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 【正版无广】封底
- 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书籍推荐表
- 读者调查表
- 12.4.3 比亚迪:助力交通行业实现零碳愿景
- 12.4.2 腾讯:探索“碳中和+交通”模式
- 12.4.1 重庆:打造“车-路-云”碳中和示范区
上架时间:2023-12-12 18:42:03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 【正版无广】封底 更新时间:2023-12-12 19:06:08
- 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书籍推荐表
- 读者调查表
- 12.4.3 比亚迪:助力交通行业实现零碳愿景
- 12.4.2 腾讯:探索“碳中和+交通”模式
- 12.4.1 重庆:打造“车-路-云”碳中和示范区
- 12.4 各方参与,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
- 12.3.3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如何创新
- 12.3.2 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 12.3.1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 12.3 迎接智能网联汽车新时代
- 12.2.4 国家力量:推出强有力的政策组合
- 12.2.3 引进技术,助力轨道交通数字化
- 12.2.2 进一步提升公共出行体验
- 12.2.1 加速推动交通结构优化
- 12.2 面对碳中和,交通行业如何出招
- 12.1.3 实现道路净零排放的方法
- 12.1.2 交通碳中和面临的三大问题
- 12.1.1 思考:交通能源消耗为什么持续增长
- 12.1 碳中和背景下的交通行业
- 第12章 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成为时尚
- 11.3.4 碧桂园:做碳中和时代的绿色革命者
- 11.3.3 远洋集团:积极弘扬碳中和理念
- 11.3.2 北京:打造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建筑
- 11.3.1 深圳:颁布建筑行业首份绿色质造公约
- 11.3 应对绿色建筑:各方齐发力
- 11.2.3 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 11.2.2 鼓励企业使用装配化建筑方式
- 11.2.1 从源头上降低建筑能耗
- 11.2 碳中和时代,绿色建筑如何发展
- 11.1.3 加强建筑材料环保监管
- 11.1.2 如何规范与提升建筑节能标准
- 11.1.1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 11.1 绿色建筑发展按下“快进键”
- 第11章 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新理念
- 10.3.3 绿色股票投资受欢迎
- 10.3.2 绿色信贷的规模不可小觑
- 10.3.1 绿色债券可以“点绿成金”
- 10.3 主要绿色金融产品汇总
- 10.2.3 工商银行:重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10.2.2 以绿色金融战略定位为先导加速转型
- 10.2.1 适当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
- 10.2 发展蓝图:如何实现绿色金融
- 10.1.3 金融机构需要哪些绿色金融能力
- 10.1.2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要素
- 10.1.1 绿色金融有何战略意义
- 10.1 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
- 第10章 绿色金融:开启金融新生态
- 9.3.4 浙江海宁:农业电商领域的佼佼者
- 9.3.3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 9.3.2 打造独特的农业品牌
- 9.3.1 如何零基础做好农业电商
- 9.3 农业数字化产物—农业电商
- 9.2.4 湖北:研发水稻低碳丰产栽培技术
- 9.2.3 打造低碳农业产业链
- 9.2.2 耕地保护: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 9.2.1 控制农业污染与增产不冲突
- 9.2 建设完善的绿色农业体系
- 9.1.4 甘肃张掖: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 9.1.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同路
- 9.1.2 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农业
- 9.1.1 弘扬绿色农业,护航食品安全
- 9.1 从碳中和看绿色农业的内在逻辑
- 第9章 绿色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 8.3.3 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发展
- 8.3.2 全流程应用工业大数据
- 8.3.1 工业互联网助力高效制造
- 8.3 智能工业:绿色制造的终极目标
