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会员
历史的温度1-5(套装共5册)
张玮 著
更新时间:2020-12-18 10:19:54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附录 读者评论
徐霞客、麦哲伦、容闳、张伯苓、刘长春、马拉、陈公博、伊藤博文……不管是这些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的人,还是那些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信念,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如果把时间轴拉到足够长,大多数人的信念和梦想都随时间而湮灭了。留在史书上的那些人,有的是因为历尽艰辛,坚持的信念最终成真,而有些人所谓的“信念”本身就是个妄念,最终不光是撞了南墙,甚至还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翻看历史的长卷,回顾这一个个故事,以及故事中的那些人、那些事,你会发现,人生的转折,有时真的只在一念之间,不管这些“念”,是信念还是妄念,是文念还是情念。每个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背后都曾有不为人熟知的故事,这套书的目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告诉你。在张玮抽丝剥茧般的描述中,历史被还原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这之中,有热血,有残酷,有真实,当然,也有温度。而我们作为看客,会发现,历史或许从未远去。
- 【正版无广】附录 读者评论 更新时间:2020-12-18 10:19:54
- 他不是药神,但他的发现改变了世界
- 天花的灭绝之路
- 死神狂欢:1918年大流感
- 1910年,那场在东北暴发的鼠疫
- 自然的抗争
- 奥黛丽·赫本:天使的侧面
- 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的成功与悲剧
- 贝当:62岁的“民族英雄”,84岁的“卖国贼”
- 拉瓦锡之死
- 那个叫余纯顺的上海人
- “国士”邓稼先
- 山高水长,勿忘陈嘉庚
- “民国第一奇人”和他的“朋友圈”
- 朝鲜最后一个国王
-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
- 县令之死
- 个人的抉择
- 科威特战争:“敝国虽小,硬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 1949年,炮轰“紫石英”
- 决战料罗湾:中西文明的海上大搏杀
- 1598年,中朝日决战露梁海
- 争霸亚洲:400多年前那场中日之战
- 帝国斜阳: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战争
- 弩炮悲歌:昔日盟友之间的残忍对杀
- 美墨战争:一场“老大”对“老二”发动的掠食战
- 日俄战争:一场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 帝国的覆灭:600万人为何会被168个侵略者摧垮?
- 炮火的怒吼
- 那一年,中国在联合国连投16轮反对票
- 1971年,“乒乓外交”背后的六个人
- 麦卡锡主义:一个从未远去的幽灵
- 《排华法案》:一部应让美国人至今羞愧的法案
- 长崎事件:大清对日外交的最后荣光
- 三个东亚国家,三天,一场政变
- 1973年,人类世界重新认识石油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四个人
- 再聚德黑兰:“三巨头”的台前与幕后
- 开罗会议:“四大强国”的幕后博弈
- 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
- 筹码的较量
- 自序
-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附录 读者评论
- 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最后喜提“公爵”……
-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
- 这位日本历史上最美的“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吗?
- 日本“战国第一美人”,到底有没有得到爱情?
- 1931年,皇帝陛下离婚了
- 情念
-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 一场血腥又荒诞的兵变
- 日本政坛最年轻的自杀首相,到底做过些什么?
- 从愤青到首相,这个日本人为何能改变整个东亚格局?
- 一个“慷慨就义”的汉奸
- 一个自认“戴罪立功”的汉奸
- 陈公博: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 妄念
- 人生终会谢幕,侠客永不独行
- 一幅名画背后的谋杀案
- “文胆”之死
- 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为何最终都选择自杀?
- 一个因写关于中国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
- 杀妻自尽的天才诗人: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
- 蒲松龄:贫穷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 聊聊颜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 文念
- 人类能不能扮演“上帝”?
- 18年前的今天,人类超声速旅行的梦想破碎……
- “挑战者号”悲歌
- 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
- 加加林之死
- “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 海底两万里:不管你是否凝视,深渊总是在那里
- 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一周,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 徐霞客:一个富二代的理想与实践
- 执念
- 残酷太空路:中国“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失败幕后
- 1991年,那场震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辩论
-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
-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 一个人的奥运会
- 日籍八路军:抗战期间的特殊群体
- 棉湖战役:决定黄埔军校存亡的生死一战
- 悲壮黄花岗
- 一次“简陋”的起义
- 清末日本留学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昔日少年今已强,勿忘张伯苓
- 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 信念
- 自序
- 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
- 附录 读者评论
- 逃离德黑兰
-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
- 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 哈得孙河上的奇迹
-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儿事
-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上登广告有多难吗?
