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瓷
最新章节
书友吧第1章 绝世花瓶/2018年初
2018年元旦,第十届雅舟双年展开幕不到两个月,汪天成就从一个无名小卒摇身一变,成为享誉国际的天才陶艺家。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在自媒体追热点式的轮番采访和宣传下,风度翩翩的汪天成和他作品背后的爱情故事,也迅速被引爆、变成传奇,感动天下的痴男怨女,而汪天成本人的魅力,更胜于他的作品本身,让许多年轻女孩为他痴迷,也让一些不懂艺术的普通人,把热情从作品转移到他本人,以及他的爱情故事上面。
汪天成参展的作品是一个陶瓷花瓶,听起来普通得近乎俗气,何以能在国内外都引发轰动,援引一家头部自媒体的推送,大概可以说明问题:
最近有一只陶瓷花瓶红遍国际,这就是38岁的陶艺家汪天成,在雅舟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以爱之名》,作品尺寸约为16×19×82cm,是汪天成先生以妻子乔芮为缪斯,花了几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的一件女人体花瓶。顾名思义,整个花瓶的外观是一个流畅丰腴的女人体,散发着来自古希腊的圣光,犹如维纳斯再临世上。
花瓶是中空的,通体透光如玉,当插入一定造型的花枝后,瓶身会显出植物的轮廓,根据插入的花材不同,花瓶会随之呈现不同的效果,这也是此作品的绝妙之处。
整个花瓶之所以如此通透,第一是因为瓶身的每一处都极薄,而且薄得均匀。对于一个对称结构的“圆器”,这一点在拉坯机上就能实现,但是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中空的圆雕女人体,要做到在每一处曲线、每一个细部都厚薄均匀,除去艺术家的创造力不说,又需要怎样惊人的技艺和功力;花瓶如此通透的第二个原因,就要归功于,在烧制花瓶的坯泥中,加入了骨灰的成分,如此配方的坯泥在烧制后,就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贵族陶瓷品种:“骨瓷”。
更神奇的是,整件作品散发出神秘的光泽,雕塑在花瓶上的神秘脸庞,表情顺和,现出一种类似圣母的光泽,整个瓶子玉石般通透与温润的质感,更加深了人脸的静谧和人体的柔美,堪称花瓶界的蒙娜丽莎。我们有幸请到这个花瓶的创造者、艺术家汪天成先生,跟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对谈(汪先生以下简称“汪”,记者简称“记”):
记: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也是第一次知道骨灰可以做成陶瓷,汪先生给我们科普一下好吗?
汪:人类在几百年前就发现,在自然界中,草木灰可以做成肥皂,而动物的骨灰可以做成陶瓷。这些材料都属于自然元素,供人类取用和发挥。骨灰瓷只是在坯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动物骨灰。比如我在做骨灰瓷之前,会用柴窑煅烧牛骨,骨头经过高温煅烧后,变成非常脆硬的骸骨,我再把这些骸骨打成骨灰粉。煅烧之后的骨头,它里面的有机物消失了,只剩下无机盐,把这样的骨灰跟瓷土和瓷石混合作为坯泥,最后烧制出来,就是骨灰瓷。在骨灰瓷的发源地英国,传统的配方是50%左右的骨灰,其中,骨灰的比例越高,烧制成形越困难,废品率越高,最后的成品也越通透、越珍贵。
记:可以说一说《以爱之名》背后的灵感和故事吗?
汪:这个作品是为了献给我的妻子,模特当然也是我的妻子,从认识她那一天起,我就开始构思,想要做一个作品,来定格我妻子的美。后来我不断地学习和实验,毁了无数不满意的作品,做出十几个草稿,只为一件完美的作品,献给我完美的妻子。
记:跟妻子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呢?
