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H
最新章节
书友吧第1章 漂泊
书从何说起呢?就从十月吧!金秋十月,人们还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都市达人利用这段假期逛街、购物、旅游、谈恋爱,勤劳、朴实的农民在丰收的季节中,,,,,,,。以后如果这书成名了,也可以写个前传或后传。
陈大伟来到临沂半年多了,对城市的生活节奏和人们的生活节奏有些熟悉、有所了解,他渐渐喜欢上这座城市,为自己是这个都市的医院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临沂从抗日战争时期的老沂蒙革命根据地到现在全国第二大物流城,彻底改变了模样,变得更具世界性、更加高雅,同时也更为野心勃勃。
陈大伟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怀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离开自己的亲人和热土来到繁华的都市,希望能再次有所成就。半年多了也没挣着几个钱,一边挣一边花,到头来两手空空。人们都还在节日的气氛中,而他还在继续漂泊、继续寻找工作。也给家里打过几个电话,给家人报个平安,问一些家里的情况。本来也可以回家和家人一起过节,可年轻气盛,一副穷酸样,也就没打算回家,其中还有个原因,等以后就会提到。
时间季节在不停的变化,得赶快找份工作,不然的话就吃不上饭了,这是陈大伟的处境。而且寒冷的冬季马上就要来临了,现在他正和他的哥们(从小玩到打得)徐保才住在一起。徐保才花了90元租了一间20多平米的单间。可以说房子倒不小可很偏僻,距离市中心差不多12里多路,也就是以前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城市的发展,必然要覆盖许多的村庄,久而久之许多当年的小镇就变成了现代的高楼,小区或商铺这类的,这个村庄还没有完全被改变,还有许多都保留了当时的模样。但也差不到哪去,周围一片全是二层或三层的平房,都被几条宽敞的马路包围着。马路两边是商店、菜馆、网吧、超市等等,但都是一些小型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巷子很窄,而且都欧式土路,我们平时都叫它胡同。房子很多,胡同也很多,如果一外地人从马路走进胡同,他肯定分不清东西南北。他们组的房子时一个二层楼,有大平房,称主屋。小平房称单间,主屋上面建一层,小平房上面建有几个单间,东侧建有两个单间,西侧建有两个单间,其中一个是卫生间,中间留出两间的空间,空着,好洗衣服或涉取阳光,为了安全就在二层空着的边上安装了一圈的护栏,防止有人掉下去。整体看起来像个城堡。他们租的单间就是东侧靠南的一间,里面也没什么摆设,毕竟是打工的,一张破双人床,床头有个学生桌,床尾一堆衣服新的、旧的都有,再加上一些生活用品,这些就是他们俩人的全部家当。
为了能让明天找工作顺利,陈大伟下午特地到理发点理了理头发,理完后走出理发店,自己说了声:“小伙长的帅呆了”。第二天,徐保才又出去干活,陈大伟开始找工作,出门前特地打扮了一番,上身穿了一件红色的外套,花了50元前在商店门口大销价买的,下身穿着一条完全洗变形的黑色牛仔裤,脚上床这一双发黑的白色运动鞋出发了。
找工作可以通过三个途径,上网、报纸或人才市场,他选择了去人才市场。人才市场份两种;一种是到劳动局门口看张贴的招聘信息,有很多家用人单位,大多属长期工。另一种就是早晨一伙人聚集在一起等待老板或雇主来找,这种属短期工,大多数是农民工。到了劳动局,陈大伟一看那里人很多。有中介、有骗子、有算卦的,总之各种各样的人都有。陈大伟走到玻璃窗前(信息都是贴在玻璃上的)。找了一圈,想了想累的、脏的不想干,地方偏僻的又不想去,有技术含量的有干不了。最后选中了一份宾馆当服务员的工作。也许这份工作能干好,最起码从心里喜欢,而且还管吃管住,冬天冻不着。最重要的是里面女孩多,找个女朋友比什么都好。事不宜迟,万一过了这村没这店了,马上就登门拜访。陈大伟双手一撮,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发出一种怪腔。