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绝世双骄

三百年前,世间并立着两位天之骄子,其中一位是生于铸剑世家的郑一铭。据说郑一铭即将出世那日天有异象,整个剑阁上空万剑齐飞久久不散。谁知郑母难产,胎儿在腹中辗转两个时辰未能出世,最后郑母支持不住撒手人寰。

当郑家人悲痛之中将郑夫人入殓之后却忽然从棺椁之中传来一声婴儿啼哭,这时剑阁上空万剑悲鸣,竟然化作一道洪流冲向那婴儿所在欲将其毁灭。

此时天上一道怒雷落下震得整个剑阁地动山摇,将那万剑洪流劈得粉碎。如此,遗腹子郑一铭降世,剑阁归于平静。

郑一铭自出世以来从未笑过,对郑家上下的千般宠溺视若无睹,仿佛就是门外那冰冷的山石一般。郑家主因为儿子的冷漠感到担忧,但又为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习武天赋惊喜万分。

郑一铭三岁便以指为剑每日模仿其父练剑,只是十岁丹田中便凝练出第一缕赤炎剑气,被当世剑客传为天人。

然而郑家虽然铸剑之法天下无双,祖传的赤炎剑法却只能算是一流武学,这并不能让郑一铭得到满足。

十五岁那年他独自出门四处访求名师。然而江湖上的小门派他郑一铭不屑一顾,高门大派又将自家武学精要视若珍宝,岂能轻易外传?

他若是出身小门小户又或者是个漂泊浪子,或许能被某个剑门收入门庭,但以剑阁的声势,想要从其他门派学到顶尖武学几乎没有可能。

于是郑一铭四处游走却也四处碰壁,他外出求学五年一无所获,反而是途中的各种磨砺让他有所进步。回到剑阁的郑一铭不甘心止步于此,他决心以自家剑法为基础潜心钻研以追求更高的境界,自此剑冢闭关,一过十年。

十年寒暑,过后再看也只是弹指之间。这一日郑家一如往常,铸剑正是如火如荼,忽然铸剑峰一阵剧烈晃动,紧接着铸剑池中的地火好似被一股无形之力牵引腾空而起直往剑冢飞去。郑家上下见状无不惊慌,一群人跟着地火往剑冢去看究竟。

剑冢的震动比铸剑峰更为剧烈,地面已经裂开几处,奔腾而来的地火顺着裂缝流入了剑冢,震动也随之停止了。

郑家主担心着里面郑一铭的安危,正要进去搭救,却看见剑冢的门突然被打开了,里面走出来一个浑身火焰的人影。火影出来后纵身一跃往铸剑峰飞去,眨眼间便落入了后山。

待众人赶到后山,只见一赤身男子正在寒气逼人的淬剑池中清洗,那男子浑身赤红,浸在寒潭之中好比长剑淬火一般周身水汽腾腾,水汽散去之后众人才看清那人正是闭关已久的郑一铭。

郑家主见郑一铭安然无恙欣然上前唤了一声:“铭儿!”

郑一铭没有接话,而是平静地对郑家主说:“与我在问剑峰设擂,约战四大门派。”

郑父惊诧不已:“四大门派高手如云,怎能如此挑衅?”

郑一铭仍然没有接话,此时已有仆人取来衣物,他取来穿上后顺手将那仆人的佩剑抽出,随后腾空而起向问剑峰遥遥挥出一剑。一道灼热剑气破空而去,问剑峰轰然一声竟然塌了一半。这一剑正好削出一个十数丈见方的平台。

他长剑一指淡然说道:“此处可做擂台。”随后飘然而去。

郑一铭设下擂台挑战四大门派的事很快便传得江湖上人尽皆知。各路英雄纷纷动身前往剑门关一睹四大门派的风采,也好奇这狂徒郑一铭到底是长了几个脑袋。

江湖看客都只想着看热闹,却没想到剑阁在四大门派眼里不过是个大一点的打铁铺子,有何德何能让人应战?

