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坦然真切 发自肺腑的人生独白(译本序)

刘荣跃

人生是需要思考的。每个人无不对人生作这样那样的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变得更加成熟,生活才有可能日趋完美。而社会也是在人们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进步着,完善着。没有思考的生活一定是苍白无趣的。人是富有理智、充满灵性的高级动物,怎么会没有思考呢?所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思考方式、程度与结果等有别而已。我们每个人对于人生必然都有自己的认知与解读。不过,看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尤其看看那些在这方面给世人留下优秀之作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的确不无益处。

《四季随笔》正是一部思考人生的书。我们从中不难读到许多颇有价值的东西,发现很多亮点——这也是我在翻译过程中所切身感受到的。自己翻译过的书也算不少了,能把这部作品译介给读者是我的莫大荣幸。这既由于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又因为笔者相信拙译存在的价值(后面对此将有所提及)。我的翻译是有选择性的,不是只要能出版的书都翻译。人生短暂,应该把宝贵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刀刃上,用到自己喜爱的作品上。而本书,便是我所喜爱的作品之一,也是我的翻译体系和计划中的一个环节吧。

如前所说,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书。但作者的思考很特别,与很多人的都不同。而这也形成了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像我们许多人一样,作者在他的人生途中艰难地工作过,拼搏过,挣扎过。他吃过无数的苦头,遇到过太多的挫折,经历过许多的世面。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经济条件忽然得到改善,使他得以过上悠然自在的日子,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发愁。在这个时候他脱身于社会之外,独居一处,于一年的春、夏、秋、冬里,对人生作方方面面的思考。他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用旁观者的眼光来观察社会,观察自己所走过的一生。所以他观察、思考的角度是颇为特别的,不受生计、环境等因素影响。他因此非常超脱,非常洒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出了这本“只为了满足自我”的书。由于只为了满足自我,让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趣味——比如像作者以前写的小说那样――所以他便能无所顾忌地说出真心之话,发出肺腑之言了。此书的可贵正是在于它讲出了作者心中的真话,而不在于讲出了多少合理合情的事,尽管其中包含不少真知灼见。

我们都知道说真话不易,生活在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在说话表达意见时往往会顾忌这顾忌那。所以真话就显示出了它的珍贵。本作品正是一部讲真话的书。书中的某些观点看法不一定正确——其实世上任何人的观点看法都不可能完全正确——但全都是作者的肺腑之言,坦然而真切。作者写下这些话时,毫无顾忌,因为他只是为了满足自我。本书原名为《亨利·赖克罗夫特日记》,既然是日记,就很带有私人性。“纯真”恐怕是此书的最大特点,我们从中可以更加深入、真切、全面地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多地了解到他所处的那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基调是灰暗的,悲愁的。这是因为作者不仅亲眼看到,自己也深深体验到,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必须付出多么巨大的艰辛!此种情况这位十九世纪的作家写得极为深刻,他再一次道出了一个确定无疑的真理。既然是真理,必然就具有永恒性——在读着这本书的同时,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看今天的社会,不同样如此吗?为了生存,每个人都必须有很大的付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生活难啊!”人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真是一个可悲的、残酷的现实。人生一辈子,应该过得轻松快乐才是,但如果你的物质条件没有达到一定水准,你永远也轻松快乐不起来。要想真正过上幸福美满、潇洒自由的生活,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在他年轻时没有做到,整天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吃尽了苦头。他对此充满感慨,在终于跳出了那个为生存而操劳的大漩涡后,还对那样的生活心有余悸,耿耿于怀。生存,生存,人为什么仅仅为了生存都如此艰难呢?这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思考,或者说是笔者从中不断得到的思考。其实这个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或面临过的生存问题,绝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因为这个问题实在太普遍、太重大了,谁也逃避不了它,谁都要面对它,谁都要过这一关。只有在你觉得不为生存发愁的时候,没有生存压力的时候,你才会真正过得轻松自在,从而也才会真正享受到这“美好的人生”!我们不无遗憾和同情地看到,世上有不少人一辈子都“不得不”为生存辛苦地操劳,否则生活就会出现问题。我们多么希望天底下的人都能过得轻松快乐啊!于是我理解了作者的悲观情绪,理解了他的愁闷与哀伤。无论如何,他的种种情绪与忧愁都是非常真实的,它们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从中更多地看到一些积极的、有益的东西。作者不是要让我们看到生活令人可悲的一面,他只是在毫无掩饰地袒露自己的心扉,真切地表露自己的心迹,痛痛快快地把想说的真话向自己倾诉。他主观上并没有想到要告诉人们什么,只是我们可以从他这本内心的独白中,更多地看到人生,了解人生——这必然是有好处的。其实无论什么事,别人怎么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自己有怎样的态度决定着自己有怎样的人生,不是吗?

