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强人成功系列(套装共5册)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延伸阅读
享誉世界的哲学泰斗丹尼尔·丹尼特,融通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语言学、人工智能,斯科特·佩奇是风靡全球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有超过100万各行各业的人反复学习并从中受益。新书《模型思维》讲解了24种模型,从线性回归到随机漫步,从博弈论到合作,涵盖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有趣的模型可以把任何人变成天才。芒格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这是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充斥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但仅拥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让数据说话。模型就是让数据说话的秘诀,模型将帮助我们所有人从掌握信息提升到拥有智慧。本书中的24种模型就是一个应对复杂世界的思维工具箱。各行各业、各种需求的所有人都可以根据此书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思维工具箱,成为一个多模型思考者。它将帮助你整理数据、提取信息、去伪存真,在决策时让你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取一个模型还是几个模型。而这是现代高手必备的一种大智慧。
- 【正版无广】延伸阅读 更新时间:2021-07-09 18:03:02
- 译者后记
- 结语
- 第6章
- 第5章
- 第4章
- 第3章
- 第2章
- 第二分部
- 第1章
- 第一分部
- 引言
- 测一测 如何建立恰当的工作节奏?
- 献辞
- 文前
- 如何打造你的最优工作节奏
- 延伸阅读
- 注释
- 致谢
- 结语
- 结束只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 真正拥抱不确定性的人会一次次选择新的想法
- 创造力永不过期,但成功不是
- 找到你的Q因子与你的梦想契合的工作
- 为什么你一再尝试与努力,却一再失败?
- 80岁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原来“大器晚成”与“出名要趁早”都成立
- 与年龄无关,与产量有关
- 天才与凡人的成功模式并无二致
- 10 爱因斯坦的错误
- 下一个一夜成名的人,可能就是你
- 从普拉舍手中溜走的诺贝尔奖
- 功劳分配中的性别差异
- 从伴唱到主唱的逆袭
- 为什么我们永远只看到超级明星
- 荣誉与谁做的工作没有一点儿关系
- 集体的顶级成功,源于个人对荣誉归属的毫不在意
- 沈华伟算法:定位荣誉的获得者
- 09 用算法找到被忽略的科学家
- 你还记得那个人吗
- 面对面交流的红利
- 沉闷的小集团,默默滋生的“集体糊涂”
- 都是能人等于没有能人
- 成功的团队都有一个“独断专行”的领导者
- 08 有点传统,有点创新,有点蓝调
- 成功很少是单打独斗的
- 成功不完全是机缘巧合
- 为什么说评价越多越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适应度
- 社会影响,阻止我们一遍又一遍吃下有毒的蘑菇
- 自我应验的预言
- 07 旁观者的耳朵
- 魔法究竟是什么
- 粉丝,最初的启动效应
- 如何从“众”到“筹”
- 作家的成功:马甲真的有效吗
- 驱动成功的是初始的成功
- 决赛选手都是难分伯仲的
- 是真的优秀,还是只是资源深厚
- 优先连接,成功就是滚雪球
- 成功带来成功
- 06 爆炸猫和马甲
- 我们如何一举成功
- 所有的超级明星都和你在同一起跑线上
- 与超级明星合作,他们会提升你
- 与超级明星竞争,他们会压迫你
- 成功的差距会在现代社会中进一步放大
- 成功必须形成规模
- 每个领域中都有超级明星
- 05 超级明星和幂律
-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 你的成功也许只是一种预判
- 出场顺序与选手命运
- 如果你要比赛,争取在第5天出场
- 郎朗如何成为顶级钢琴家
- 我们永远无法从优秀中区分出卓越
- 与运气有关?
