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版无广】后记 更新时间:2019-11-18 16:19:09
- 参考文献
- 小结
- 第六节 30年来辽宁工业布局结构及其变化
- 第五节 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 第四节 企业技术结构
-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市场结构)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部门结构的演进与调整
- 第一节 1978年迄今辽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 第十七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由衰退步入初步振兴的历程
- 小结
- 第五节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及非国有工业的发展
-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概况
-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第二节 2002~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
- 第一节 辽宁工业发展的背景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
- 第十六章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工业经济初步振兴
- 小结
- 第四节 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开展国企“三年改革脱困”
- 第二节 “八五”至“九五”期间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双轨制阶段的发展方针
- 第十五章 双轨制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反衰退抗争
- 第六节 1985~1991年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
- 第五节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与“东北现象”显现
-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三节 1985~1991年辽宁工业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
- 第二节 辽宁启动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
- 第一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取向改革目标
-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与“东北现象”显现
- 第四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 第三节 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的恢复与调整
- 第一节 中共辽宁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
- 第十三章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试行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工业体制改革
- 第四篇 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中走向振兴(1978~2010年)
-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辽宁工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再探索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辽宁主要工业行业的发展
- 第二节 辽宁工业发展过程与结构变化
- 第一节 辽宁“三五”“四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辽宁工业
- 第六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发展成就与经验
- 第五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四节 调整时期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
- 第三节 辽宁工业重点行业的调整
- 第二节 辽宁工业在调整中的总体发展情况
-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
- 第十一章 调整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 第五节 工业生产建设成就与“大跃进”的教训
- 第四节 以“鞍钢宪法”为标志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 第三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首次探索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
-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指导思想
- 第十章 “大跃进”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 第六节 “一五”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五节 老工业基地形成时期的辽宁工业结构特征
- 第四节 “一五”计划时期辽宁工业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高度集中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
-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第九章 “过渡”时期辽宁工业的改造及发展
- 第六节 对恢复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建设的几点认识
- 第五节 恢复时期辽宁工业的建设与发展
-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与改造
- 第三节 辽宁工业的恢复与国营经济的建立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纲领
- 第八章 “三年恢复”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 第三篇 辽宁工业化的大发展与波折(1949~1977年)
- 小结
- 第三节 解放区经济恢复
- 第二节 国民党接收后的辽宁工业
- 第一节 苏军对东北日资工矿业的拆迁
- 第七章 苏军的强拆与国共两党战争形势下的辽宁工业
- 第三节 机械工业军工化
- 第二节 对能源和基础原料的空前掠夺
- 第一节 第二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实施《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
- 第六章 全面经济统制下的疯狂掠夺与殖民工业经济崩溃
- 小结
- 第五节 劳动统制进一步加强与工人的反抗斗争
- 第四节 “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使命
- 第三节 民族轻工业的凋敝与日资垄断的形成
-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军国主义的经济统制
- 第一节 第一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其实质
- 第五章 殖民地工业经济体制与畸形工业结构
- 小结
- 第四节 “满铁”对东北经济的操纵
- 第三节 建立特殊会社体制管理工业
- 第二节 设立经济统制决策机构推行经济统制体制
- 第一节 日本军国主义对辽宁工业企业的掠夺
- 第四章 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重化工业“超前”发展
- 第二篇 工业化初期畸形发展的工业经济(1932~1949年)
- 小结
- 第四节 工人队伍的形成与生产环境
- 第三节 机械与军工产业的初步发展
- 第二节 率先发展的轻纺工业
- 第一节 辽宁近代官办矿业的兴起
- 第三章 辽宁民族工业的兴起
- 第四节 辽宁工业发端与外国资本进入
- 第三节 营口开港及辽宁最初的进出口贸易
- 第二节 轻工业的早期发展
- 第一节 辽宁近现代矿冶产业的出现
- 第二章 辽宁近代工业的发端
- 第三节 辽金至清前期辽宁的手工业
- 第二节 远古至隋唐时期辽宁手工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区域环境和行政历史沿革
- 第一章 辽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与手工业基础
- 第一篇 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过程中初兴的辽宁工业(1840~1931年)
- 绪论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作者简介
