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少年郎》:前传 惊梦

晚钟响了。

成峤身子一震,停下了脚步,抬起头望着前方的山林。

苍茫暮色中,层层叠叠依着山势而建的天台寺,笼罩在越来越浓的雾气之中,迷蒙不清。

钟声穿透迷雾,一声声如敲在他的胸口一般,令他心神震荡。

他想这可能是因为自己有些过于紧张也过于激动了。

毕竟,他升任弥勒教右护法座下的奉贤使者,才不过两年;而今天要见的人,又是当年赫赫有名的明教伏魔使者严五与严七。

自从光明之教一夕之间变为邪魔之教,他们在这天台寺中已经蛰居多年,这世上,究竟还有多少人记得他们,还有多少人知道,明心与明性这两个法号之下,隐藏着的是什么样的两个人?

钟声已响,天台寺中的僧人,包括浙东各地送到天台寺中教养的那些少年,此时都应该聚集在大雄宝殿中做晚课了吧。

没有人会知道,达摩崖上曾经出现过他这样一位客人——也许要等到严五与严七重新叱咤风云的那一天,才会有人疑惑震惊,究竟是谁有这个本事与能耐,找到他们并且说动了他们出山。

一念及此,成峤的心跳得更快,不由自主地伸手按了按胸口,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他静静地等了片刻,直至诵经声一波波地越过殿宇传向山林,方才再次举步。

秋高月小,霜一般清冷洁白的月色下,达摩崖出现在似乎伸手可及的左前方。

成峤忽然伏低了身子。

一个少年正从达摩崖上飞一般地纵身而下,想是这条路已走得极熟,左弯右拐,不假思索。他去的方向并不是天台寺,而是达摩崖左侧的那片枫林。成峤屏息静气地看着他掠入枫林,也不见如何动作,右手中已多了一柄解腕尖刀,左手在一株老枫的树干上一拍,借力蓦地纵起,仿佛利箭破空,尖刀刺入右前方一株枫树之际,左手与左脚忽地又勾住了一根横过头顶的树枝,去势陡然停住,尖刀收了回来,刀尖上似乎挑着一个极小的黑点。

那少年审视了一下方才被刺中的树干,满意地向自己点一点头,轻轻吹掉刀尖上那个黑点,转身掠向山林更深处。

成峤略一迟疑,便奔向那株枫树。

他已将方位记得很清楚,但是方才那少年落刀之处,并无半点刀痕。

地上只见一片尘埃,根本无法找到方才吹落的那个黑点。

那少年能够在夜色中刺中那般细小的目标,更能够在疾冲之中将刀势控制得如此精确,丝毫不差,只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天台寺传授的刀法向来大开大阖,讲求的是稳如山岳动如江潮,哪有这么凌厉的刀势和这么精细准确的劲道?

这么说,严五与严七,终究还是忍不住寂寞,一直在暗中教授弟子?

成峤觉得自己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只不知这少年是山中住户,还是天台寺中的那群少年中的一个——这个时候,那些少年不是都还在诵经吗?

成峤终于攀上了达摩崖。

月色之下,严五与严七——或者说明心与明性,闭目盘坐在窄小的石窟中,毫不在意他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

成峤怔怔地望着面前这两名枯瘦的、苍老的僧人。严五与严七纵横江湖时,他还只是伏魔殿中一名小小侍童,只能远远仰望这些传奇般的风云人物。但是流年如水,似乎转眼之间,他便已在俯视这老去的英雄了。

然而严五与严七的威名,仍然震撼四方,以至于一提起来便会风云变色。

成峤慢慢地跪了下去,低声说道:“不动明王座下奉贤使者成峤,奉请严五先生与七先生移驾严州。弥勒出世,还有赖二位先生匡扶。”

他双手奉上一面铜镜,手指拂过镜面时,有如微风拂过花丛般,细微的嗡嗡之声令得严五与严七都睁开眼来。

成峤将铜镜斜斜对准明月。

那面看似平淡无奇的铜镜,将月光反射到石壁之上时,光晕中影影绰绰竟似有一簇火焰在燃烧跳动。

严五与严七望着那蔟火焰,平静的面容上此刻不由得掠过种种无法言说的复杂心绪。

望着那簇熊熊燃烧的火焰,就像是望着他们意气风华的青春年华,无法不让人生出太多的感慨。寂静的山林,这一刻仿佛已经变成了隐退的、淡去的背景,留下的只有那如火焰般燃烧的热血与激情。

良久,成峤收起铜镜,再次伏下身去,缓慢而坚定地重新说出自己的来意:“不动明王府下奉贤使者成峤,奉请严五先生与七先生移驾严州,匡扶弥勒。”

可是,严五与严七的面容已然平静下来,对望一眼,长长地叹息一声。

成峤心中一沉。

严五慢慢说道:“我们曾经在弥勒佛祖面前立下誓言,今生今世,不会离开达摩崖。”

不论严五这番话是真是假,他既然这样说,就绝没有毁誓的可能。

严五与严七又闭上了眼。

成峤怔了许久,忽而说道:“五先生与七先生虽然不能下山,不过,师长有事,弟子服其劳,二位先生的弟子,是否可以代劳?”

严五与严七似乎吃了一惊,蓦地睁开眼来。

成峤微笑道:“方才从达摩崖上下来的那位小兄弟,身手真是不错,难怪得世人常说‘明师出高徒’。以那位小兄弟的功底,若二位先生肯放他入世,不出三年,定可光大严家刀法。”

无论谁听到这番夸奖自己弟子的话,都应该高兴的吧?