- 04 一瓶葡萄酒价值几何
- 成功处在“灰色地带”
- 成功本质上是一个回馈环
- 《喷泉》与《蒙娜丽莎》
- 03 200万美元的小便斗
- 当能力表现失效,我们如何度量成功
- 学校并没有使你优秀,你自己本身就很优秀
- 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
- 能力表现是成功的关键
- 02 大满贯和大学文凭
- 史上最著名的人是谁
- 成功与名气截然不同
- 首先问问你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 成功是一种集体现象
- 01 红色男爵与被遗忘的王牌
- 引言
- 译者序二
- 译者序一
- 文前
-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 延伸阅读
- 译者后记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致谢
- 结语
- 发现美好,平衡痛苦
- 用专注替代思考
- 存在需要局限性
-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
- 未来需要的是坚毅而非软弱
- 同情之罪
- 小心提倡单一因素解释的人
- 文化源于人类的创造
- 诞生于偏见的“弱势群体”
- 可怕的反人类精神
- 被阻止的不只是玩滑板
-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
- 精确分析、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 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
- 复杂、多维又善变的世界
-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
- 共同探索,互惠互利
- 确认你的对话动机
- 表达、思考、聆听自己
- 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 法则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
- 选择真相
- 拒绝欺骗
- 逃避还是说出真相
-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
- 超越当下,着眼未来
- 自由需要建立在约束之上
- 死亡,劳役与邪恶
- 延迟满足的价值
-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
- 清理你的生活
- 痛苦时如何抉择
- 存在的价值
-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
- 管教五原则
- 建立规则与结构意识
- 提升成本/收益比
-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
- 集中注意力,改善现状
- 走出认知困局
- 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
- 与自我博弈
-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
- 建立互惠关系
- 拯救他人是高尚还是虚荣
- 摆脱“强迫性重复”
- 荒芜青春
- 法则三 放弃损友
- 自助者天助
- 认识你自己
- 世界的本质:混乱和秩序
-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
- 走出失败者模式
- 建立你的自我觉察
- 支配等级金字塔
- 生物界的领地之争
-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不低头
- 引言
- 推荐序
- Jordan B. Peterson 乔丹·彼得森
- 人生十二法则
- 延伸阅读
- 参考文献
- 注释
- 译者后记
- 结语 像芒格一样智慧地思考——多模型思维的实际应用
- 28 崎岖景观模型
- 27 多臂老虎机问题
- 26 学习模型
- 25 信号模型
- 24 与机制设计有关的模型
- 23 与集体行动有关的问题
- 22 合作模型
- 21 博弈论模型
- 20 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
- 19 基于阈值的模型
- 18 系统动力学模型
- 17 马尔可夫模型
- 16 李雅普诺夫函数与均衡
- 15 局部互动模型
- 14 路径依赖模型
- 13 随机游走
- 12 熵:对不确定性建模
- 11 广播模型、扩散模型和传染模型
- 10 网络模型
- 09 与价值和权力有关的模型
- 08 非线性模型
- 07 线性模型
- 06 幂律分布
- 05 正态分布
- Part2 模型思维
- 04 对人类行为者建模
- 03 多模型思维
- 02 模型的7大用途
- 01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 Part1 为什么需要模型思维
- 序言 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
- 二维码
- 献言
- 献辞
- 文前
- 模型思维
- 延伸阅读
- 译者后记
- 参考文献
- 素材来源
- 附录二 寄存器机练习题的答案
- 附录一 未写入本书正文中的几个直觉泵
- 结语 加倍努力地使用这些工具吧
- 77 只需关注那10%的精品 哲学领域的史特金定律
- 76 “像棋”中的二阶真理 若不值得做,亦不值得做好
- 75 简单的自我人类学 哲学家应该把反直觉的一切都去掉
