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阅读小说网
首页
分类
排行榜
书架
作家专区
手机版
登录 | 注册
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近世中日通商关系史研究:贸易模式的转换与区域秩序的变动
举报
会员
近世中日通商关系史研究:贸易模式的转换与区域秩序的变动
王来特 著
更新时间:2019-12-06 14:01:49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后 记
经济
各部门经济
本书以14世纪70年代至18世纪中期的中日通商关系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一时期中日交涉体制、贸易模式的建立、演化、解体和重新构筑的过程,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政治性问题,尝试从一个侧面勾勒出近世东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及结构性特征。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手机扫码读本书
书籍信息
目录(55章)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后 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唐蛮货物帐》(手写影印本)中国商船输出记录整理(节选)
结 语
第三节 乾隆年间议禁南洋贸易案再考察
第二节 雍正帝对日本型区域秩序的默认
书友吧
品牌:清华大学
上架时间:2019-12-06 13:55:29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清华大学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正版无广】后 记
更新时间:2019-12-06 14:01:49
参考文献
附录 《唐蛮货物帐》(手写影印本)中国商船输出记录整理(节选)
结 语
第三节 乾隆年间议禁南洋贸易案再考察
第二节 雍正帝对日本型区域秩序的默认
第一节 康熙帝对日本信息和区域形势的把握
第七章 清朝统治者的多极化世界观与互市的展开
第七节 “武威”与德川幕府对唐船商人的打杀
第六节 唐通事与德川日本的“怀柔远商”
第五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3):唐人屋敷的博弈
第四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2):“盈物”及同类盘剥事件
第三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1):“信牌”成为清、日双方官府认可的制度以后
第二节 清朝官府出海许可证书所见赴日商人的位置
第一节 唐船贸易对德川日本的意义
引言:唐船贸易与“唐船商人”
第六章 清、日贸易中的“唐船商人”
第六节 德川幕府对中国交涉的特征与康熙帝的对日交涉策略
第五节 日本信牌事件在清朝的政治意义
第四节 康熙帝对日本信牌事件的处理
第三节 信牌的意义:内外有别的解释
第二节 正德新例的实施与“唐通事”的中介作用
第一节 制定正德新例的双重目的
第五章 正德新例的信牌制度与清日政治、经济的博弈
第六节 幕府对输出品结构的调控
第五节 日本生产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贸易主导权的影响:以瓷器的输出为例
第四节 德川日本对中国商船的贸易调控:从丝割符制度到正德新例
第三节 清朝海关贸易的开始与康熙帝对日官方交涉的尝试
第二节 后金至清初的对日交涉
第一节 “锁国”与德川幕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四章 清、日“往市”贸易模式的成立和展开
第四节 东亚海域纷争中日本的应对策略
第三节 日本对中国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中日贸易模式的转变
第一节 15至17世纪东亚海域的变动
第三章 德川初期日本对中国交涉政策的转变及其区域背景
第四节 明、日勘合贸易的矛盾与终结
第三节 勘合的恢复与日本国书的曲折表述
第二节 明、日勘合贸易的中断
第一节 足利义满与明、日勘合贸易的开始
第二章 明、日“勘合贸易”体制的形成与终结
第五节 洪武时期明朝对日交涉原则的确立
第四节 怀良的“虚像”与明朝的却贡
第三节 明初赴日使者的多线索交涉
第二节 诏令向谁颁:统一的明朝与政权分立的日本之交涉
第一节 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建与明太祖的对外政策基调:“不征”“沮”“绝”
第一章 明初的对日交涉与“日本国王”的实像及虚像
第二节 先行研究的回顾与检讨:“朝贡体制论”“朝贡贸易体制论”“互市制度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起:近世的时间段划分与近世中日的共通问题
绪 论
序言 PREFACE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版权信息
封面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序言 PREFACE
绪 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起:近世的时间段划分与近世中日的共通问题
第二节 先行研究的回顾与检讨:“朝贡体制论”“朝贡贸易体制论”“互市制度论”
第一章 明初的对日交涉与“日本国王”的实像及虚像
第一节 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建与明太祖的对外政策基调:“不征”“沮”“绝”
第二节 诏令向谁颁:统一的明朝与政权分立的日本之交涉
第三节 明初赴日使者的多线索交涉
第四节 怀良的“虚像”与明朝的却贡
第五节 洪武时期明朝对日交涉原则的确立
第二章 明、日“勘合贸易”体制的形成与终结
第一节 足利义满与明、日勘合贸易的开始
第二节 明、日勘合贸易的中断
第三节 勘合的恢复与日本国书的曲折表述
第四节 明、日勘合贸易的矛盾与终结
第三章 德川初期日本对中国交涉政策的转变及其区域背景
第一节 15至17世纪东亚海域的变动
第二节 中日贸易模式的转变
第三节 日本对中国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东亚海域纷争中日本的应对策略
第四章 清、日“往市”贸易模式的成立和展开
第一节 “锁国”与德川幕府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后金至清初的对日交涉
第三节 清朝海关贸易的开始与康熙帝对日官方交涉的尝试
第四节 德川日本对中国商船的贸易调控:从丝割符制度到正德新例
第五节 日本生产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贸易主导权的影响:以瓷器的输出为例
第六节 幕府对输出品结构的调控
第五章 正德新例的信牌制度与清日政治、经济的博弈
第一节 制定正德新例的双重目的
第二节 正德新例的实施与“唐通事”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信牌的意义:内外有别的解释
第四节 康熙帝对日本信牌事件的处理
第五节 日本信牌事件在清朝的政治意义
第六节 德川幕府对中国交涉的特征与康熙帝的对日交涉策略
第六章 清、日贸易中的“唐船商人”
引言:唐船贸易与“唐船商人”
第一节 唐船贸易对德川日本的意义
第二节 清朝官府出海许可证书所见赴日商人的位置
第三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1):“信牌”成为清、日双方官府认可的制度以后
第四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2):“盈物”及同类盘剥事件
第五节 唐船商人的处境(3):唐人屋敷的博弈
第六节 唐通事与德川日本的“怀柔远商”
第七节 “武威”与德川幕府对唐船商人的打杀
第七章 清朝统治者的多极化世界观与互市的展开
第一节 康熙帝对日本信息和区域形势的把握
第二节 雍正帝对日本型区域秩序的默认
第三节 乾隆年间议禁南洋贸易案再考察
结 语
附录 《唐蛮货物帐》(手写影印本)中国商船输出记录整理(节选)
参考文献
【正版无广】后 记
更新时间:2019-12-06 14:01:49
热门话题推荐
聊聊让我上头的动态漫
会员日补签
三天会员免费领取
集章
高开低走的小说
哈哈哈
扫码送会员
寻找下一个“国色芳华”
贵女重生爽点没它不行
网文神作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