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会员
平菇生产技术咨询精选
最新章节:
【正版无广】欢迎订阅本社同类图书
本书介绍了食用菌菌种生产中的常见问题、菌种基质的革新问题,尤其针对近年来液体菌种宣传的大量问题,诸如发展前景、液体菌种的优势和弊端等进行了说明;关于沼渣的正确判别和利用,有机食用菌的概念性问题以及生产要求,特别是针对消杀问题做了35个问题的答复,覆盖面广,便于照章操作;针对平菇生产中常见的诸如碳氮比计算、含水率的概念、发酵料的正确操作、菌株的选择等提供了大量准确翔实的说明,并且,根据近年来夏季市场对平菇的需求状况,在播种及发菌的章节中按照现有设备设施技术进行了关于控温的说明。
- 【正版无广】欢迎订阅本社同类图书 更新时间:2019-11-15 19:50:29
- 参考文献
- 五、常用药物、添加剂、药械功能及其作用
- 四、主要菌种、药械生产单位
- 三、国内主要食用菌网络媒体
- 二、国内主要食用菌报刊
- 一、本书涉及的专业名词释义
- 附录
- 13.鼠妇的防治
- 12.蝼蛄的防治
- 11.蛞蝓的防治
- 10.蓟马的防治
- 9.螋的防治
- 8.螨虫的防治
- 7.线虫的防治
- 6.跳虫的防治
- 5.菇蚊菇蝇类的幼虫防治
- 4.菇蚊菇蝇类的危害特点
- 3.虫害的危害形式
- 2.虫害防治原则
- 1.平菇栽培中的主要虫害
- 第五节 虫害问题
- 23.防治幼菇发黄
- 22.幼菇发黄的原因
- 21.防治菇蕾发生量小
- 20.防治“花叶菇”
- 19.防治菇蕾死亡
- 18.防治不出菇现象
- 17.防治粗柄菇
- 16.防治平菇的“鸡腿菇”
- 15.防治蓝边菇
- 14.防治瘤盖菇
- 13.喇叭菇的防治
- 12.珊瑚菇的防治
- 11.菜花菇的防治
- 10.大纽扣病的防治
- 9.块菌病的防治
- 8.萎缩病的防治
- 7.软腐病的防治
- 6.斑点病的防治
- 5.黄菇病的防治
- 4.褐斑病的防治
- 3.褐腐病的防治
- 2.病害的防治原则
- 1.平菇栽培的多发病害
- 第四节 病害问题
- 55.注水器补水法的利与弊
- 54.菌袋注水器补水的操作
- 53.菌袋浸泡补水的利与弊
- 52.菌袋浸泡补水的操作
- 51.收获一潮菇后菌袋的补水方法
- 50.采菇后需要做的工作
- 49.采菇前的准备工作
- 48.平菇收获的特殊情况
- 47.掌握平菇适时收获的时期
- 46.使用微喷带进行水分管理的弊端
- 45.使用微喷带进行水分管理的优势
- 44.成菇期管理的重点
- 43.成菇期管理
- 42.幼菇期管理的重点
- 41.幼菇期管理
- 40.平菇无须疏蕾操作
- 39.蕾期管理
- 38.温、水、气、光的综合管理原则
- 37.光照管理
- 36.通风管理
- 35.湿度管理
- 34.温度管理的原则
- 33.光差刺激的操作方法
- 32.湿差刺激的操作方法
- 31.温差刺激的操作方法
- 30.催蕾的操作方法
- 29.爆发出菇的弊端
- 28.爆发出菇的优势
- 27.平菇菌墙式栽培的利与弊
- 26.平菇菌墙式栽培的操作方法
- 25.平菇菌畦式栽培的利与弊
- 24.平菇菌畦式栽培的操作方法
- 23.平菇立体栽培的利与弊
- 22.平菇立体栽培操作方法
- 21.植被降温法的效果
- 20.遮阳网的降温效果
- 19.水温空调的降温效果
- 18.双层草苫的降温效果
- 17.菇棚内降温的方法
- 16.保湿与通风之间关系的协调
- 15.保温与通风之间关系的协调
- 14.安装水温空调的升温效果
- 13.采用“小白龙”方式升温的效果
- 12.棚内顶部拉设遮阳网升温的效果
- 11.出菇时段菇棚内的升温措施
- 10.菇棚墙体保温措施的选择
- 9.遮阴效果最佳的低成本覆盖物
- 8.菇棚覆盖物材料中的保温被
- 7.菇棚上覆盖散碎的秸秆类注意事项
- 6.草苫的厚度或密度的要求
- 5.菇棚上覆盖物的选择
- 4.选择遮阳网的密度的原则
- 3.浇水时灌入辛硫磷或毒辛等药物的作用
- 2.用药后需要暴晒菇棚
- 1.出菇前的菇棚处理
- 第三节 出菇管理
- 81.发菌期间通风的原则
- 80.发菌期间遮光的操作
- 79.防止烧菌发生的措施
- 78.烧菌发生的原因
- 77.正确使用磷化铝
- 76.正确使用杀螨药物
- 75.食用菌专用灭虫器的杀虫效果
- 74.防治线虫
- 73.防治蜗牛
- 72.防治蛞蝓
- 71.防治鼠妇
- 70.防治蓟马
- 69.防治跳虫
- 68.防治螨类
- 67.防治蚊蝇类产卵于基料内
- 66.防治菇蚊菇蝇类成虫
- 65.杀灭性用药的浓度的掌握
- 64.预防性用药的浓度的掌握
- 63.防治细菌
- 62.防治酵母菌
- 61.防治水霉菌
- 60.防治鬼伞
- 59.防治青霉菌
- 58.防治根霉菌
- 57.防治毛霉菌
- 56.防治曲霉菌
- 55.防治木霉菌
- 54.防治链孢霉
