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会员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4
最新章节:
注释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作为国家“985”工程社会保障研究创新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社会保障理论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承接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大量研究任务,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报告资助项目“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批准号10JBG009)的研究成果(2014年版)。本报告涉及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养老社会保障体系整合、医疗保险中的热点问题、军人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的经办管理、中国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体系的建设、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关系社会民生的多个问题。是对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探索与评价。
- 注释 更新时间:2019-12-11 15:51:24
- 8.3.3 强化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责任
- 8.3.2 确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 8.3.1 完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
- 8.3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 8.2.6 住房福利
- 8.2.5 员工福利
- 8.2.4 妇女社会福利
- 8.2.3 儿童福利
- 8.2.2 残疾人社会福利
- 8.2.1 老年人社会福利
- 8.2 典型社会福利项目的国际比较
- 8.1.3 国际比较的方法
- 8.1.2 社会福利国际比较的内容
- 8.1.1 国际视角下的社会福利制度
- 8.1 前言
- 8 他山之石——完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
- 7.6.6 充分发挥政府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制度
- 7.6.5 完善救助程序与监督机制,防止道德风险
- 7.6.4 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与有效衔接
- 7.6.3 统筹社会救助内部参数,实现制度自身完善
- 7.6.2 构建多元筹资机制,实现合理的财政负担格局
- 7.6.1 更新社会救助理念,引入新的工作方法
- 7.6 完善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对策建议
- 7.5.2 国际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理念、实践及启示
- 7.5.1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
- 7.5 国外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7.4.6 财政支付责任与格局不合理
- 7.4.5 缺乏激励贫困群体就业的制度安排
- 7.4.4 城乡社会救助支出结构有待优化
- 7.4.3 城乡社会救助支出覆盖率偏低
- 7.4.1 社会救助支出规模不大
- 7.4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7.3.4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及成效
- 7.3.3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及成效
- 7.3.2 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状况及成效
- 7.3.1 社会救助支出的整体状况及成效
- 7.3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成效
- 7.2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制度设计与历史沿革
- 7.1 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理念
- 7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实践与完善对策
- 6.6.3 加强工伤保险的预防和康复功能
- 6.6.2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群体的工伤保障
- 6.6.1 完善工伤保险费率制定体系
- 6.6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 6.5.3 工伤预防康复功能发挥不足
- 6.5.2 农民工群体保障不足
- 6.5.1 工伤保险费率制定仍不合理
- 6.5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6.4.5 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增强
- 6.4.4 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 6.4.3 基金规模持续扩大
- 6.4.2 全面实施“平安计划”,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
- 6.4.1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大幅增加
- 6.4 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成就
- 6.3.3 工伤保险制度的司法解释
- 6.3.2 《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情况
- 6.3.1 《工伤保险条例》的基本规定
- 6.3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6.2.2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期(1988—2003年)
- 6.2.1 工伤保险制度的恢复期(1978—1987年)
- 6.2 改革开放后的工伤保险制度
- 6.1.4 工伤待遇制度的倒退期(1966—1977年)
- 6.1.3 工伤待遇制度的调整期(1958—1965年)
- 6.1.2 工伤待遇制度的扩充期(1953—1957年)
- 6.1.1 工伤待遇制度的创始期(1951—1953年)
- 6.1 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伤待遇制度
- 6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成就与问题
- 5.4.7 医保公共服务外包
- 5.4.6 医疗服务协议管理
- 5.4.5 安全共享的信息系统
- 5.4.4 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 5.4.3 统筹城乡的服务系统
- 5.4.2 协议联动的运行机制
- 5.4.1 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
- 5.4 中国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5.3.3 中国医疗服务的治理机制研究
- 5.3.2 中国老龄人口医疗需求与利用情况
- 5.3.1 老龄社会及医疗保障政策沿革
- 5.3 老龄社会的医疗服务治理研究
- 5.2.2 实证研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
- 5.2.1 往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 5.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 5.1.2 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指数及其评估
- 5.1.1 中国医疗保障发展目标模式选择
- 5.1 中国医疗保障发展目标、现状与评估
- 5 医疗保障发展报告
- 4.4.3 “以房养老”的未来出路
- 4.4.2 各地的试点情况
- 4.4.1 “以房养老”的起源与发展
- 4.4 “以房养老”:扩充养老资源的有益探索
- 4.3.4 医疗结合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 4.3.3 医养结合面临的体制和法律障碍
- 4.3.2 医养结合中的道德风险
- 4.3.1 现有医养结合模式评析
- 4.3 基于社区整合照料的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 4.2.3 我国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 4.2.2 养老服务的供给分析
- 4.2.1 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 4.2 中国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 4.1.7 民办养老机构难以获得政策许可
- 4.1.6 事业单位成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承接主体
- 4.1.5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成为主要举措
- 4.1.4 政府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 4.1.3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建设主要依靠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资金来源有限
