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译者:冯文婧 傅金岳 徐韬 刘健 胡海 陈祺 贾拥民
上架时间:2020-04-13 10:45:45
出版社:天津湛庐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 【正版无广】译者后记 更新时间:2020-04-13 10:47:27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结语 范畴化和作类比就是一回事儿,它们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 相交的平行
- 非欧几何里的旋转木马
- 扩展的等价原理的后果
- 爱因斯坦探索并找到了一个更深刻的类比
- 初始的等价原理
- 爱因斯坦类比,一个灰飞烟灭,另一个取而代之
- 通过类比把相对论运用于引力
- 相对性原理和加速参照系
- 爱因斯坦类比和物理学范畴
- 从1905年到1907年,一个小结
- 爱因斯坦的大脑背后隐藏着什么思维机制?
- 一类新的反常质量
- 巴纳希·霍夫曼对爱因斯坦的特殊解读
- 能量和质量
- 能量概念的定义
- 两头发光的手电筒失去了一点点质量
- 范畴扩展是狭义相对论的来源
- 在科学中用类比扩展概念
- 爱因斯坦的概念滑动不可思议
- 爱因斯坦最大胆的类比终于得以正名
- 光量子备受嘲讽而声量子受到欢迎
- 一个疯狂的“游泳池/台球桌”类比产生了光量子
- 低层次和高层次的爱因斯坦类比
- 爱因斯坦,一位作类比的奇才
- 物理学与逻辑思维
- 机械的数学操作:也是类比的果实
- 域、环、N维纽结
- 类比如何推出群论
- N维空间
- 负数出场
- 用实例解惑
- 类比在精确的数理领域里的高级作用
- 8 惊天动地的类比
- 一个给心理学带来恶劣影响的朴素类比
- 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 有时情境替我们思考
- 学校教育未触及到心灵的部分
- 语言对朴素类比的影响
- 思维模拟占主动地位
- 除法在人们头脑里与均分没有差别吗?
- 为什么想出这样的应用题这么难?
- 那么除法呢?
- 加3次和加50次大不一样
- 相乘总是意味着变大吗?
- 等式与物理学家
- 广告中的朴素等式
- 有些等式比其他等式更平等
- 拟技术化——拟人化的类比
- 虚拟世界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
- 计算机世界为自己生产类比
- 朴素类比朴素的一面
- 最好的界面是完全没有界面
- 你的旅行计划已经放入购物车
- 新颖和熟悉手拉手
-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 熟悉感和心理固化
- 朴素类比、形式结构和教育
- 三件逸事
- 7 朴素类比
- 是谁在操纵着谁?
- 机器翻译领域可能取得的进步
- 好的类比带来好的翻译
- 机器翻译之梦
- 框架整合总是类比,类比有时是框架整合
- 一个童稚的框架整合
- 类比和整合不同吗?
- 福康涅和特纳的概念整合
- 框架整合的长处与短处
- 框架整合
- 论眩晕
- 柳暗花明
- 最捉摸不定的字母Z
- 看到的实质比存储的实质多
- 画蛇添足
- 更多的“我也是”小故事
- 左手不知右手在干什么
- 美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 人类不是这样感知情境的
- 一个事件发生时是什么被编码了?
- 微领域里的“我也是”小故事
- 本质由表象显露
- 我们可以深到底
- 人类真的如此肤浅吗?
- 政治和与之相关的思维机制
- 复数化和模式
- 人们推理时能不用类比吗?
- 类比作为战争的批判工具
- 类比战争
- 我们的重要决定背后都有类比
- 最好的总被最先抢走
-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自己解释事物
-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他人解释事物
- 令人莞尔一笑的漫画类比
- 解释型的漫画类比
- 连珠炮式的漫画类比
- 精心选择山脉中的最高峰
- 漫画类比的慢动作回放
- 漫画类比:一个有创造力的交流工具
- 用来搅拌的小木棍变成了用来划船的标枪
- 6 我们如何操纵类比
- 已知的牢笼
- 类比的双刃剑
- 类比的专制
- 同一锅的茶叶蛋
- 不可抗拒的类比:它们是否有意义?
- 吃豆人游戏揭示的人生真理
- 锤子与钉子
- 执念的力量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类比不可抗拒的能力:“10·11”事件
- 北京城最好的地方是哪儿?