-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
- 俄罗斯方块:一款小游戏背后的隐秘故事
- 戴安娜之死
- 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
- 一位女明星的神秘死亡
- 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
- 梵高之死
- 人神之间吴清源
- 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
- 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
- 下篇 人性的抉择
- 川岛芳子:从格格到间谍
- 一个传奇女间谍的“七重面纱”
-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
- 刺杀汪精卫
-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 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
- 1944,刺杀希特勒
- “偷袭珍珠港”之后……
- 丘吉尔的另一面
- 猎杀山本五十六
- 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
-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中篇 以国家之名
- 曾拥有诸多“第一”,但她未必被人记得
- “名士”于右任
- 严复的人生,为何最终会拐个弯?
- 他当过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你却未必了解他
- 双面张作霖
-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提督的抉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
- 是非成败丁汝昌
-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 上篇 大变局时代
- 自序
-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 24年前的那个“北京一夜”
- 没错!就是他“承包”了一届奥运会!
- 这届奥运会,全世界近一半国家不愿参加……
- 世界冠军之死
- 一个34岁就做到正部级官员的运动员
- 拳王阿里:体育是否能超越政治?
- 五环 体育能否超越政治
- 直到坐上电椅,这对夫妇依旧表示自己清白……
- 一个公务员给全人类留下的数学难题
- 敦刻尔克撤退之后,英国人干什么去了?
- 有一种撤退,叫敦刻尔克
- 1942年,15架美国轰炸机在中国迫降……
- 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但还是要轰炸日本……
- 信念 道阻且长,而终点可期
- 一场神秘的超级大爆炸
- 55年前,人类差点灭绝
- 24年前的今天,人类文明留下了黑暗的一页
- 当年,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
- 一九四九,百万黄金大挪移
-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
- 一场轰动中外的大劫案
- 中国人接受“裸体艺术”,到底有多难?
- 他以500公里时速撞向地球,最后时刻说了什么?
- 《最后一课》到底有没有骗人?
- 逸闻 历史是漫长的征途
- 他是个医生,却夺走了40万人的生命
- 鲁迅背后的两位女性
- 或许我们长大后,才能读懂他的童话
- 张勋这个人
- 一位孤悬东北的土匪将军
- 张灵甫之死
-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
-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究竟过时了吗?
- 一张照片引发的自杀
- 孙殿英的“盗墓笔记”
-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潜伏”
- 东条英机之死
- “土肥圆”和“土肥原”
- 聂耳之死
- 人物 不应让历史睡去
- 自序
-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 附录 读者评论
- 后记
-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
- 血战台儿庄
-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
-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
-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
-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 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
-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国往事”
- “二战”期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批日本人
- “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
- 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
-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 “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
- 孙杨为什么会被别人质疑“服药”?
- 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
- “世纪之骗”背后的兴奋剂黑历史
-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
- 需要经历时间考验的,除了爱情,可能还有建筑
- 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
- 逸闻篇 往事并不如烟
- 靠画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怎样一种体验?
-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
- 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
- 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
- “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
- “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
- “戴老板”之死
- “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
-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
- 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
- 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
- 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
- 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
- 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
- 女生的美貌与智慧,真的能够并存吗
- 爱迪生的侧面
-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
- 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 人物篇 是非留待后人说
- 自序
- 推荐序
-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 推荐序
- 自序
- 人物篇 是非留待后人说
- 大家都称她为“夫人”,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她?
- 爱因斯坦的三个侧面
- 爱迪生的侧面
- 女生的美貌与智慧,真的能够并存吗
- 让“二战”美军痴迷的“东京玫瑰”
- 做一个“新时代女性”,真的要拿生命来换?
- 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
- 民国第一个享受国葬的人
- 他没有军衔,但人人称他“将军”
- 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
- “汉奸将军”的自我救赎之路
- “戴老板”之死
- “暗杀大王”的最终宿命
- “上海皇帝”的正面与反面
- 一个被低估的“大V”的成长之路
- 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
- 珍妃为什么必须死
- 靠画漫画,28岁就缴40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是怎样一种体验?
