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译序

蒙田作为16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散文大家、思想家,他的名字在我国并不陌生,以“蒙田随笔”冠名的图书,坊间已出了不少,先是“选集”,后来连“全集”也有两种,而不同出版社推出的、封面印刷精美的不同译者的选集,则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这时候,我这个老译者再来凑这份“热闹”,有此必要吗?

如果从服务于读者这个角度来看,我以为本“精选集”自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我们都知道,《蒙田随笔》原著用16世纪的古法语写就,今人读起来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即便在法国本土,为了让蒙田的作品令广大读者接受,也纷纷推出各种选本、注释本、解读本。在我国,“全集”未译出之前,选译本也很早就流行,光我本人主译或参译的(补梁宗岱译文)就有四种之多。后来两种全译本先后出版,可选译本发行的势头却似乎并未因此而衰退。为什么会有此现象呢?依我看,这关乎广大受众的阅读兴趣问题。“全集”的译出,当然功不可没。不过,我怀疑有多少人能饶有兴致地从头至尾把“全集”读完。我不是说译文欠佳,而是原文所存在的客观因素所致。凡读过整章的《蒙田随笔》的人都知道,其行文多半枝蔓丛生,飘忽不定,一章中的内容还常常与章题相距甚远,甚至毫无关系,一般读者未必能抓准作者想说什么;再者,蒙田喜欢引经据典,大量“掉书袋”,而所引述的往往是古罗马和古希腊作家与诗人的作品;受过西方古典文化浸淫的外国读者,对此可能觉得蛮有趣味;可苦了我国读者,他们对西方古代的人物、事件及其发生时间大都十分陌生,如果都加注释交代,光看注文,已够令人分心,调动阅读兴趣又从何谈起?

由此,“选集”便仍然享有自己的“存活”空间,幸免于被“全集”覆盖。它们选译的角度不一,有的注重哲理,有的突出人生智慧,有的则侧重生活情趣,还有的挑出精彩的语段,汇成语录式的格言集。从原书选取的次序也不同,有的据原来的章次摘出,有的则按译者个人的志趣重新安排。以上几种方式,本人大部分都曾先后尝试过,我与梁宗岱合译的《蒙田随笔》(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2月第一版)、我和小女黄迅余合译的《蒙田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一版)均根据原书各卷各章的顺序依次选译,而我独自主持的如《蒙田论生活》(团结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蒙田人生随笔》(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则全按自己心目中所定的主题重组。此类选本的长处是易于激发阅读兴趣,却存在严重的缺陷:令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连原作者的缩影也无从窥见。有鉴于此,我便特意着手筹划这部分量不大的轻盈的精选本。

我把各种选集比作是提取不同现成材料的“拼盘”,现存的“食材”就那么一批,我这个新“拼盘”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值得摆出来供读者“尝鲜”的呢?

在我参与翻译的一本《蒙田随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的《前言》中,我曾经写道:随笔内容尽管驳杂纷繁,但归结起来,无非涉及三个方面:

一,作者所感觉的自我;

二,他所体会的众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三,他所理解的当时的现实世界。

不拘泥原书的章次,按这三方面的内容由近及远所选的典型语段结集成册,一个粗线条的蒙田肖像便呈现出来。由此,本精选集的读者就不仅可以亲见苍翠的“树木”,还能约略看到茂盛的“森林”。以小见大,令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就是我这个新选本的目标。

据我推测,现今的中青年读者鲜有不知道蒙田这位法国大作家的。因为拙译的《蒙田随笔》小片段(例如“热爱生命”)多年前已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初中的语文教科书中,大家可以借助我这个新选本,重温“蒙田”,续青少年之梦。这位西方哲人和散文家准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那就让我们大家以开放的心态,参与谱写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篇章!

译者:黄建华
上架时间:2020-04-30 17:36:30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