- 从一个本质跳到另一个本质
- 无意间的先入为主:范畴化的陷阱
- 驴唇不对马嘴
- 一叶障目
- 圣洁
- 具身与抽象
- 盲点的启迪
- 一个在转瞬即逝前被捕捉到的类比
- 无缘无故的类比
- 驶向无用类比之地
- 毫无目的的类比
- 许多被叫到,但只有一个被选中
- 当局者迷
- 言行一致
- 因概念相近而混为一谈的语误
- 双重计划
- 正话反说
- 单词的词语混合
- 多少短语参与?
- 在概念的键盘上,同时敲击两个琴键
- 院长曲径通幽的思维线路
- 语无伦次
- 口误是心灵之窗
- 本章概述
- 任由不速之客摆布
- 5 类比如何操纵我们
- 人类的智慧是什么?
- 关于鼠标与人
- 容器与身体
- 瓶颈
- 另辟蹊径
- 抽象为什么对行家如此重要
- 请喝茶!
- 祝你有个好胃口!
- 职业里的窍门
- 从改变范畴到改变视角
- 专业知识的层次
- 正方形是矩形吗?
- 数学并非一成不变
- 比喻用法一览
- 比喻一定是谎言吗?
- 基于同样名字的范畴
- 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无意识滑动
- 我们身边的名人
- 普希金们、肖邦们和伽罗瓦们
- 神圣的范畴
- 骄傲的专有名词也倒台了
- 关于三明治
- 关于波
- 关于影
- 概念的本质是如何浮现的
- 它们怎么撞在一起了呢?
- 标记的好处
- 标记的马脚
- 范畴转换快得令人头晕目眩
- 抽象的好处
- 什么是抽象,它的目的又是什么?
- 本章概述
- 白马非马
- 4 抽象过程与内部范畴滑动
- 争论渐消
- 作类比和范畴化是硬币的两面
- 心理实体及其关联
- 这位年轻的冰岛教授让你想到了谁?
- 狗的大脑中的类比和范畴
- 不起眼的范畴希望得到一个名字
- 不起眼的例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范畴
- 最初的编码作用有限
- 大脑能瞬间找到永恒的本质吗?
- 事件编码不靠死记硬背而靠提炼精华
- 情感在唤醒沉睡记忆时的重要作用
- 上帝是个狙击手
- 冲向走廊尽头的特工
- 联想产生新范畴
- 只属于一个人的范畴
- 片头广告比电影本身更好看
- 编码之谜
- 丹尼和迪克,科罗拉多大峡谷和卡尔纳克神庙:一个经典的联想
- 依靠高效记忆提取而生存的人类
- 类比总是惊喜不断吗?
- 在类比的海洋中遨游
- 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 一箩筐“常比”
- 大坝一点儿都不好
- 床上有架钢琴?
- 一箭双雕
- 爱德华被问住了
- 再平常的类比也有微妙之处
- 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 典型的“常比”:“我也是!”
- 类比和“常比”的作用与微妙之处
- 从浅显类比滑向深层类比
- 这儿和那儿
- 出现在她办公室的大教授
- 对,就在那儿!
- 没有名字却很稳定的范畴
- 即时建立和应用的范畴
- 脑中嗡嗡作响的相似性
- 我们平时很少谈论“类比”
- 3 隐秘类比的海洋
- 驶向概念空间的外太空
- 爬上类比之山的不同方式
- 脑中概念越多就越聪明吗?
- 走在类比的山峰和山谷
- 什么是智能?
-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 每门语言的特长
- 概念空间里的空白
- 如何减少认知失调
- 得不到就要嘲笑
- 寓言
- 每个人都是记忆提取的大师
- 从针到金,从小河到江海
- 谚语的适用范围
- 不由自主的类比关系
- 失窃的手机“变成”蛇咬一口
- 谚语里的真相
- 日常句子背后的故事
- 对牛弹琴还是鸡同鸭讲?
- 惯用语和成语的例子
- 学校里也有消防队员
- 缩写与简称的作用
- 缩写和简称看上去简单,不过是隐藏了它的组成部分
- 不需要拆分的复合词
- 词源并不等于心理现实
- 范畴比词多得多
- 2 短语的召唤
- 分类有尽头
- 学外语才知道他人分类不同
- 概念空间中的圆环
- 同一概念空间中的不同语言
- 概念空间
- 用语言给世界分类
- 更难以捉摸的范畴
- 语篇中更为细致的范畴
- 什么时候用“但是”,什么时候说“而且”
- “而且”与“但是”的对比
- 语篇中的范畴
- 句法结构中的范畴
- 关于“一点儿”的一点儿讨论
- 动词作为范畴的名称
- 范畴化和类比的连续体
- 到底是本义还是比喻义?