- 74 浮士德式交易 哲学家的目标不同于科学家的目标
-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第七部分小结
- 73 巴西来的男孩 一个干扰人们思考的“坏”直觉泵
- 72 掘土蜂状 有限能力无法成就自由选择
- 71 终极责任 斯特劳森的错误论证
- 70 一场计算机国际象棋马拉松 如果决定论是真的,还存在真正的选择吗
- 69 无效历史事实 用强行分类抹平微小差异
- 68 两种彩票 从新视角看“决定论”
- 67 石头、剪子、布 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 66 生命游戏 我们的世界是被决定的吗
- 65 一位恶毒的神经外科医生 非手术的手术
-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 第六部分小结
- 64 色彩科学家玛丽:揭露吊杆托架 错误假设导出错误结论
- 63 他者现象学 人类语言的妙用
- 62 叙事重心 究竟什么是自我
- 61 从火星来的远程克隆人 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吗
- 60 “中文屋”错在哪里 理解可以从一堆能力中冒出来
- 59 听声辨牌 感受质的意义之四
- 58 卡普格拉先生的悲惨境况 感受质的意义之三
- 57 “美元活力”究竟值多少钱 感受质的意义之二
- 56 花椰菜的诅咒 感受质的意义之一
- 55 僵尸和殭尸 如何构想出一个哲学僵尸
- 54 僵尸直觉 莱布尼兹的不合理推论
- 53 对立的两幅意象 一幅错误的意象要用另一幅相反的意象来抵消
-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 第五部分小结
- 52 模因 不论好与坏,它都是我们人类的共生体
- 51 哈尔是赫布和爱丽丝的孩子吗 克雷格·文特尔说:是
- 50 虚拟旅馆的噪音 妙用“意外”是创新的关键
- 49 谁是《帕姆雷特》的作者 “延伸的表现型”为你揭开谜底
- 48 穿越巴别图书馆 福尔摩斯的高效推理
- 47 青蛙的眼睛究竟将什么告诉了青蛙的大脑 扩展适应的最好例子
- 46 循环 周期性重复是进化的关键
- 45 回溯性加冕 人类最近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大约生活在20万年前
- 44 物种形成于何时 某个精确但又不为人知的时刻
- 43 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是什么 压根儿就不存在
- 42 瞪羚的弹跃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四
- 41 蝉知道素数的含义吗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三
- 40 白蚁城堡是谁设计的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二
- 39 小布谷鸟为什么会把宿主的蛋推出鸟窝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一
- 38 自然选择VS智能设计 “起重机”VS“天钩”
- 37 生命之树 我们人类与谁有着共同的祖先
- 36 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像软件中的子程序
- 35 孟德尔图书馆 只有极少数的A、C、G和T组合才是有意义的
- 34 万能酸 摧毁一切的达尔文思想
-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 第四部分小结
- 堵住出口
- 33 两个黑盒子 究竟是什么让红灯闪烁
- 32 沼泽人遇上母牛鲨 哲学家最喜爱的直觉泵
- 31 语义引擎和句法引擎 大脑只是通过句法引擎模仿语义引擎
- 30 彻底翻译与蒯因式填字游戏 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翻译
- 29 彷徨的双币机、孪生地球以及巨型机器人 原初意向性和派生意向性存在明显的边界吗
- 28 红发人那事儿 大脑中的认知机制
-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 第三部分小结
- 27 让电梯实现自动控制 机器取代人类的逻辑
- 26 算法 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 25 虚拟机 模仿硬件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 24 计算机施展魔法的7个秘密 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最好实例
-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 23 身陷机器人控制室 初长成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
- 22 神奇组织 不要为逃避难题而求助于“魔法”
- 21 近似算子 达尔文渐进主义的启示
- 20 大脑中的小人儿委员会 认知科学的好理念
- 19 人与“次人”的区别 自上而下的认知能力分解
- 18 意向立场 解释实体行为的一种策略
- 17 常识心理 人们无需正规教育就拥有的一种能力
- 16 常识映像和科学映像 反映世界的两个不同视角
- 15 “爸爸是名医生” 理解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清晰的