- 53.菌袋的检查剔杂
- 52.发菌期内杂菌污染的预防
- 51.冰冻的菌袋的解冻处理
- 50.将菌袋冰冻十几天后拿出来不出菇
- 49.结冰很严重的菌袋反而出菇很猛
- 48.菌袋置于低温环境不怕冻
- 47.基料中放入辛硫磷致使菌袋污染的问题
- 46.配方中多菌灵的主要作用
- 45.配方中豆粉的主要作用
- 44.配方中石膏粉的主要作用
- 43.配方中石灰粉的主要作用
- 42.没有过磷酸钙可用复合肥替代
- 41.配方中的尿素替代品
- 40.生料栽培不添加麦麸
- 39.爆发出菇需要添加三维精素
- 38.常温栽培进行爆发出菇的季节选择
- 37.常年进行爆发出菇的条件
- 36.进行菌丝后熟培养的技术难点
- 35.各地后熟培养的温度条件
- 34.菌丝后熟培养的操作
- 33.菌丝后熟培养的概念
- 32.一次性爆发出菇的关键技术要点
- 31.爆发出菇的技术原理
- 30.平菇一次性爆发出菇的概念
- 29.生物量是否越大越好
- 28.完成基本发菌后不宜即时出菇的原因
- 27.完成基本发菌的概念
- 26.低温时段发菌发生烧菌现象的原因
- 25.低温时段发菌注意的环节
- 24.高温时段的发菌应特别注意的环节
- 23.各种接种方法的利与弊
- 22.熟料栽培的多点接种的操作
- 21.熟料栽培的两头接种的操作
- 20.熟料生产特别强调时间距离的意义
- 19.灭菌时的“时间距离”的概念
- 18.熟料栽培选择的接(播)种方式
- 17.发酵料栽培选择的播种方式
- 16.扎微孔后进入害虫的防治
- 15.菌袋扎微孔的操作方法
- 14.防止播种时段进入害虫
- 13.生料栽培选择的播种操作方式
- 12.高温季节发菌菇棚的处理
- 11.中温季节发菌菇棚的处理
- 10.低温季节发菌菇棚的处理
- 9.菇棚内的清理
- 8.常规栽培中用错菌时会出现的现象
- 7.平菇中温型菌株的出菇时间
- 6.平菇中温型菌株应具备的特点
- 5.平菇高温型菌株的出菇时间
- 4.平菇高温型菌株应具备的特点
- 3.平菇低温型菌株的出菇时间
- 2.平菇低温型菌株应具备的特点
- 1.平菇温型的温度界限划分
- 第二节 播种及发菌
- 118.广姬016的主要特性
- 117.姬丰402的主要特性
- 116.姬菇10号的主要特性
- 115.姬丰2009的主要特性
- 114.白平2号的主要特性
- 113.白平632的主要特性
- 112.白平A1的主要特性
- 111.黑霸王的主要特性
- 110.新选90-6的主要特性
- 109. 2056的主要特性
- 108.寿研平28的主要特性
- 107.寿平2013的主要特性
- 106.丰收9号的主要特性
- 105.春秋8802的主要特性
- 104.早秋609的主要特性
- 103.早秋7010的主要特性
- 102.新选800的主要特性
- 101.温泉1号的主要特性
- 100.高平10号的主要特性
- 99.高平2810的主要特性
- 98.鲁夏二号的主要特性
- 97.鲁夏一号的主要特性
- 96. 83优的主要特性
- 95.雪立得的主要特性
- 94.特抗一号的主要特性
- 93. 2006的主要特性
- 92. 2020的主要特性
- 91.中秋八号的主要特性
- 90. 8359的主要特性
- 89.农科12的主要特性
- 88.平菇菌株主要温度类型
- 87.平菇周年化栽培的季节安排
- 86.平菇的周年化栽培
- 85.同一菌株连续栽培两年后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
- 84.同一菇棚里可以连续栽培同一菌株
- 83.高温时段菇棚的处理方法
- 82.选择基料的处理方式
- 81.生料、熟料、发酵料各自的利弊
- 80.发酵料栽培的注意要点
- 79.熟料栽培的注意要点
- 78.生料栽培的注意要点
- 77.发酵时的天天翻堆的概念
- 76.发酵时低温翻堆的概念
- 75.发酵时高温翻堆的概念
- 74.发酵料栽培的特点
- 73.熟料栽培的特点
- 72.生料栽培的特点
- 71.平菇栽培基料的处理方式
- 70.基料合适的pH值保持状态
- 69.基料的pH值的概念
- 68.含水率高低的处理
- 67.含水率的计算
- 66.含水率的测定
- 65.含水率的概念
- 64.调整基料的营养平衡
- 63.碳氮比的调整
- 62.碳氮比的计算
- 61.碳氮比(C/N)的概念
- 60.多菌灵药物的特点
- 59.轻质碳酸钙辅料的特点
- 58.石膏粉辅料的特点
- 57.石灰粉辅料的特点
- 56.三维精素(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辅料的特点
- 55.过磷酸钙的基本要求
- 54.过磷酸钙辅料的特点
- 53.复合肥辅料的特点
- 52.尿素辅料的特点
- 51.棉籽饼辅料的特点
- 50.豆饼粉(大豆粉)辅料的特点
