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1997开始
最新章节
- 第5章 达成签约意向(新人新书,求追读,求收藏月票打赏)
- 第4章 魔岩唱片(新人新书,求追读,求收藏月票打赏)
- 第3章 不速之客(新人新书,求追读,求收藏月票打赏)
- 第2章 于墨阳(新人新书,求追读,求收藏月票打赏)
- 第1章 有没有兴趣加入滚石唱片?(新人新书,求追读,求收藏月票打赏)
第1章 有没有兴趣加入滚石唱片?(新人新书,求追读,求收藏月票打赏)
(某个平行时空的)1997年,8月。
B京市,D城区。
B京市第二十五中学内,电影《爱情麻辣烫》拍摄现场。
今天的拍摄计划已经全部结束,在一间由空教室临时改造而成的演员休息室里,进组客串角色的李宗胜应校方请求,与在暑假中还回到学校协助剧组拍摄的学生群演们见了一面。
在学生会陈老师的维持秩序下,学生们总算排成了一条姑且算是队伍的队伍。
坐在桌子后面的李宗胜穿着白色纯棉衬衫,鼻子上架着金属框半包围眼镜,穿着打扮很符合他在电影中饰演的班主任这个角色形象。
他一边听着学生们表达对自己和自己曾经创作过的那些歌曲的喜爱,一边在他们递过来的本子上签名,或同他们合影留念。
学生群演的人数不算多,很快到了队伍末尾。
给上一个人签完名之后,流水线作业的李宗胜,迟迟没有等到下一个人把本子递过来。
他有些奇怪地抬起了头,看见对面出现了一个身穿校服的帅气小伙子,正伸手摘着背在背后的吉他。
男学生的举动让李宗胜觉得有点儿意思:“同学,你是想让我把名字签在这把吉他上吗?”
说话间,男学生却已经把吉他抱在了怀中。
他有些抱歉地朝着李宗胜笑了笑:“李老师您好,我叫于墨阳,是二十五中的高三毕业生。
“我很喜欢您的作品,当然也想要您的签名。但我今天除了要签名之外,还有一首自己写的歌,希望请您批评指教。不知道可不可以?”
李宗胜还没回应,陈老师却先开口拦住了他:
“唉,于墨阳,干嘛呢?人家李老师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快别捣乱了!”
李宗胜倒是对这个说话客客气气,自信开朗的年青人很有好感:“欸,陈老师,您别这么说,谁都年轻过,不管是好是坏,就冲这种勇气,我都要听一听他写的歌。
“于同学是吧?你如果准备好了的话,就可以开始了。”
“李老师,多谢您能给我这个机会。”
面对李宗胜,还有在场的老师、同学以及剧组工作人员,于墨阳毫不紧张和胆怯。
相反,陈老师却紧张得要死。
这个于墨阳,又要唱什么歌?
他能不能唱好?
老天保佑,可千万别出什么幺蛾子。
于墨阳清清嗓子,平复了一下有些激动的心情。
左手在指板上按出和弦,右手轻扫,用一种慵懒的声线,唱出了自己的作品:
“可不可以不想你,
“我需要振作一下。
“七八九月的天气,
“像我和你,需要下、一、场、雨——
“需要你,我是一只鱼,
“……”
李宗胜的胳膊肘拄在桌面上,手掌托着半边脸。
他一边听着于墨阳唱歌,一边在心里想着其他事情。
身为滚石唱片的制作总监,李宗胜的工作一点儿也不轻松,今年尤甚。
尽管飞碟唱片因为被华纳收购而江河日下,分崩离析,但这个滚石的老对手依然阴魂不散。
从飞碟出走的大部分原班人马组建了那个丰华唱片,在去年年底推出了一位新人歌手张彗妹。
首张专辑《姐妹》就在T湾省内销量破百万,成为继陈叔桦和江惠之后,达此成绩的第三位女歌手。
而且今年她的势头丝毫不减,眼看着第二张专辑《Bad Boy》,又是直奔百万销量而去。
为了迎战势头正盛的丰华唱片,滚石做出的对策是一边给旗下歌手精心打造新专辑,一边发掘培养有才华的新人,看是否能够复制张彗妹奇迹。
忙完B京这边的工作,李宗胜紧接着还要飞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他不是去东南亚度假,而是要看看那边的滚石分公司在过去一年里,找没找到新人才。
离开东南亚又要飞X港,离开X港又要飞加拿大,李宗胜的暑期行程十分繁忙。