等了一个月之后看热闹的人败兴而归,郑家一时间成了江湖笑柄。

随后江湖上便掀起了惊涛骇浪。郑一铭离开剑阁东去八百里杀了毒心门门主,再北上三百里挑战灵剑山,灵剑山宗主又死于郑一铭剑下。

同为江湖四大魁首的天剑宗闻风便早早做好了准备,三名长老与宗主一同伏杀郑一铭,只要得手江湖上也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取胜,那时便是由他天剑宗怎么说就怎么算了。

郑一铭南下两千余里未到天剑宗山门便遭遇伏击,然而天剑宗一手好算盘却没能打响,死了三名长老之后那宗主有幸逃脱。郑一铭此行只求一战来锤炼自己悟出的剑道,并未在意天剑宗这番布置,所以伏击这一出倒也被天剑宗隐瞒下来。

最后他西行六百余里来到了神隐之地,神隐门藏身于百里沼泽迷雾之中,若无人指引根本找不到进出的路径。既然进不得其法,索性咆哮山门。郑一铭一声长啸穿过重重迷雾遍传百里神隐之地,神隐门主郁千华闻声而来,两个修为高绝的剑痴相遇令神隐之地剑气弥漫三天三夜不曾散去。

据神隐门记载,郁千华与郑一铭一战之后,回到神隐门时神情郁郁,随后更是一直在禁地之中闭门不出,弟子以为他在闭关练剑便没有打扰,等到发觉不对时郁千华的遗体已经枯槁了。

郑一铭连挫四大门派,被江湖剑客奉若神明,而剑阁也随之一跃成为剑门魁首,声势一时无两。

三年后的一天郑一铭消失了,只留下了他多年来钻研剑法的感悟。郑家后世子孙凭着这些感悟高手辈出,三百年来长盛不衰。而郑一铭当初一剑削出来的擂台则被剑阁公开,每隔十年便举办一次武会,以此来广纳贤才壮大实力。

当时江湖武林以郑一铭为尊,而天下文人之中也有一人卓然于众,他就是卫国七皇子莫清。卫国皇室向来以文才卓绝著称,皇家子嗣多是才情出众又有举国之力来培养,是以经国治世立著修文的人才辈出,使得卫国国势长盛不衰。

到了莫清这一代,卫国更是扫荡群雄把疆土南扩一倍有余,直与当时强大的曜日王朝分庭抗礼。

莫清是个十足的书生,并不偏好于皇权国事,只爱钻研学问,天文地理商贾农耕无不涉猎。

他天资聪颖,各种典籍著作只看一遍即可了然于胸,纵然皇室藏书浩如烟海也经不住他经年累月的沉浸其中。卫皇为了满足莫清便向民间征集书稿,来者不论高下只要是皇家没有的便可换得重赏,但所获并不如意。

于是莫清放下书卷,独自一人游历天下。

第一次出行,他三年便回到卫国,那时人们问他有何收获,他笑笑说:“脚上学到的并不比手上的少。”

只是停留了三个月,莫清便又云游去了,而且这一去就是七年。

再次回到卫国的莫清形容大变,完全没有了以往皇室天生的傲气,也没有了沉浸多年的书卷气。他一身粗布麻衣竹杖芒鞋,凌乱的须发,若不是身上还算干净,活像一个乞食的流浪汉。眼神中从前那种自信和求知的欲望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迷茫。

有人问他经历了什么,他说:“从前我不断地求索,遇到的疑问总能在彼时彼处寻到答案,而这几年,我懂得的越多疑惑就越深。我站在先人的积淀之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难以言喻,无法名状。”

随后他躲进了一处庄园,里面是他几十年存积下来的札记,足足塞满了五间书房,要说学富五车跟这比起来却是有些微不足道了。从这以后,莫清再没出过这座庄园,他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甚至为此放弃了成家立室。

直到他的九十大寿时,仆人请他前去会客。一群人在庄园内四下找遍了也找不见他。

就在一众仆人心急如焚的时候,后山传出一阵大笑,笑声朗朗似从天上来,连山脚下的侍卫都听得真切。仆人循着笑声找了过去,只见莫清面朝落日坐在悬崖边。

“七王爷!七王爷!”众人叫喊着朝他跑过去。却不见莫清有所回应,仍然低垂着头盘坐着。

仆人走上前去想要扶他,哪知手一用力,莫清便顺着倒了下来。更令人惊骇的是此时的莫清已经双唇泛白没了呼吸。仆人心中又惊又怕,这是死了?但这笑声阵阵又从何而来?

一众皇亲和几名太医赶了过来,所有人都确认他已经死了。但那笑声却一直持续了半个时辰,直到一阵狂风吹过,才好像被风吹散似的停了下来。

一文一武两个天纵奇才,一个生时天降异象,一个死时怪事连连,二人的生平流传三百多年仍然为后世津津乐道。

版权:起点中文网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