- 逸闻篇 往事并不如烟
- 45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没有再回月球?
- 需要经历时间考验的,除了爱情,可能还有建筑
- 张衡的地动仪,到底是否存在?
- “世纪之骗”背后的兴奋剂黑历史
- 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
- 孙杨为什么会被别人质疑“服药”?
- “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
-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 两个大总统,你选哪个?
- “一战”,被遗忘的14万中国人
- “二战”期间,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批日本人
- 一段匪夷所思的“美国往事”
- 战争篇 一寸山河一寸血
- 一场“耻辱海战”的背后
-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四张面孔
-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背后
- 这群四川人,不该被遗忘
- 抗日战争,我们到底有没有空军
- 一座被死守的仓库
- 1937,这座城没有不战而降
- 血战台儿庄
- 日本投降前后的四个片段
- 后记
- 附录 读者评论
-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 自序
- 人物 不应让历史睡去
- 聂耳之死
- “土肥圆”和“土肥原”
- 东条英机之死
- 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潜伏”
- 孙殿英的“盗墓笔记”
- 一张照片引发的自杀
-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究竟过时了吗?
-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
- 张灵甫之死
- 一位孤悬东北的土匪将军
- 张勋这个人
- 或许我们长大后,才能读懂他的童话
- 鲁迅背后的两位女性
- 他是个医生,却夺走了40万人的生命
- 逸闻 历史是漫长的征途
- 《最后一课》到底有没有骗人?
- 他以500公里时速撞向地球,最后时刻说了什么?
- 中国人接受“裸体艺术”,到底有多难?
- 一场轰动中外的大劫案
- 明明是刻骨铭心的仇恨,但日本战后为什么会感激美国人?
- 一九四九,百万黄金大挪移
- 当年,到底有多少故宫文物被运往台湾?
- 24年前的今天,人类文明留下了黑暗的一页
- 55年前,人类差点灭绝
- 一场神秘的超级大爆炸
- 信念 道阻且长,而终点可期
- 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但还是要轰炸日本……
- 1942年,15架美国轰炸机在中国迫降……
- 有一种撤退,叫敦刻尔克
- 敦刻尔克撤退之后,英国人干什么去了?
- 一个公务员给全人类留下的数学难题
- 直到坐上电椅,这对夫妇依旧表示自己清白……
- 五环 体育能否超越政治
- 拳王阿里:体育是否能超越政治?
- 一个34岁就做到正部级官员的运动员
- 世界冠军之死
- 这届奥运会,全世界近一半国家不愿参加……
- 没错!就是他“承包”了一届奥运会!
- 24年前的那个“北京一夜”
- 历史的温度3:时代扑面而来,转瞬即成历史
- 自序
- 上篇 大变局时代
- 他坚守气节客死他乡,却为何还是背了“千古骂名”?
- 是非成败丁汝昌
- 末日孤舰“海圻”号:大清帝国的最后荣光
- 提督的抉择:是死,是死,还是死?
- 中国第一个蒙难的新闻记者
- 一个皇帝的“过山车之旅”
- 双面张作霖
- 他当过两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你却未必了解他
- 严复的人生,为何最终会拐个弯?
- “名士”于右任
- 曾拥有诸多“第一”,但她未必被人记得
- 中篇 以国家之名
- 上海1937:一寸山河一寸血
- 1937,南京城里的纳粹旗
- 猎杀山本五十六
- 丘吉尔的另一面
- “偷袭珍珠港”之后……
- 1944,刺杀希特勒
- 纳粹德国其实“投降了两次”,你知道吗?
- 日本为什么会挨第二颗原子弹?
- 刺杀汪精卫
- 料得年年断肠处,不敢忆,长津湖
- 一个传奇女间谍的“七重面纱”
- 川岛芳子:从格格到间谍
- 下篇 人性的抉择
- 达·芬奇真的是从现代穿越回去的吗?
- 切·格瓦拉:一个符号化偶像背后的真实故事
- 人神之间吴清源
- 梵高之死
- 能称“时尚女王”的人不多,她算一个
- 一位女明星的神秘死亡
- 中国人最熟悉的那个欧洲公主,真的幸福吗?
