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会员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真题再现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用教材”(暂定)是由北大出版社与成都卓翼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四川卓翼梦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依据教师资格考试大纲,联合开发(合作协议已签)的一套立体化、配套齐全、实用性强、应用了最新互联网技术的教师资格考试职业培训教材。第一批拟出版的主教材包括以下六种:《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综合素质》(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综合素质》(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本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根据考试大纲编写,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八个部分。
- 【正版无广】真题再现 更新时间:2019-11-29 11:42:30
- 模块八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七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六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五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四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三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二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一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参考文献
- 模块八 练习题
- 三、师生关系
- 二、学生的本质属性
- 一、教师
- 第47章 教师和学生
-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
- 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
- 一、教师角色心理
- 第46章 教师心理
-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 二、社会教育
- 一、家庭教育
- 第45章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 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
- 一、课外活动概述
- 第44章 课外活动
- 五、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 四、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 三、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 一、班主任的概念
- 第43章 班主任
- 四、课堂问题行为
- 三、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 第42章 课堂纪律的管理
- 三、课堂气氛
- 二、课堂群体管理
- 一、课堂管理概述
- 第41章 课堂管理
- 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方法
-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 三、班级管理
- 二、班级的发展
- 一、班级的概念
- 第40章 班级与班集体的形成
-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 模块七 练习题
- 三、升学和就业指导
- 二、安全教育
- 一、“三生”教育
- 第39章 “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
- 三、德育的方法
- 二、德育的途径
- 一、德育的原则
- 第38章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 第37章 德育过程
- 六、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 五、中学德育的任务
- 四、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 三、德育的目标
- 二、德育的意义
- 一、德育的概念
- 第36章 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第35章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 六、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五、品德学习的阶段
- 四、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 一、品德的实质
- 第34章 中学生品德发展概述
- 模块七 中学德育
- 模块六 练习题
- 四、挫折的应对
- 三、挫折的含义
- 二、压力的调节方法
- 一、压力及压力源概述
- 第33章 压力与挫折
- 五、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 四、心理辅导的内容
- 三、心理辅导的途径与原则
-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
- 第32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 五、网络成瘾
- 四、恐惧症
- 三、强迫症
- 二、抑郁症
- 一、焦虑症
- 第31章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 第30章 心理健康的概述
- 模块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 模块五 练习题
- 三、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第29章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 七、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 六、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四、人格的基本理论
- 三、人格的结构
- 二、人格的特征
- 一、人格的概念
- 第28章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三、中学生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 二、主要的情绪理论
-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 第27章 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 八、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 七、中学生智力的发展
- 六、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 五、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 四、中学生记忆的发展
- 三、中学生注意的发展
- 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 一、中学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 第26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 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 模块四 练习题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认知学习理论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25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 四、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 三、典型的学习策略
-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 第24章 学习策略
- 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三、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 第23章 学习迁移
-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六、学习动机理论
-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 二、学习动机的成分
-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 第22章 学习动机
- 三、技能的形成
- 二、知识的学习
- 一、学习的概念
- 第21章 学习概述
- 四、问题解决
-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二、想象
- 一、思维概述
- 第20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 二、记忆的过程
- 一、记忆概述
- 第19章 记忆
- 四、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 三、注意的种类
- 二、注意的特点
- 一、注意的概念
- 第18章 注意
- 二、知觉
- 一、感觉
- 第17章 感觉与知觉
-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 模块三 练习题
- 五、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 四、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 三、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 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 第16章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 三、教学评价的内容
-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 一、教学评价概述
- 第15章 教学评价
- 四、教学模式
- 三、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 第14章 教学组织形式
-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 第13章 教学方法
- 三、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 二、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区别
-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 第12章 教学原则
-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四、课外辅导
- 三、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 二、上课
- 一、备课
- 第11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 第10章 教学过程
-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
- 二、教学的意义
- 一、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 第9章 教学概述
- 模块三 中学教学
- 模块二 练习题
- 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 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 第8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二、课程组织
- 一、课程概述
- 第7章 课程基础知识
- 模块二 中学课程
- 模块一 练习题
-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一、教育研究概述
- 第6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 三、义务教育制度
- 二、现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 一、教育制度概述
- 第5章 学校教育制度
-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一、教育目的概述
- 第4章 教育目的
-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策略
- 一、人的发展概述
- 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 第2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教育概述
- 第1章 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 前言
- 编委会
- 版权页
- 封面
- 封面
- 版权页
- 编委会
- 前言
-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 第1章 教育、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 一、教育概述
-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 二、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第3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 一、人的发展概述
-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策略
