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1评论第1章 试验事故
第一卷中国女记者(第一章—第八十章)
第一章试验事故
“急稿,请处理!急稿,请处理!”
距今20年后的一天,在京城一家传媒公司的社会新闻编辑室内一个工位上,智能编辑系统突然发出了来稿语音提示。这个提示表明,在这个地球上的某一个地方,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而且十有八九造成了人员伤亡。按照传媒公司的规定,如果收到这类稿件,就必须优先进行编辑和播发。
这个声音,迫使背对着电脑桌坐在转椅上、正在向办公室其他地方东张西望的一位妙龄女子转动转椅,让自己面朝办公桌。
年轻女子虽然坐在椅子上,但仍能看得出她的高挑身材。头上扎着马尾辫,长度过肩。上身穿一件白底红花长袖衬衫。衣料轻薄,上面零星点缀的一些牡丹花很有立体感。下身是一条淡蓝色牛仔九分裤,让两腿显得格外修长,脚穿一双黑色平底矮帮软皮鞋。
调整好转椅的方向后,这名女子挺起上身,右腿习惯性地架在左腿上,右脚勾住左小腿靠近脚踝的部位。两只修长的小腿之间不留任何缝隙。她的最要好的闺蜜每次看到她的这个坐姿,都会抗议说:“你能不能别这样显摆身材啊,又让我吃不下饭了。”
每次听到这话,她都会摆动一下自己纤细的腰肢,自豪地说:“本小姐就爱这样,你吃不下就饿着吧。”
今天是她到传媒公司第一天正式上班,特意来得很早,提前把自己的工位细细打扫了,用她从家里带来的新抹布把办公桌擦了两遍,桌子下面也清扫了,然后又从清洁工的工具间里找来拖把,把整个办公区域的地面都拖了一遍。
等到其他同事陆续进来的时候,她已经气定神闲地坐在转椅上,打开折叠显示屏,仔细阅读当天启明星传媒公司已经播出的新闻报道,揣摩其他同事编辑稿件的基本思路和这家传媒公司的报道特色。看了一会儿,眼睛有点累了,她抬起头来,一边慢慢转动转椅,一边打量着这片新天地。
这家名叫“启明星”的传媒公司,位于京城东部最繁华商业中心的一栋写字楼内,占据了该写字楼的大多数楼层。这位年轻女子所在办公室,是传媒公司最大一间办公室,位于写字楼的第六层,有1000多平方米,是传媒公司各个编辑室的编辑们集体办公的地方。这里还有一个专门名字,叫“六层大平面”。
“六层大平面”被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编辑室占据。年轻女子所在的办公区域,属于社会新闻编辑室,是启明星传媒公司最大编辑室之一。
今天天气很好,她的心情也很好。“六层大平面”的数百个工位,猛一看杂乱无章,再细看又排列有序,仿佛古代的一位天才将军遗留下来的八卦阵。不同办公区之间的通道,是八卦阵中休、伤、杜、死、生、开、景、惊八道门。这样想着,本来死气沉沉的电脑桌和隔板构成的一个个工位,在她的眼中一下子有了活力,变成了八卦阵中的战车、骏马、盾牌以及严阵以待的战士,随时准备消灭纵马疾驰攻入阵中的敌人。而她自己,也成了战阵中的一名女将,她所坐的转椅,则是一匹挺胸昂首的战马。一阵阵厮杀声,隐隐约约传入她耳中。
现在,急稿的语音提示声把她从幻觉中惊醒。年轻女子坐直了身体,对摊放在电脑桌上的折叠显示屏问道:
“快说,什么情况?”
“卡布达瓦国发生一起科技设备试验事故,造成参加试验的4名当地人当场死亡,另有8人陷入昏迷状态。”职能编辑系统用仿真语音回答说。
当人与智能机器进行对话的时候,机器利用语音无线定向传输方法,把声音直接传输到对话者的耳膜。这样既不会让其他人听到两者之间的对话,也不会在办公室这类封闭空间内形成干扰他人的噪音。
“真倒霉。”那名年轻女子嘟囔了一句。
“是的,那些在试验中死亡和受伤的人真倒霉。”智能编辑系统说。
“他们是很倒霉。但是我也很倒霉?“
她突然觉得,把自己的坏运气与那些受害者的生死相提并论,不太妥当。但是话已出口,无法收回,她只好解释说:”我第一天上班就遇到这种死人的事情,而不是其他喜庆的事情,难道不倒霉吗?”