- 4.1.2 社会化养老服务内容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
- 4.1.1 政府对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支持政策
- 4.1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梳理与发展现状
- 4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3.2.5 研究结论
- 3.2.4 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的现实难题
- 3.2.3 实证结果
- 3.2.2 研究模型与参数
- 3.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2 养老保险关系转续:中国实证
- 3.1.3 养老金便携性障碍的表现
- 3.1.2 养老金不具携带性的原因
- 3.1.1 养老金便携性问题源起
- 3.1 养老金便携性障碍:中国现实
- 3 中国养老金便携性改革研究[120]
- 2.7 结论
- 2.6.5 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与政府社保经办管理脱节影响社保费征收
- 2.6.4 社保基金缩水严重影响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 2.6.3 社保税收政策普遭参保者诟病并激发社会矛盾
- 2.6.2 财政政策既可以驱动也可以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 2.6.1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对社会保障的反作用
- 2.6 社会保障体制外部风险的综合研判
- 2.5.6 社会保障资金供血机制不健全,影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 2.5.5 社会救济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4 工伤保险政策与制度面临的风险问题
- 2.5.3 失业保险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2 医疗保险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1 养老保险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 社会保障体制内部风险的综合研判
- 2.4 建立社会保障应急预案工作滞后,导致盲目应对
- 2.3.6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效率低下与管理松懈易引发非常态型风险
- 2.3.5 体制型的灰色利益链引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障碍
- 2.3.4 社会保障超经济发展和制度刚性将引发财政问题
- 2.3.3 人口老龄化危机对社会保障的负面效应显性化
- 2.3.2 经济下行与金融危机不利于社会保障的发展
- 2.3.1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2.3 各类社会形态的风险因素渗透到社会保障领域,形成负能量
- 2.2.4 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与政府社会保障管理不同步,经办管理体制不力留下遗憾
- 2.2.3 体制改革引发社会保险后遗症
- 2.2.2 结构性变迁、体制型剥夺容易触动公共危机转型升级
- 2.2.1 突发公共事件渗透到社会保障领域,促使社保部门出台应急预案
- 2.2 各类公共危机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亟须加速调整
- 2.1.3 政府需要构建防范风险的政策矩阵
- 2.1.2 社会保障的隐性风险与显性风险不可低估
- 2.1.1 社会保障制度内外的各类风险成本呈上升趋势
- 2.1 深刻认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格局下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 2 社会保险改革的风险分析[95]
- 1.3.5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展望
- 1.3.4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展望
- 1.3.3 中国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展望
- 1.3.2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展望
- 1.3.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展望
- 1.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展望
- 1.2.2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1.2.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
-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估
- 1.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回顾
- 1.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回顾
- 1.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回顾
- 1.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
- 1.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回顾
-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
-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前言
- 总序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总序
- 前言
-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
- 1.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回顾
- 1.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回顾
- 1.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回顾
- 1.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回顾
- 1.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回顾
-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估
- 1.2.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
- 1.2.2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1.3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展望
- 1.3.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展望
- 1.3.2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展望
- 1.3.3 中国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展望
- 1.3.4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展望
- 1.3.5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展望
- 2 社会保险改革的风险分析[95]
- 2.1 深刻认识现行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格局下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 2.1.1 社会保障制度内外的各类风险成本呈上升趋势
- 2.1.2 社会保障的隐性风险与显性风险不可低估
- 2.1.3 政府需要构建防范风险的政策矩阵
- 2.2 各类公共危机对社会保障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保障运行机制亟须加速调整
- 2.2.1 突发公共事件渗透到社会保障领域,促使社保部门出台应急预案
- 2.2.2 结构性变迁、体制型剥夺容易触动公共危机转型升级
- 2.2.3 体制改革引发社会保险后遗症
- 2.2.4 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与政府社会保障管理不同步,经办管理体制不力留下遗憾
- 2.3 各类社会形态的风险因素渗透到社会保障领域,形成负能量
- 2.3.1 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2.3.2 经济下行与金融危机不利于社会保障的发展
- 2.3.3 人口老龄化危机对社会保障的负面效应显性化
- 2.3.4 社会保障超经济发展和制度刚性将引发财政问题
- 2.3.5 体制型的灰色利益链引致社会保障运行机制障碍
- 2.3.6 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效率低下与管理松懈易引发非常态型风险
- 2.4 建立社会保障应急预案工作滞后,导致盲目应对
- 2.5 社会保障体制内部风险的综合研判
- 2.5.1 养老保险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2 医疗保险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3 失业保险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4 工伤保险政策与制度面临的风险问题