汪:我的妻子是我见过最完美的女人,她是真善美的合体,在她的美貌面前,我的艺术捉襟见肘,不能描绘她的万分之一。每个人都可以在人群里一眼看到她。认识她之前,我以为,因为看美女而出车祸都是玩笑,直到那一天,在人行横道等红灯的一堆人里面,我一眼看到她,惊为天人,我当时骑着摩托就追尾到前面的汽车,倒在地上,善良的她居然把我送去医院,我们就这样认识了,那是八年前,我现在回忆起来,都好像昨天发生的事。
记:很美好的开始,之后呢?
汪:我们几乎马上就相爱了,她搬来我这里,跟我在乡下一起做陶,我们工作室的名字就是“以爱之名”。一年后,我们结婚了,两年后,有一天,她忽然失踪了,一直到今天,我和她的父亲仍然在寻找她。妻子失踪之后,我的心像被掏空一样,后来我发誓,要为她做一件完美的作品,这个愿望,支撑我活到现在。
记:太伤心的故事了,还没有找到妻子吗?
汪:是的,已经快五年了,我们还在找。
记:相信现在很多人知道了您的故事,会帮您一起找妻子的。我可以继续问下一个问题吗?
汪:请继续。
记:您为什么选择用陶瓷作为材料来创作呢?
汪:首先,我原本的专业是雕塑,18岁的时候,我父亲去世了,家里把一个小土窑传给我,我就一边做雕塑,一边做陶瓷。所以雕塑和陶艺,算是我最擅长的语言。其次,在西方,中世纪之前,陶瓷这种材料就被认为,最适合用来制作纪念品,你想一想,金属作品,比如金、银、锡,可以熔掉再制作,但陶瓷一旦烧结,就是不可改变的,所以它具有唯一性,很适合用来做纪念品。
记:除了废品率高,骨灰瓷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汪:首先在颜色上,骨灰瓷不是冷白色的,而是会呈现出一种自然的乳白色,并且骨灰的含量越高,瓷器的白度越高,而骨灰含量比较低的话,瓷器会偏黄一些;另外,加入骨灰一起烧制,主要是为了引入氧化钙,氧化钙跟玻璃制造有关,所以能让陶瓷有一定的透光性,这是骨灰瓷最珍贵的特点;还有,每一件骨灰瓷作品,都必须经过两次烧制,一次是高温素烧,一次是低温釉烧,并且施釉的时候,最好用喷釉,而不是蘸釉或别的方式。为了保持瓷瓶的冰清玉洁,最大限度地呈现骨灰瓷特有的通透感,我用的是自己配制的透明釉,而且,为了达成亚光和亮光的平衡,仅仅是在透明釉料方面,我也反复做了许多试验,最终才选出满意的配方。
记:您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花瓶,有哪些部分是最困难的呢?
汪:最困难的部分还是在于骨灰的存在,所谓成也骨灰,败也骨灰。因为骨灰的加入,会减少瓷泥的比例,也就减少了整个坯泥的粘性,造成材料的延展性和可塑性降低。我的这件陶瓷花瓶,骨灰含量达到了51%,几乎是一个极限值了。
我试过在坯泥上直接塑形,但就是因为粘性不够,很难成形,后来,我只能用生产骨灰瓷的传统方法——模具注浆,我用雕塑泥先把作品雕好,再翻制成石膏模具,最后把加入骨灰的泥浆注入模具,之后干燥脱模,然后修坯完成就可以素烧了。
但其实,烧制是更加困难的一环,也是因为骨灰的存在,使得素坯粘性小,很容易在烧制过程中裂开,尤其是像《以爱之名》这样的作品,很多人觉得它更像一件雕塑作品,其实,对于雕塑来说,这个尺寸的作品易如反掌,而对于需要烧制的陶瓷来说,尤其是骨灰瓷,尺寸大的作品,是非常容易失败的。骨灰比例越高、作品体积越大,烧制越容易失败,开裂或者变形,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尝试不同比例的骨灰、火焰的温度或是烧制时间,差不多写完两本笔记,最终才得以完成这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