快到宾馆时自己理了理衣服,突然发现外套上的拉链坏了,真是便宜没好货,关键时刻掉链子。总不能敞着怀去面试也有点说不过去。没办法,只好用上下俩扣子扣住,刚走到停车场院子里,一青年从身边走过,然后走进大厅里了,突然陈大伟发现地上有50元钱,还有几张类似公交车票似的红色纸张。马上就捡了起来,说明这份工作有前途,心里特高兴。问了一位保安,就来到了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位女的,大概二十四岁左右,长发、瓜子脸,身穿黑色风衣,蓝色牛仔裤,再加上一双有四五公分高的黑色皮鞋,算的上是位美女,这位正是本店老板的千金叫上官莹莹。“请问你们这招聘是吗”?陈大伟问道;“对,请进”莹莹回答道;“来应聘什么的”?接着问道;“应聘服务员的”。陈大伟回答。“好先填个个人资料吧”。莹莹说;陈大伟拿起笔坐在椅子上开始填起来,年龄二十三岁、身高173里米、体重五十六公斤。还有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大姐、二姐。至于工作简历就随便编了几个。填完了,俩人简单的说了下工资待遇,当时陈大伟也没朝心里去,因为急需一份工作,只要能做就行了。莹莹一边说,他一边哦,最后同意了。“那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莹莹问;“明天可以。”陈大伟答道;“好吧明天早上7点50过来”。莹莹说。“好的,谢谢”陈大伟说;走出宾馆,那心情太高兴了,一路小跑,回去和徐保才说说。
徐保才,今年二十五岁,很早就出来打工了,刚开始进工厂干了两年,挣了几千块钱。那工厂的活又脏又累,想想光打工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学点手艺。于是又花钱学了两年计算机专业。主要是家装、平面设计之类的。两年很快就学完了,首先是找工作,带着自己的家装作品到公司去应聘,应聘倒也很顺利,面试人员说:“首先从做业务开始,先了解我们公司的环境”。结果跑了一个月,居然跑不上吃的,一个月才发了500元钱底薪。再跑下去就要喝西北风了。结果拍拍屁股走人。上学时也认识不少同学,大家都是干这行的,找活那是再简单不过了,就跟着别人(通过同学介绍的)干些零活,不管怎样先填饱肚子再说。
十月,一个丰收喜悦、节日庆祝的季节。农民开始收获勤劳的果实,同时庆祝中秋佳节的美好。。清晨寂静的农村被隆隆的发动机声打破了。陈大伟的父母早早起床,母亲准备早饭,父亲则和他的老朋友打招呼,给拖拉机加水、加油。最后带上工具,准备下地收玉米。以前家中热热闹闹的一家五口,随着时光的穿梭,大女儿陈丽出嫁了,好在也没嫁多远,是本村的一户人家,二女儿陈红跟着对象到上海打工去了,剩下最小的也到市里打工去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人虽然减少了,但地却没变,仍然是十二亩地,虽然苦点累点,心里总是乐呵呵的,这几年来,通过党中央,市政府的政策改革,使广大农民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种地不仅能吃饱,还能挣钱。过年时,家家户户还可以领到种地补贴。人们打心眼里高兴。
吃完早饭,陈大伟的父亲陈怀云老汉开着拖拉机拉着老伴朝田野驶去。一路上人来人往。走在路上,看着一亩亩玉米,老伴就开始说这是谁家的玉米,长得怎么样,收成好不好等等。俗话说:“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只要你付出就会有回报的”。到了地里。陈怀云用工具砍玉米,老伴拨玉米,最后再用袋子装起来,看似轻松干起来就知道滋味了。每位农民大半辈子也都练出来了,老两口中午砍了两亩多,然后把装好的玉米拉回家,还要一个人扛到平方上晒,那些都是鲜玉米,一袋也有七八十斤。
中午的田野里变得喧闹起来,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在忙着收玉米,许多在外地打工的也都请假回家帮忙,许多都是二十四岁左右的年轻小伙都热血沸腾的干着,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农机也不用大人开了,个个玩的跟车技表演似地。再用不了几年,这些年轻人将是下一批新农民。许多人既然摆脱不了生活的束缚,那么就顺从它好了,也一样会幸福快乐。