- 版权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 绪论
- 第一篇 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过程中初兴的辽宁工业(1840~1931年)
- 第一章 辽宁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区域环境与手工业基础
- 第一节 区域环境和行政历史沿革
- 第二节 远古至隋唐时期辽宁手工业的发展
- 第三节 辽金至清前期辽宁的手工业
- 第二章 辽宁近代工业的发端
- 第一节 辽宁近现代矿冶产业的出现
- 第二节 轻工业的早期发展
- 第三节 营口开港及辽宁最初的进出口贸易
- 第四节 辽宁工业发端与外国资本进入
- 第三章 辽宁民族工业的兴起
- 第一节 辽宁近代官办矿业的兴起
- 第二节 率先发展的轻纺工业
- 第三节 机械与军工产业的初步发展
- 第四节 工人队伍的形成与生产环境
- 小结
- 第二篇 工业化初期畸形发展的工业经济(1932~1949年)
- 第四章 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重化工业“超前”发展
- 第一节 日本军国主义对辽宁工业企业的掠夺
- 第二节 设立经济统制决策机构推行经济统制体制
- 第三节 建立特殊会社体制管理工业
- 第四节 “满铁”对东北经济的操纵
- 小结
- 第五章 殖民地工业经济体制与畸形工业结构
- 第一节 第一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其实质
-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军国主义的经济统制
- 第三节 民族轻工业的凋敝与日资垄断的形成
- 第四节 “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使命
- 第五节 劳动统制进一步加强与工人的反抗斗争
- 小结
- 第六章 全面经济统制下的疯狂掠夺与殖民工业经济崩溃
- 第一节 第二次《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和实施《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
- 第二节 对能源和基础原料的空前掠夺
- 第三节 机械工业军工化
- 第七章 苏军的强拆与国共两党战争形势下的辽宁工业
- 第一节 苏军对东北日资工矿业的拆迁
- 第二节 国民党接收后的辽宁工业
- 第三节 解放区经济恢复
- 小结
- 第三篇 辽宁工业化的大发展与波折(1949~1977年)
- 第八章 “三年恢复”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纲领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 第三节 辽宁工业的恢复与国营经济的建立
- 第四节 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生产的恢复与改造
- 第五节 恢复时期辽宁工业的建设与发展
- 第六节 对恢复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建设的几点认识
- 第九章 “过渡”时期辽宁工业的改造及发展
-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第二节 对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的改造
- 第三节 “一五”计划与高度集中的工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形成
- 第四节 “一五”计划时期辽宁工业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 第五节 老工业基地形成时期的辽宁工业结构特征
- 第六节 “一五”时期辽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十章 “大跃进”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 第一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指导思想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
- 第三节 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首次探索
- 第四节 以“鞍钢宪法”为标志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 第五节 工业生产建设成就与“大跃进”的教训
- 第十一章 调整时期的辽宁工业经济
- 第一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
- 第二节 辽宁工业在调整中的总体发展情况
- 第三节 辽宁工业重点行业的调整
- 第四节 调整时期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化
- 第五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
- 第六节 调整时期辽宁工业发展成就与经验
-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辽宁工业
- 第一节 辽宁“三五”“四五”时期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 第二节 辽宁工业发展过程与结构变化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辽宁主要工业行业的发展
-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再探索
-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辽宁工业发展的成就与问题
- 第四篇 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中走向振兴(1978~2010年)
- 第十三章 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 试行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工业体制改革
- 第一节 中共辽宁省委第五次代表大会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生产的恢复与调整
- 第三节 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四节 工业生产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 第十四章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与“东北现象”显现
- 第一节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取向改革目标
- 第二节 辽宁启动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制订第七个五年计划
- 第三节 1985~1991年辽宁工业经济运行与发展态势
-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五节 工业经济效益下滑与“东北现象”显现
- 第六节 1985~1991年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评价
- 第十五章 双轨制条件下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反衰退抗争
-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与双轨制阶段的发展方针
- 第二节 “八五”至“九五”期间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
- 第三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开展国企“三年改革脱困”
- 第四节 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 小结
- 第十六章 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辽宁工业经济初步振兴
- 第一节 辽宁工业发展的背景及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
- 第二节 2002~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及特点
-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第四节 辽宁工业经济结构概况
- 第五节 经济结构调整中国有及非国有工业的发展
- 小结
- 第十七章 辽宁老工业基地由衰退步入初步振兴的历程
- 第一节 1978年迄今辽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 第二节 辽宁工业经济部门结构的演进与调整
- 第三节 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市场结构)
- 第四节 企业技术结构
- 第五节 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 第六节 30年来辽宁工业布局结构及其变化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正版无广】后记 更新时间:2019-11-18 16: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