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第1章 当代背景
90年代初,人民公社,农民还没有自己的土地,吃的是大锅饭,靠的是记工分。祖父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可谓兄弟姐妹齐全了,那时候是个好家庭,人多不受气啊。祖父三兄弟,排行老二。三弟,也就是我三爷爷,靠我爷爷当老师的工资在市里上中学,后来就去当兵了。我大爷爷(爷爷的哥哥),十几年前,当时14岁因为没饭吃的时候跟着我小姑奶奶去翻地瓜,背着螺头,在他姑姑(也就是我老姑奶奶)家里窝棚里睡觉,白天就去找地瓜,那时候或许是太缺粮了,我大爷爷和我小姑奶奶在他亲姑姑家里只能用个破碗吃东西,还只是清汤寡水。白天翻了些许地瓜,碰到个不要脸的,抢了地瓜的篮子就走了,大爷爷当场就昏厥的,从此落了个出疯(治不好类似癫痫那种)的毛病。到后来,花了几个钱买了个我大奶奶,生了两个女儿。
后来,有我妈了,我大姐3岁了,二姐比我大一岁因为计划生育给我外婆养着。那时候有自行车的就算富贵人家了。听我奶奶说,我爷爷当老师工资2毛多,还供我三爷爷上学。农村,大家都知道,一个村基本没几个姓,单门独姓就得挨欺负,这也就是为什么生那么多了,还生,以至于到后来养活不了,送人了。前面也说了,我那大奶奶花钱买来的。那年代娶不起媳妇儿的咋弄呢,掏几个钱儿,买呗。从哪来的女的呢,基本都是四川那边,有家里人养活不了,卖的,也有偷来的抢来的,大山里,消息也不灵通,那时候人贩子也还算仁义,搁现代来说,这就是个中介费而已。碰到人性好点的,还跟她们商量着,这家中不中,这儿的地行不行,愿意的留着,不愿意的下个地儿。所以,到后来,还有抢的,十里八乡的,村儿连着村儿,俩光棍都想要,可不就得抢。
93年,爷爷去世了,这无疑对这个家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我爸当时22岁,二叔16岁,三叔14岁在上初中,正值叛逆期,不久就不在上学了。爷爷的去世,使的这个普通的家庭失去了主要劳动力。没办法,少的少,小的小,还得干活挣公分呢。这样子,我二婶娶进了家,不图别的,就图多个人能干活。即使是这样,到了年底,还欠公家好几十块的公粮。听我奶奶讲,我老奶奶(跟着我大爷爷过)那边到年底余下40多块钱的余粮,但从来没帮衬过我家。同年腊月,我出生了,家里人常说:爷爷生前总想要个带把儿的。我的出生也给这个家带来了些许安慰吧。第二年,老家(我奶奶和三叔住的院子)隔壁院子的大娘给我三叔说了媳妇(大娘的侄女),就有了我三婶。二婶能干,本想着三婶高高大大(也就1米6)的,体格却不咋地,好比那红楼梦的林妹妹。之所以娶我三婶,同意这门婚事,是因为我三婶的父亲讲理,人性好。那时候李大爷和李大娘经常干仗,李大爷脾气古怪,一墙之隔,想听不到都没法子,我三婶的父亲(姥爷)从来是劝和不劝离。故此,奶奶对他家印象也不错,就同意了。后来,那个宅院也卖给了我家,也为我家那点事业的起步奠定了点基础。那一年,我二婶家添了个妹子(我俩差三个月,从来没打过架)。到后来,公社取消了,家里分了20亩地(三块地,不同地方,地也不好),家里也没少卖力气。日子过的也还可以。爷爷奶奶好强,爷爷还是做老师的,闯过关东,跑过山西,也算见过世面。很多时候都在想,若是爷爷还活着的话,我家应该会更富有吧。奶奶做事情周到,心思缜密些,像极了那大宅门里的二奶奶,却还是差点魄力,思想陈旧,我家生意的落寞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奶奶守着仨儿子,不容易。俗话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所以,我们几个孩子都说奶奶扣。
后来,我们镇上的政府扶持搞了个市场,做什么呢,做轴承。不是搞工厂,而是买、卖。那些机器换下来的修修,坏钢球的换下,这样慢慢,成立了个落套市。资源匮乏丫,也没有什么工厂,没钢球咋弄?找代替品呗,像那土坷垃,磨磨棱角,装上去,扣上密封圈,也看不到。小轴承缺钢球怎么办?黄豆,绿豆,都是球体,放到里面。后来还有了笑话:xx打电话说.yy你家的轴承发芽了。也是个笑话,也确实是这样的情况。这样就算过分了吗?没有,这都不算啥。搞那种要的多的,用木箱子装的,验货的时候都是货,不管里面是豆还是土坷垃,起码它转呐。这个放什么冒充呢,全他妈的砖头啊,碎石头,你说坑人不。干这坏良心的也只是少数,但一粒屎就能坏了一锅汤啊。我们这落了个臭名声。即使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是屹立在轴承界的一颗明星。我家呢,弄了几台车床,搞加工,不是自动的,尺寸都是靠经验积累的。有车床的也少,技术好,所以回头客也多。也为以后的实业奠定了基础吧。还有了拖拉机。车床是父亲他们弄,母亲和婶子就刷轴承,也买不起清洗的设备,也没有卖的。就放个大盆,倒上煤油,把轴承里面的脏东西,杂物清洗掉。一个轴承刷好是1分钱。没日没夜的刷。因为我奶奶好强,做了榜样,做事周到,想的周全,别看平常总算计,但在大事上花钱决不含糊,邻里之间关系处理得当,也使的母亲妯娌三人很少吵过架。也没闹过分家,一直吃喝在一块。齐心协力过好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