中午老两口吃了点午饭又接着去下一亩,一直忙到天黑,一天收了四亩多玉米。最后把玉米拉回家,陈怀云说:“先歇歇再抗,得让人喘口气。”一边歇一边抗,老伴开始张罗晚饭。一会儿,饭做好了,玉米也抗完了。简简单单的家常菜,吃饭前陈怀云总是少不了一壶酒,一边喝着,一边拉家常。今年的粮食能打多少,能卖多少钱,,,,,,。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以后比自己过的强、过的好。可想想自己的儿子又是那么的不争气,学学没上号,打工有挣不到钱,到现在连个媳妇都没说着。这可是老两口心中的石头,一直压着他们。说着说着,喝着喝着,不知不觉就喝多了,越想愈生气,忍不住开口骂,骂生活、骂自己的儿子,骂完后说:“想想有什么用,都是废物”。
第二天,酒醒以后,还是照样下地。另一边忙碌的是陈大伟的大姐家,他们也有地,不但少人也多,加上公公婆婆的帮忙,还有徐云飞(陈丽的对象),他们很快就忙完了,巧的是两家有两块地是邻边,有意思的是在他们两家没成为亲家之前,有一年,云飞自己去割麦子,竟然割错了,把陈怀云家的给割了。他们忙完后,陈丽经常到陈怀云地里看看忙完了吗,需不需要帮忙,毕竟是自己的父母。陈怀云也毫不客气的说:“等晚上叫云飞去抗玉米”。陈丽说:“你怎么不让大伟来家抗,俺也得抗自己的”。说着生气似地走了。等到晚上,陈丽早在家等着了,给他们做好了饭,正陪着子轩(自己的小女儿四岁左右)看电视呢。打了个电话给云飞,一会就过来啦。一个村得,家很近,一个前街,一个后街。爷俩很快就抗完了。“云飞别走,咱爷俩喝气”。陈怀云老汉叫道;饭桌上一百年和一边拉家常,“最近从那边干的怎么样,生意好吧”?陈怀云问道;“还行,现在不算忙,是淡季,过些日子便忙了,快到旺季了”。徐云飞说;徐云飞常年在县城帮他二姐一起做中国节生意,主要是他二姐夫有本事,聪明、有胆识。吃饭时徐子轩(云飞家的小孩)也不停下玩,一会用手捏菜、一会玩水。看着他们喝酒,赶快拿起酒壶给他们倒酒。陈怀云夸子轩真乖都会给老爷倒酒了。陈丽不让云飞和了。子轩也聪明听妈妈不让爸爸喝了就不给云飞倒酒了说“不让你喝了,再喝就喝醉了”。大家听完都了。等他们回到家,陈丽婆婆就问扛完了?然后对陈丽说了声“得让大伟来,那么大了也能干活了”。也是出于心疼云飞所以才这么说。这段期间陈大伟也打过几次电话,问问家里的情况和大姐、二姐等等。母亲也让他回家来帮忙,他总是找借口说得上班,没时间,也就没来,再说家里就一个儿子也舍不得让他干活。
地里的玉米也收完了,剩在地里的玉米秸大多数都放火烧了,哪有时间和功夫摆弄那个。家里的老爷子(陈怀云的父亲八十八岁了,一个人住,也没人管没人问,没面吃了就给点)看着可惜就一个人到地里一捆一捆的捆起来好留着冬天烧火用。花了三四天的功夫捆完了。陈怀云也给拉了两车,老伴说:“够了,他一老头能烧多少,还不够累人的”。就把剩下的那些全给烧了,老爷子到地里一看,心疼的说了句:“败家玩意”。
叮叮叮,电话响了。陈怀云接的,“喂、爸明天我和云飞去送礼啊”陈丽说;“哦你来似的”。陈怀云说;
第二天,天气晴朗,正赶上逢集,集市就在村子的前街,陈丽的家门口,一条三四里长的路上,集市上买卖的人很多,因为周围都是村庄,又是过节,都准备送礼,买鸡、买鱼、、、、、自然而然的热闹。云飞也不例外,很容易就准备起了,毕竟是过来人。从三年前的定亲开始送,一直送到现在都习惯了,相信以后会一直送到老的。要是让城里人弄这些肯定不知道送啥。城里人也送,人们都捡这好的、贵的营养品或补品之类的,这些要是给农村人吃,还吃不惯那。有的干脆送红包、购物卡,毕竟城里人有钱吗。陈怀云也早早的起床,今天庄家活先放放,和老伴说:“我得到集市买点菜招待女儿,看看今年女婿能送什么样的好酒”。听了老伴的吩咐,买什么什么菜,然后就去了。一人一个爱好,喜欢喝酒,再好的东西也不放在眼里。陈怀云来到集市上随便买了几个青菜,因为送礼吗,礼就是吃的,送来的肉可以炒菜,现杀个鸡,炖上条鱼,这些都是现成的。快到中午是时,云飞自己推着三轮车,拉着一车的礼来到陈怀云家,陈丽和子轩早就来等着了,因为是本村很近。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陈怀云杀鸡、摘鱼,云飞炒菜,陈丽和母亲当帮手,子轩自己一会玩水、一会玩沙、一会喂笼子里的几只老母鸡。这还是三个月前,陈丽买了十几只小鸡苗送给她母亲几只养着,等到过节时杀着吃。转眼间,现在都长大了,都可以杀着吃肉了。他们还想多留些日子等儿子回家来,炒给他吃。