- 49.米糠辅料的特点
- 48.麦麸辅料的基本要求
- 47.麦麸辅料的特点
- 46.沼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45.沼渣原料的基本要求
- 44.沼渣原料的特点
- 43.菌糠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42.菌糠原料的特点
- 41.糠醛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40.糠醛渣原料的特点
- 39.木糖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38.木糖渣原料的特点
- 37.中药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36.中药渣原料的基本要求
- 35.中药渣原料的特点
- 34.酒糟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33.酒糟原料的特点
- 32.花生秧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31.花生秧原料的特点
- 30.花生壳原料栽培平菇的效果
- 29.花生壳原料的特点
- 28.豆秸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7.豆秸原料的特点
- 26.蔗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5.蔗渣原料的特点
- 24.棉秆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3.棉秆原料的特点
- 22.玉米秸秆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1.玉米秸秆原料的特点
- 20.稻壳或麦糠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9.稻壳、麦糠原料的特点
- 18.稻草、麦草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7.稻草、麦草原料的特点
- 16.木屑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5.木屑原料的特点
- 14.玉米芯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3.玉米芯原料的特点
- 12.玉米芯原料栽培平菇的效果
- 11.棉籽壳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0.近年来棉籽壳栽培平菇的产量比较低的原因
- 9.棉籽壳原料的特点
- 8.平菇栽培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
- 7.平菇栽培需要的辅料
- 6.平菇栽培适应的原料
- 5.小平菇的概念
- 4.姬菇的概念
- 3.袖珍菇的概念
- 2.平菇的概念
- 1.侧耳的概念
- 第一节 基本问题
- 第二章 平菇栽培问题
- 35.栽培废料的处理
- 34.栽培结束后对菇棚的消杀处理
- 33.菇棚连续栽培同一品种(菌株)对消杀的要求
- 32.保证菇棚连续栽培同一品种(菌株)的前提条件
- 31.菇棚是否能连续栽培同一品种(菌株)
- 30.菇棚隔季栽培的好处
- 29.出菇过程中对虫害的预防
- 28.出菇过程中对病害的预防
- 27.发菌过程中对虫害的预防
- 26.发菌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预防
- 25.菇棚杀虫不可使用久效磷的原因
- 24.菇棚杀虫是否可以使用辛硫磷或毒辛
- 23.菇棚杀虫是否可以使用敌敌畏
- 22.工具类的消毒方法
- 21.菇棚杀菌是否可以使用漂白粉
- 20.菇棚杀菌是否可以使用甲醛
- 19.氯氰菊酯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区别
- 18.菇蚊菇蝇类的防治方法
- 17.“食用菌接种净化机”与药物熏蒸
- 16.生产上主要有几种杀虫药物
- 15.黄菇一喷灵的使用方法
- 14.黄菇一喷灵的主要作用
- 13.赛百09药物的使用方法
- 12.赛百09药物的主要作用
- 11.百病傻药物的使用方法
- 10.百病傻药物的主要作用
- 9.发生虫害后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8.发生病害后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7.发生杂菌后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6.菌袋发菌期间的消杀预防