“你们人类真奇怪。你做的就是这份工作,发生事情了就处理,有什么倒霉不倒霉的。”
这时那名女子意识到,自己是在同机器对话,顿时没了兴趣,抬起右手摆了一下,不耐烦地说:“你说得对,别罗嗦了,我要干活了。”
那名女子把转椅向前挪了挪,开始仔细阅读面前显示屏上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这名年轻女子名叫穆嘉桐,今年21岁,刚从大学毕业进入这家传媒公司工作,是一名见习编辑。一年之前,还在大三的穆嘉桐,曾经在这家传媒公司实习了三个月,对于编辑室的基本流程有所了解。尽管穆嘉桐是第一天正式上班,但她并不担心自己的适应能力。
上班第一天,穆嘉桐特意穿得比较正式,平时喜欢散披在肩上的长长秀发也扎成了马尾辫,希望给同事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穆嘉桐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教严格。穆嘉桐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爱好,而且阅读速度快,过目不忘。
在父母的督促下,穆嘉桐还养成了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尽管家里有多功能跑步机,但她还是喜欢每周到离家不远的健身俱乐部去至少三次,一来是因为那里空间宽敞、环境优雅、有新风设备随时净化空气、健身设备种类齐全;二来这也是她与小学时代就建立起友谊的发小闺蜜张兰兰见面聊天的机会。两人只要一见面,似乎就有说不完的话。
在家庭熏陶下,加上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得身高1.72米的穆嘉桐出落成了公认的美女,不仅长相甜美可人、高雅大方,而且身材苗条挺拔、匀称秀丽。
启明星传媒公司是一家很有名气的大公司,实力强、影响力大,对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很好,每年报考这家公司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多,而公司的选人条件也很苛刻,报名者中最终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人会被录用,绝大多数被录取者都觉得很荣幸。
穆嘉桐被这家公司录用后,并没觉得很欣喜。她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为了这一天,她已经准备了很多年。现在能坐到这里,不过是自己多年努力的小小回报而已,而且还是预料之中应该得到的回报。
随着科技的发展,炙手可热的新闻行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新闻采集来说,专业记者这个职业几乎已经被淘汰,现在人们获得新闻的途径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途径是通过穿戴式信息感知系统获得信息。每个人的身上都穿戴者各种信息感知系统。这类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两个,一是感知穿戴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并随时向穿戴者报告,也就是俗称的“内感知”;二是感知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判断是否存在风险,以便及时告诉穿戴者本人,同时上载到智能信息采集中央系统进行集中处理,以便让其他人分享,也就是俗称的“外感知”。
人们获得新闻的第二条途径是通过智能新闻采集设备到人们无法到达或不便于到达的地方采集信息。这类信息会被直接上载到智能新闻采集中央系统。
然而,通过上述两条途径获得的信息都是原始的、碎片化的、粗糙的,需要进一步的归类、整理和分析,也就是新闻的编辑工作。这项工作的一小部分由智能编辑系统来完成,大部分则由人工编辑来完成。
人工编辑所要做的一项主要工作,是对前述两条途径获得的文字、图片和视频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全媒体融合报道。虽然这项工作智能编辑系统也能做,但是传媒公司总编辑室却要求由人工编辑来完成。总编们认为,经过人工编辑集成的全媒体融合报道产品更有灵性,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根据智能新闻采集系统收集到的信息,发生事故的是一家名叫“幸福无限”的科技公司,位于加勒比海岛国卡布达瓦。
这是一家创立没多久的科技公司,创始人是普林斯·布莱克切伯,翻译成中文是“黑暗数码王子”的意思。
发生事故的时候,这家公司正在进行“脑波能量理论实际应用”的试验。公司发布的公告称,在试验中受伤和死亡的人都是自愿参与这次试验的,而且都与公司签署了同意参与试验并愿意承担一切风险、如果发生意外不会追究公司法律责任的合同。公司为每一个参与者都购买了巨额人生伤害保险。
公告强调,这些死亡和受伤者将获得保险公司和“幸福无限”公司另外提供的巨额赔偿。
穆嘉桐知道,卡布达瓦国是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在那里容易招募到这种愿意用生命承担风险以换取报酬的所谓“志愿者”,这或许也是那个叫布莱克切伯的人把他的工厂设在卡布达瓦国的原因。
但是这个“脑波能量理论实际应用”的试验是什么东西,穆嘉桐却不了解。
“刚才听你说了几遍倒霉、倒霉的,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倒霉?”一个年轻男性的声音从身边传过来。
穆嘉桐抬起头,一位年龄比她稍大、身高大约1米80、身材壮实但文质彬彬的男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她左侧,斜靠在她的工位的隔板上,笑眯眯地看着她。穆嘉桐顿时脸红了。
虽然只是惊鸿一瞥,但对方已经给穆嘉桐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方穿着蓝底紫红条纹的T恤衫和黄灰色休闲裤。T恤衫的下摆被塞进裤腰里。穆嘉桐对服装品牌不太关注,看不出对方的服装是否属于名牌,但是面料却是高档品,合身,挺拔,舒适。对方的右胳膊架在隔板上面,肤色干净,显然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指甲经过修建得齐整、光滑。
一年前,穆嘉桐曾经在启明星传媒公司的娱乐新闻编辑室实习,在社会新闻编辑室里没有她认识的人。三个月的实习期,让她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新闻行业工作的人,特别是男性,大多来自平民阶层,穿着朴素,不太注重仪表。而眼前这个男子,似乎有点另类。
“是我打搅到您了吗?不好意思啊。”穆嘉桐腼腆地说。
“没有打搅。我叫章亚飞。”那人向穆嘉桐伸出了右手。
“我叫穆嘉桐,认识您很高兴。”
穆嘉桐也伸出右手,与章亚飞握了一下,穆嘉桐感到对方的手结实有力。
“你是新来的吗?”章亚飞问。
“是的,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班。您也在社会新闻编辑室工作吗?”
章亚飞的笑容依然停留在脸上。“同时之间,说话不用这么客气。我的工位离你不远。我是两年前大学毕业进的公司。你能告诉我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倒霉吗?”
“我第一天上班,拿到的第一条稿子,就是一起伤亡事故,太不吉利了。”
“确实太巧了。是什么事故?”章亚飞转身面向显示屏,略微俯身,目光也从穆嘉桐身上转移到显示屏上。
穆嘉桐说:“一个叫‘幸福无限’的科技公司,在搞一个‘脑波能量理论实际应用’的试验,发生了人员伤亡事故。我不知道这个试验什么东西。”
章亚飞抬起头,目光再一次回到穆嘉桐脸上。“这个试验我知道,以前就有报道,据说是一种能帮助人类实现时空穿越的理论,是国外一个科学狂人发明的。别的科学家都拒绝承认他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