- 对创造性比喻的不懈追求
- 你会说多少门语言?
- 愤怒的小鸟是鸟吗?
- 当代范畴理论
- 经典概念理论
- 概念在大脑中无休止地切分
- 范畴和概念空间的结构
- “办公室”还是“书房”
- 过道里的类比
- 木星上的知识之光
- 孩子们都是抽象大师
- 孩子们的类别与类比
- 从妈妈到不同的母亲
- 从妈咪到妈妈
- 再复杂的范畴,都始于单一成员
- 词语是怎么闪现在脑海的?
- 1 词语的召唤
- 引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 序言
- 中文版序 这本书是如何翻译成中文的
- 推荐序 跨越“表象”的人类思维“本质”
- 献言
- 赞誉
- 表象与本质
- 译者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 引言
- 素材来源
- 附录二 寄存器机练习题的答案
- 附录一 未写入本书正文中的几个直觉泵
- 结语 加倍努力地使用这些工具吧
- 77 只需关注那10%的精品 哲学领域的史特金定律
- 76 “像棋”中的二阶真理 若不值得做,亦不值得做好
- 75 简单的自我人类学 哲学家应该把反直觉的一切都去掉
- 74 浮士德式交易 哲学家的目标不同于科学家的目标
-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第七部分小结
- 73 巴西来的男孩 一个干扰人们思考的“坏”直觉泵
- 72 掘土蜂状 有限能力无法成就自由选择
- 71 终极责任 斯特劳森的错误论证
- 70 一场计算机国际象棋马拉松 如果决定论是真的,还存在真正的选择吗
- 69 无效历史事实 用强行分类抹平微小差异
- 68 两种彩票 从新视角看“决定论”
- 67 石头、剪子、布 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 66 生命游戏 我们的世界是被决定的吗
- 65 一位恶毒的神经外科医生 非手术的手术
-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 第六部分小结
- 64 色彩科学家玛丽:揭露吊杆托架 错误假设导出错误结论
- 63 他者现象学 人类语言的妙用
- 62 叙事重心 究竟什么是自我
- 61 从火星来的远程克隆人 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吗
- 60 “中文屋”错在哪里 理解可以从一堆能力中冒出来
- 59 听声辨牌 感受质的意义之四
- 58 卡普格拉先生的悲惨境况 感受质的意义之三
- 57 “美元活力”究竟值多少钱 感受质的意义之二
- 56 花椰菜的诅咒 感受质的意义之一
- 55 僵尸和殭尸 如何构想出一个哲学僵尸
- 54 僵尸直觉 莱布尼兹的不合理推论
- 53 对立的两幅意象 一幅错误的意象要用另一幅相反的意象来抵消
-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 第五部分小结
- 52 模因 不论好与坏,它都是我们人类的共生体
- 51 哈尔是赫布和爱丽丝的孩子吗 克雷格·文特尔说:是
- 50 虚拟旅馆的噪音 妙用“意外”是创新的关键
- 49 谁是《帕姆雷特》的作者 “延伸的表现型”为你揭开谜底
- 48 穿越巴别图书馆 福尔摩斯的高效推理
- 47 青蛙的眼睛究竟将什么告诉了青蛙的大脑 扩展适应的最好例子
- 46 循环 周期性重复是进化的关键
- 45 回溯性加冕 人类最近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大约生活在20万年前
- 44 物种形成于何时 某个精确但又不为人知的时刻
- 43 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是什么 压根儿就不存在
- 42 瞪羚的弹跃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四
- 41 蝉知道素数的含义吗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三
- 40 白蚁城堡是谁设计的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二
- 39 小布谷鸟为什么会把宿主的蛋推出鸟窝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一
- 38 自然选择VS智能设计 “起重机”VS“天钩”
- 37 生命之树 我们人类与谁有着共同的祖先
- 36 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像软件中的子程序
- 35 孟德尔图书馆 只有极少数的A、C、G和T组合才是有意义的
- 34 万能酸 摧毁一切的达尔文思想
-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 第四部分小结
- 33 两个黑盒子 究竟是什么让红灯闪烁
- 32 沼泽人遇上母牛鲨 哲学家最喜爱的直觉泵
- 31 语义引擎和句法引擎 大脑只是通过句法引擎模仿语义引擎
- 30 彻底翻译与蒯因式填字游戏 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翻译
- 29 彷徨的双币机、孪生地球以及巨型机器人 原初意向性和派生意向性存在明显的边界吗
- 28 红发人那事儿 大脑中的认知机制
-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 第三部分小结
- 27 让电梯实现自动控制 机器取代人类的逻辑