- 5.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4.栽培环境消杀的操作
- 3.消杀的用药原则
- 2.消杀的原则
- 1.消杀的概念
- 第四节 消杀问题
- 42.有机食用菌生产对配方的要求
- 41.有机食用菌生产对覆土材料的要求
- 40.有机食用菌生产对用水的要求
- 39.有机食用菌生产对原料的要求
- 38.有机食用菌生产对场地的要求
- 37.有机食用菌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 36.有机食用菌的发展前景
- 35.有机食用菌生产的要求
- 34.有机食用菌的概念
- 33.绿色食用菌的标准
- 32.绿色食用菌的概念
- 31.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标准
- 30.无公害食用菌的概念
- 29.生物转化率的概念
- 28.生物学效率的概念
- 27.生物量的概念
- 26.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典型特点
- 25.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标志性要素
- 24.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概念
- 23.菌肉组织的概念
- 22.菌托的概念
- 21.菌褶的概念
- 20.菌柄的概念
- 19.菌盖的概念
- 18.子实体的概念
- 17.菇蕾的概念
- 16.基料含水量的概念
- 15.木腐菌的概念
- 14.草腐菌的概念
- 13.品温的概念
- 12.床基的概念
- 11.撬料的概念
- 10.重播的概念
- 9.堆酵的概念
- 8.发酵的概念
- 7.营养平衡的概念
- 6.营养调配的概念
- 5.木桶理论的概念
- 4.顶料的概念
- 3.底料的概念
- 2.边料的概念
- 1.食用菌栽培辅料的概念
- 第三节 栽培问题
- 29.三级种可否打孔增氧
- 28.三级种可否使用生料
- 27.三级种可否使用发酵料
- 26.液体菌种污染的主要表现
- 25.消除液体菌种培养中泡沫的方法
- 24.如何控制液体菌种培养中的污染
- 23.液体菌种培养中的基本味道
- 22.液体菌种适合的生产模式
- 21.液体菌种的优势和弊端
- 20.液体菌种的发展前景
- 19.制种对沼渣的要求
- 18.发酵灭菌两段式制三级种的操作
- 17.发酵灭菌两段式制三级种的概念
- 16.枝条木段三级种培养基的制作
- 15.棉籽壳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 14.谷粒培养基的制作要点
- 13.谷粒制种易发生的主要问题
- 12.合成麦粒培养基的制作
- 11.谷粒培养基的制作
- 10.粪草型培养基的制作
- 9.二级种培养基的主要原料
- 8.脱毒菌种的辨别
- 7.菌种退化的原因
- 6.贫瘠培养基的概念
- 5.富养培养基的概念
- 4.天然培养基的概念
- 3.谷粒培养基的概念
- 2.草料培养基的概念
- 1.免琼脂培养基的制作
- 第二节 菌种问题
- 43.三级种转扩的“三级种”不能用于生产
- 42.三级种虽未现蕾但已出现离壁用于播种应谨慎对待
- 41.三级种短期出现菇蕾还能用于播种
- 40.三级种出现原基还能用于播种
- 39.三级种两头现出黄水播种时要视情况而定
- 38.有的三级种使用时掰开很硬实
- 37.有的三级种使用时散碎的原因
- 36.三级种的基质相同而色泽却不同
- 35.有的三级种菌丝过于浓白的原因
- 34.有的三级种菌丝很稀疏的主要原因
- 33.二级种已出现离壁尽量不能用于转接
- 32.谷粒菌种瓶底有黄水用于转接的使用方法
- 31.有的谷粒菌种的菌丝很浓白但转接后不萌发的主要原因
- 30.有的谷粒菌种的菌丝直观较差但转接后效果很好的原因
- 29.适合制二级种的谷粒基质
- 28.菌种有黄褐色拮抗线一直发不到瓶底的原因
- 27.出现树枝状菌丝束的原因
- 26.基料酸败后的处理
- 25.有的二级菌种接种后20天还不萌发的原因
- 24.二级种接种块不萌发的原因
- 23.二级种(包括三级种)的长速不同
- 22.瓶肩处出现菌丝稀疏的原因
- 21.二级种(及三级种,下同)的基本特征
- 20.二级种发菌期的管理
- 19.二级种的检查剔杂
- 18.污染的一级种基质不能重新灭菌使用
- 17.棉塞上出现杂色斑点的处理
- 16.斜面上有杂色菌落的处理
- 15.斜面上有乳白色菌落的原因