- 14 生活在克利夫兰的一位兄长 一种观念只能生长在一堆观念之上
- 13 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的谋杀案 意义和内容都是我们大脑的“意向性”产物
-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 第一部分小结
- 12 什么是“深马” 爱就一个字
- 11 反问 让你不好意思说“不”
- 10 小心“当然”这个词 一种让你无需思考就认同的花招
- 09 古尔德的3种思考工具 “不如说”“故意堆积”和“古尔德两步”
- 08 跳出系统 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
- 07 外行做媒 既不“过少解释”,又不“惹恼行家”
- 06 奥卡姆扫把 有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 05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04 史特金定律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 03 拉波波特法则 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
- 02 归谬法 发现错误命题的妙招
- 01 犯错儿 犯“好”错儿才有价值
-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 引言 什么是直觉泵
- 前言 我要写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
- 献辞
- 推荐序三 这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营
- 推荐序二 哲学家的法宝
- 推荐序一 从流俗的看法中跳脱出来
- 赞誉
- 丹尼尔·丹尼特
-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 丹尼尔·丹尼特
- 赞誉
- 推荐序一 从流俗的看法中跳脱出来
- 推荐序二 哲学家的法宝
- 推荐序三 这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营
- 献辞
- 前言 我要写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
- 引言 什么是直觉泵
-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 01 犯错儿 犯“好”错儿才有价值
- 02 归谬法 发现错误命题的妙招
- 03 拉波波特法则 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
- 04 史特金定律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 05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06 奥卡姆扫把 有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 07 外行做媒 既不“过少解释”,又不“惹恼行家”
- 08 跳出系统 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
- 09 古尔德的3种思考工具 “不如说”“故意堆积”和“古尔德两步”
- 10 小心“当然”这个词 一种让你无需思考就认同的花招
- 11 反问 让你不好意思说“不”
- 12 什么是“深马” 爱就一个字
- 第一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 13 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的谋杀案 意义和内容都是我们大脑的“意向性”产物
- 14 生活在克利夫兰的一位兄长 一种观念只能生长在一堆观念之上
- 15 “爸爸是名医生” 理解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清晰的
- 16 常识映像和科学映像 反映世界的两个不同视角
- 17 常识心理 人们无需正规教育就拥有的一种能力
- 18 意向立场 解释实体行为的一种策略
- 19 人与“次人”的区别 自上而下的认知能力分解
- 20 大脑中的小人儿委员会 认知科学的好理念
- 21 近似算子 达尔文渐进主义的启示
- 22 神奇组织 不要为逃避难题而求助于“魔法”
- 23 身陷机器人控制室 初长成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
-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 24 计算机施展魔法的7个秘密 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最好实例
- 25 虚拟机 模仿硬件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 26 算法 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 27 让电梯实现自动控制 机器取代人类的逻辑
- 第三部分小结
-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 28 红发人那事儿 大脑中的认知机制