- 26 算法 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 25 虚拟机 模仿硬件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 24 计算机施展魔法的7个秘密 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最好实例
-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 23 身陷机器人控制室 初长成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
- 22 神奇组织 不要为逃避难题而求助于“魔法”
- 21 近似算子 达尔文渐进主义的启示
- 20 大脑中的小人儿委员会 认知科学的好理念
- 19 人与“次人”的区别 自上而下的认知能力分解
- 18 意向立场 解释实体行为的一种策略
- 17 常识心理 人们无需正规教育就拥有的一种能力
- 16 常识映像和科学映像 反映世界的两个不同视角
- 15 “爸爸是名医生” 理解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清晰的
- 14 生活在克利夫兰的一位兄长 一种观念只能生长在一堆观念之上
- 13 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的谋杀案 意义和内容都是我们大脑的“意向性”产物
-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 第一部分小结
- 12 什么是“深马” 爱就一个字
- 11 反问 让你不好意思说“不”
- 10 小心“当然”这个词 一种让你无需思考就认同的花招
- 09 古尔德的3种思考工具 “不如说”“故意堆积”和“古尔德两步”
- 08 跳出系统 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
- 07 外行做媒 既不“过少解释”,又不“惹恼行家”
- 06 奥卡姆扫把 有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 05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04 史特金定律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 03 拉波波特法则 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
- 02 归谬法 发现错误命题的妙招
- 01 犯错儿 犯“好”错儿才有价值
-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 引言 什么是直觉泵
- 前言 我要写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
- 献言
- 推荐序三 这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营
- 推荐序二 哲学家的法宝
- 推荐序一 从流俗的看法中跳脱出来
- 赞誉
- 丹尼尔·丹尼特
-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 译者后记
- 致谢
- 延伸阅读书目
- 注释
- 谦卑之心+迭代的生物学思维
- 以欣慰感看待不理解的事物
- 不要被表象迷惑
- 06 生物学思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 我们需要通才
- 思维方式的进化
- 复杂性科学的视角
- 当物理学遇见生物学
- 技术领域的“生物学家”
- 复杂的技术系统需要生物学思维的3个原因
- 05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 像生物学家一样思考
- 从错误中学习
- 并不是所有bug都能被消除
- 04 令人费解的bug
- 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
- 认知的极限
- 力不从心的大脑
- 03 为什么复杂系统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 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
- 原因4:普遍的稀有事物
- 原因3: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
- 原因2:交互
- 原因1:吸积
- 02 复杂系统形成的4个原因
- 抽象的局限
- 从“启蒙时代”到“纠缠时代”
- 什么是复杂系统
- 01 欢迎来到这个纠缠的时代
- 引言 认识复杂系统
- 献言
-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 参考文献
- 注释
- 译者后记
- 结语 像芒格一样智慧地思考——多模型思维的实际应用
- 28 崎岖景观模型
- 27 多臂老虎机问题
- 26 学习模型
- 25 信号模型
- 24 与机制设计有关的模型
- 23 与集体行动有关的问题
- 22 合作模型
- 21 博弈论模型
- 20 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
- 19 基于阈值的模型
- 18 系统动力学模型
- 17 马尔可夫模型
- 16 李雅普诺夫函数与均衡
- 15 局部互动模型
- 14 路径依赖模型
- 13 随机游走
- 12 熵:对不确定性建模
- 11 广播模型、扩散模型和传染模型
- 10 网络模型
- 09 与价值和权力有关的模型
- 08 非线性模型
- 07 线性模型
- 06 幂律分布
- 05 正态分布
- Part 2 模型思维