- 14.气生菌丝中间有红色液滴的原因
- 13.气生菌丝长到棉塞是否影响菌种质量
- 12.气生菌丝很浓密的原因
- 11.气生菌丝很少的原因
- 10.接种块周边菌丝稀少的原因
- 9.试管中菌丝波浪形的原因
- 8.通用型培养基
- 7.试管中菌丝发黄的原因
- 6.引进菌种的注意事项
- 5.使用尿素保存菌种
- 4.菌丝提纯复壮的操作
- 3. PDA改良培养基
- 2. PDA培养基
- 1.专用培养基
- 第一节 基本问题
- 第一章 制种及消杀基础
- 前言
- 本书编写人员
- 内容提要
- 版权页
- 书名页
- 封面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提要
- 本书编写人员
- 前言
- 第一章 制种及消杀基础
- 第一节 基本问题
- 1.专用培养基
- 2. PDA培养基
- 3. PDA改良培养基
- 4.菌丝提纯复壮的操作
- 5.使用尿素保存菌种
- 6.引进菌种的注意事项
- 7.试管中菌丝发黄的原因
- 8.通用型培养基
- 9.试管中菌丝波浪形的原因
- 10.接种块周边菌丝稀少的原因
- 11.气生菌丝很少的原因
- 12.气生菌丝很浓密的原因
- 13.气生菌丝长到棉塞是否影响菌种质量
- 14.气生菌丝中间有红色液滴的原因
- 15.斜面上有乳白色菌落的原因
- 16.斜面上有杂色菌落的处理
- 17.棉塞上出现杂色斑点的处理
- 18.污染的一级种基质不能重新灭菌使用
- 19.二级种的检查剔杂
- 20.二级种发菌期的管理
- 21.二级种(及三级种,下同)的基本特征
- 22.瓶肩处出现菌丝稀疏的原因
- 23.二级种(包括三级种)的长速不同
- 24.二级种接种块不萌发的原因
- 25.有的二级菌种接种后20天还不萌发的原因
- 26.基料酸败后的处理
- 27.出现树枝状菌丝束的原因
- 28.菌种有黄褐色拮抗线一直发不到瓶底的原因
- 29.适合制二级种的谷粒基质
- 30.有的谷粒菌种的菌丝直观较差但转接后效果很好的原因
- 31.有的谷粒菌种的菌丝很浓白但转接后不萌发的主要原因
- 32.谷粒菌种瓶底有黄水用于转接的使用方法
- 33.二级种已出现离壁尽量不能用于转接
- 34.有的三级种菌丝很稀疏的主要原因
- 35.有的三级种菌丝过于浓白的原因
- 36.三级种的基质相同而色泽却不同
- 37.有的三级种使用时散碎的原因
- 38.有的三级种使用时掰开很硬实
- 39.三级种两头现出黄水播种时要视情况而定
- 40.三级种出现原基还能用于播种
- 41.三级种短期出现菇蕾还能用于播种
- 42.三级种虽未现蕾但已出现离壁用于播种应谨慎对待
- 43.三级种转扩的“三级种”不能用于生产
- 第二节 菌种问题
- 1.免琼脂培养基的制作
- 2.草料培养基的概念
- 3.谷粒培养基的概念
- 4.天然培养基的概念
- 5.富养培养基的概念
- 6.贫瘠培养基的概念
- 7.菌种退化的原因
- 8.脱毒菌种的辨别
- 9.二级种培养基的主要原料
- 10.粪草型培养基的制作
- 11.谷粒培养基的制作
- 12.合成麦粒培养基的制作
- 13.谷粒制种易发生的主要问题
- 14.谷粒培养基的制作要点
- 15.棉籽壳培养基的基本配方
- 16.枝条木段三级种培养基的制作
- 17.发酵灭菌两段式制三级种的概念
- 18.发酵灭菌两段式制三级种的操作
- 19.制种对沼渣的要求
- 20.液体菌种的发展前景
- 21.液体菌种的优势和弊端
- 22.液体菌种适合的生产模式
- 23.液体菌种培养中的基本味道
- 24.如何控制液体菌种培养中的污染
- 25.消除液体菌种培养中泡沫的方法
- 26.液体菌种污染的主要表现
- 27.三级种可否使用发酵料
- 28.三级种可否使用生料
- 29.三级种可否打孔增氧
- 第三节 栽培问题
- 1.食用菌栽培辅料的概念
- 2.边料的概念
- 3.底料的概念
- 4.顶料的概念
- 5.木桶理论的概念
- 6.营养调配的概念
- 7.营养平衡的概念
- 8.发酵的概念
- 9.堆酵的概念
- 10.重播的概念
- 11.撬料的概念
- 12.床基的概念
- 13.品温的概念
- 14.草腐菌的概念
- 15.木腐菌的概念
- 16.基料含水量的概念
- 17.菇蕾的概念
- 18.子实体的概念
- 19.菌盖的概念
- 20.菌柄的概念
- 21.菌褶的概念
- 22.菌托的概念
- 23.菌肉组织的概念
- 24.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概念
- 25.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标志性要素
- 26.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典型特点
- 27.生物量的概念
- 28.生物学效率的概念