严五默然,严七却隐隐一笑,注视着成峤,目光闪烁不定,过一会才道:“他若愿去,那也由他,你自己去同他说吧——下了达摩崖,往左转,沿着枫林外的那条山沟往上山的方向走,你自然会遇到他。”

成峤站起身来,临走时又想起一事:“那位小兄弟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是否知道二位先生的身份?”

这后一点,至关重要。

严七淡淡答道:“他姓孟,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其他的你自己问他罢。”

成峤深深一揖,转身下崖。

他没有看见身后严五那怜悯的目光,以及严七诡异的微笑。

他只想着,无论如何,入宝山不可空手而归。

再次见到那名在月下练刀的少年时,成峤的心中,大是振奋,隔了数丈远便低声叫道:“孟兄弟!”

那少年一惊,霍然收刀,转过身来。

秋月下奔过来的那名三十多岁、外表谦和的中年人,他并不认识,但是却能找到这个地方来叫他一声“孟兄弟”。

成峤靠得太近,立刻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凛冽寒霜之气,他后退一步,站定之后,拱手行了一礼,微笑道:“在下刚从达摩崖上下来,令师指点在下到这儿来见一见孟兄弟,顺便商量一件大事。”

他审视着面前这个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却异常镇定冷静的俊朗少年。他方才的一番话,包含着太多的意味——我知道你们的师徒关系,我与令师的关系不同寻常,令师默许了我的来意——但是这少年却只是声色不动地等着他的下文。

成峤心中大是赞许。不愧是严家弟子,真有大将之风,果然不同凡响。

他字斟句酌地说明自己的来意。

那少年静静地听完,既不吃惊也不兴奋。成峤渐渐觉得有些不对了。这样大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反应?

但是他心中的警觉已经晚了一步。

那少年的右手动了一动,月下恍惚见到白光闪动,成峤觉得心口一凉,他过了一会才恍然大悟地低下头来看着胸前插着的那柄尖刀。

那少年怜悯地看着他,就如看着一个傻瓜:“明心与明性两位师父不能杀生。他们叫你来找我,就是叫我杀你的。”

成峤觉得全身的血液正在慢慢凝固不动,他喃喃地道:“就算五先生与七先生不愿出山,为什么……”

那少年看着他一点点苍白下来的脸,忽而微微一笑:“我叫孟剑卿,家父是台州宁海卫百户。”

台州宁海卫百户……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子弟,如果真是忠于朝廷,怎么可能会跟着他投身于弥勒教、怎么可能让他窥见自己与严五严七不可告人的师徒关系?而如果是别有用意,又怎么可能让人轻易窥破自己的家族潜身军中的秘密?

原来如此……

他见到那练刀的少年、向严五和严七提起那练刀的少年时,原来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命运,曾经的豪情壮志、两年来的踌躇满怀,却结束在这样一个静默的山林之中,结束在一个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时刻?

倒下去之前,他隐隐听见孟剑卿在他耳边的叹息:“你这个人,怎么就这么倒霉,偏偏要把我扯进来?”

严五与严七毫不意外地等到了孟剑卿的回来。

孟剑卿坐下来,这秋夜之中,他只穿了一身单衣,身上却还腾腾地冒着热气。

严五只问了一句:“办好了?”

孟剑卿答道:“办好了,尸体扔在野狼峪,这会儿估计已经变成残骸了。至于他的衣服和随身所有物件,我全扔到黑风洞里去了。”

这么说这一个时辰里孟剑卿已经来回奔走了五十里山地了,其中一半路程还得背着那具尸体,难怪得这么热汗腾腾的。

严七笑眯眯地看着他:“不错,不错,够机灵够果断,不愧咱们兄弟花了这几年心血。成峤跟你都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吓倒你?”

他调教孟剑卿好几年,如何看不出此刻这少年的镇定背后暗藏的焦虑不安?

孟剑卿脸上不觉绷紧了,暗自咬一咬牙,答道:“自从知道两位师父的俗家名字之后,剑卿觉得再没有什么更让人吃惊的事情了。”

即使是向来严肃沉默的严五,也忍不住笑了一下。

三天前孟剑卿才知道,五年前他一不小心踏进了一个什么样的陷阱。

轮流送饭上达摩崖的一群青涩少年中,严五与严七独独选中了他来传授刀法。见识过那流星般斩落空中飞鸟、霹雳般劈开地上巨石的刀法后,那时的他,心中只觉得兴奋,万万想不到这背后还有如许复杂的故事。若是早知道……若是早知道……他能不能抵挡住那样的刀法的诱惑?

其实他早应该发觉这其中的蹊跷的。为什么他不能告诉任何人这件事情?为什么他只能在夜晚的山林中独自练刀?为什么连他用刀杀死的野兽也得毁尸灭迹,只为了不让任何人看出他的刀法?

可是他只一味沉迷于自己飞速的进展,沉迷于每一柄刀在自己手中运转自如、有如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的迷人感觉。握着一柄控制自如的刀时,就如同能够自由自在地握着自己的命运一般,这种感觉真是让他沉醉。

直到三天前……

严五与严七为什么突然告诉他真相?是不是因为听到了严州弥勒教起兵的消息、觉得那些旧日的同伴迟早会找到这儿来?