- 29 彷徨的双币机、孪生地球以及巨型机器人 原初意向性和派生意向性存在明显的边界吗
- 30 彻底翻译与蒯因式填字游戏 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翻译
- 31 语义引擎和句法引擎 大脑只是通过句法引擎模仿语义引擎
- 32 沼泽人遇上母牛鲨 哲学家最喜爱的直觉泵
- 33 两个黑盒子 究竟是什么让红灯闪烁
- 堵住出口
- 第四部分小结
-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 34 万能酸 摧毁一切的达尔文思想
- 35 孟德尔图书馆 只有极少数的A、C、G和T组合才是有意义的
- 36 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像软件中的子程序
- 37 生命之树 我们人类与谁有着共同的祖先
- 38 自然选择VS智能设计 “起重机”VS“天钩”
- 39 小布谷鸟为什么会把宿主的蛋推出鸟窝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一
- 40 白蚁城堡是谁设计的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二
- 41 蝉知道素数的含义吗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三
- 42 瞪羚的弹跃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四
- 43 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是什么 压根儿就不存在
- 44 物种形成于何时 某个精确但又不为人知的时刻
- 45 回溯性加冕 人类最近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大约生活在20万年前
- 46 循环 周期性重复是进化的关键
- 47 青蛙的眼睛究竟将什么告诉了青蛙的大脑 扩展适应的最好例子
- 48 穿越巴别图书馆 福尔摩斯的高效推理
- 49 谁是《帕姆雷特》的作者 “延伸的表现型”为你揭开谜底
- 50 虚拟旅馆的噪音 妙用“意外”是创新的关键
- 51 哈尔是赫布和爱丽丝的孩子吗 克雷格·文特尔说:是
- 52 模因 不论好与坏,它都是我们人类的共生体
- 第五部分小结
-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 53 对立的两幅意象 一幅错误的意象要用另一幅相反的意象来抵消
- 54 僵尸直觉 莱布尼兹的不合理推论
- 55 僵尸和殭尸 如何构想出一个哲学僵尸
- 56 花椰菜的诅咒 感受质的意义之一
- 57 “美元活力”究竟值多少钱 感受质的意义之二
- 58 卡普格拉先生的悲惨境况 感受质的意义之三
- 59 听声辨牌 感受质的意义之四
- 60 “中文屋”错在哪里 理解可以从一堆能力中冒出来
- 61 从火星来的远程克隆人 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吗
- 62 叙事重心 究竟什么是自我
- 63 他者现象学 人类语言的妙用
- 64 色彩科学家玛丽:揭露吊杆托架 错误假设导出错误结论
- 第六部分小结
-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 65 一位恶毒的神经外科医生 非手术的手术
- 66 生命游戏 我们的世界是被决定的吗
- 67 石头、剪子、布 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 68 两种彩票 从新视角看“决定论”
- 69 无效历史事实 用强行分类抹平微小差异
- 70 一场计算机国际象棋马拉松 如果决定论是真的,还存在真正的选择吗
- 71 终极责任 斯特劳森的错误论证
- 72 掘土蜂状 有限能力无法成就自由选择
- 73 巴西来的男孩 一个干扰人们思考的“坏”直觉泵
- 第七部分小结
-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74 浮士德式交易 哲学家的目标不同于科学家的目标
- 75 简单的自我人类学 哲学家应该把反直觉的一切都去掉
- 76 “像棋”中的二阶真理 若不值得做,亦不值得做好
- 77 只需关注那10%的精品 哲学领域的史特金定律
- 结语 加倍努力地使用这些工具吧
- 附录一 未写入本书正文中的几个直觉泵
- 附录二 寄存器机练习题的答案
- 素材来源
- 参考文献
- 译者后记
- 延伸阅读
- 模型思维
- 文前
- 献辞
- 献言
- 二维码
- 序言 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
- Part1 为什么需要模型思维
- 01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 02 模型的7大用途
- 03 多模型思维
- 04 对人类行为者建模
- Part2 模型思维
- 05 正态分布
- 06 幂律分布
- 07 线性模型
- 08 非线性模型
- 09 与价值和权力有关的模型
- 10 网络模型
- 11 广播模型、扩散模型和传染模型
- 12 熵:对不确定性建模
- 13 随机游走
- 14 路径依赖模型
- 15 局部互动模型
- 16 李雅普诺夫函数与均衡
- 17 马尔可夫模型
- 18 系统动力学模型
- 19 基于阈值的模型
- 20 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
- 21 博弈论模型
- 22 合作模型
- 23 与集体行动有关的问题
- 24 与机制设计有关的模型