- 04 对人类行为者建模
- 03 多模型思维
- 02 模型的7大用途
- 01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 Part 1 为什么需要模型思维
- 序言 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
- 引言
- 献言
- 作者简介
- 模型思维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模型思维
- 作者简介
- 献言
- 引言
- 序言 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
- Part 1 为什么需要模型思维
- 01 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 02 模型的7大用途
- 03 多模型思维
- 04 对人类行为者建模
- Part 2 模型思维
- 05 正态分布
- 06 幂律分布
- 07 线性模型
- 08 非线性模型
- 09 与价值和权力有关的模型
- 10 网络模型
- 11 广播模型、扩散模型和传染模型
- 12 熵:对不确定性建模
- 13 随机游走
- 14 路径依赖模型
- 15 局部互动模型
- 16 李雅普诺夫函数与均衡
- 17 马尔可夫模型
- 18 系统动力学模型
- 19 基于阈值的模型
- 20 空间竞争模型与享受竞争模型
- 21 博弈论模型
- 22 合作模型
- 23 与集体行动有关的问题
- 24 与机制设计有关的模型
- 25 信号模型
- 26 学习模型
- 27 多臂老虎机问题
- 28 崎岖景观模型
- 结语 像芒格一样智慧地思考——多模型思维的实际应用
- 译者后记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 献言
- 引言 认识复杂系统
- 01 欢迎来到这个纠缠的时代
- 什么是复杂系统
- 从“启蒙时代”到“纠缠时代”
- 抽象的局限
- 02 复杂系统形成的4个原因
- 原因1:吸积
- 原因2:交互
- 原因3:必须处理的例外情况
- 原因4:普遍的稀有事物
- 越来越多的复杂系统
- 03 为什么复杂系统越来越难以理解了
- 力不从心的大脑
- 认知的极限
- 最后一个无所不知的人
- 04 令人费解的bug
- 并不是所有bug都能被消除
- 从错误中学习
- 像生物学家一样思考
- 05 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 复杂的技术系统需要生物学思维的3个原因
- 技术领域的“生物学家”
- 当物理学遇见生物学
- 复杂性科学的视角
- 思维方式的进化
- 我们需要通才
- 06 生物学思维是理解复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 不要被表象迷惑
- 以欣慰感看待不理解的事物
- 谦卑之心+迭代的生物学思维
- 注释
- 延伸阅读书目
- 致谢
- 译者后记
-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 丹尼尔·丹尼特
- 赞誉
- 推荐序一 从流俗的看法中跳脱出来
- 推荐序二 哲学家的法宝
- 推荐序三 这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营
- 献言
- 前言 我要写一本人人都能读懂的书
- 引言 什么是直觉泵
-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 01 犯错儿 犯“好”错儿才有价值
- 02 归谬法 发现错误命题的妙招
- 03 拉波波特法则 批评他人的正确方式
- 04 史特金定律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 05 奥卡姆剃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06 奥卡姆扫把 有意隐瞒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 07 外行做媒 既不“过少解释”,又不“惹恼行家”
- 08 跳出系统 打破惯性思维的好方法
- 09 古尔德的3种思考工具 “不如说”“故意堆积”和“古尔德两步”
- 10 小心“当然”这个词 一种让你无需思考就认同的花招
- 11 反问 让你不好意思说“不”
- 12 什么是“深马” 爱就一个字
- 第一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 13 特拉法尔加广场上的谋杀案 意义和内容都是我们大脑的“意向性”产物
- 14 生活在克利夫兰的一位兄长 一种观念只能生长在一堆观念之上
- 15 “爸爸是名医生” 理解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清晰的
- 16 常识映像和科学映像 反映世界的两个不同视角
- 17 常识心理 人们无需正规教育就拥有的一种能力
- 18 意向立场 解释实体行为的一种策略
- 19 人与“次人”的区别 自上而下的认知能力分解
- 20 大脑中的小人儿委员会 认知科学的好理念
- 21 近似算子 达尔文渐进主义的启示
- 22 神奇组织 不要为逃避难题而求助于“魔法”
- 23 身陷机器人控制室 初长成的大脑不是一块“白板”
-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 24 计算机施展魔法的7个秘密 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最好实例