一桌丰盛的午餐准备好了,当然最先动手的是子轩,上桌后筷子也不用就下手抓,云飞说:“丢人吧,姥爷从这里”。陈怀云笑着说:“丢人吗?咱还小,想吃什么就吃,专门炒给子轩吃的”。开始拉家常,陈怀云问云飞:“什么时候回去”?“就这两天吧,忙完就回去,大伟怎么没来”?云分说;“谁知道干什么玩意的,长大了说也不听”。陈怀云说;他们继续边吃边拉呱。这是陈怀云的老伴心里突然难过起来,是啊,这么多好吃的,儿子却吃不上。叫回家也不回,也不知道在外面过的怎么样了?饭后喝茶聊天,陈怀云说:“子轩过来,姥爷给你过节钱”。说着从衣兜里掏出一张红色的大票。子轩也认钱,忙着过来拿,“先告诉姥爷这是多少”?陈怀云问道;“这是红色的,最大的”。子轩和天真的回答;惹的一家人哈哈大笑。下午陈丽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得回去了。陈怀云老汉说了句:“还是养女儿好,养儿子有啥用,还得老子挣给他吃喝,等过几天看看二女儿陈红来吧!”也不是图那些礼,老两口图个喜庆、图个团聚。叮叮叮,电话响了,这次是陈怀云的老伴接的,“喂,嫂子啊,陈红这几天没时间回去,天津(陈红的对象)厂里都放假了,他还在加班忙活。等假期过了天津、陈红还有他爸一起回家趟,把小孩结婚证还有娃娃正都办了”。陈红的婆婆打电话说;“哦,行,反正家里也没事。”今晚我坐车回家看看,逢年过节的也没时间去你家,怪不好的。”陈红的婆婆说;“没事,咱姊妹还旁人吗?那些都无所谓,只要小孩过的好就行,咱大人也就放心了。”陈怀云的老伴说;两人有简单的说了几句就挂断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是,陈红的婆婆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有些是专门买给小孩吃的,特地为陈红大姐家的子轩买的,陈丽帮着炒菜,陈怀云的老伴一边忙着一边唠家常,问那边的情况,大人小孩都好吧等等。陈怀云忙着杀鸡,摘鱼。
一桌丰盛的午餐准备好了,一家人边吃变聊,陈怀云还忘不了自己的酒,即使没人陪他喝,他自己也要喝几两。“这六百元就当小孩送礼了,东西啥的俺就不买了”。陈红的婆婆说着往陈怀云老伴的手里推;“还要什么,你们自己用是的。”陈怀云老伴说;两个庆家都说这客套话。毕竟是来送礼的,那有不收的,每次送礼都是六百元钱,临走时还要退二百元,这对于新亲来说确实不算多。可陈怀云从来没计较过这些,只要小孩过的好就行了,再说人家一家人在外打工也挺不容易的。吃饭间又掏出一百元钱给子轩说:“这是姥姥给你的领用钱,好留着买好吃的”。,小孩喜滋滋的朝陈丽靠去,“快说谢谢姥姥”。陈丽说;可子轩就是不说,惹的大人一阵笑。下午陈红的婆婆骑自行车回自己的假了。两个村庄也不是很远。大概有十里八里的。
几天的招待过去了,平方上的玉米也晒干了,可以用机器(是一个拖拉机头,带着磕玉米机,然后用一个木制的筒子竖到平方上)打出来了,于是又开始忙碌起来,陈红婆婆也没急着回去,因为都放假吗,来给帮忙,那十几亩的玉米用袋子装起来,等到下午又用机子磕出来,磕时都是一代代从上倒下来的,看似轻松的活却很累人,找了几个人帮忙,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磕完。拖拉机开走了,又一袋一袋装起来,在抗上去晒,晒干后在抗下来入仓。每袋至少有八十斤,陈怀云一边抗一边歇,忙到天黑才忙完,就这一天下来再有劲的人也会被累垮的,对比那些城里人,整天干些轻快活,吃的又好,自然而然的胖了,然后用跑步或健身来减肥,如果干这些农活,保证能减二十斤,还不用花一分钱。农民毕竟都是炼出来的,就指吃这行饭的,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两毛钱,为了自己的孩子。
接近半个月的收秋过去了,农民又开始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