总以抗癌解毒,扶助正气为治疗大法
- 2.按初、中、末三期辨治
- 四、证治分类
- 1.痰瘀郁肺,阴伤气耗证
- 2.热毒蕴结,肺阴亏虚证
- 3.脾气虚弱,痰湿内阻证
- 4.气滞络瘀,痹阻于肺证
- 5.癌毒侵袭,气虚阴伤证
- 五、其他疗法
- 1.中成药
- 2.针灸疗法
- 3.敷贴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抗癌解毒贯穿始终
- 2.涤痰祛瘀灵活变通
- 3.复法大方组合有序
- 4.有毒之品以毒攻毒
- 5.热多寒少慎用温补
- 6.善用虫类抗癌解毒
- 7.时时注意顾护胃气
- 七、医案选录
- 案1 肺虚受感,痰热内扰
- 案2 痰瘀阻肺,肾虚不纳
- 案3 痰瘀互结,肺虚络损
- 案4 痰瘀阻肺,络气不和
- 案5 痰热瘀毒,阴伤气耗
- 案6 气阴两虚,痰瘀互结
- 案7 饮停胸胁,气阴两伤
- 案8 气阴两伤,热毒痰瘀
- 第十五章 失音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风寒外束证
- 2.寒包热证
- 3.痰热壅肺证
- 4.肺气郁闭证
- 5.肺燥津伤证
- 6.肺肾阴虚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食疗方
- 3.针刺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重视开肺法应用
- 2.应以肺肾为本
- 3.理气解郁勿伤津
- 4.久喑要活血
- 5.病久防肺损
- 七、医案选录
- 案1 肺肾阴虚,肺气郁闭
- 案2 风痰瘀阻,清阳不升
- 案3 热毒痰瘀,津伤液耗
- 案4 风痰闭肺,肺热内蕴
- 第十六章 瘾疹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1.辨证候虚实
- 2.辨病情轻重
- 3.辨别外风、内风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风热证
- 2.风寒证
- 3.湿热证
- 4.血虚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3.敷贴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疏风散邪是首要治法
- 2.治风要治血
- 3.注意固其根本
- 4.禁忌要严守
- 5.注意紧急情况发生
- 七、医案选录
- 案1 肌腠不密,风寒外袭
- 案2 脾虚生风,气不化湿
- 案3 风邪遏表,湿热内蕴
- 案4 瘀热互结,肝肾阴虚
- 案5 脾胃湿滞,血热风盛
- 第十七章 鼻鼽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肺虚感寒证
- 2.肺经风热证
- 3.肺脾气虚证
- 4.肾阳亏虚证
- 五、其他疗法
- 1.简验方
- 2.针灸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治疗注重温化
- 2.祛风化痰为主要治法
- 3.辛夷为治疗鼻鼽重要药物
- 七、医案选录
- 案1 风痰伏肺,肺窍不利
- 案2 风邪束肺,寒饮内停
- 第十八章 急性乳蛾
- 一、病因病机
- (一)病因
- (二)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1.肺经风热证
- 2.肺胃积热证
- 五、其他疗法
- 1.外治法
- 2.针灸疗法
- 3.按摩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1.急慢性治法同中有异
- 2.双蛾易治,单蛾难疗
- 3.表里同治
- 4.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七、医案选录
- 案1 风热上受,表卫不和
- 案2 暑湿外感,肺胃不和
- 附 慢喉痹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证要点
- 三、治则治法
- 四、证治分类
- 五、其他疗法
- 六、临证备要
- 七、医案选录
- 【正版无广】封底 更新时间:2024-06-21 16: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