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6评论第1章 修我矛戈
西厢房里。
高顺的面前摆了一张六石强弓、一套野猪皮制的皮盔皮甲皮靴、一把像匕首的小戟、一把五尺多长的环首铁刀和两个装满长箭的箭壶。这些武器,除了二十多斤重的环首铁刀,其他的都是高顺自制的装备。
东汉帝国,亭卒和乡卒都不是国家正式武力,相当于后世的联防队员,要自备武器和干粮参加捕捉匪盗的战斗。当然,这样的身份也能获得一些税赋的减免。
这年头的亭卒和乡卒战斗力很强悍,维护着大汉帝国的统治。比如说,魏武帝曹操就被负责治安的亭长缉拿过,被旧识陈宫私下释放才得以幸免。
一念至此,高顺没妄自菲薄,穿上盔甲和皮靴,背上箭壶和强弓,佩戴好小戟,提着环首铁刀走出厢房。心想:“不知道我是不是那个名满天下的高顺,凭我两世的见识和武力值也不会比他差!”
“咴咴…”这时,一阵阵的马嘶声传来。少顷后,二弟高原和小妹高嬛儿牵着两匹黄骠马走进了天井院落。
两匹黄骠马一老一小,都驮着高高的青草垛。老马超过了十七岁是匹驽马,高顺家的私产;小马五岁多已经成年,是要上缴官府的赋税。
“大兄!有战事吗?难怪族长在召集壮丁,戒严村落!”见高顺一身戎装,二弟高原一边搬下马背上的青草,一边说话。他面相清秀不似高顺,身高已经超过了七尺,目光炙热。
十岁的高嬛儿面容姣好和高原很像,焦虑的目光看着高顺,柔声道:“大兄,你要小心点!”由于参加劳作,她肤色微黑长发有些枯干,帮着高原卸下草垛,不时的看上高顺一眼。
“呜呜!阿母……”这时间,一阵阵的小儿啼哭声从院落外面飘来。
高庄人已经乱成了一团,一片兵荒马乱的景象:妇人们在呼唤自家的小孩,夺下小儿们胯下的小马驹;壮年的男丁在披甲挎弓响应伍长召唤。这一切都是东汉帝国边境三州常有的场景,高顺听声音都能想象出来。
“二郎!我走后你要紧闭院门,保护好小妹和阿母!”高顺收回思绪走到高原的身前,目光严肃,郑重的嘱咐高原。
记忆中,高顺这一世的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和他上一世的性格相差不多。这样的性格,成名后世人会赞叹——喜怒不形于色;若没成名,定会用“不合于群”来形容。
高原和边境的少年一样,目光中含着渴望战斗的激情,郑重的点了点头,“大兄!你今天骑‘大黄’,还是用‘阿大’?”
‘大黄’是老黄骠马,已经年老速度和体力不堪一战。‘阿大’是五岁多的小黄骠马,却是官府的财物。“生在乱世,活着才是最重要的!”高顺如是想。
他沉吟了片刻,拾起小黄骠马的缰绳,“二郎,今天骑‘阿大’吧!大兄走后,你虽不用参加村里的丁卒队伍,也要衣不卸甲枕戈待旦,严防匪贼来袭!”说话间,高顺理了理高原有些歪斜的衣襟。
“大郎!你先吃几口炒栗米,饿着肚子没力气!”这时,魏氏拿着一个麻布袋和一个装满凉开水的水囊走来。她关切的看着高顺,吩咐高原,“二郎!替你大兄备马,再准备点马食精料。”
高顺没有违逆魏氏的吩咐,在家人关切的目光下吃饱喝足。仔细交代了一番,他才放心牵着‘阿大’走出家门。
‘阿大’和高顺很熟,驮着一袋黑豆、一袋炒栗米、一个皮水囊和一把环首铁刀。它有些兴奋,长长的尾巴乱甩,不时间的伸出舌头舔一下高顺的手臂。
高顺为了节省马力,选择和战马一起步行,沿着绵水河西进。绵水又名石桐水,源自界山,蜿蜒曲折一路向西,在界休县境内和汾水交汇合流。绵水河不宽却清澈见底,微风掠拂下,波光粼粼耀眼无匹。
前行了四里左右,柳亭的亭舍隐隐在望已是不远。三丈多宽的官道横在了不远处,由南往北通向北方的界休县城。高顺也不着急,不紧不慢的牵着‘阿大’前行,好让它恢复些体力。
“哒哒哒!”这时,一个年青的骑士骑着一匹青骢马高速驰来。他策马扬鞭,身高七尺九寸很是雄壮。“大兄!所有亭卒都来了,就缺你一人!”青年骑士大声呼唤高顺。
这位青年骑士名叫宋宪,和高顺同年,比他小了几个月。宋宪是界休县高门大族宋氏的破落户出身,父母早亡,依附嫁到魏村的姐姐而活。
宋宪、魏续和高顺是关系比较铁的乡党伴当,都是目不识丁的边境鄙民。他们三人都是骁勇善战、弓马娴熟的亭卒,在西桐乡大名鼎鼎。一念至此,高顺愈发确定——他便是那个威震天下的陷阵将高顺了。
“这一世我要走自己的路,不能效仿介子推为三姓家奴吕奉先卖命!”看着飞奔而来的宋宪,高顺如是想。
高顺不通历史,三国演义的电视剧倒是看了四五遍,有央视版的、凯歌版的等等。他不知道宋宪和魏续为何背叛吕布,知道结果的他也不会选择为吕布效命。或许,他还有更好的选择。谁能规划他的前程?世家高门也不行!
“吁……哈哈哈,大兄!还是你厉害,不紧不慢的步行。魏亭长气极,众人正等着你!”宋宪勒住青骢马,坐在马背上扶额大笑。
高顺闻言,按照记忆中的习惯,不苟言笑的说:“宋三郎!我换了一匹小马‘阿大’,恐马力不足不敢驰骋!”言罢后,他依旧是不紧不慢的步行,面色不变,无言无笑。
宋宪见此,也从青骢马上跃下,牵着马儿和高顺一起朝柳亭亭舍走去。时间不久,二人来到了柳亭亭舍的门前空地。空地上,已站满了柳亭的亭卒骑士,有一百二十五人之多。
见高顺和宋宪走来排到队伍的最后面,鬓发花白、年近四十的魏亭长干咳了几下,道:“二三子!自四月始,鲜卑奴就已寇边,如今已经击破西河的匈奴人。敌寇已至,我们柳亭要出一队骑卒御敌!”
说话间,魏亭长的目光越过众人,落在了高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