- 8.2.3 石化领域:以脱碳为原则进行绿色生产
- 8.2.2 钢铁领域:将氢能融入冶金流程
- 8.2.1 煤炭领域:适应发展潮流,积极转型
- 8.2 不同领域的绿色制造战略
- 8.1.4 美菱:引领绿色制造新潮流
- 8.1.3 技术升级催生更高质量的绿色产品
- 8.1.2 碳中和成为绿色制造的重要导向
- 8.1.1 引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 8.1 现状分析:绿色制造成绩亮眼
- 第8章 绿色制造:支柱行业低碳化
- 应用篇 碳中和创新行业格局
- 7.3.4 政策保障不容忽视
- 7.3.3 谁是碳市场的主角
- 7.3.2 碳排放权是如何交易的
- 7.3.1 碳市场现状分析
- 7.3 健全碳市场
- 7.2.2 碳定价:减排与增收双赢
- 7.2.1 碳配额:节能减排是目标
- 7.2 建设碳市场的两大关键点
- 7.1.3 资本在碳市场中有何作用
- 7.1.2 如何打造一个碳市场
- 7.1.1 为什么需要碳市场
- 7.1 关于碳市场的核心问题
- 第7章 碳市场布局:用资本助力碳中和
- 6.3.3 竞争格局:国外企业发展较快
- 6.3.2 发展瓶颈:成本、二氧化碳销售及盈利模式
- 6.3.1 现状分析:蕴藏极大发展潜力
- 6.3 CCUS战略规划正当时
- 6.2.4 碳封存:陆上咸水层封存已经实现
- 6.2.3 碳利用: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
- 6.2.2 碳运输:大规模运输设施建设
- 6.2.1 碳捕集:成本占比最高
- 6.2 关键点分析:CCUS的核心要素
- 6.1.3 中国石化集团:打造百万吨级CCUS项目
- 6.1.2 关于“U”的碳利用方案
- 6.1.1 何谓CCUS
- 6.1 CCUS是走向碳中和的重要环节
- 第6章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突破商业化限制
- 5.3.3 广东湛江开发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 5.3.2 碳汇交易的实现流程
- 5.3.1 碳交易与碳汇交易
- 5.3 碳中和背景下的碳汇交易
- 5.2.4 耕地碳汇
- 5.2.3 海洋碳汇
- 5.2.2 草原碳汇
- 5.2.1 森林碳汇
- 5.2 碳汇有哪些类型
- 5.1.2 碳汇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5.1.1 思考:碳汇究竟是什么
- 5.1 揭秘碳汇
- 第5章 碳汇体系建设:提升碳中和效能
- 4.3.3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 4.3.2 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
- 4.3.1 何谓能源互联网
- 4.3 打造能源互联网
- 4.2.6 生物质能:全程良性循环
- 4.2.5 地热能:感受地球深处的力量
- 4.2.4 太阳能:让碳中和的未来更光明
- 4.2.3 核能:安全是第一位的
- 4.2.2 氢能:碳中和的绝佳“搭档”
- 4.2.1 风能:为碳中和保驾护航
- 4.2 低碳时代,清洁能源崛起
- 4.1.3 创新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体系
- 4.1.2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 4.1.1 能源革命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 4.1 碳中和引爆新一轮能源革命
- 第4章 新能源替代:发展与安全并重
- 路径篇 探索碳中和成功之道
- 3.3.2 企业:积极转型,助力绿色生态
- 3.3.1 政府:为碳中和保驾护航
- 3.3 碳中和时代的社会新秩序
- 3.2.4 碳管理业务咨询
- 3.2.3 碳排放分析与核算
- 3.2.2 环境权益开发
- 3.2.1 生态修复
- 3.2 碳中和催生四大领域
- 3.1.4 绿色投资
- 3.1.3 大力发展低碳新材料
- 3.1.2 高能耗行业进行高质量供给侧改革
- 3.1.1 能源消费端低碳转型
- 3.1 解读碳中和的发展重心
- 第3章 发展图景:把握碳中和前进方向
- 2.4.3 TCL:另辟蹊径,开创半导体新赛道
- 2.4.2 联想:打造绿色产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 2.4.1 合斯康:与我国共享氢能技术
- 2.4 资本助力:企业纷纷布局碳中和
- 2.3.3 绿色家居:低碳家居与家电
- 2.3.2 增强环保意识,做到绿色消费
- 2.3.1 尽量选择低碳饮食,杜绝浪费
- 2.3 个人可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什么
- 2.2.3 综合型城市:低碳设计,打造宜居环境
- 2.2.2 工业型城市:大力发展创新绿色经济
- 2.2.1 农业型城市:综合治理农业生态
- 2.2 城市是碳中和行动的“主战场”
- 2.1.3 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 2.1.2 再生资源回收
- 2.1.1 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 2.1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点
- 第2章 战略规划:加速碳中和进程
- 1.4.4 将碳中和看作改善气候的终点
- 1.4.3 植树造林可以代替减排
- 1.4.2 只从能源角度谈论碳中和
- 1.4.1 碳中和只是议题,与大众无关
