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书友吧

第1章 茶棚

明朝,万历三十一年,腊月初三,应天府。

夜半,厚厚的云层遮挡住夜空中所有的光线,深深的黑暗笼罩着整个应天府。

应天府府衙的后院,有间门窗紧闭的房屋依旧亮着弱光。

房间内,府尹熊维学踱着步来回不停的走动。烛火被他的身形带动着飘忽不定,但摇曳的烛光又将他的影子拉扯的如同一个张牙舞爪的怪物,紧紧的黏在他的脚下。

熊维学约莫五十来岁,他的样貌有些奇特,巨大鹰钩鼻上一双阴鸷的眼睛,右眼下方有一道疤痕,更添了几分凶气。

房子中间的木桌上摆着一张摊开的信纸,纸上字数不多,但字体甚是潦草,似乎是在极为匆忙下写出的。

字迹虽不甚工整,但文字结尾处的那章飞凤印,却盖的分外清晰。锐利的血红凤翅似乎想挣脱束缚破纸而出。

次日,阴云低沉。寒风呼啸,肆意宣泄着其无穷的精力。它时而追逐着地面的尘土,搅起层层漩涡,时而又裹挟着沙石在空中起舞,厌倦后就将其抛向路旁的房屋,摔的一阵噼啪作响。

待尘土散去后,路旁一间简陋的茶棚里走出了一人,看其样子约莫三十多岁,正是此间茶棚的老板。

这间茶棚离应天府的沧波门不远,进此城门后,沿街再走一里左右就能寻到此处。

沧波门是外郭城十八座主城门之一,位于应天府的东南向。因其所处地方的水系发达,是粮食运往应天府的必经之地,所以取名沧波门。

寒冬腊月,早已过了运粮的时期,沧波门周遭死寂沉沉,街道上空无一人。

茶棚老板穿着单薄的棉衣裤,双手拢在袖中抱于胸前。他在棚前不停的来回走动,让早已冻僵的脚趾稍稍恢复些知觉。

寒风突的玩性大起,卷着尘土袭向茶棚。茶棚老板被飞尘迷的睁不开眼,他抬手挡住尘土,正准备进棚避一下。

这时,风中传来了一阵马蹄声。

茶棚老板眯眼循声望去,在一片灰蒙中,隐约见一人一骑往这边行来。

风势渐弱,茶棚老板驱散掉眼前的浮尘,看到一白衫男子骑着一白马已到了茶棚近前。

茶棚老板还没看清来人的面目,便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笑容,卑躬的欢迎此人进棚喝茶休息。

那人在茶棚前停了下来,翻身下马,将马匹栓在旁边的木桩上。

茶棚老板这才看清来客,此人约莫二十来岁,头上戴着四方平定巾,身上穿着白色的直裰长衫,一副书生模样,其肩还斜挎一个包裹。

书生的样貌比较普通,微胖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但一双明亮的黑眸却十分引人注目。

如此寒冷的天气,书生却身着单衣。他红润的面颊上没显出丝毫的冷意,似乎能隔绝所有的寒气。

茶棚老板赶紧将客人迎入棚内,用随身的抹布将一个长条椅擦拭干净,又将木桌表面的浮尘擦去。

书生坐上木椅,将包裹取下放在桌上,要了碗热茶和几样面点。

茶棚老板立马倒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香茶,接着又从灶台上的蒸笼里,拿出馒头花卷等几样面点放在茶碗旁。

茶棚老板上完茶点后就退到了棚口,望着空荡荡的街道,期盼着下一位客人的到来。

书生先喝了口热茶,又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细细的咀嚼了几下,夸赞道,这馒头做的好生地道,入口松软但嚼劲十足。

茶棚老板听后,连连感谢客人的夸奖。他说,小人在醉仙楼干了十多年的跑堂,也学会了些面食小点的制作。

书生问起茶棚老板的姓名。

茶棚老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

“小人贱姓琼,打小也没个正经名字,后来在醉仙楼打杂跑堂,大伙都唤我小二,所以我干脆将名字改为琼小二,公子唤我小二便可。”

书生笑着说道。

“你年纪比我大,我还是称呼你为小哥吧。小哥,你这个茶棚开了多少年,平日生意可好。”

琼小二叹口气,说道。

“这个茶棚开了近六年,但赚的钱也只够勉强讨活。每年只有运粮期那几个月的客人多些,其他时间就少有人来此喝茶。”

书生有些奇怪,问道。

“应天府当年可是国都,人口有百万之巨。现在虽改为陪都,但日常来往的人应该也不会少吧。”

琼小二看了看周围,有些欲言又止。犹豫了一下,他还是坐到书生旁边的一条长椅上,低声说道。

“公子应该不是本地人士,可能有所不知,这个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琼小二叹了口气,继续说道。

“记得我年幼时,父母都是农民,当时家里虽不富裕,但基本还是能吃饱穿暖的。”

“在我十岁那年,官府突然增加了各种税赋,数额比往年重了倍许。官府里面的那些大老爷,还想方设法的从我们身上搜刮钱财。”

“这样艰难的熬了几年,我父母就因为太过劳累而患上了恶疾。家里房产田产全部变卖,还是没能治好他们,随后都陆续离世了。后来,我跟着二叔在醉仙楼打杂跑堂,干了十多年也存了点积蓄,就开了这个茶棚。”

“二十年前的应天府确实很繁华,那时候能开个这样的茶棚,养家糊口还是轻轻松松的。但现在的应天府已经不比当年了,在各级官员的剥削下,百姓连活着都难,哪里还有闲钱出来喝茶。”

书生又问道,应天府怎的突然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可能是因为刚才说的有些上头,琼小二一下子也没了顾忌,他愤恨的骂道。

“这还不是因为二十年前太岳先生的离世。现在朝堂上只剩一群贪官污吏和酒囊饭袋。”

“这些无能的官吏,不但没能保住太岳先生多年的心血,反而还将他的功劳全部给剥夺了。”

“他们将太岳先生推行的法令全部推翻,重新实施起以前的政策。不光如此,他们还变本加厉的增加税赋来剥削百姓。应天府在这群贪官污吏的治理下,这二十年里变得死气沉沉。”

版权:起点中文网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