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明德
最新章节
书友吧 1评论第1章 序言
这是个架空空间。
至混沌开清,大极生两仪,文明冉冉升起。经历朝历代,随着稳安走向暴动,天下大乱、大分解,群雄争霸,各领风骚,各自为政。十万一大国,二万一小国,三千一军,基至莽夫草寇占山头也敢称枭雄。
时政动荡,弱肉强食,每国每方,或守或攻,上至血洒战场杀戮不断,下至压榨黎民,重赋税征男丁。农田耕种都是妇女和老人,收成的粮食,几乎都被酷吏豪夺。经商的门前不见人客只有乞儿,打铁造兵器的日以继夜,累死饿死不知多少人。
人民苦不堪言,百姓民不聊生。
在东北方向,原有一偏僻朱云小国,应乾坤滋养万物,沃野千里,物产丰饶。明君以宽容厚民,姑息绝战争,重田商、力致生产,发展经济,天见犹爱,又使风调雨顺,祥云护都,逐国富兵强。
曾有归林得道隐士下山,代天传法旨:今天下大乱,战争四起,死伤无数,天怒人怨,阴阳失调。念朱云国国主圣明。命其执天命调兵遣将,择吉日吉时出兵大统天下。
国王顺天命择吉日吉时出兵,号正义之师,宣扬使命:诛杀暴君,平狼烟战火,解放大苦大难,一统天下。
征战奉“三不杀”,降者不杀,百姓不杀,忠贤良将不杀。很快便民心聚向,军心所聚,甚至君王亦然。聚一切渴望和平之心。
正义之师占天时地利人和,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节节胜利。到后期,兵伐之处,投降居多,黎民争先抢出城门迎接。
终在征战的第八年春天,一统天下,尊朱云国国王为帝。
国王听取百官贤臣,百废弊端,秩序重组,以朱云国为帝都为中心为一周,将天下划分十周,周下分苑,苑下立县。设常科制(考文)选学识之士作臣,武科制挑护国卫,都察院监督百官,察民院体恤民情、放粮赈灾。
国王勤政爱民,为安民心,改朝代为正云国,解盔甲瓦血刃,放马归林,大赦天下,减税三年,养精畜锐。
后世继承大统子孙,秉承祖先遗训,温恭俭治国,勤勉辛劳,体量民间疾苦。人民安居乐业,逐渐国家繁华似锦,风雅儒林,歌舞升平,俨然一片盛世。
惜正云国国度面面俱好,独留一条灭国祖规。那就是官位不得传后代,而王室宗亲贵为帝根,爵王、喉王、伯王享受的礼遇百年如一日,并且可以世袭。
这条规定开国时并没有毛病,斗转星移,十世过后,弊端终成大患。世袭一代传下一代,后世的王喉伯爵高达四百多个,这些王亲贵族,仗着祖上楣光,不学无术,整日惹事生非,欺压百姓,却拿着比一国之相、镇疆防守的元帅还要丰厚的俸禄,实乃国之一大毒瘤。
王朝不堪重负,年年增加赋税,田税尽了加盐税,加完盐税加秩税。陆道设关卡,水往设水关,进城出城,这些都要交税。一旦地方天灾人祸,国库空虚,无力赈灾慈善,只能通过“捐纳”——卖官来筹款。
只是那些“捐纳”的官员,岂有真才实学?通通都是酒囊饭袋,一心只想在百姓身上,捞回油水。
整个朝堂乌烟瘴气。
正云国最后一位帝王乃是一位平庸之人,他不听众臣的提议,不敢废“世袭”制,打压宗亲。没有治国的才能又不重贤臣,却爱独揽大权,一国之相形同虚设,都尉卫大将军没有军队,军权都交在帝王手中。
各种祸端层出不穷,使个王朝就变得很危险。在内,臣民怨声四起,起义之师蠢蠢欲动。在外,一旦有外敌入侵,正云国将不堪一击,国人皆为奴隶。
与其等兵变再交战,无数家破人亡才换来正轨,有大臣提出:不如斗正乾坤,拨乱反正。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反正君王无道,朝政腐败,我们暗地推选义主,逼王退位让贤。
宰相和尉卫、一干重臣思前想后都同意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推谁作“义主”?
有人提议,待藩院的玄征有帝气。
玄征来自遥远荒凉的南夷之地,一心来正云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好回故乡带动发展。
不久后,不少江湖术士传出谣言:正云国被妖孽缠身,要毁人间正道。
又有巷中道士言:救世主脚踏七星已现红尘,此人正气凛然仍太上老君座下弟子,奉师命下凡,诛妖邪,解救万民于水深火热。
帝王闻得此事,正想彻查辟谣,被尉卫大将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获,挟天子以改天下,宰相递过退位让贤书,正云国正式改为理玄国,由外族玄征接任大统。
正云国早失人心,底层百姓才不管谁人作帝王,谁人当家作主,百姓在乎的是社会秩序是否井然有条,吃得饱,穿得暖,阖家幸福,仅仅而已。
玄征头戴皇冠,身着五爪金龙王袍登机当天,老宰相领全民跪拜前,道:今君德才兼并,奉君为主,望君勤政爱民,执天意为之。君若贤、温、良、恭,将每分百姓的血汗钱都建设在国家,不使外流,我等誓死效忠,我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言罢,九龙大殿下,浩浩荡荡跪倒一片。
理玄国一世,宰相废除“世袭”制……没错,是宰相废除的。改为“降袭制”,既保留爵、喉、伯王爷职位,但继承的位子会一代辈低于一辈,直至平民,而且王爵地位权利大大削弱,并且继承的贝勒必须要忠于朝堂,有所作为,品良守孝,否则就没有资格承继。
理玄国二世,玄境在位二十六年,除了勤政,花毕生精力收归权力,终在晚年扳倒一干“妄”臣,让往后子孙拥有真正属于帝王政治上的抉择和生杀大权。
玄境驾崩,传于七子玄立霄。
(咱们的故事就是由理玄国三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