- 29.生物转化率的概念
- 30.无公害食用菌的概念
- 31.无公害食用菌生产的标准
- 32.绿色食用菌的概念
- 33.绿色食用菌的标准
- 34.有机食用菌的概念
- 35.有机食用菌生产的要求
- 36.有机食用菌的发展前景
- 37.有机食用菌生产对环境的要求
- 38.有机食用菌生产对场地的要求
- 39.有机食用菌生产对原料的要求
- 40.有机食用菌生产对用水的要求
- 41.有机食用菌生产对覆土材料的要求
- 42.有机食用菌生产对配方的要求
- 第四节 消杀问题
- 1.消杀的概念
- 2.消杀的原则
- 3.消杀的用药原则
- 4.栽培环境消杀的操作
- 5.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6.菌袋发菌期间的消杀预防
- 7.发生杂菌后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8.发生病害后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9.发生虫害后对菇棚进行消杀的操作
- 10.百病傻药物的主要作用
- 11.百病傻药物的使用方法
- 12.赛百09药物的主要作用
- 13.赛百09药物的使用方法
- 14.黄菇一喷灵的主要作用
- 15.黄菇一喷灵的使用方法
- 16.生产上主要有几种杀虫药物
- 17.“食用菌接种净化机”与药物熏蒸
- 18.菇蚊菇蝇类的防治方法
- 19.氯氰菊酯与高效氯氰菊酯的区别
- 20.菇棚杀菌是否可以使用甲醛
- 21.菇棚杀菌是否可以使用漂白粉
- 22.工具类的消毒方法
- 23.菇棚杀虫是否可以使用敌敌畏
- 24.菇棚杀虫是否可以使用辛硫磷或毒辛
- 25.菇棚杀虫不可使用久效磷的原因
- 26.发菌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预防
- 27.发菌过程中对虫害的预防
- 28.出菇过程中对病害的预防
- 29.出菇过程中对虫害的预防
- 30.菇棚隔季栽培的好处
- 31.菇棚是否能连续栽培同一品种(菌株)
- 32.保证菇棚连续栽培同一品种(菌株)的前提条件
- 33.菇棚连续栽培同一品种(菌株)对消杀的要求
- 34.栽培结束后对菇棚的消杀处理
- 35.栽培废料的处理
- 第二章 平菇栽培问题
- 第一节 基本问题
- 1.侧耳的概念
- 2.平菇的概念
- 3.袖珍菇的概念
- 4.姬菇的概念
- 5.小平菇的概念
- 6.平菇栽培适应的原料
- 7.平菇栽培需要的辅料
- 8.平菇栽培需要的中微量营养元素
- 9.棉籽壳原料的特点
- 10.近年来棉籽壳栽培平菇的产量比较低的原因
- 11.棉籽壳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2.玉米芯原料栽培平菇的效果
- 13.玉米芯原料的特点
- 14.玉米芯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5.木屑原料的特点
- 16.木屑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7.稻草、麦草原料的特点
- 18.稻草、麦草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19.稻壳、麦糠原料的特点
- 20.稻壳或麦糠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1.玉米秸秆原料的特点
- 22.玉米秸秆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3.棉秆原料的特点
- 24.棉秆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5.蔗渣原料的特点
- 26.蔗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7.豆秸原料的特点
- 28.豆秸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29.花生壳原料的特点
- 30.花生壳原料栽培平菇的效果
- 31.花生秧原料的特点
- 32.花生秧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33.酒糟原料的特点
- 34.酒糟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35.中药渣原料的特点
- 36.中药渣原料的基本要求
- 37.中药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38.木糖渣原料的特点