- 25 虚拟机 模仿硬件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 26 算法 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 27 让电梯实现自动控制 机器取代人类的逻辑
- 第三部分小结
-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 28 红发人那事儿 大脑中的认知机制
- 29 彷徨的双币机、孪生地球以及巨型机器人 原初意向性和派生意向性存在明显的边界吗
- 30 彻底翻译与蒯因式填字游戏 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翻译
- 31 语义引擎和句法引擎 大脑只是通过句法引擎模仿语义引擎
- 32 沼泽人遇上母牛鲨 哲学家最喜爱的直觉泵
- 33 两个黑盒子 究竟是什么让红灯闪烁
- 第四部分小结
-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 34 万能酸 摧毁一切的达尔文思想
- 35 孟德尔图书馆 只有极少数的A、C、G和T组合才是有意义的
- 36 什么是基因 基因就像软件中的子程序
- 37 生命之树 我们人类与谁有着共同的祖先
- 38 自然选择VS智能设计 “起重机”VS“天钩”
- 39 小布谷鸟为什么会把宿主的蛋推出鸟窝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一
- 40 白蚁城堡是谁设计的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二
- 41 蝉知道素数的含义吗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三
- 42 瞪羚的弹跃 无需理解的能力之四
- 43 世界上第一只哺乳动物是什么 压根儿就不存在
- 44 物种形成于何时 某个精确但又不为人知的时刻
- 45 回溯性加冕 人类最近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大约生活在20万年前
- 46 循环 周期性重复是进化的关键
- 47 青蛙的眼睛究竟将什么告诉了青蛙的大脑 扩展适应的最好例子
- 48 穿越巴别图书馆 福尔摩斯的高效推理
- 49 谁是《帕姆雷特》的作者 “延伸的表现型”为你揭开谜底
- 50 虚拟旅馆的噪音 妙用“意外”是创新的关键
- 51 哈尔是赫布和爱丽丝的孩子吗 克雷格·文特尔说:是
- 52 模因 不论好与坏,它都是我们人类的共生体
- 第五部分小结
-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 53 对立的两幅意象 一幅错误的意象要用另一幅相反的意象来抵消
- 54 僵尸直觉 莱布尼兹的不合理推论
- 55 僵尸和殭尸 如何构想出一个哲学僵尸
- 56 花椰菜的诅咒 感受质的意义之一
- 57 “美元活力”究竟值多少钱 感受质的意义之二
- 58 卡普格拉先生的悲惨境况 感受质的意义之三
- 59 听声辨牌 感受质的意义之四
- 60 “中文屋”错在哪里 理解可以从一堆能力中冒出来
- 61 从火星来的远程克隆人 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他”吗
- 62 叙事重心 究竟什么是自我
- 63 他者现象学 人类语言的妙用
- 64 色彩科学家玛丽:揭露吊杆托架 错误假设导出错误结论
- 第六部分小结
-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 65 一位恶毒的神经外科医生 非手术的手术
- 66 生命游戏 我们的世界是被决定的吗
- 67 石头、剪子、布 最好的套路就是没有套路
- 68 两种彩票 从新视角看“决定论”
- 69 无效历史事实 用强行分类抹平微小差异
- 70 一场计算机国际象棋马拉松 如果决定论是真的,还存在真正的选择吗
- 71 终极责任 斯特劳森的错误论证
- 72 掘土蜂状 有限能力无法成就自由选择
- 73 巴西来的男孩 一个干扰人们思考的“坏”直觉泵
- 第七部分小结
-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74 浮士德式交易 哲学家的目标不同于科学家的目标
- 75 简单的自我人类学 哲学家应该把反直觉的一切都去掉
- 76 “像棋”中的二阶真理 若不值得做,亦不值得做好
- 77 只需关注那10%的精品 哲学领域的史特金定律
- 结语 加倍努力地使用这些工具吧
- 附录一 未写入本书正文中的几个直觉泵
- 附录二 寄存器机练习题的答案
- 素材来源
- 引言
- 第一部分 通用思考工具
- 第二部分 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
- 第三部分 关于计算机的思考工具
- 第四部分 更多关于意义的思考工具
- 第五部分 关于进化论的思考工具
- 第六部分 关于意识的思考工具
- 第七部分 关于自由意志的思考工具
- 第八部分 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参考文献
- 译者后记
- 表象与本质
- 赞誉
- 献言
- 推荐序 跨越“表象”的人类思维“本质”
- 中文版序 这本书是如何翻译成中文的
- 序言
- 引言 类比,人类认知的核心
- 1 词语的召唤
- 词语是怎么闪现在脑海的?
- 再复杂的范畴,都始于单一成员
- 从妈咪到妈妈
- 从妈妈到不同的母亲
- 孩子们的类别与类比
- 孩子们都是抽象大师
- 木星上的知识之光
- 过道里的类比
- “办公室”还是“书房”
- 范畴和概念空间的结构
- 概念在大脑中无休止地切分
- 经典概念理论
- 当代范畴理论
- 愤怒的小鸟是鸟吗?
- 你会说多少门语言?
- 对创造性比喻的不懈追求
- 到底是本义还是比喻义?