阅读本书,我们还可以对英国的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作者经过多年的拼搏和挣扎后,冷静地对它作了各个方面的思考,涉及到生计,书籍,艺术,战争,英国人,英国的政体,贵族,人与宇宙万物,科技,农耕,关于生与死,食物,等等,真可谓包罗万象,堪称英国社会的小百科。作者的思考是自由的,无边无际的。我们仿佛随着他的思绪,深入到他所处的社会。我们仿佛从那样的社会中,又看到与自己这个社会的一些相似之处。于是我们对社会和人生有了更多的解读。作者对有些问题看得深刻,比如科技的负面影响问题。他在书中指出:“我憎恨和害怕‘科学’,因为我深信在未来很久(如果不是永远),它将成为人类冷酷无情的敌人。我看见它将生活中的一切质朴与优雅和世上的一切美丽破坏。我看见它在文明的面具下恢复着野蛮。我看见它使人的头脑变得黑暗,内心变得冷酷。我看见它给一个时代带来了广泛巨大的冲突……。”乍一看这似乎很可怕,耸人听闻,但仔细想想,难道情况不是如此?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结果必定会相当严重。我们完全可以把作者的话看成是他向人们敲响的警钟。科学本来应该造福于人类,但无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它也带来了灾难。比如核武器的问题,已经日趋严重,甚至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还有克隆人的问题,也严峻地摆在世界的面前。正好前不久笔者在国家图书馆听了一场演讲,谈的就是科学给现代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使我对此有了更多的思考。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过多地、超前地进行科技开发,必将造成不幸的后果,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

作者一方面在悲愁中回忆过去,另一方面又热情地抒发着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的满足,使我们看到人生光彩的一面。人生本来就是多面性的,绝不是单调的。这时作者便从对大自然的抒发中,流露出他的喜悦之情来。他的文笔是很美的,让读者从中分享到他内心的快乐。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既然把本书分成四季来写,必然少不了对大自然的描写,对美丽景色的赞颂。这里我们不妨先对此“领略”一下吧,为随后的尽情欣赏作一铺垫:“在这个炎热的天气里,我有时喜欢于强烈的阳光中漫步。我们这个岛国的太阳从来就不热得无法忍受,它在盛夏的狂欢中有一种壮美,令人喜悦。但在街道上却是难受的;即便在那儿,凡是看见了阳光的人,天空的光彩也无不给各种普通的或丑陋的东西增添美丽。我记得曾在八月里有一个公假日,出于什么原因我全程步行穿过伦敦,意外地享受着一条条大街上荒无人迹的奇特景象,并随即为感受到某种美而惊讶——只见在街上那普通的狭长景色中,在暗淡的建筑中,有一种我从不曾知道的妩媚。那些深长清晰的影子,夏日里只有几天才能见到,它们本身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落到没有人的大路上时更是如此……”那情景,不是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吗?

作者乔治·吉辛(1857-1903)是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他曾在德国学习哲学。他的主要小说有《民众》、《新穷士街》和《在流放中诞生》。贫穷对于人的腐蚀作用常是吉辛小说的主题。他的散文名作即是这本《四季随笔》,叙述其醉心于书籍、自然景色与回忆往事的生活,通篇流露出对幽然恬静生活的赞美。吉辛穷困的一生,他对文学名著的爱好和追求,对大自然和恬静生活的向往,在书中均有充分反映。此书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是英国文学中小品文珍品。

吉辛很看重他的这本书,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一部作品。他为此酝酿了近十年,写了两年多,并预料“在我其他无益的作品随着我无益的生命逝去时,这部作品多半还会留存。”评论家们也如此认为,说他的小说无法使他进入第一流作家的行列,但《四季随笔》却可以使他跻身于最好的作家当中。本书必将同《蒙田随笔》、《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和《见闻札记》等一样,长久地流传下去,原因已如上所说。不过,据笔者查到的不完全材料看,本书在国内的译介还不算多,不像有的名著已有很多译本。因此四川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是很有意义的,虽不能说填补了空白,至少也可以说在对吉辛的译介上弥补了不足。而笔者能成为该书的译者,自然也感到荣幸。

在翻译上,为了更加准确可靠,笔者在一些词句的理解上参考了李雯野前辈的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作为后译本,自然具有受惠于前译本的优势,这也是严肃认真的后译本有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对个别词句的理解从前译本中得到核实、确认或纠正外,书中涉及到的少数拉丁文和德文的翻译也采用了李译本的译文,这在注释中已说明。不过,除此之外,译文的行文方式与风格却完全是自己的,并且通过对比,笔者也看到拙译有自己的个性。个人觉得李译本总体译得比较直一些,难免有时理解起来比较吃力。举两个例子。原文一:“I have always wished to spend some part of the Sunday quiet with books.”李译:“我总愿将星期日的安静用一部分在有些书上。”拙译:“我总希望在星期天的部分宁静时光里与书相伴。”原文二:“Such powerful agencies of change have been at work during the last thirty years.”李译:“在过去三十年中,有力的变迁的媒介在活动着。”拙译:“近三十年来变革的力量一直起着强大的作用。”尤其是第二个例句,由于译得太直而造成理解困难。“agencies”除了指“媒介”外,还指“力量,作用”等。不难看出,这句话李译基本上是按照原文硬译过来的,而此种情况在李译本中带有普遍性。一方面拙译在某些地方的理解上和拉丁文、德文的翻译上受惠于李译,笔者为此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我又看到李译较直的问题,为了加以探讨,在此略为提及。这不会是对前辈的不敬吧?实事求是地探讨学问,追求真理,这样的精神是应该提倡的。

尽管如此,拙译本中也必然存在某些错误和不足。人的知识水平毕竟有限。在本书中,有的涉及思想意识问题的词句本身在理解上就不那么容易,因而翻译起来自然难度要大一些。笔者虽尽了努力,但并非对所有地方都满意了。诚恳希望广大读者、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不断完善。

2009年7月

于北京东燕郊

品牌:今古传奇
译者:刘荣跃
上架时间:2018-12-20 18:04:20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今古传奇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