严七忽地说道:“拿成峤这样的人物来开杀戒,倒也不错。不过看起来你似乎做得太干净,连我也要自愧不如了。”

孟剑卿只一怔便道:“来天台寺前,我随家父剿匪时已经开过杀戒了。”

严五与严七都是一怔,严七闷闷地挥手道:“去吧去吧。”

他们至此才明白,这么多年、这么多人中,为什么他们就独独选中了孟剑卿。

那个初初上山的少年,原来早已经尝过鲜血的滋味,看惯你死我活的厮杀。

孟剑卿刚刚将剥皮剔骨、抹好椒盐的一头野狼两只野兔架到火上,十几个同伴便已从林中跳了出来,压低了声音说笑着,围住了火堆,一个个馋涎欲滴地等着烤肉的香味飘散出来。

孟剑卿之所以会在晚课时分还留在寺外,原因很简单:今天轮到他打猎。

天台寺中不许杀生,但是默许了这群胃口太大的俗家少年在寺外猎食飞禽走兽。

孟剑卿随着他们一道笑笑闹闹,心中的焦虑却越来越深。

他一定得尽快找个借口回家一趟。

剥下成峤的衣服时,他看到了成峤胸口上的火焰刺青,也看到了那面古朴的铜镜,看到了铜镜反射出来的隐秘火焰。

曾经的光明之教,奉祀的正是这熊熊烈火。

还是一个幼童的时候,他曾经在自己家中见过同样的一面铜镜、在把玩铜镜时见到了日光中反射出来的那簇火焰;也曾经在父亲不经意的一刻见过父亲胸口上同样的火焰刺青。

那时他本能地觉得,父亲这秘不示人的刺青与铜镜中,潜藏着不能示人的秘密。于是他也将这秘密藏在了心中。但是那匆匆一瞥的火焰,已是如此深刻地印在他的记忆之中。

孩子的记忆,往往好得令人吃惊。

严五与严七,仅仅因为看中他的姿质才传他刀法吗?

虽然父亲从未来过天台寺,但严五与严七真的就从未下过达摩崖?或者说,虽然严五与严七从未下过达摩崖,父亲真的就从未来过天台寺?他们之间,真的就全无联系?严五与严七自出家之日起就打定了主意不再入世,那么父亲潜身军中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最坏的可能是……

孟剑卿暗自咬牙。

无论如何,他要赶快回家一趟。如果真有另一个成峤去找父亲……

一个少年不无艳羡地向孟剑卿说道:“剑卿,晚课时听刚刚回寺的几位师傅说,讲武堂在浙江的招生已经开始了,你已经满了十八岁了吧?什么时候回家报名?我想你一定没有问题的。”

孟剑卿在他们之中,年纪并不算大,但是这几年下来,无形之中已经成了众望所归式的人物。

孟剑卿心头一松,笑了起来:“考场如战场,哪有必胜的事情?”

是了,算算时间,也该到了。

他的运气还不坏,这是一个现成的借口。

也就在这时,他听见了寺中传来的隐约喧闹,不觉一怔,警觉地转过头去,吩咐两个少年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多时那两人回来,一脸兴奋地道:“是锦衣卫查案子查到我们这儿来了。”

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所查的不知是什么惊天大案,也难怪得这些好事少年如此兴奋。

孟剑卿心中不觉一沉。

锦衣卫的无孔不入,他早有耳闻。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追踪成峤来到天台寺的。如果查到严五与严七头上,他是不是也难以脱身?

这一刻他真是痛恨严五与严七,为什么非要选中他来跳这个陷阱?

肉香四溢,一群少年很快忘了身外之事。

执法僧引着五名锦衣卫和一名蒙面人往达摩崖去,经过他们烤肉的地方,望见这遍地狼籍,忍不住皱了眉头合掌暗诵往生咒。一个少年笑嘻嘻地道:“明光师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你这么紧张干什么!”

明光的眉头皱得更紧,转眼看见孟剑卿,便招手叫他过来。

孟剑卿暗自提着一颗心,镇定地走过去,却是那领队的樊力士摊开了成峤的画像,询问他打猎时可否看见这个人。孟剑卿只瞥了一眼画像便笑道:“我什么人也没碰到,哪里见过这家伙!”一边说着一边招呼同伴们都过来:“大家都看一看,就算以前没见过,以后也留点神!”

那樊力士不由得注意看了一眼孟剑卿。孟剑卿很显然是这一群少年的头儿,他的身上,似乎有些很特别的东西,十分引人注目。

不过他很快记起自己要做的事,将孟剑卿暂且放到了脑后。

孟剑卿望着他们一行人攀上达摩崖,只过得片刻,崖上忽然传来严五与严七苍劲清朗有如金石相激的诵经声,那篇经文是孟剑卿他们从未读过的,站在崖下,只有四句听得最真:“现世黑暗,邪魔横行;浴火重生,来世光明。”

短短一篇经文,才刚读完,便听见明光惊惶的叫声:“剑卿,快通知住持,明心和明性圆寂了!”

孟剑卿霍地站起。

他向寺中奔去之际,心中的种种念头却在转个不停。

严五与严七死了。

他们死前应该不会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吧?