- 范畴化和类比的连续体
- 动词作为范畴的名称
- 关于“一点儿”的一点儿讨论
- 句法结构中的范畴
- 语篇中的范畴
- “而且”与“但是”的对比
- 什么时候用“但是”,什么时候说“而且”
- 语篇中更为细致的范畴
- 更难以捉摸的范畴
- 用语言给世界分类
- 概念空间
- 同一概念空间中的不同语言
- 概念空间中的圆环
- 学外语才知道他人分类不同
- 分类有尽头
- 2 短语的召唤
- 范畴比词多得多
- 词源并不等于心理现实
- 不需要拆分的复合词
- 缩写和简称看上去简单,不过是隐藏了它的组成部分
- 缩写与简称的作用
- 学校里也有消防队员
- 惯用语和成语的例子
- 对牛弹琴还是鸡同鸭讲?
- 日常句子背后的故事
- 谚语里的真相
- 失窃的手机“变成”蛇咬一口
- 不由自主的类比关系
- 谚语的适用范围
- 从针到金,从小河到江海
- 每个人都是记忆提取的大师
- 寓言
- 得不到就要嘲笑
- 如何减少认知失调
- 概念空间里的空白
- 每门语言的特长
-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 什么是智能?
- 走在类比的山峰和山谷
- 脑中概念越多就越聪明吗?
- 爬上类比之山的不同方式
- 驶向概念空间的外太空
- 3 隐秘类比的海洋
- 我们平时很少谈论“类比”
- 脑中嗡嗡作响的相似性
- 即时建立和应用的范畴
- 没有名字却很稳定的范畴
- 对,就在那儿!
- 出现在她办公室的大教授
- 这儿和那儿
- 从浅显类比滑向深层类比
- 类比和“常比”的作用与微妙之处
- 典型的“常比”:“我也是!”
- 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
- 再平常的类比也有微妙之处
- 爱德华被问住了
- 一箭双雕
- 床上有架钢琴?
- 大坝一点儿都不好
- 一箩筐“常比”
- 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的经历
- 在类比的海洋中遨游
- 类比总是惊喜不断吗?
- 依靠高效记忆提取而生存的人类
- 丹尼和迪克,科罗拉多大峡谷和卡尔纳克神庙:一个经典的联想
- 编码之谜
- 片头广告比电影本身更好看
- 只属于一个人的范畴
- 联想产生新范畴
- 冲向走廊尽头的特工
- 上帝是个狙击手
- 情感在唤醒沉睡记忆时的重要作用
- 事件编码不靠死记硬背而靠提炼精华
- 大脑能瞬间找到永恒的本质吗?
- 最初的编码作用有限
- 不起眼的例子成为一个有价值的范畴
- 不起眼的范畴希望得到一个名字
- 狗的大脑中的类比和范畴
- 这位年轻的冰岛教授让你想到了谁?
- 心理实体及其关联
- 作类比和范畴化是硬币的两面
- 争论渐消
- 4 抽象过程与内部范畴滑动
- 白马非马
- 本章概述
- 什么是抽象,它的目的又是什么?
- 抽象的好处
- 范畴转换快得令人头晕目眩
- 标记的马脚
- 标记的好处
- 它们怎么撞在一起了呢?
- 概念的本质是如何浮现的
- 关于影
- 关于波
- 关于三明治
- 骄傲的专有名词也倒台了
- 神圣的范畴
- 普希金们、肖邦们和伽罗瓦们
- 我们身边的名人
- 从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的无意识滑动
- 基于同样名字的范畴
- 比喻一定是谎言吗?
- 比喻用法一览
- 数学并非一成不变
- 正方形是矩形吗?
- 专业知识的层次
- 从改变范畴到改变视角
- 职业里的窍门
- 祝你有个好胃口!
- 请喝茶!
- 抽象为什么对行家如此重要
- 另辟蹊径
- 瓶颈
- 容器与身体
- 关于鼠标与人
- 人类的智慧是什么?
- 5 类比如何操纵我们
- 任由不速之客摆布
- 本章概述
- 口误是心灵之窗
- 语无伦次
- 院长曲径通幽的思维线路
- 在概念的键盘上,同时敲击两个琴键
- 多少短语参与?
