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会员
城际铁路运营组织与管理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内容包括:绪论;城市群与城际铁路;客流分析调查与预测;运输组织模式分析;列车开行方案设计与优化;列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通过能力利用及评估;动车组运用及乘务员组织;施工天窗设置及综合维修组织;票额分配与调整优化;调度指挥及应急处置;车站工作与客运服务;运营管理智能化。文字严谨,论据充分,通俗易懂,涉及面广。本书可供铁路运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科研、设计单位人员以及设交通运输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相关人员学习和参考。
最新章节
- 【正版无广】主要参考文献
- 13.4 案例分析:收益管理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13.3.6 人员与设备综合管理平台
- 13.3.5 施工管理平台
- 13.3.4 应急指挥平台
- 13.3.3 客运产品开发设计与优化平台
上架时间:2019-10-24 10:50:02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 【正版无广】主要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9-10-24 11:19:07
- 13.4 案例分析:收益管理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13.3.6 人员与设备综合管理平台
- 13.3.5 施工管理平台
- 13.3.4 应急指挥平台
- 13.3.3 客运产品开发设计与优化平台
- 13.3.2 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
- 13.3.1 运营数据集成共享平台
- 13.3 运营管理智能化平台
- 13.2 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分析
- 13.1 运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13 运营管理智能化
- 12.4 案例分析:“长三角”空铁联运模式分析
- 12.3.6 应急组织
- 12.3.5 换乘组织
- 12.3.4 乘降组织
- 12.3.3 售票组织
- 12.3.2 流线组织
- 12.3.1 候车组织
- 12.3 客运服务
- 12.2.2 调车作业
- 12.2.1 接发列车作业
- 12.2 行车作业
- 12.1.2 我国车站的基本类型
- 12.1.1 国外车站的基本图形
- 12.1 车站的基本类型
- 12 车站工作与客运服务
- 11.6 案例分析:应急调度指挥台的构建
- 11.5.2 应急指挥及救援组织
- 11.5.1 应急处置体系构架
- 11.5 应急处置
- 11.4.4 列车运行调整
- 11.4.3 调度日班计划工作组织
- 11.4.2 运营调度岗位及组织工作
- 11.4.1 高速铁路运营调度指挥的特点
- 11.4 运营调度组织与管理
- 11.3.2 分散自律控制模式
- 11.3.1 调度指挥系统设备CTC
- 11.3 调度集中系统的特点及控制模式
- 11.2 运营调度系统构成及功能
- 11.1 高速铁路系统构成概述
- 11 调度指挥及应急处置
- 10.4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票额随机优化分配
- 10.3.5 票额分配综合调整
- 10.3.4 限售区段设置与调整
- 10.3.3 票额共用
- 10.3.2 席位复用
- 10.3.1 票额预分
- 10.3 售票组织策略分析
- 10.2.3 票额管理内容
- 10.2.2 票额管理流程
- 10.2.1 票额分配依据
- 10.2 票额组织管理分析
- 10.1 基本概念
- 10 票额分配与调整优化
- 9.4 案例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施工天窗设置优化
- 9.3 天窗设置方式
- 9.2 维修作业组织
- 9.1 维修作业内容
- 9 施工天窗设置及综合维修组织
- 8.6 案例分析:沪杭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
- 8.5.4 乘务计划优化
- 8.5.3 乘务计划编制
- 8.5.2 影响因素分析
- 8.5.1 基本概念
- 8.5 乘务计划编制
- 8.4.2 国内乘务组织模式
- 8.4.1 国外乘务组织模式
- 8.4 乘务组织运用计划
- 8.3.2 动车组运用计划
- 8.3.1 动车组运用方案
- 8.3 动车组运用方式
- 8.2 动车组的运用与管理特点
- 8.1 动车段、所与车站的布局
- 8 动车组运用及乘务组织
- 7.5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评估
- 7.4 通过能力研究方向
- 7.3.5 计算机模拟法
- 7.3.4 直接计算法
- 7.3.3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法
- 7.3.2 利用率法
- 7.3.1 扣除系数法
- 7.3 现有通过能力计算评估方法
- 7.2 通过能力利用特点
- 7.1.2 车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7.1.1 区间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 7.1 通过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
- 7 通过能力利用及评估