国初群雄争霸天下的那些年,严家子弟死伤惨重;光明之教变为邪魔之教的这些年,严家子弟更是死伤殆尽。

严五与严七应该没道理毁掉自己这个他们精心培养、很可能也是严家唯一的弟子——后继无人可不是一件开玩笑的事情。

现在他们已经死了。这世上再没有人知道自己与他们的关系了。

如释重负的同时,孟剑卿却又感到难以言状的惆怅与孤独。

严家家风有名护犊,所以常常被人骂不明是非、不分黑白。当年严七与他纵谈旧日江湖风云时,就曾经戴着局外人的假面,似笑非笑地这样评点严家。

严五与严七一定知道这些天来,尤其是今晚,他心中的焦虑与担忧。锦衣卫一找上门,他们便圆寂了——这样精心计算的死亡,为的其实不过是掐断这条线索,让世人无法追查到他的身上。

他能够好好地活下去,便代表了严家刀法的延续。

这一刻孟剑卿无比真切地感受到了严五与严七圆寂前的想法。

住持赶来之后,指挥众人在达摩崖下架起火堆,将严五与严七枯瘦的躯体放了上去。点火之前,樊力士回头问那蒙面人:“你看清楚了?确定没有认错?”

那蒙面人肯定地点头,只不吭声,也许是怕被人记住他的声音。

火堆点燃。

樊力士一直守在火堆旁,亲眼见到严五与严七的躯体化为灰烬,埋入骨灰塔中,这才带着那蒙面人离去,留下不明究里的众人议论纷纷。

但是樊力士去而复还,将孟剑卿叫过去问道:“听说你是宁海卫百户孟知远的儿子。从这儿去宁海卫,除了驿道,还有没有更近的路?”

孟剑卿的心突地一跳,答道:“还有一条小路,我回家时常走,一天就可以到。”这时他听见了马嘶声,即刻想到这些锦衣卫必定都是骑马来的,当下抱歉地笑道:“不过那条路走不了马。骑马还是走驿道快一些。”

樊力士点一点头,不再停留。

孟剑卿望着那群锦衣卫还有那名蒙面人牵着马在晨曦中下山去。山路崎岖,他们本走不惯,又牵着马,总得一两个时辰才能走到驿道。驿道在崇山峻岭中盘绕,极是曲折,即使是走惯这条道、不会拐错弯的驿马也得三四个时辰才能从台州城赶到宁海卫。

其实他上一次回家只花了五个时辰,大概能抢在他们前面——也必须要抢在他们前面。

讲武堂招生的消息,来得再及时不过,让住持十分理解地打发他立刻启程回家,以免误了报考期限。

夕阳已西沉,满山的白茅湖波般随风摇曳,远处村庄中,炊烟袅袅升起,令苍凉暮色平添了几分温馨。而暮色之中,村庄外的演武场上,宁海卫的驻军还在操练。这深秋季节,正是练兵的大好时候。

孟剑卿伏在驿道旁的白茅丛中,远望蜿蜒流水环绕着的宁海卫,静静地等候着。他确定自己已经赶在了锦衣卫的前面;如果他们抢在前面,宁海卫此刻不会这么平静。

山风浩浩,暮色渐浓,操练的驻军已经散去。

夜色慢慢地笼罩下来,田野如此寂静,只听见村庄中隐约飘出的喧笑声,这会儿想必家家户户都在吃晚饭了。

驿道那头,突然传来急促的马铃声。孟剑卿咬一咬牙,飞快地取出一面白汗巾蒙住了大半个面孔。

在驿道那头,出现的六骑,正是樊力士率领的锦衣卫以及那名负责认人的蒙面人。

几乎在看清骑者的同时,孟剑卿已经反手抽出了背负的短刀。

六骑疾驰过驿道之际,白茅丛中,蓦地里滚出一片刀光。

刀光取的是目标显著、更易击中的马而非人。

一轮刀光过后,六匹马痛声长嘶着倒了下去,被斩断的蹄子鲜血四溅。那名蒙面人似乎年纪已老,跌落在地后,一时间挣扎着爬不起来,被两匹马一压,痛得惨叫起来;而更叫他魂飞魄散的,还是贴地滚来的刀光。

樊力士拔刀不及,飞起一脚踹了出去,孟剑卿拼着被他踢中后背,终究抢在其他几名锦衣卫赶来救援之前,反手一刀割断了那蒙面人的脖子。

五名锦衣卫怒喝,抽刀扑向孟剑卿。孟剑卿却已顺着斜坡滚了下去。

驿道之下,便是一湾流水,一条小石桥横过水流,桥边的古树,枝桠横生,足有二人环抱之粗。孟剑卿抓住一根枝桠,纵身没入了密密枝叶中。

两名率先追来的锦衣卫抢到石桥对面,拦住孟剑卿的去路;另三名锦衣卫则自后方截断了他的退路,将他困在了树上。

秋夜星光泠泠,映着河中泛起的波光,水流潺潺,在这静夜中听得份外清晰。

古树密密丛生的枝桠中,却既不见人,也不闻声。

敌暗我明,五名锦衣卫一时不敢贸然进攻。对峙了片刻,樊力士喝令放箭。

箭枝交叉着穿透树枝。树上躲藏的人,便是一只猫儿,只怕也避不过这训练有素的箭网。

但是树丛中寂无人声。

樊力士叫了一声“不好”,却已迟了一步。他身边两名锦衣卫射出第五枝箭、气势将衰之际,老树树根处的泥土中突然爆起一个人影,贴地舞起一片刀光,刀光之中,两名锦衣卫惨叫起来,一边掷去长弓,拔刀向地下插去。

孟剑卿已经消失在树根下的地洞中,两柄长刀都插了一个空,堪堪支撑住两名锦衣卫摇摇欲坠的身子。他们的双腿,已然血肉淋漓,筋脉尽断,再不能移动分毫。

樊力士暴怒,一刀劈向那株盘根错节、包庇凶犯的老树。

老树根株已朽,当不得他这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一劈,轰然而倒,露出树干当中一个深黑不见底的大洞。

树洞中突然掷出两个黑乎乎的物件。

樊力士只当是暗器来也,横刀一格,不料来者并非是暗器,却是两只肥硕的黄鼠狼,偏偏又狡猾灵活得很,一遇刀锋,立刻扭转身躯吱吱乱叫着跳上了他握刀的右臂,虽然不曾一口咬下去,被这毛茸茸臭烘烘的怪物般物事缠上身来,也足以令人心烦意乱、手忙脚乱。

樊力士用力挥动右臂,想将这讨厌的东西摔出去。

小石桥对面奔过来的两名锦衣卫突然叫道:“樊力士当心!”