- 39.木糖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40.糠醛渣原料的特点
- 41.糠醛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42.菌糠原料的特点
- 43.菌糠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44.沼渣原料的特点
- 45.沼渣原料的基本要求
- 46.沼渣原料栽培平菇的基本配方
- 47.麦麸辅料的特点
- 48.麦麸辅料的基本要求
- 49.米糠辅料的特点
- 50.豆饼粉(大豆粉)辅料的特点
- 51.棉籽饼辅料的特点
- 52.尿素辅料的特点
- 53.复合肥辅料的特点
- 54.过磷酸钙辅料的特点
- 55.过磷酸钙的基本要求
- 56.三维精素(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辅料的特点
- 57.石灰粉辅料的特点
- 58.石膏粉辅料的特点
- 59.轻质碳酸钙辅料的特点
- 60.多菌灵药物的特点
- 61.碳氮比(C/N)的概念
- 62.碳氮比的计算
- 63.碳氮比的调整
- 64.调整基料的营养平衡
- 65.含水率的概念
- 66.含水率的测定
- 67.含水率的计算
- 68.含水率高低的处理
- 69.基料的pH值的概念
- 70.基料合适的pH值保持状态
- 71.平菇栽培基料的处理方式
- 72.生料栽培的特点
- 73.熟料栽培的特点
- 74.发酵料栽培的特点
- 75.发酵时高温翻堆的概念
- 76.发酵时低温翻堆的概念
- 77.发酵时的天天翻堆的概念
- 78.生料栽培的注意要点
- 79.熟料栽培的注意要点
- 80.发酵料栽培的注意要点
- 81.生料、熟料、发酵料各自的利弊
- 82.选择基料的处理方式
- 83.高温时段菇棚的处理方法
- 84.同一菇棚里可以连续栽培同一菌株
- 85.同一菌株连续栽培两年后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
- 86.平菇的周年化栽培
- 87.平菇周年化栽培的季节安排
- 88.平菇菌株主要温度类型
- 89.农科12的主要特性
- 90. 8359的主要特性
- 91.中秋八号的主要特性
- 92. 2020的主要特性
- 93. 2006的主要特性
- 94.特抗一号的主要特性
- 95.雪立得的主要特性
- 96. 83优的主要特性
- 97.鲁夏一号的主要特性
- 98.鲁夏二号的主要特性
- 99.高平2810的主要特性
- 100.高平10号的主要特性
- 101.温泉1号的主要特性
- 102.新选800的主要特性
- 103.早秋7010的主要特性
- 104.早秋609的主要特性
- 105.春秋8802的主要特性
- 106.丰收9号的主要特性
- 107.寿平2013的主要特性
- 108.寿研平28的主要特性
- 109. 2056的主要特性
- 110.新选90-6的主要特性
- 111.黑霸王的主要特性
- 112.白平A1的主要特性
- 113.白平632的主要特性
- 114.白平2号的主要特性
- 115.姬丰2009的主要特性
- 116.姬菇10号的主要特性
- 117.姬丰402的主要特性
- 118.广姬016的主要特性
- 第二节 播种及发菌
- 1.平菇温型的温度界限划分
- 2.平菇低温型菌株应具备的特点
- 3.平菇低温型菌株的出菇时间
- 4.平菇高温型菌株应具备的特点
- 5.平菇高温型菌株的出菇时间
- 6.平菇中温型菌株应具备的特点
- 7.平菇中温型菌株的出菇时间
- 8.常规栽培中用错菌时会出现的现象
- 9.菇棚内的清理
- 10.低温季节发菌菇棚的处理
- 11.中温季节发菌菇棚的处理
- 12.高温季节发菌菇棚的处理
- 13.生料栽培选择的播种操作方式
- 14.防止播种时段进入害虫
- 15.菌袋扎微孔的操作方法
- 16.扎微孔后进入害虫的防治
- 17.发酵料栽培选择的播种方式
- 18.熟料栽培选择的接(播)种方式
- 19.灭菌时的“时间距离”的概念
- 20.熟料生产特别强调时间距离的意义
- 21.熟料栽培的两头接种的操作
- 22.熟料栽培的多点接种的操作
- 23.各种接种方法的利与弊
- 24.高温时段的发菌应特别注意的环节
- 25.低温时段发菌注意的环节
- 26.低温时段发菌发生烧菌现象的原因
- 27.完成基本发菌的概念
- 28.完成基本发菌后不宜即时出菇的原因
- 29.生物量是否越大越好
- 30.平菇一次性爆发出菇的概念
- 31.爆发出菇的技术原理
- 32.一次性爆发出菇的关键技术要点
- 33.菌丝后熟培养的概念
- 34.菌丝后熟培养的操作
- 35.各地后熟培养的温度条件
- 36.进行菌丝后熟培养的技术难点
- 37.常年进行爆发出菇的条件