若不是因为滚石是这部电影的最大投资方,他是绝对不会在繁忙的工作之外另抽出时间,到片场来客串一个龙套角色的。
不过现在,李宗胜的心中充满庆幸。
得亏自己来到这所学校拍电影,又得亏自己没有听从刚刚那个不识货的陈老师的建议,他今天才会意外遇到了一个极具天赋的好苗子。
能够听得出来,于墨阳这首歌应该是受到了今年上半年在大陆街头巷尾传唱的那首《心态软》的影响:旋律简单,歌词直白,但并不妨碍这是一首感情纯真的好歌。
而且全部词曲都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虽然嗓音稍显稚嫩,但他的唱功绝对在同龄人的平均水准之上,还是高出一大截的那种。
于墨阳会唱歌,会弹吉他,模样也俊俏,简直是老天爷送到自己面前的礼物。
关键是他还有一手原创能力,这是让李宗胜尤其看重的一点。
如果能把于墨阳签入滚石,利用公司的资源对他进行包装和宣传,说不定还真能和如日中天的张彗妹掰掰手腕。
“……
“不能在一起,游来,游去——”
歌曲不长,于墨阳很快唱完了最后一句。
此前乱哄哄的教室变得安静了不少,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认真,脸旁的一双耳朵无不竖了起来,仔细聆听。
安静过后,留在教室里的学生又开始嘀嘀咕咕。
“歌唱的还挺好听,这人谁啊?”
“于墨阳啊,刚才人家自己都说了。高三的,今年考上了中戏的那个。”
“我记起来了,他当初不是长头发吗?”
“剪短了呗!谁知道呢。不知道他在哪儿学的吉他,听完之后我也想去买一把了。”
陈老师悬着的一颗心也落回了原位,你说于墨阳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的,当初为什么偏偏喜欢玩摇滚?
他还酷爱唱那种死活唱不上去的高音,每次学校公开演出都像是车祸现场。
这不是会好好唱歌吗?他要是早就这样,自己也不至于从刚刚开始就担惊受怕。
没想到于墨阳还有一手写歌的本领,这歌他说不出来好坏,但总觉得有一股别样的魔力。
自己才听了一遍,都能跟着哼上两句。
需要你,我是一只鱼……
后面,后面是什么来着?
李宗胜也从自己的沉思当中回过神儿来,他很想立刻就和于墨阳谈一谈,有关签约的事情。
不过在那之前,还有几个问题要确认。
李宗胜笑着问道:“于同学,这首歌写得不错,你唱得也好。你从事歌曲创作有多长时间了?”
于墨阳摆了摆仍然抱在怀里的吉他:“三年前。从我考上高中,家长送了我这把吉他开始。”
“那你这三年,写过多少首歌?”
“大概十几首左右吧?我记不太清楚了。”
李宗胜点了点头,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换了个话题:“我想听听你的创作思路,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有关鱼的歌?”
“因为我家住在地安门外,离家不远就是北海公园。
“高考前我的压力很大,为了调节心情,我偶尔会去公园走一走。
“有一天我正在北海的岸边坐着发呆,忽然看见湖面下有一条孤零零的鱼在那里游来游去,就产生了写这样一首歌的想法。”
李宗胜却是稍微有些疑惑不解:“你说是看见了‘一条鱼’,为什么在歌里却是‘一只鱼’?”
“看到那条鱼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成语,叫‘形单影只’,觉得用‘一只’更能体现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还有就是发音时的口型,比起‘一条鱼’,‘一只鱼’要更俏皮一些,更符合整首歌轻快的节奏。”
于墨阳的回答清晰明了、有理有据,让李宗胜坚信这首歌就是他本人写出来的,绝不存在捉刀代笔的情况。
对于墨阳愈发青睐的李宗胜,提出了他的最后一个问题,或者说是一个邀请:“于同学,你有没有兴趣加入滚石唱片,出道成为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