- 2.5.5 社会救济政策与制度的内在风险问题
- 2.5.6 社会保障资金供血机制不健全,影响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 2.6 社会保障体制外部风险的综合研判
- 2.6.1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对社会保障的反作用
- 2.6.2 财政政策既可以驱动也可以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
- 2.6.3 社保税收政策普遭参保者诟病并激发社会矛盾
- 2.6.4 社保基金缩水严重影响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
- 2.6.5 企业社会保障管理与政府社保经办管理脱节影响社保费征收
- 2.7 结论
- 3 中国养老金便携性改革研究[120]
- 3.1 养老金便携性障碍:中国现实
- 3.1.1 养老金便携性问题源起
- 3.1.2 养老金不具携带性的原因
- 3.1.3 养老金便携性障碍的表现
- 3.2 养老保险关系转续:中国实证
- 3.2.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2.2 研究模型与参数
- 3.2.3 实证结果
- 3.2.4 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的现实难题
- 3.2.5 研究结论
- 4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4.1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梳理与发展现状
- 4.1.1 政府对三种主要养老模式的支持政策
- 4.1.2 社会化养老服务内容从单一到多元化发展
- 4.1.3 农村地区养老服务建设主要依靠福利彩票公益金的支持,资金来源有限
- 4.1.4 政府对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 4.1.5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成为主要举措
- 4.1.6 事业单位成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承接主体
- 4.1.7 民办养老机构难以获得政策许可
- 4.2 中国养老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分析
- 4.2.1 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 4.2.2 养老服务的供给分析
- 4.2.3 我国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 4.3 基于社区整合照料的医养结合模式分析
- 4.3.1 现有医养结合模式评析
- 4.3.2 医养结合中的道德风险
- 4.3.3 医养结合面临的体制和法律障碍
- 4.3.4 医疗结合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 4.4 “以房养老”:扩充养老资源的有益探索
- 4.4.1 “以房养老”的起源与发展
- 4.4.2 各地的试点情况
- 4.4.3 “以房养老”的未来出路
- 5 医疗保障发展报告
- 5.1 中国医疗保障发展目标、现状与评估
- 5.1.1 中国医疗保障发展目标模式选择
- 5.1.2 中国医疗保障发展指数及其评估
- 5.2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 5.2.1 往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分析
- 5.2.2 实证研究: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情况
- 5.3 老龄社会的医疗服务治理研究
- 5.3.1 老龄社会及医疗保障政策沿革
- 5.3.2 中国老龄人口医疗需求与利用情况
- 5.3.3 中国医疗服务的治理机制研究
- 5.4 中国医疗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5.4.1 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
- 5.4.2 协议联动的运行机制
- 5.4.3 统筹城乡的服务系统
- 5.4.4 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
- 5.4.5 安全共享的信息系统
- 5.4.6 医疗服务协议管理
- 5.4.7 医保公共服务外包
- 6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成就与问题
- 6.1 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伤待遇制度
- 6.1.1 工伤待遇制度的创始期(1951—1953年)
- 6.1.2 工伤待遇制度的扩充期(1953—1957年)
- 6.1.3 工伤待遇制度的调整期(1958—1965年)
- 6.1.4 工伤待遇制度的倒退期(1966—1977年)
- 6.2 改革开放后的工伤保险制度
- 6.2.1 工伤保险制度的恢复期(1978—1987年)
- 6.2.2 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期(1988—2003年)
- 6.3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6.3.1 《工伤保险条例》的基本规定
- 6.3.2 《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情况
- 6.3.3 工伤保险制度的司法解释
- 6.4 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成就
- 6.4.1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大幅增加
- 6.4.2 全面实施“平安计划”,切实保障了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
- 6.4.3 基金规模持续扩大
- 6.4.4 待遇水平不断提高
- 6.4.5 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增强
- 6.5 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6.5.1 工伤保险费率制定仍不合理
- 6.5.2 农民工群体保障不足
- 6.5.3 工伤预防康复功能发挥不足
- 6.6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
- 6.6.1 完善工伤保险费率制定体系
- 6.6.2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群体的工伤保障
- 6.6.3 加强工伤保险的预防和康复功能
- 7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实践与完善对策
- 7.1 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理念
- 7.2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制度设计与历史沿革
- 7.3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成效
- 7.3.1 社会救助支出的整体状况及成效
- 7.3.2 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状况及成效
- 7.3.3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及成效
- 7.3.4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及成效
- 7.4 中国社会救助事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7.4.1 社会救助支出规模不大
- 7.4.3 城乡社会救助支出覆盖率偏低
- 7.4.4 城乡社会救助支出结构有待优化
- 7.4.5 缺乏激励贫困群体就业的制度安排
- 7.4.6 财政支付责任与格局不合理
- 7.5 国外社会救助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 7.5.1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
- 7.5.2 国际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理念、实践及启示
- 7.6 完善中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对策建议
- 7.6.1 更新社会救助理念,引入新的工作方法
- 7.6.2 构建多元筹资机制,实现合理的财政负担格局
- 7.6.3 统筹社会救助内部参数,实现制度自身完善
- 7.6.4 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统筹与有效衔接
- 7.6.5 完善救助程序与监督机制,防止道德风险
- 7.6.6 充分发挥政府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制度
- 8 他山之石——完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
- 8.1 前言
- 8.1.1 国际视角下的社会福利制度
- 8.1.2 社会福利国际比较的内容
- 8.1.3 国际比较的方法
- 8.2 典型社会福利项目的国际比较
- 8.2.1 老年人社会福利
- 8.2.2 残疾人社会福利
- 8.2.3 儿童福利
- 8.2.4 妇女社会福利
- 8.2.5 员工福利
- 8.2.6 住房福利
- 8.3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 8.3.1 完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
- 8.3.2 确立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
- 8.3.3 强化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责任
- 注释 更新时间:2019-12-11 15: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