- 6.8 案例分析:沪杭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分析
- 6.7.2 评价方法
- 6.7.1 指标体系
- 6.7 列车运行图评价
- 6.6.3 我国城际铁路规格化列车运行图的适应性分析
- 6.6.2 规格化列车运行图编制流程
- 6.6.1 规格化列车运行图优缺点
- 6.6 规格化列车运行图
- 6.5.2 我国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 6.5.1 国外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 6.5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 6.4 城际铁路运行图特征
- 6.3 列车运行图要素
- 6.2 列车运行图分类
- 6.1 列车运行图概述
- 6 列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
- 5.7.2 列车开行方案的分析评价
- 5.7.1 列车停站改进方案
- 5.7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列车停站改进方案和评价方案
- 5.6.2 调整与优化策略和方法
- 5.6.1 调整与优化原因
- 5.6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与优化
- 5.5.2 评价方法
- 5.5.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5.5 方案评价
- 5.4.2 跨线客流衔接方案
- 5.4.1 列车开行方案与衔接方案的关系
- 5.4 跨线旅客在枢纽站的衔接方案
- 5.3.4 系统优化过程
- 5.3.3 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流程
- 5.3.2 设计内容的确定
- 5.3.1 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分析
- 5.3 列车开行方案设计
- 5.2 影响因素分析
- 5.1 列车开行方案内容
- 5 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及优化
- 4.4 案例分析:城际铁路跨线列车发车时域确定方法
- 4.3.2 既有线改造模式
- 4.3.1 高速铁路模式
- 4.3 我国城际铁路采取的模式
- 4.2.3 “混合运输”模式
- 4.2.2 “全高速—下线运行”模式
- 4.2.1 “全高速—换乘”模式
- 4.2 国外高速铁路采取的模式
- 4.1 影响因素
- 4 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3.4.2 沪杭高速铁路短期客流预测
- 3.4.1 沪宁城际铁路运营初期各站间日均客流预测
- 3.4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运营初期与沪杭高铁短期客流预测
- 3.3.4 预测方法
- 3.3.3 预测种类
- 3.3.2 基础理论
- 3.3.1 预测价值
- 3.3 客流预测
- 3.2.3 “长三角”城际铁路客流调查分析
- 3.2.2 国外客运市场调查
- 3.2.1 调查内容与分类
- 3.2 客流调查
- 3.1.5 客流发展阶段
- 3.1.4 客流特征分析
- 3.1.3 客流结构分布
- 3.1.2 客流分类
- 3.1.1 影响因素
- 3.1 客流及其特征分析
- 3 客流分析调查与预测
- 2.5 案例分析:适应城际铁路运营的CRH6车辆和列车控制系统分析
- 2.4.2 国内运营概况
- 2.4.1 国外运营概况
- 2.4 国内外城际铁路运营概况
- 2.3 “公交化”与城际列车
- 2.2.4 运营特征
- 2.2.3 网络规划
- 2.2.2 功能定位
- 2.2.1 概念分析
- 2.2 城际铁路
- 2.1.4 城市群空间分布形态
- 2.1.3 我国主要城市群
- 2.1.2 国外主要城市群
- 2.1.1 城市群概述
- 2.1 城市群
- 2 城市群与城际铁路
- 1 绪论
- 前言
- 序言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序言
- 前言
- 1 绪论
- 2 城市群与城际铁路
- 2.1 城市群
- 2.1.1 城市群概述
- 2.1.2 国外主要城市群
- 2.1.3 我国主要城市群
- 2.1.4 城市群空间分布形态
- 2.2 城际铁路
- 2.2.1 概念分析
- 2.2.2 功能定位
- 2.2.3 网络规划
- 2.2.4 运营特征
- 2.3 “公交化”与城际列车
- 2.4 国内外城际铁路运营概况
- 2.4.1 国外运营概况
- 2.4.2 国内运营概况
- 2.5 案例分析:适应城际铁路运营的CRH6车辆和列车控制系统分析
- 3 客流分析调查与预测
- 3.1 客流及其特征分析
- 3.1.1 影响因素
- 3.1.2 客流分类
- 3.1.3 客流结构分布
- 3.1.4 客流特征分析
- 3.1.5 客流发展阶段
- 3.2 客流调查
- 3.2.1 调查内容与分类
- 3.2.2 国外客运市场调查
- 3.2.3 “长三角”城际铁路客流调查分析
- 3.3 客流预测
- 3.3.1 预测价值
- 3.3.2 基础理论
- 3.3.3 预测种类
- 3.3.4 预测方法
- 3.4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运营初期与沪杭高铁短期客流预测
- 3.4.1 沪宁城际铁路运营初期各站间日均客流预测
- 3.4.2 沪杭高速铁路短期客流预测
- 4 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4.1 影响因素
- 4.2 国外高速铁路采取的模式
- 4.2.1 “全高速—换乘”模式
- 4.2.2 “全高速—下线运行”模式
- 4.2.3 “混合运输”模式
- 4.3 我国城际铁路采取的模式
- 4.3.1 高速铁路模式
- 4.3.2 既有线改造模式