- 单词的词语混合
- 正话反说
- 双重计划
- 因概念相近而混为一谈的语误
- 言行一致
- 当局者迷
- 许多被叫到,但只有一个被选中
- 毫无目的的类比
- 驶向无用类比之地
- 无缘无故的类比
- 一个在转瞬即逝前被捕捉到的类比
- 盲点的启迪
- 具身与抽象
- 圣洁
- 一叶障目
- 驴唇不对马嘴
- 无意间的先入为主:范畴化的陷阱
- 从一个本质跳到另一个本质
- 北京城最好的地方是哪儿?
- 类比不可抗拒的能力:“10·11”事件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执念的力量
- 锤子与钉子
- 吃豆人游戏揭示的人生真理
- 不可抗拒的类比:它们是否有意义?
- 同一锅的茶叶蛋
- 类比的专制
- 类比的双刃剑
- 已知的牢笼
- 6 我们如何操纵类比
- 用来搅拌的小木棍变成了用来划船的标枪
- 漫画类比:一个有创造力的交流工具
- 漫画类比的慢动作回放
- 精心选择山脉中的最高峰
- 连珠炮式的漫画类比
- 解释型的漫画类比
- 令人莞尔一笑的漫画类比
-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他人解释事物
- 漫画类比帮助我们为自己解释事物
- 最好的总被最先抢走
- 我们的重要决定背后都有类比
- 类比战争
- 类比作为战争的批判工具
- 人们推理时能不用类比吗?
- 复数化和模式
- 政治和与之相关的思维机制
- 人类真的如此肤浅吗?
- 我们可以深到底
- 本质由表象显露
- 微领域里的“我也是”小故事
- 一个事件发生时是什么被编码了?
- 人类不是这样感知情境的
- 美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 左手不知右手在干什么
- 更多的“我也是”小故事
- 画蛇添足
- 看到的实质比存储的实质多
- 最捉摸不定的字母Z
- 柳暗花明
- 论眩晕
- 框架整合
- 框架整合的长处与短处
- 福康涅和特纳的概念整合
- 类比和整合不同吗?
- 一个童稚的框架整合
- 框架整合总是类比,类比有时是框架整合
- 机器翻译之梦
- 好的类比带来好的翻译
- 机器翻译领域可能取得的进步
- 是谁在操纵着谁?
- 7 朴素类比
- 三件逸事
- 朴素类比、形式结构和教育
- 熟悉感和心理固化
- 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 新颖和熟悉手拉手
- 你的旅行计划已经放入购物车
- 最好的界面是完全没有界面
- 朴素类比朴素的一面
- 计算机世界为自己生产类比
- 虚拟世界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
- 拟技术化——拟人化的类比
- 有些等式比其他等式更平等
- 广告中的朴素等式
- 等式与物理学家
- 相乘总是意味着变大吗?
- 加3次和加50次大不一样
- 那么除法呢?
- 为什么想出这样的应用题这么难?
- 除法在人们头脑里与均分没有差别吗?
- 思维模拟占主动地位
- 语言对朴素类比的影响
- 学校教育未触及到心灵的部分
- 有时情境替我们思考
- 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 一个给心理学带来恶劣影响的朴素类比
- 8 惊天动地的类比
- 类比在精确的数理领域里的高级作用
- 用实例解惑
- 负数出场
- N维空间
- 类比如何推出群论
- 域、环、N维纽结
- 机械的数学操作:也是类比的果实
- 物理学与逻辑思维
- 爱因斯坦,一位作类比的奇才
- 低层次和高层次的爱因斯坦类比
- 一个疯狂的“游泳池/台球桌”类比产生了光量子
- 光量子备受嘲讽而声量子受到欢迎
- 爱因斯坦最大胆的类比终于得以正名
- 爱因斯坦的概念滑动不可思议
- 在科学中用类比扩展概念
- 范畴扩展是狭义相对论的来源
- 两头发光的手电筒失去了一点点质量
- 能量概念的定义
- 能量和质量
- 巴纳希·霍夫曼对爱因斯坦的特殊解读
- 一类新的反常质量
- 爱因斯坦的大脑背后隐藏着什么思维机制?
- 从1905年到1907年,一个小结
- 爱因斯坦类比和物理学范畴
- 相对性原理和加速参照系
- 通过类比把相对论运用于引力
- 爱因斯坦类比,一个灰飞烟灭,另一个取而代之
- 初始的等价原理
- 爱因斯坦探索并找到了一个更深刻的类比
- 扩展的等价原理的后果
- 非欧几何里的旋转木马
- 相交的平行
- 结语 范畴化和作类比就是一回事儿,它们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正版无广】译者后记 更新时间:2020-04-13 10: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