他身后的泥土中,刀光再现,樊力士顾不得缠在手臂上的两头黄鼠狼,拧腰转身,一刀劈下。孟剑卿奋力架住了他这一劈,左足在地上扫起一片尘土与细沙,力士不由得眯起了眼睛,更用力压住孟剑卿的刀,以免他趁此机会抽手反击。

但是樊力士的小腹突然一痛。

旋转着插入他小腹的,是一柄小尖刀,小刀入腹,去势未消,五脏六腑仿佛要被搅碎一般剧痛难当。

樊力士一座小铁塔似的身躯不由得一僵,孟剑卿已纵身攻来,樊力士只觉得喉头一凉,赶过来的两名锦衣卫,眼睁睁看着他轰然倒地,砸起一片尘土,喉头迸出的血珠洒在草地上。

孟剑卿向侧旁一退,避开那片血珠,右手斜斜挥起,短刀勒过两名腿伤之后动弹不得的锦衣卫的后颈。

那两人也砰然倒地。

余下的两名锦衣卫悚然心惊。他们是该继续攻杀这名气势凌厉的蒙面人,还是该回去报信?

但是他们已经没有犹豫的机会。

孟剑卿低喝一声,旋转着扑了过来。

刀光闪闪,寒气森森。

两名锦衣卫无论如何也得先挡住这一轮快刀,才退得了。

两人同时跨前两步,并肩迎上这片刀光。

孟剑卿手中短刀突然脱手飞出,带着尖利的怪哨声,旋转着击向两名锦衣卫的腰刀,双刀交错一挡,却判断错了短刀的飞行方向,旋转的刀叶绕着他们两人执刀的右臂急飞了一圈,“扑”地一声插入了小河对岸的老桔树中。

两人的右臂齐肘而断。腰刀砸在他们自己的脚背上时,两人才感到断臂处痛彻骨髓,惨叫着跳了起来。

孟剑卿飞脚踢起地上的两柄腰刀,将他们两人当胸钉在了身后的山坡上。

秋月已升起,冷森森地照着横倒在驿道上、已被割断了喉管再不能嘶鸣的六匹马和散落在白茅丛中的六具尸体。

孟剑卿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这才觉得自己背上已经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总算可以赶在锦衣卫到宁海卫之前办好一切。

孟剑卿转过身来。他得将自己的刀取回来再走。

一转过身,孟剑卿便震惊得呆了一呆。

一个乱发蓬蓬、赤裸着上身的男子,正从河流中慢慢站起身来。

最初的震惊稍纵即逝,孟剑卿身子一伏,右手挥出,一柄小刀破空斩向那水中突然出现的男子。

那男子右手扬起,手中握的是一柄破旧的砍柴刀,堪堪来得及挡下这迅疾如闪电的一刀。小刀被格得尖哨着飞向河岸,也插入了那株老桔树中,刀柄乱颤着,夺夺有声。

孟剑卿心中大是震动,右脚随即踏上了地上的一柄腰刀,一踩刀柄,腰刀跳了起来,被他飞脚一踢,急速盘旋着飞向那男子。

那男子若再用柴刀来挡,这盘旋飞翔的腰刀,足以绕着他的柴刀斩断他的右半边身子。

但是在孟剑卿出刀的同时,那男子也大喝一声挥出了柴刀。柴刀急旋的方向,是自上而下,恰与腰刀十字交错。

两柄刀在空中相遇,叮当之声中,火星四溅,同时掉入河岸边的草丛中。

孟剑卿的手已经摸到腰间的另一柄小尖刀,总算及时停了下来——

他不敢确定地低声问道:“十字斩?”

那男子苍老嘶哑的声音传了过来:“旋风斩、破空斩、十字斩——教你的人是严五还是严七?十三斩你究竟学了多少?”

他这一开口说话,孟剑卿总算认出来这男子是谁,更为震惊:“根伯?”

根伯五年前飘泊到宁海卫时,曾是宁海卫那群少年人最喜欢捉弄的对象,因为没有人比根伯更老实糊涂、更无可无不可。宁海卫百户孟知远委实看不过去了,将为首的自家正室所生的次子孟剑臣狠狠揍了一顿,此后众少年略略收敛了一些;不过直到根伯某次偶然将孟知远的小女儿从池塘里救了出来,看在孟百户的面子上,大家才不敢再去肆意捉弄根伯。

孟剑卿长年在外,论起来只见过根伯几次,但不知为何,对这唯唯喏喏、迷迷糊糊的老人,印象极为深刻。也许是因为,根伯挥舞柴刀时的专心与娴熟,曾经让他产生过错觉,似乎那柄刀在根伯手中是有生命的活物一般,使他不知不觉中对根伯生出几分敬意。

孟剑卿脱口叫出了根伯的名字,心中立刻大觉不妙——他就算仍旧蒙着面,根伯也猜得出他的身份了。

根伯惊讶地瞪着他。

这个蒙面的年轻男子,这样熟悉小石桥边这株老树的地洞,又能认出自己来——必定是宁海卫本地的少年。宁海卫送往外地习武的少年,好像并不多啊。根伯已经想到这蒙面人会是谁了。他咧开嘴笑起来。这一笑之间,那个宁海人熟悉的老好根伯,又回来了。

他咧着嘴笑道:“少年仔,真想不到你老子那么焉焉乎乎的性子,居然生得出你这种儿子来!当机立断,心狠手辣——如今可真是你们少年仔的天下了!”