- 4.4 案例分析:城际铁路跨线列车发车时域确定方法
- 5 列车开行方案设计及优化
- 5.1 列车开行方案内容
- 5.2 影响因素分析
- 5.3 列车开行方案设计
- 5.3.1 需要统筹考虑的问题分析
- 5.3.2 设计内容的确定
- 5.3.3 列车开行方案编制流程
- 5.3.4 系统优化过程
- 5.4 跨线旅客在枢纽站的衔接方案
- 5.4.1 列车开行方案与衔接方案的关系
- 5.4.2 跨线客流衔接方案
- 5.5 方案评价
- 5.5.1 指标体系的建立
- 5.5.2 评价方法
- 5.6 列车开行方案调整与优化
- 5.6.1 调整与优化原因
- 5.6.2 调整与优化策略和方法
- 5.7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列车停站改进方案和评价方案
- 5.7.1 列车停站改进方案
- 5.7.2 列车开行方案的分析评价
- 6 列车运行图编制与调整
- 6.1 列车运行图概述
- 6.2 列车运行图分类
- 6.3 列车运行图要素
- 6.4 城际铁路运行图特征
- 6.5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 6.5.1 国外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 6.5.2 我国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 6.6 规格化列车运行图
- 6.6.1 规格化列车运行图优缺点
- 6.6.2 规格化列车运行图编制流程
- 6.6.3 我国城际铁路规格化列车运行图的适应性分析
- 6.7 列车运行图评价
- 6.7.1 指标体系
- 6.7.2 评价方法
- 6.8 案例分析:沪杭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分析
- 7 通过能力利用及评估
- 7.1 通过能力概念及影响因素
- 7.1.1 区间通过能力影响因素
- 7.1.2 车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7.2 通过能力利用特点
- 7.3 现有通过能力计算评估方法
- 7.3.1 扣除系数法
- 7.3.2 利用率法
- 7.3.3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法
- 7.3.4 直接计算法
- 7.3.5 计算机模拟法
- 7.4 通过能力研究方向
- 7.5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通过能力评估
- 8 动车组运用及乘务组织
- 8.1 动车段、所与车站的布局
- 8.2 动车组的运用与管理特点
- 8.3 动车组运用方式
- 8.3.1 动车组运用方案
- 8.3.2 动车组运用计划
- 8.4 乘务组织运用计划
- 8.4.1 国外乘务组织模式
- 8.4.2 国内乘务组织模式
- 8.5 乘务计划编制
- 8.5.1 基本概念
- 8.5.2 影响因素分析
- 8.5.3 乘务计划编制
- 8.5.4 乘务计划优化
- 8.6 案例分析:沪杭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计划优化
- 9 施工天窗设置及综合维修组织
- 9.1 维修作业内容
- 9.2 维修作业组织
- 9.3 天窗设置方式
- 9.4 案例分析: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施工天窗设置优化
- 10 票额分配与调整优化
- 10.1 基本概念
- 10.2 票额组织管理分析
- 10.2.1 票额分配依据
- 10.2.2 票额管理流程
- 10.2.3 票额管理内容
- 10.3 售票组织策略分析
- 10.3.1 票额预分
- 10.3.2 席位复用
- 10.3.3 票额共用
- 10.3.4 限售区段设置与调整
- 10.3.5 票额分配综合调整
- 10.4 案例分析:沪宁城际铁路票额随机优化分配
- 11 调度指挥及应急处置
- 11.1 高速铁路系统构成概述
- 11.2 运营调度系统构成及功能
- 11.3 调度集中系统的特点及控制模式
- 11.3.1 调度指挥系统设备CTC
- 11.3.2 分散自律控制模式
- 11.4 运营调度组织与管理
- 11.4.1 高速铁路运营调度指挥的特点
- 11.4.2 运营调度岗位及组织工作
- 11.4.3 调度日班计划工作组织
- 11.4.4 列车运行调整
- 11.5 应急处置
- 11.5.1 应急处置体系构架
- 11.5.2 应急指挥及救援组织
- 11.6 案例分析:应急调度指挥台的构建
- 12 车站工作与客运服务
- 12.1 车站的基本类型
- 12.1.1 国外车站的基本图形
- 12.1.2 我国车站的基本类型
- 12.2 行车作业
- 12.2.1 接发列车作业
- 12.2.2 调车作业
- 12.3 客运服务
- 12.3.1 候车组织
- 12.3.2 流线组织
- 12.3.3 售票组织
- 12.3.4 乘降组织
- 12.3.5 换乘组织
- 12.3.6 应急组织
- 12.4 案例分析:“长三角”空铁联运模式分析
- 13 运营管理智能化
- 13.1 运营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13.2 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分析
- 13.3 运营管理智能化平台
- 13.3.1 运营数据集成共享平台
- 13.3.2 构建大数据分析平台
- 13.3.3 客运产品开发设计与优化平台
- 13.3.4 应急指挥平台
- 13.3.5 施工管理平台
- 13.3.6 人员与设备综合管理平台
- 13.4 案例分析:收益管理在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正版无广】主要参考文献 更新时间:2019-10-24 11: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