- 38.常温栽培进行爆发出菇的季节选择
- 39.爆发出菇需要添加三维精素
- 40.生料栽培不添加麦麸
- 41.配方中的尿素替代品
- 42.没有过磷酸钙可用复合肥替代
- 43.配方中石灰粉的主要作用
- 44.配方中石膏粉的主要作用
- 45.配方中豆粉的主要作用
- 46.配方中多菌灵的主要作用
- 47.基料中放入辛硫磷致使菌袋污染的问题
- 48.菌袋置于低温环境不怕冻
- 49.结冰很严重的菌袋反而出菇很猛
- 50.将菌袋冰冻十几天后拿出来不出菇
- 51.冰冻的菌袋的解冻处理
- 52.发菌期内杂菌污染的预防
- 53.菌袋的检查剔杂
- 54.防治链孢霉
- 55.防治木霉菌
- 56.防治曲霉菌
- 57.防治毛霉菌
- 58.防治根霉菌
- 59.防治青霉菌
- 60.防治鬼伞
- 61.防治水霉菌
- 62.防治酵母菌
- 63.防治细菌
- 64.预防性用药的浓度的掌握
- 65.杀灭性用药的浓度的掌握
- 66.防治菇蚊菇蝇类成虫
- 67.防治蚊蝇类产卵于基料内
- 68.防治螨类
- 69.防治跳虫
- 70.防治蓟马
- 71.防治鼠妇
- 72.防治蛞蝓
- 73.防治蜗牛
- 74.防治线虫
- 75.食用菌专用灭虫器的杀虫效果
- 76.正确使用杀螨药物
- 77.正确使用磷化铝
- 78.烧菌发生的原因
- 79.防止烧菌发生的措施
- 80.发菌期间遮光的操作
- 81.发菌期间通风的原则
- 第三节 出菇管理
- 1.出菇前的菇棚处理
- 2.用药后需要暴晒菇棚
- 3.浇水时灌入辛硫磷或毒辛等药物的作用
- 4.选择遮阳网的密度的原则
- 5.菇棚上覆盖物的选择
- 6.草苫的厚度或密度的要求
- 7.菇棚上覆盖散碎的秸秆类注意事项
- 8.菇棚覆盖物材料中的保温被
- 9.遮阴效果最佳的低成本覆盖物
- 10.菇棚墙体保温措施的选择
- 11.出菇时段菇棚内的升温措施
- 12.棚内顶部拉设遮阳网升温的效果
- 13.采用“小白龙”方式升温的效果
- 14.安装水温空调的升温效果
- 15.保温与通风之间关系的协调
- 16.保湿与通风之间关系的协调
- 17.菇棚内降温的方法
- 18.双层草苫的降温效果
- 19.水温空调的降温效果
- 20.遮阳网的降温效果
- 21.植被降温法的效果
- 22.平菇立体栽培操作方法
- 23.平菇立体栽培的利与弊
- 24.平菇菌畦式栽培的操作方法
- 25.平菇菌畦式栽培的利与弊
- 26.平菇菌墙式栽培的操作方法
- 27.平菇菌墙式栽培的利与弊
- 28.爆发出菇的优势
- 29.爆发出菇的弊端
- 30.催蕾的操作方法
- 31.温差刺激的操作方法
- 32.湿差刺激的操作方法
- 33.光差刺激的操作方法
- 34.温度管理的原则
- 35.湿度管理
- 36.通风管理
- 37.光照管理
- 38.温、水、气、光的综合管理原则
- 39.蕾期管理
- 40.平菇无须疏蕾操作
- 41.幼菇期管理
- 42.幼菇期管理的重点
- 43.成菇期管理
- 44.成菇期管理的重点
- 45.使用微喷带进行水分管理的优势
- 46.使用微喷带进行水分管理的弊端
- 47.掌握平菇适时收获的时期
- 48.平菇收获的特殊情况
- 49.采菇前的准备工作
- 50.采菇后需要做的工作
- 51.收获一潮菇后菌袋的补水方法
- 52.菌袋浸泡补水的操作
- 53.菌袋浸泡补水的利与弊
- 54.菌袋注水器补水的操作
- 55.注水器补水法的利与弊
- 第四节 病害问题
- 1.平菇栽培的多发病害
- 2.病害的防治原则
- 3.褐腐病的防治
- 4.褐斑病的防治
- 5.黄菇病的防治
- 6.斑点病的防治
- 7.软腐病的防治
- 8.萎缩病的防治
- 9.块菌病的防治
- 10.大纽扣病的防治
- 11.菜花菇的防治
- 12.珊瑚菇的防治
- 13.喇叭菇的防治
- 14.防治瘤盖菇
- 15.防治蓝边菇
- 16.防治平菇的“鸡腿菇”
- 17.防治粗柄菇
- 18.防治不出菇现象
- 19.防治菇蕾死亡
- 20.防治“花叶菇”
- 21.防治菇蕾发生量小
- 22.幼菇发黄的原因
- 23.防治幼菇发黄
- 第五节 虫害问题
- 1.平菇栽培中的主要虫害
- 2.虫害防治原则
- 3.虫害的危害形式
- 4.菇蚊菇蝇类的危害特点
- 5.菇蚊菇蝇类的幼虫防治
- 6.跳虫的防治
- 7.线虫的防治
- 8.螨虫的防治
- 9.螋的防治
- 10.蓟马的防治
- 11.蛞蝓的防治
- 12.蝼蛄的防治
- 13.鼠妇的防治
- 附录
- 一、本书涉及的专业名词释义
- 二、国内主要食用菌报刊
- 三、国内主要食用菌网络媒体
- 四、主要菌种、药械生产单位
- 五、常用药物、添加剂、药械功能及其作用
- 参考文献
- 【正版无广】欢迎订阅本社同类图书 更新时间:2019-11-15 19: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