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浓于水之父母泪
最新章节
书友吧第1章 新生婴儿
1989年八月十八日,坐落在榆州怀县以南大约40公里外的林家洼村上空瓦蓝瓦蓝,只在远处点缀几朵白云。蓝天下,十几座高矮不一的梯田有意无意的汇聚出十数条曲直交错的沟壑,梯田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黄澄澄、绿油油、红彤彤的庄稼;一条石子与黄土混合的怀子公路在这座村庄的脊梁上穿插过去,将它一分为二;公路两旁从北到南稀稀落落居住二十余户人家,公路西翼通下去一条弯弯曲曲的拖拉机土路,直达西南方的低洼地带,此路上也有二十户村民。
这个村庄的地形北高南低,占地总面积3平方千米。其公路西翼通向西南方低洼地带的部分称下村,公路以北称后村,公路以南称前村。公路西翼250米处的老坟山脚下齐刷刷地排列八孔背朝东北,面向西南的青砖窑洞,窑洞外用胶土捣起一堵围墙,墙外便是公路畔通向下村的拖拉机土路。
这八孔窑是林子耀和林子正弟兄两家相继箍起的产业,其中东南方的四孔窑属于林子耀一家,西北方的四孔属于林子正一家。目前于皋镇中学教书的林子耀被调去了怀县第二中学任副校长,他全家都搬进了县城,大院里只住林子正一家。
这天,林子正的长子林青山由于妻子刘欣萍的预产期到了,他没敢出去放羊,一直在院前窑后干些零碎活儿,期等给她请医生。然而刘欣萍从早饭时分肚疼起,直到晚饭时分都没有想要分娩的感觉。
林子正在他窑洞内屋炕上放下碗筷,点着一支香烟,对他老婆赵美兰说:“青山家的这个时间都没有动静,今儿应该生不下了吧?”
赵美兰溜下炕沿,将一摞碗筷放进一口小铝锅里,说:“那孩子干活儿慢,生个娃娃都跟人家不一样,你说她不会有啥事吧?”
林子正刚刚从皋镇中学退学回来的二儿子林青海穿一件红背心,懒洋洋的躺在外屋炕上,说:“能有什么事?你们就别再咸吃萝卜淡操心了。”
于是林子正夫妇安抚好牲口,果真和二儿子林青海、小女儿林月华睡下了。
晚上9点17分,林青山正光着膀子爬在被窝里抽吸旱烟卷,忽然刘欣萍急神见鬼地喊道:“青山,不好了,我的羊水破了,你快点跑去叫人。”
林青山扔掉烟头,迅速穿好衣服,跑到父母门上呼道:“妈,快点起床,欣萍要生了。”
赵美兰急忙穿起衣服,来到大儿子窑里,一边在灶火上放火烧水,一边求神念佛祈祷。
林青山把弟弟撺起来,说:“青海,快到下村请接生婆大奶奶去。”
林青海抱怨地问:“你干吗不去请?”
林青山解释说:“我还要去顾坪村请医生。”
林青海不耐烦地说:“烦死了,就你家事多。”他勉为其难的拉了两只鞋,向下村走去。
林青山骑自行车赶到顾坪村,请来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顾养珍,医生和接生婆配合起来接生。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林青山呆在院中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焦急等待婴儿啼哭。
10点26分,这个让大家忙作一团的男婴终于出生了,可是他因难产憋过去了气,吓得医生、接生婆以及他的奶奶和母亲心惊肉跳,都说他活不过来了。不料经过医生一番人工呼吸竟让他奇迹的活了下来。不过他好像太累了,竟然不哭,表现的非常安静。
院儿里的林青山听说儿子出生了,母子平安,他心里非常激动。他推门进入窑洞里,俯身看了眼襁褓里的儿子,情不自禁地用他那只粗糙而又充满怜爱的右手轻轻抚摸了下他的嫩脸,抱起来摇了下,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妻子身边。
赵美兰惊魂未定,跑前跑后给儿媳妇熬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她留顾医生和接生婆吃饭,他们都说太晚了,执意不肯留下来。林青山打发走接生婆,又骑车送回了顾养珍。
次日,林子正看了眼孙子,回到自己屋里,翻开字典,给他取名为:林玉辉。示意是玉早晚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