孟剑卿直觉地感到,他给自己下这八字评语时,可是赞许得很。年轻时的根伯,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物?

然而驿道那头,突然又传来了马蹄声。

根伯当即喝道:“带上你的刀快走!”

孟剑卿探手接住根伯掷过来的自己的短刀与那柄小刀,回望根伯湿淋淋的、苍老而瘦劲的身躯猿猴般蹿上驿道,不觉略一迟疑。

根伯仿佛背后长了一只眼睛般看得到他的迟疑,低声喝道:“快走!”

孟剑卿再不迟疑,飞快地蹿入驿道下斜坡中的白茅丛中。但是他并没有走远,料定根伯已经迎上了来人,无暇注意他之时,他又自白茅中小心地探出头来。

他清楚自己为什么一定得留下来。根伯已经认出他,如果根伯被锦衣卫擒获……他要保证这件事情没有后患。

他要光明正大地踏入那万千人妒羡的讲武堂,绝不要在这穷山僻壤中消磨一生年华;他要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绝不要沦为惶惶不可终日的亡命之徒。

冷月之下,急驰而来的,又是五名锦衣卫。

根伯叱咤一声,纵身扑出上去。

若非亲耳听到,那几名锦衣卫几乎不敢相信,一个如此瘦劲的身躯,居然能够迸发出这样惊雷般的叱咤声,震得耳鼓中嗡嗡作响,眼前金花乱冒。

就在这叱咤声中,根伯的身躯,与他的柴刀仿佛合为了一体,急旋着攻向几乎成一条直线在狭窄的驿道上奔驰的五名锦衣卫。

首当其冲的那名锦衣卫甚至刀都来不及拔出,便被撞下了马;第二人在飞撞出去之前,总算将刀拔出了一半;第三人的刀倒是完全拔了出来,却被撞得嵌入了自己的胸膛;第四人挡了一刀,却被旋转的刀光绞断了右臂,惨叫着倒下马来;最后一人见机得快,一翻身滚下了鞍,借座骑的掩护将刀光挡得一挡,自己贴地自山坳拐角处滚了出去。

孟剑卿暗自吸了一口冷气。

根伯使出来的,才是真正的旋风斩吧——如此一往无前、势不可挡,一如大海上呼啸而来的旋风。

根伯去势太急太快,几乎冲出山道去,硬生生收住刀折转身来,此时那名锦衣卫已经奔到另一道山坳处了。根伯却没有挥刀,由得他拐过山坳逃去。

孟剑卿皱起了眉。根伯是有意放走那个人,还是力不从心?

五匹马中,最后一匹做了主人的替死鬼,另四匹马长嘶着掉转头跟着那名锦衣卫跑掉了。根伯没有理会它们,折转身来,将跌落在地上的四名锦衣卫全都补了一刀,确定已无活口之后,直起腰来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但这一口气尚未吐完全,身躯便已僵硬了。

他在原地僵立片刻,蓦地里叱喝一声,纵身奔投入驿道下冰冷的河水之中。月光泠泠,照着他赤红如火的面孔,额上青筋急遽地跳动着。

孟剑卿向河边急奔过去。根伯觉到有人靠近,本能地挥起了柴刀,但是肩膀才刚抬起,便又垂了下去。

孟剑卿在岸边蹲下,低声说道:“是我。”

根伯勉强睁开眼来,认出是他,精神一松,整个人几乎沉入水中去。

孟剑卿伸手按在他头顶百会穴上,慢慢地输入真气。

孟剑卿知道自己本应该趁这个机会离开此地的,逃走的那名锦衣卫想必已经将根伯恶鬼般的形容记得一清二楚,绝不会连累到他的身上。而根伯既然做下这等引火烧身之事,便已明白表示他绝不会说出自己来。

然而,孟剑卿仍然留了下来。

因为他已经知道根伯是谁。

在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使得出那样的旋风斩——严二先生。

严二先生……孟剑卿心中无限感慨。

这曾经是一个何等如雷贯耳的名字!十三斩号称天下无人能接得住——除非他两个弟弟严五与严七联手。

在卧虎藏龙的明教之中,伏魔殿长老严二先生凭着这一手十三斩,笑傲天下十余年——直到洪武帝一道诏令,将昨日还有襄助大功的光明之教一夜之间变为危害大明的邪魔之教。

严二先生自围剿的大军中杀开一条血路逃走,多年来无人知道他的生死。

片刻之后,严二先生的情形略略稳定下来,孟剑卿收回了手掌,低声说道:“传我刀法的是五先生和七先生,在天台寺中的法号是明心与明性,两位先生已经在昨夜坐化。”

严二先生的身躯震动了一下,脸上的神情,似乎是茫然,又似乎地解脱,怅怅许久,喃喃说道:“好了好了,他们两个,倒先好了。少年仔,你必定已经知道我是谁了吧?嘿,想不到英雄一世的严二,今晚要死在这无名小河之中了。少年仔,我那间破草房的东头柱子下面,埋着的东西,就送给你吧。十三斩若是像你那样使法,生怕沾了对手的血,还能叫十三斩?没得给我严二丢脸!”