- 1.4 关于碳中和的认知误区
- 1.3.2 技术进步是碳中和的最大机遇
- 1.3.1 碳中和面临的四大挑战
- 1.3 碳中和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 1.2.3 “双碳”经济下的投资规划
- 1.2.2 碳中和与经济发展可以兼顾
- 1.2.1 人人参与的“碳账本”
- 1.2 了解碳中和背后的经济原理
- 1.1.4 碳中和背景下的社会难题
- 1.1.3 碳达峰vs碳中和
- 1.1.2 碳中和为何被提出
- 1.1.1 基础知识:什么是碳中和
- 1.1 碳中和开启低碳时代
- 第1章 低碳时代:抓住碳中和机遇
- 基础篇 碳中和引领低碳革命
- 前言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前言
- 基础篇 碳中和引领低碳革命
- 第1章 低碳时代:抓住碳中和机遇
- 1.1 碳中和开启低碳时代
- 1.1.1 基础知识:什么是碳中和
- 1.1.2 碳中和为何被提出
- 1.1.3 碳达峰vs碳中和
- 1.1.4 碳中和背景下的社会难题
- 1.2 了解碳中和背后的经济原理
- 1.2.1 人人参与的“碳账本”
- 1.2.2 碳中和与经济发展可以兼顾
- 1.2.3 “双碳”经济下的投资规划
- 1.3 碳中和现状:挑战与机遇并存
- 1.3.1 碳中和面临的四大挑战
- 1.3.2 技术进步是碳中和的最大机遇
- 1.4 关于碳中和的认知误区
- 1.4.1 碳中和只是议题,与大众无关
- 1.4.2 只从能源角度谈论碳中和
- 1.4.3 植树造林可以代替减排
- 1.4.4 将碳中和看作改善气候的终点
- 第2章 战略规划:加速碳中和进程
- 2.1 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点
- 2.1.1 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 2.1.2 再生资源回收
- 2.1.3 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
- 2.2 城市是碳中和行动的“主战场”
- 2.2.1 农业型城市:综合治理农业生态
- 2.2.2 工业型城市:大力发展创新绿色经济
- 2.2.3 综合型城市:低碳设计,打造宜居环境
- 2.3 个人可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什么
- 2.3.1 尽量选择低碳饮食,杜绝浪费
- 2.3.2 增强环保意识,做到绿色消费
- 2.3.3 绿色家居:低碳家居与家电
- 2.4 资本助力:企业纷纷布局碳中和
- 2.4.1 合斯康:与我国共享氢能技术
- 2.4.2 联想:打造绿色产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 2.4.3 TCL:另辟蹊径,开创半导体新赛道
- 第3章 发展图景:把握碳中和前进方向
- 3.1 解读碳中和的发展重心
- 3.1.1 能源消费端低碳转型
- 3.1.2 高能耗行业进行高质量供给侧改革
- 3.1.3 大力发展低碳新材料
- 3.1.4 绿色投资
- 3.2 碳中和催生四大领域
- 3.2.1 生态修复
- 3.2.2 环境权益开发
- 3.2.3 碳排放分析与核算
- 3.2.4 碳管理业务咨询
- 3.3 碳中和时代的社会新秩序
- 3.3.1 政府:为碳中和保驾护航
- 3.3.2 企业:积极转型,助力绿色生态
- 路径篇 探索碳中和成功之道
- 第4章 新能源替代:发展与安全并重
- 4.1 碳中和引爆新一轮能源革命
- 4.1.1 能源革命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 4.1.2 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 4.1.3 创新能源结构:多元化能源体系
- 4.2 低碳时代,清洁能源崛起
- 4.2.1 风能:为碳中和保驾护航
- 4.2.2 氢能:碳中和的绝佳“搭档”
- 4.2.3 核能:安全是第一位的
- 4.2.4 太阳能:让碳中和的未来更光明
- 4.2.5 地热能:感受地球深处的力量
- 4.2.6 生物质能:全程良性循环
- 4.3 打造能源互联网
- 4.3.1 何谓能源互联网
- 4.3.2 发展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
- 4.3.3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 第5章 碳汇体系建设:提升碳中和效能
- 5.1 揭秘碳汇
- 5.1.1 思考:碳汇究竟是什么
- 5.1.2 碳汇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5.2 碳汇有哪些类型
- 5.2.1 森林碳汇
- 5.2.2 草原碳汇
- 5.2.3 海洋碳汇
- 5.2.4 耕地碳汇
- 5.3 碳中和背景下的碳汇交易
- 5.3.1 碳交易与碳汇交易
- 5.3.2 碳汇交易的实现流程
- 5.3.3 广东湛江开发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 第6章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突破商业化限制
- 6.1 CCUS是走向碳中和的重要环节
- 6.1.1 何谓CCUS
- 6.1.2 关于“U”的碳利用方案
- 6.1.3 中国石化集团:打造百万吨级CCUS项目
- 6.2 关键点分析:CCUS的核心要素
- 6.2.1 碳捕集:成本占比最高
- 6.2.2 碳运输:大规模运输设施建设
- 6.2.3 碳利用: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