- 戴安娜之死
- 俄罗斯方块:一款小游戏背后的隐秘故事
- 到底是谁发明了电话?
- 你知道当年在报纸上登广告有多难吗?
- 老祖宗考试作弊的那点儿事
- 哈得孙河上的奇迹
- 人类悲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背后的阴影
- 巨轮沉没的那一刻……
- 逃离德黑兰
- 附录 读者评论
- 历史的温度4:那些执念和信念、理想与梦想
- 自序
- 信念
- 中国海归第一人:见证近代史的“活化石”
- 昔日少年今已强,勿忘张伯苓
- 清末日本留学潮: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 一次“简陋”的起义
- 悲壮黄花岗
- 棉湖战役:决定黄埔军校存亡的生死一战
- 日籍八路军:抗战期间的特殊群体
- 一个人的奥运会
- 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幕后较量
- 1991年,那场震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辩论
- 残酷太空路:中国“长征三号乙”首次发射失败幕后
- 执念
- 徐霞客:一个富二代的理想与实践
- 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一周,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
- 海底两万里:不管你是否凝视,深渊总是在那里
- “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 加加林之死
- 那些从月球回来的宇航员
- “挑战者号”悲歌
- 18年前的今天,人类超声速旅行的梦想破碎……
- 人类能不能扮演“上帝”?
- 文念
- 聊聊颜真卿,以及他的《祭侄文稿》
- 蒲松龄:贫穷从来不会限制你的想象
- 杀妻自尽的天才诗人: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但是……
- 一个因写关于中国的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人
- 这些著名的日本作家,为何最终都选择自杀?
- “文胆”之死
- 一幅名画背后的谋杀案
- 人生终会谢幕,侠客永不独行
- 妄念
- 陈公博: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 一个自认“戴罪立功”的汉奸
- 一个“慷慨就义”的汉奸
- 从愤青到首相,这个日本人为何能改变整个东亚格局?
- 日本政坛最年轻的自杀首相,到底做过些什么?
- 一场血腥又荒诞的兵变
- 大庆油田:日本人的“野望”与“残念”
- 情念
- 1931年,皇帝陛下离婚了
- 日本“战国第一美人”,到底有没有得到爱情?
- 这位日本历史上最美的“平民皇后”,到底幸福吗?
-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
- 他左手江山,右手美人,最后喜提“公爵”……
- 附录 读者评论
- 历史的温度5:那些博弈、较量与人性
- 自序
- 筹码的较量
- 1930年,美国发动的那场贸易战
- 开罗会议:“四大强国”的幕后博弈
- 再聚德黑兰:“三巨头”的台前与幕后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四个人
- 1973年,人类世界重新认识石油
- 三个东亚国家,三天,一场政变
- 长崎事件:大清对日外交的最后荣光
- 《排华法案》:一部应让美国人至今羞愧的法案
- 麦卡锡主义:一个从未远去的幽灵
- 1971年,“乒乓外交”背后的六个人
- 那一年,中国在联合国连投16轮反对票
- 炮火的怒吼
- 帝国的覆灭:600万人为何会被168个侵略者摧垮?
- 日俄战争:一场中国土地上的权力游戏
- 美墨战争:一场“老大”对“老二”发动的掠食战
- 弩炮悲歌:昔日盟友之间的残忍对杀
- 帝国斜阳:一场跨越半个地球的战争
- 争霸亚洲:400多年前那场中日之战
- 1598年,中朝日决战露梁海
- 决战料罗湾:中西文明的海上大搏杀
- 1949年,炮轰“紫石英”
- 科威特战争:“敝国虽小,硬骨头还是有两根的”
- 个人的抉择
- 县令之死
-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
- 朝鲜最后一个国王
- “民国第一奇人”和他的“朋友圈”
- 山高水长,勿忘陈嘉庚
- “国士”邓稼先
- 那个叫余纯顺的上海人
- 拉瓦锡之死
- 贝当:62岁的“民族英雄”,84岁的“卖国贼”
- 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的成功与悲剧
- 奥黛丽·赫本:天使的侧面
- 自然的抗争
- 1910年,那场在东北暴发的鼠疫
- 死神狂欢:1918年大流感
- 天花的灭绝之路
- 他不是药神,但他的发现改变了世界
- 【正版无广】附录 读者评论 更新时间:2020-12-18 10: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