最后一句话,他说得声色俱厉,令孟剑卿心头一凛。

严二先生又喝道:“少年仔,快走,有心的话,将来按规矩葬了我,便算你报答我兄弟三人传你的十三斩了!”

孟剑卿慢慢后退。

严二先生不再看他,艰难地爬到岸边草地上盘膝坐下,闭目合掌,念念有词。

孟剑卿又听到了那令他心惊胆寒的四句偈语:“现世黑暗,邪魔横行;浴火重生,来世光明。”

月光下,严二先生胸前的火焰刺青隐约可见,却与成峤又略有不同。成峤胸前的火焰只有四簇火苗,严二先生却有五簇。

孟剑卿怔了一怔,掉转头飞奔而去。

严二先生本已清明如镜的心中,突然掠过一个问题:

孟百户这个非同寻常的儿子,究竟为了什么原因,要蒙了面来劫杀一群锦衣卫?

但是严二先生立刻放开了这个疑问。

一切都已与他无关。他已看到来世的烈火之光。

孟剑卿重新绕回那条从天台寺通往宁海卫的小道,先到村庄外严二先生住的那间破草房去转了一圈,之后才踏进村庄。游荡在街道上的几条狗立刻狂吠起来,不过只叫得一两声便认出了孟剑卿,一个个讨好地围过来大摇其尾。孟剑卿揉揉它们的头,心里不是不好笑的。这些欺软怕硬的家伙,被他狠揍过一次又喂了一堆肉骨头之后,即使他常年不在家,也将他的气味记得清清楚楚,每次遇到他都是这么一付急于巴结的可笑模样。

他将肩头挂着的两只野兔扯了一只下来,丢给了这群狗。

如果他那般小心仍是沾了对手的血,这两只猎获的野兔应该可以将他身上几点血迹的真正来历遮掩过去了吧。

他踏上石阶,才刚举起手,门已开了。

孟剑卿低低地叫了一声“娘”。

于氏抬手揉了一下眼睛,低声说道:“我听到那些狗叫了两声就不叫了,猜着就是你回来了。上次也是这个时候……饿了吧?我去给你做饭。”

孟剑卿一言不发地将野兔递了过去,于氏接过来,急急走入厨房。

正房的灯光亮了起来。孟剑卿略一踌躇,走到窗下说道:“父亲,大娘,我回来了。”

窗内有悉悉索索的穿衣声,孟知远一边说道:“我正有话跟你说,到你屋里等着。”

孟剑卿点起油灯时,孟知远笨拙肥大的身躯已挤了进来,坐下后说道:“讲武堂在浙江开始招生了,我已经给你和剑臣都报了名,正打算捎信到天台寺去叫你尽快回来准备,你回来的得正好。来,来,我先给你说说前两年的考试情形。”

孟剑卿关上门,回过身来,看着笑眯眯的父亲:“你真希望我们进讲武堂?你希望我们进去之后做些什么?”

孟知远搔搔头:“你这小子,说些什么混话?这不是明知故问吗?别是被天台寺的和尚教坏脑袋了吧?”

孟剑卿懒得再跟这老狐狸绕来绕去,径直问道:“父亲,你胸前的火焰刺青还在吗?那面铜镜还在吗?”

孟知远大受打击,张口结舌地呆在那儿。

孟剑卿的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他。

好一会,孟知远回过神来,苦笑道:“你这混小子,一定要亲眼看过,才肯放心,是吧?”

孟剑卿不语。

孟知远只好继续无可奈何的苦笑,一边在心里想,他两个儿子,都是这副不肯饶人的德性,真不知像了哪位祖先;他自己可是宁海卫有名的弥勒佛老好孟。

他略略转过身子,拉开胸前衣襟。

孟剑卿儿时偶然间见过一次的火焰刺青,已经被满绽的肥厚胸肌挤得完全变了形——变成了一般军士之中最爱刺的黄额虎纹——只需要略略加几针便成了。

孟知远自嘲般说道:“你老爹我这些年老是闲着,一放了膘,当真是势不可挡。剑卿啊,再过两年,老爹我只怕连刀都提不动了。至于那面破铜镜嘛,我早说了是一面破铜镜,都不知碎成几十片了,哪里还找得到?”

孟剑卿暗自吁了口气,但是紧接着又问:“你那时是什么职位?”

其实他想问的是:“有多少人认识你?”

他猜想并不是每一个教徒都能有那样的铜镜的;火焰的形状是不是也与各人的职位有关?如果孟知远当年已经有成峤如今的地位,认识他的人只怕很多;即使是这么多年后,要找出一个人证来也不应太难。

如果真是那样,他怎么做才能保住这个要命的秘密?

