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第1章 前言
前言
写在正文之前。
我是向来不喜欢写前言的。但这次却不得不写,借以做一些解释。
有许多人研究我们子虚国的前身乌有国,乌有国史一度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但除开学者的其他人对于我们子虚国历史上的前身乌有国却大多知之甚少。
现有的有关作品总是在用一些平民所不了解不感兴趣的方式去普及这些知识。说句过分的话,我自以为所谓的小众文学作家,更过分一点说,所谓的高级文学作家,都不过是自身水平不够所说的托辞,借以安慰自己并忽悠他人。
我想真正的高级文学是能够雅俗共赏的,对于水平有限,相关经验缺乏的读者而言,他们能够从中获得简单的快乐;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他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进而得到营养并或大或小的影响他们的一生。
我说这句话肯定是有许多争议的,我大可想象有许多人一齐向我吐口水的样子,但我还是要说,因为相较于我这本胡说八道的书而言,我刚才的胡说八道到显得无足轻重了。
好了,如上文所述,这的的确确彻彻底底是一本胡说八道的有违常理的书。但碍于上文的言论,我却的确是不好意思说这是什么小众文学只适合少数人欣赏这类的胡话了。
我只能说我水平实在有限,同时迫于生计,实实在在没有太多时间专注在这叛经离道的书上,所以作品几乎必然会有许许多多的可笑的问题,甚至是诸如错字,错用之类的低级失误,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
但经好友调侃似的开解说无人阅读自然也就无人能发现问题,一时愧疚之情竟然全部消散,许久之后,又是一阵没来由的痛苦。
子虚国的子虚乌有学者
帝历1250年02月02日于家
-----这是一道假装痛苦的分割线---------
叶庆志,北周陵川人也。帝历前35年生,少有奇才,时陵川叶氏为北周宿将,有客来,与座谈,客列一兵阵,请解之。其父惑,不得解,其父甚囧,俄而乃大笑,欲谈及风月。庆志出,解之,其父怅然,久而叹曰:“吾久而无为,此真吾麒麟儿也!”
帝历前24年,庆志弃武从文,拜大儒卢逊为师。或问其故,乃曰:“世间兵事,尽在吾心,无可学者,乃弃武从儒。”其父闻其言,大怒,训其月余。时人引为笑谈。自此庆志少有妄言。
帝历前16年春,魏灭北周,所过之处,无可挡者,叶氏知此战必败,乃令族内加冠者尽上战场,余者则四散奔走,庆志欲从其父,其父持棒喝止,庆志不退,曰:“汝吾父也,不可同死呼?”
其父骂曰:“吾等受君主大恩,当以死报之,故明知魏军将至,亦不退也,汝一黄毛小儿,理当延绵血脉,岂有同死之理呼!汝今日不走,乃欲断吾之血脉呼!”
庆志乃含泪南走吴国。
帝历前16年夏,叶氏守陵川月余,城破,死战不降,为所族灭。
帝历前16年冬,庆志至吴,为卢询所赏,荐之为定南将军,吴君见其年少,疑之,卢询曰:“君亦知吾有族兄曰卢逊者,常曰此子有大才,吾见其人,亦以为然也,君请信之。”乃纳其言。
庆志初下车,勤于练兵,严于军法,虽三月而有小成。时吴国安平候叛,庆志率其千余众数日而平之。因功加平南将军,领万余众。
帝历前14年夏,吴伐越,庆志十余日而拔十六城,时人蔚为奇观,赞之曰十六将军,加为大将军。
帝历前10年冬,庆志得子,名之曰凌云。
帝历前9年冬,庆志拔越都城,吴灭越。又数年,庆志连灭数国,至帝历前5年夏,吴灭蜀,江以南一统。
帝历前5年冬,庆志辞其武职,吴君数留之,不得辞,以功加定南候,任兵部尚书。次年加为丞相。
帝历元年元月元日,帝生,庆志得子,大喜,名之曰茗云。
——摘自《乌有国国史》(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