- 三、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 第4章 教育目的
- 一、教育目的概述
-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 第5章 学校教育制度
- 一、教育制度概述
- 二、现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 三、义务教育制度
- 第6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 一、教育研究概述
- 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 模块一 练习题
- 模块二 中学课程
- 第7章 课程基础知识
- 一、课程概述
- 二、课程组织
- 第8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 三、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 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 模块二 练习题
- 模块三 中学教学
- 第9章 教学概述
- 一、教学的概念与内涵
- 二、教学的意义
-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
- 第10章 教学过程
-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 二、教学过程的本质
-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 四、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 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 第11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 一、备课
- 二、上课
- 三、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 四、课外辅导
-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第12章 教学原则
-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 二、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区别
- 三、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 第13章 教学方法
-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 第14章 教学组织形式
-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 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 三、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 四、教学模式
- 第15章 教学评价
- 一、教学评价概述
- 二、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 三、教学评价的内容
- 四、教学评价的类型
- 第16章 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 一、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观点
-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 三、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心
- 四、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
- 五、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 模块三 练习题
-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 第17章 感觉与知觉
- 一、感觉
- 二、知觉
- 第18章 注意
- 一、注意的概念
- 二、注意的特点
- 三、注意的种类
- 四、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
- 第19章 记忆
- 一、记忆概述
- 二、记忆的过程
- 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 第20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
- 一、思维概述
- 二、想象
- 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四、问题解决
- 第21章 学习概述
- 一、学习的概念
- 二、知识的学习
- 三、技能的形成
- 第22章 学习动机
-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 二、学习动机的成分
- 三、学习动机的功能
- 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 五、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 六、学习动机理论
- 七、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第23章 学习迁移
-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
- 二、学习迁移的种类
- 三、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 四、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 五、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 第24章 学习策略
- 一、学习策略的概念
-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 三、典型的学习策略
- 四、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 第25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
-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二、认知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模块四 练习题
- 模块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 第26章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 一、中学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 二、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 三、中学生注意的发展
- 四、中学生记忆的发展
- 五、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 六、中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 七、中学生智力的发展
- 八、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 第27章 中学生的情绪与情感
-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 二、主要的情绪理论
- 三、中学生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 第28章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一、人格的概念
- 二、人格的特征
- 三、人格的结构
- 四、人格的基本理论
- 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六、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 七、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 第29章 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 一、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 二、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
- 三、中学生的人际关系
- 模块五 练习题
- 模块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 第30章 心理健康的概述
-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31章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 一、焦虑症
- 二、抑郁症
- 三、强迫症
- 四、恐惧症
- 五、网络成瘾
- 第32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 一、心理辅导的含义
-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 三、心理辅导的途径与原则
- 四、心理辅导的内容
- 五、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 第33章 压力与挫折
- 一、压力及压力源概述
- 二、压力的调节方法
- 三、挫折的含义
- 四、挫折的应对
- 模块六 练习题
- 模块七 中学德育
- 第34章 中学生品德发展概述
- 一、品德的实质
-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 四、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 五、品德学习的阶段
- 六、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 第35章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 第36章 德育的概念、意义和内容
- 一、德育的概念
- 二、德育的意义
- 三、德育的目标
- 四、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 五、中学德育的任务
- 六、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 第37章 德育过程
-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 三、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第38章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 一、德育的原则
- 二、德育的途径
- 三、德育的方法
- 第39章 “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
- 一、“三生”教育
- 二、安全教育
- 三、升学和就业指导
- 模块七 练习题
- 模块八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 第40章 班级与班集体的形成
- 一、班级的概念
- 二、班级的发展
- 三、班级管理
- 四、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 五、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方法
- 第41章 课堂管理
- 一、课堂管理概述
- 二、课堂群体管理
- 三、课堂气氛
- 第42章 课堂纪律的管理
- 一、课堂纪律的概念
-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 三、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 四、课堂问题行为
- 第43章 班主任
- 一、班主任的概念
- 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 三、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 四、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 五、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 第44章 课外活动
- 一、课外活动概述
-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
-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 四、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 第45章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 一、家庭教育
- 二、社会教育
-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 第46章 教师心理
- 一、教师角色心理
- 二、教师的心理特征
- 三、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 四、教师的心理健康
- 第47章 教师和学生
- 一、教师
- 二、学生的本质属性
- 三、师生关系
- 模块八 练习题
- 参考文献
-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一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二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三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四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五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六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七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模块八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正版无广】真题再现 更新时间:2019-11-29 1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