孟知远叹了口气:“我做的都是一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哪里敢抛头露面?更不要说什么职位了。”

严五与严七曾经说,明教中有一个专司各地眼线与暗哨的传香殿,殿中十八使者,分掌十八行省的事务,除了传香长老与教主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使者的身份。

孟剑卿狐疑不定地打量着父亲。

如果是这样……明教教主与传香长老早已死去,各省传香使者与传香人据说也在群雄争霸之际死伤殆尽,明教耳目不灵,所以才会让大军成功围剿;传香殿就此废弃,久无继任者。这么说没有人知道父亲的身份了?难怪得他会大意到将铜镜和刺青留了那么些年,以至于让自己发现。

他将自己送到天台寺去习武,究竟是因为浙东风气如此,还是因为他在耳目通灵的传香殿呆了那么些年,清楚地知道明心与明性的身份?不过,也许他立定主意要与明教脱离关系,是不会有意将自己送到严五与严七身边去的,严五与严七选中自己,不过是巧合而已。

孟知远也在打量他,一边啧啧摇头:“想当年你老爹没放膘之前,也算是个英俊少年了,你们两兄弟,倒比老爹我还强得多,只是这脾气可就大大地讨人嫌了。”

孟知远这些年,少说也长了三十斤膘,即使是当年的熟人,只怕也无法将现在这个笨拙肥重的百户,与当年那个英俊少年联系到一起。

孟剑卿至此也想到了这一点,嘴角露出一丝不自觉的笑意。

这头老狐狸!

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可名状的愤怒。

如果他早知道这回事,他就会猜到,那个蒙面人,认识的是严二先生而不是父亲;锦衣卫兼程赶往宁海卫,要找的也是严二先生而不是父亲。

在天台寺中的五年,他习文学武,日夜苦修,期望着终有一日,他将如宝剑出匣、万人瞩目;然而他所作的一切努力,几乎都在眨眼间化为灰烬。

到现在他才醒悟过来,拦路劫杀那些锦衣卫时,自己是冒了多大的风险。哪怕逃走一个……

于氏在外面敲门,送进一碟熏鱼、一碗青菜和一大碗白饭来,又默然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孟剑卿这会儿感到自己确实也饿得狠了。

孟知远仍是笑眯眯地,看着他埋头苦吃。

孟剑卿忽地闷闷地说道:“这些事你应该早告诉我。”

孟知远这一回的叹息倒是货真价实:“那些都是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才干的事情,又早已过去了,上头的人和下头的人都死得一干二净了,我还提它做甚?不但是你,就连你大娘和你娘,我也从没提过半个字。你也该忘得干干净净。这都不关你的事。”

他猜想孟剑卿问起这件事,不过是因为,严州弥勒教起兵的消息让孟剑卿担心了——谁都知道弥勒教其实就是明教的分支与变身,奉祀的同样是那涤除黑暗与邪魔的烈火。

孟知远又叹了口气,站起身来:“明天剑臣也该回来了,我再和你们说讲武堂的事吧。”

他临走之时,孟剑卿低声说道:“父亲,我以前不明白,为什么你不肯让我和剑臣像其他人一样刺青。不过现在我明白了。”

在孟知远心中,只怕没有一种刺青,比得上那簇火焰的美丽;然而那又是一簇只会给他的儿子带来灾难的火焰。新的王朝,容不下这簇离经叛道的火焰。

与其刺一个令他无法释怀的替代品,不如留一片空白。

让他的儿子们,从这片空白中开始他们的一生。

但是孟知远很快知道了,孟剑卿再也不可能从空白中开始他的一生。

锦衣卫是第二天凌晨到宁海卫的,得知驿道上出的这桩大案,孟知远的脸色立时刷白,冷汗当时便下来了——不用想,这个事就算不是孟剑卿干的,也和他脱不了关系,否则怎么会突然间问起那些事?

天地良心,他可做梦也没想到孟剑卿那混小子会卷进这么要命的大案里去,早知道他就该告诉那混小子这些秘密的,现在可好……

主办此案的沈千户,看上去十分文秀和气,让孟知远在对面坐下,打量着他冷汗涔涔的脸,倒也很能理解他的心情。这也难怪,宁海卫境内死了九名锦衣卫,这是多大的事!更何况那死在现场的疑犯还是在宁海卫住了五年的根伯,而且这个根伯还救过孟知远小女儿的命。

孟剑卿也被叫去问话。他回家的时间,使他被怀疑有可能见过那场厮杀。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沈光礼。这一次见面在他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虽然心中不无紧张,不过他表现出来的震惊与不安都在情理之中;他也很坦然地回答说自己走的小路与驿道相隔甚远,即使时间上恰好吻合,只怕也看不见隔了两道山梁的厮杀;至于马嘶声,这在驿道上是常事,他也许听到了,但是并没有在意。

他自信自己的言行毫无破绽。

要直到几年以后他才知道,不了解沈光礼的人,初见沈光礼时,都会大大低估这位沈大人的眼光与手段——他也不例外。

沈光礼平静而淡然地听完他的话,不置可否,只转头向孟知远说道:“你说的根伯,其实是严二先生。他在宁海卫住了五年,你居然未曾察觉?”

孟知远头上的冷汗冒得更快,只能一迭声地自称失职该死。

沈光礼没有再追究下去,只淡淡说道,严二先生也算是一代宗师,不可轻慢;既然于孟知远有救女之恩,那就由他负责安葬。

下葬之时,孟剑卿悄然将一尊小小的木雕弥勒佛放入了严二先生的头颅之下。

就让他膜拜了一生的弥勒,引导他的重生之路吧。

泥土推入坑中,掩盖了裹着白布的人体。

冬去春来,这片泥土上,很快便会长出青草,再也看不到墓地的痕迹。

而孟剑卿,即将踏入一个新的世界。

品牌:天津星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架时间:2024-01-08 17:05:51
出版社:天津星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天津星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