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从秦腔记录全世界
最新章节
书友吧第1章 记者高见
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
清早的长安市书院门,静谧中透着文气,儒雅中带着自然。
早起的店家们随意摆着笔墨纸砚,哈欠中透着慵懒。
而在拐角街区,秦都日报的二楼,虽也是文化人的刘长富,却对眼前这年轻人有些无语。
“小高,我说你是不是糊涂啊!参与《秦韵非遗》这个烂摊子,在那当个小记者,这不纯粹给自己找罪受?”
刘主任的话里满是惋惜。
小高可是西交大网新专业的高材生,没毕业就在快音搞了好几个账号,最高的一个粉丝都破百万了。
这么有本事的人放在手里,对他来说好处多多。
“主任,谢谢您的好意。但我觉得这个栏目挺好的,很有发展前途,想试试。”高见笑着婉拒了主任的好意。
1米85的高见,属于那种标准型帅哥,气质儒雅中带着一丝灵动,手臂上的腱子肉却显现着他不俗的健身成果。
“你啊,去了就知道了。”刘主任挥挥手,高见点头走出门,然后关上。
暂坐的工位上,高见看着《新闻在线》,心里却免不了感慨。
“没想到只游览了一趟关中书院,竟会跨越古今,来到这400年后。不过总算争取到了去秦韵非遗栏目组的机会,以前所学也算没有白费。”
高见是明万历年间的进士,通议大夫,协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曾编纂过包括明实录在内的众多史书。
按理说这么好的出身,入朝为官,肯定能有一番成就。
可他这人,不喜日复一日的工作,有事没事就喜欢出去转转。
尤爱民间奇技淫巧。
还总喜欢和那些地位低贱的工匠攀谈。
时间一长,上官便把他放羊处理。
毕竟高家是名门望族,高见上头还有个在吏部当侍郎的哥哥。
父母这边也很少管高见,反正有大儿子在,小儿子只要不干出人神共愤的事,隔几年就能往上提拔。
宽松的官场环境和家庭生活,让高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为官十几年,他几乎走遍了大明疆土,看过了很多风土人情和众多优秀建筑,当然,和那些能工巧匠也没少聊天,顺便讨要学习。
在他的归途中,原本是想去西北这边小有名气的关中书院看看。
可没想到,好好的书院,走着走着就全都变成了破砖烂瓦,然后他就被不知名的房梁砸中,一头扎到了2023年。
“早知道就提前回家了。”一想到房梁砸在脑袋上的感觉,高见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滋滋两声,口袋里的手机振动。
高见拿出来一看,上面显示老妈:“儿子,周末回家吃饭吧,妈跟你说,工作别那么拼。你已经很优秀了。”
“谢谢妈,我知道了,不过周末要出去采访,过两周我回家。”
回了消息,高见长舒了口气。
和他被危房砸了脑袋的穿越经历不同,原主高见纯粹是工作忙死的。
要说这家伙也真厉害,手里攥着一个百万级,外加两个七八十万的快音账号,心里还在盘算去秦都日报的上升之路,可真是够卷的。
结果整宿整宿不睡觉,时间一长,人在某一天直接就没了,连打120的机会都没有。
“谢谢你高见,我会代替你,在这里活得更精彩。”看着原主留下的70多万存款,高见如是说道。
“高见,别看书了,我问你个事。”正思量着拿原主的钱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大好河山,耳边就传来了女人的声音。
“秦雅呀,怎么有事?”
高见继承了原主记忆,知道眼前这姑娘和他一样,也是秦都日报的实习生。
不过俩人一个学的网新,一个学的新闻。
“我听说你去了秦韵非遗栏目组,真的假的?”女孩目光里带着疑惑。
“当然是真的,过两天我可能就去报到了。”高见放下书,笑着看她。
去秦韵非遗栏目组对他来说再好不过了,公款旅游吃喝,那可是他前世标配的生活。
“你这家伙,刚来那会儿不是想去时政有话说吗?怎么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了?”
“年轻人嘛,别总想着挣钱。要学会追求自己的理想。”高见开口就是金句,引得秦雅不住翻白眼。
“我看是某些土财主挣够了,才在我们这些平民老百姓面前这么说。”秦雅美目又是一翻,她可知道这家伙的战绩,一帮人一起面试的时候,高见写的满满当当的简历,直接秒杀了他们好些人。
当时秦雅还想着以高见的能力肯定得往上爬,却没想到他居然想去搞文化。
“别说我了,你被分哪了?”
高见生硬的转着话题。
“在舆情问政中心当出镜记者,实习期看来是有的忙了。”秦雅叹了口气。
所谓舆情,处理的一般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像什么他家楼房漏水,我家孩子被狗咬之类的烂事。
稍微复杂的情况,像什么房子产权不解决,大厂不给工人发工资,他们别说报道了,估计刚把这事报上去就得被pass掉。
“挺好的,我们的秦记者要替老百姓解决最实际的问题了。这也是行侠仗义,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
高见又拍了个马屁,秦雅却只能苦笑。
“行了,不说这些糟心的事了。我手上刚好有两张阿姨给的易风社的戏票,你周末有空吗?要不要去瞧瞧?”
戏票?
说起看戏,高见还真是好长时间没去看过了。
他为官的万历年间,明王朝虽然逐渐衰败,但职业戏班子的发展却已然走到了巅峰。
他本人其实也是个喜欢看戏的主。
像那会儿最火的牡丹亭,其创作者汤显祖,就和他关系不错。
汤在南京任职那会儿,高见可没少拎着酒菜,和那家伙痛饮几杯。
“傻愣着干嘛?去不去?”秦雅催促了一句。
“当然得去,跟我们的秦大记者出门儿,那是我莫大的荣幸。”高见收拾着桌上的电脑笑着,“噢,对了,咱们去看的曲目是?”
西北这边的戏曲以秦腔为主,这个高见知道。
不过要看的曲目他倒是不了解。
“三滴血啊,经典曲目。”
三滴血?
没听过啊这个。以高见过目不忘的能力,秦腔的知名曲目,他基本都知道。毕竟长安府可没少来。
“所以它是后世之人编写的?”
趁下班的功夫,高见在网上搜了一下。
得到的消息是,三滴血是易风社创始人的代表作,取材于清代纪昀的阅微堂笔记。
“没想到穿越至此,我倒是要先长个见识。算了,先去看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