- 25 信号模型
- 26 学习模型
- 27 多臂老虎机问题
- 28 崎岖景观模型
- 结语 像芒格一样智慧地思考——多模型思维的实际应用
- 译者后记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延伸阅读
- 人生十二法则
- Jordan B. Peterson 乔丹·彼得森
- 推荐序
- 引言
- 法则一 获胜的龙虾不低头
- 生物界的领地之争
- 支配等级金字塔
- 建立你的自我觉察
- 走出失败者模式
- 法则二 像照顾生病的宠物一样关心自己
- 世界的本质:混乱和秩序
- 认识你自己
- 自助者天助
- 法则三 放弃损友
- 荒芜青春
- 摆脱“强迫性重复”
- 拯救他人是高尚还是虚荣
- 建立互惠关系
- 法则四 战胜内心的批评家
- 与自我博弈
- 追求什么决定看见什么
- 走出认知困局
- 集中注意力,改善现状
- 法则五 管教你家的小怪物
- 提升成本/收益比
- 建立规则与结构意识
- 管教五原则
- 法则六 当痛苦到想诅咒一切
- 存在的价值
- 痛苦时如何抉择
- 清理你的生活
- 法则七 苏格拉底的选择
- 延迟满足的价值
- 死亡,劳役与邪恶
- 自由需要建立在约束之上
- 超越当下,着眼未来
- 法则八 不买醉鬼卖的东西
- 逃避还是说出真相
- 拒绝欺骗
- 选择真相
- 法则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
- 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 表达、思考、聆听自己
- 确认你的对话动机
- 共同探索,互惠互利
- 法则十 不要无视地毯下的龙
- 复杂、多维又善变的世界
- 忽视问题是一切分崩离析的前兆
- 精确分析、创造结构、重建秩序
- 法则十一 不要打扰玩滑板的孩子们
- 被阻止的不只是玩滑板
- 可怕的反人类精神
- 诞生于偏见的“弱势群体”
- 文化源于人类的创造
- 小心提倡单一因素解释的人
- 同情之罪
- 未来需要的是坚毅而非软弱
- 法则十二 当你在街上遇到一只猫时,摸摸它
- 存在需要局限性
- 用专注替代思考
- 发现美好,平衡痛苦
- 结语
- 致谢
- 注释与参考文献
- 译者后记
- 延伸阅读
-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 文前
- 译者序一
- 译者序二
- 引言
- 01 红色男爵与被遗忘的王牌
- 成功是一种集体现象
- 首先问问你为社会贡献了什么
- 成功与名气截然不同
- 史上最著名的人是谁
- 02 大满贯和大学文凭
- 能力表现是成功的关键
- 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
- 学校并没有使你优秀,你自己本身就很优秀
- 当能力表现失效,我们如何度量成功
- 03 200万美元的小便斗
- 《喷泉》与《蒙娜丽莎》
- 成功本质上是一个回馈环
- 成功处在“灰色地带”
- 04 一瓶葡萄酒价值几何
- 与运气有关?
- 我们永远无法从优秀中区分出卓越
- 郎朗如何成为顶级钢琴家
- 如果你要比赛,争取在第5天出场
- 出场顺序与选手命运
- 你的成功也许只是一种预判
-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 05 超级明星和幂律
- 每个领域中都有超级明星
- 成功必须形成规模
- 成功的差距会在现代社会中进一步放大
- 与超级明星竞争,他们会压迫你
- 与超级明星合作,他们会提升你
- 所有的超级明星都和你在同一起跑线上
- 我们如何一举成功
- 06 爆炸猫和马甲
- 成功带来成功
- 优先连接,成功就是滚雪球
- 是真的优秀,还是只是资源深厚
- 决赛选手都是难分伯仲的
- 驱动成功的是初始的成功
- 作家的成功:马甲真的有效吗
- 如何从“众”到“筹”
- 粉丝,最初的启动效应
- 魔法究竟是什么
- 07 旁观者的耳朵
- 自我应验的预言
- 社会影响,阻止我们一遍又一遍吃下有毒的蘑菇
- 为什么说评价越多越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适应度
- 成功不完全是机缘巧合
- 成功很少是单打独斗的
- 08 有点传统,有点创新,有点蓝调
- 成功的团队都有一个“独断专行”的领导者
- 都是能人等于没有能人
- 沉闷的小集团,默默滋生的“集体糊涂”
- 面对面交流的红利
- 你还记得那个人吗
- 09 用算法找到被忽略的科学家
- 沈华伟算法:定位荣誉的获得者
- 集体的顶级成功,源于个人对荣誉归属的毫不在意
- 荣誉与谁做的工作没有一点儿关系
- 为什么我们永远只看到超级明星
- 从伴唱到主唱的逆袭
- 功劳分配中的性别差异
- 从普拉舍手中溜走的诺贝尔奖
- 下一个一夜成名的人,可能就是你
- 10 爱因斯坦的错误
- 天才与凡人的成功模式并无二致
- 与年龄无关,与产量有关
- 80岁也能获得诺贝尔奖,原来“大器晚成”与“出名要趁早”都成立
- 为什么你一再尝试与努力,却一再失败?
- 找到你的Q因子与你的梦想契合的工作
- 创造力永不过期,但成功不是
- 真正拥抱不确定性的人会一次次选择新的想法
- 结束只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 结语
- 致谢
- 注释
- 延伸阅读
- 如何打造你的最优工作节奏
- 文前
- 献辞
- 测一测 如何建立恰当的工作节奏?
- 引言
- 第一分部
- 第1章
- 第二分部
- 第2章
- 第3章
- 第4章
- 第5章
- 第6章
- 结语
- 译者后记
- 【正版无广】延伸阅读 更新时间:2021-07-09 18: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