- 6.2.4 碳封存:陆上咸水层封存已经实现
- 6.3 CCUS战略规划正当时
- 6.3.1 现状分析:蕴藏极大发展潜力
- 6.3.2 发展瓶颈:成本、二氧化碳销售及盈利模式
- 6.3.3 竞争格局:国外企业发展较快
- 第7章 碳市场布局:用资本助力碳中和
- 7.1 关于碳市场的核心问题
- 7.1.1 为什么需要碳市场
- 7.1.2 如何打造一个碳市场
- 7.1.3 资本在碳市场中有何作用
- 7.2 建设碳市场的两大关键点
- 7.2.1 碳配额:节能减排是目标
- 7.2.2 碳定价:减排与增收双赢
- 7.3 健全碳市场
- 7.3.1 碳市场现状分析
- 7.3.2 碳排放权是如何交易的
- 7.3.3 谁是碳市场的主角
- 7.3.4 政策保障不容忽视
- 应用篇 碳中和创新行业格局
- 第8章 绿色制造:支柱行业低碳化
- 8.1 现状分析:绿色制造成绩亮眼
- 8.1.1 引爆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 8.1.2 碳中和成为绿色制造的重要导向
- 8.1.3 技术升级催生更高质量的绿色产品
- 8.1.4 美菱:引领绿色制造新潮流
- 8.2 不同领域的绿色制造战略
- 8.2.1 煤炭领域:适应发展潮流,积极转型
- 8.2.2 钢铁领域:将氢能融入冶金流程
- 8.2.3 石化领域:以脱碳为原则进行绿色生产
- 8.3 智能工业:绿色制造的终极目标
- 8.3.1 工业互联网助力高效制造
- 8.3.2 全流程应用工业大数据
- 8.3.3 推动绿色化、智能化协同发展
- 第9章 绿色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 9.1 从碳中和看绿色农业的内在逻辑
- 9.1.1 弘扬绿色农业,护航食品安全
- 9.1.2 乡村振兴离不开绿色农业
- 9.1.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同路
- 9.1.4 甘肃张掖:打造生态循环农业
- 9.2 建设完善的绿色农业体系
- 9.2.1 控制农业污染与增产不冲突
- 9.2.2 耕地保护:稳定数量+提高质量
- 9.2.3 打造低碳农业产业链
- 9.2.4 湖北:研发水稻低碳丰产栽培技术
- 9.3 农业数字化产物—农业电商
- 9.3.1 如何零基础做好农业电商
- 9.3.2 打造独特的农业品牌
- 9.3.3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 9.3.4 浙江海宁:农业电商领域的佼佼者
- 第10章 绿色金融:开启金融新生态
- 10.1 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
- 10.1.1 绿色金融有何战略意义
- 10.1.2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要素
- 10.1.3 金融机构需要哪些绿色金融能力
- 10.2 发展蓝图:如何实现绿色金融
- 10.2.1 适当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
- 10.2.2 以绿色金融战略定位为先导加速转型
- 10.2.3 工商银行:重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 10.3 主要绿色金融产品汇总
- 10.3.1 绿色债券可以“点绿成金”
- 10.3.2 绿色信贷的规模不可小觑
- 10.3.3 绿色股票投资受欢迎
- 第11章 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新理念
- 11.1 绿色建筑发展按下“快进键”
- 11.1.1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 11.1.2 如何规范与提升建筑节能标准
- 11.1.3 加强建筑材料环保监管
- 11.2 碳中和时代,绿色建筑如何发展
- 11.2.1 从源头上降低建筑能耗
- 11.2.2 鼓励企业使用装配化建筑方式
- 11.2.3 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
- 11.3 应对绿色建筑:各方齐发力
- 11.3.1 深圳:颁布建筑行业首份绿色质造公约
- 11.3.2 北京:打造国内首个近零能耗建筑
- 11.3.3 远洋集团:积极弘扬碳中和理念
- 11.3.4 碧桂园:做碳中和时代的绿色革命者
- 第12章 绿色交通:低碳出行成为时尚
- 12.1 碳中和背景下的交通行业
- 12.1.1 思考:交通能源消耗为什么持续增长
- 12.1.2 交通碳中和面临的三大问题
- 12.1.3 实现道路净零排放的方法
- 12.2 面对碳中和,交通行业如何出招
- 12.2.1 加速推动交通结构优化
- 12.2.2 进一步提升公共出行体验
- 12.2.3 引进技术,助力轨道交通数字化
- 12.2.4 国家力量:推出强有力的政策组合
- 12.3 迎接智能网联汽车新时代
- 12.3.1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 12.3.2 明确智能网联汽车标准
- 12.3.3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如何创新
- 12.4 各方参与,助力碳中和目标达成
- 12.4.1 重庆:打造“车-路-云”碳中和示范区
- 12.4.2 腾讯:探索“碳中和+交通”模式
- 12.4.3 比亚迪:助力交通行业实现零碳愿景
- 读者调查表
- 电子工业出版社编著书籍推荐表
- 【正版无广】封底 更新时间:2023-12-12 1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