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文艺家访谈录
最新章节
- 【正版无广】第24章 作者简介
- 第23章 后记
- 第22章 因材施艺 巧夺天工——对话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邵城鑫
- 第21章 逐梦见精神 探微显神功——对话著名微雕大师冯耀中
- 第20章 泥土变珍宝 腐朽化神奇——对话著名瓷印艺术家蔡履平
- 第19章 用心每于摄影外——对话著名商业摄影家顾勇
第1章 百姓的传奇,文艺的梦(序一)
这些年有两件小事给我印象极深,尽管这只是我身边人的普通小事,但是时常会引发我的思考。
有一年暑假,上海亲戚把孩子送到杭州,我下班回到家问妻子:“就孩子一个人来的?”妻子回答:“一起来的还有保姆,她刚到家放下行李就到断桥去了。”这个扬州保姆从断桥回来之后眉飞色舞地跟我聊西湖、聊断桥、聊许仙白娘子。
外地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到了杭州,我对他说:“我陪你到西湖走走。”他说:“谢谢!不用了。杭州和西湖我很熟悉。”我当时心里觉得十分诧异。
这两件小事的主角都是外地人,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他们作为外地人感觉与杭州在情感上没有任何的隔阂,与我们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并无两样?后来慢慢想明白了,这或许就是杭州的魅力吧!我发现凡是具有中文教育背景、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人,对杭州都十分熟悉。甚至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底色的东亚各地,对杭州、对西湖都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普通老百姓从戏曲和传说中了解杭州,了解西湖;知识分子对杭州和西湖的诗词非常熟悉,徜徉于湖山之间,触景生景,诗词名句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杭州通过中国大运河连接了大江南北,由山中小县一跃成为“东南第一州”;杭州通过民间故事连接了普通老百姓,通过古典诗词连接了知识分子,杭州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东方美学圣地。杭州的魅力在于文化,文化的魅力不是在于其搁在殿堂之上供人膜拜,而是在于传承千年,历久弥新。文化在杭州从来就不是一种摆设,而是城市的基因和发展的源泉,它像血液一样流淌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城市发展中得到延续,获得新生。
文化是底色,艺术是形式。杭州的文艺工作者不仅是杭州历史文化的传播者,而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薪火传人,他们在文化与受众之间搭起沟通交流的桥梁。本书收录的文艺工作者都长期活跃在文艺第一线,他们了解杭州,了解百姓,他们生活在市井烟火之中,与湖光山色朝夕相伴,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他们把对文化的热爱、对城市的热爱转化为各种艺术语言,自觉地在追求真善美中成就艺术理想、实现艺术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文艺工作者要“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
《杭州》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林乃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