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会员
晚清民初南洋华人社群的文化建构:一种文化空间的发现
最新章节:
内容简介
书稿涉及跨地域(中国与南洋)、跨学科(如历史与文学)、跨文化(中、西、南洋本土),以及很多重要的、有价值的理论课题(如族群、空间、文化身份认同)。紧扣文化空间这一重要主题,围绕旅行、旅人和游记,作者考察了1877年至1937年这一重要转型时期南洋华侨社会文化建构的历史脉络和进程。作者把空间划分为地理概念空间、旅行现实空间、文化话语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分别选取了旅人与游记,新加坡博物馆与极乐寺,家庭与学校,冲凉、服饰与榴莲等个案切点,在祖籍国中国与南洋本土、华人移民与殖民统治之间,情景再现地勾画并分析了上述各个层面的关联与差异,揭示了“书写南洋”、“航向南洋”、南洋话语、华人文化主体性形成,以及背后文化对话与霸权的主题和发展谱系。
目录(49章)
倒序
- 封面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序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动机
- 第二节 研究范围
- 第三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四节 学术研究回顾
- 第五节 论文结构及其说明
- 第二章 书写南洋——旅行者南洋空间的一种建构方式
- 第一节 作为背景的地理意义上的南洋空间
- 第二节 古代南洋游记文本与南洋空间概念的形成
- 结论
- 第三章 航向南洋——旅行者南洋空间的丈量
- 第一节 旅行准备与南洋空间的形成
- 第二节 轮船——海上浮动的南洋空间
- 第三节 航线南洋——旅行者的南洋空间
- 结论
- 第四章 建立自我话语,隐性对抗——以新加坡莱佛士博物馆和《海峡华人杂志》为例
- 第一节 新加坡莱佛士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建立——殖民话语体系的建立者及支配者
- 第二节 华人在莱佛士博物馆中的出席和缺席
- 第三节 殖民话语体系外海峡华人的文化话语体系创建
- 结论
- 第五章 从附属到确立自我:南洋华人社群文化形塑的对话策略——以极乐寺为例
- 第一节 极乐寺,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
- 第二节 极乐寺融合多种功能的动力和基本策略
- 结论
- 第六章 对话与对抗:南洋华人文化主体性的日常实践与呈现——以南洋华人日常生活空间为例
- 第一节 华人族群文化内部的同质和胶着
- 第二节 南洋华人文化与本土文化:相互调适的文化适应
- 第三节 南洋华人与殖民者的文化互动:迎合与对抗
-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晚清民初,南洋华人文化的主体性浮现
- 第二节 旅行者在建构南洋华人文化主体性中的作用
- 第三节 新方法、新视野的开拓
- 第四节 未来,论文拓展的可能方向
- 参考书目
- 中文专著
- 中文论文、篇章
- 英文著作
- 英文文章
- 网络资料
- 附录一:《海峡华人杂志》各卷目录(1897—1907年共11卷)
- 附录二:Straits Chinese Annual(1909年)杂志目录
- 内容简介 更新时间:2019-04-02 15:28:47
推荐阅读
- 唐盛唐衰3:凤舞九天
- 潞河中学史话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年)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2
- 玉树流光:南陈帝国兴亡录
- 杭州学刊(2017年第1期)
- 东海博弈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文化史
- 国学论衡(第六辑)
- 走出区域研究:西方中国近代史论集粹
- 近代广州警察(羊城学术文库·政法社会教育系列)
- 中国早期工业化:盛宣怀(1844-1916)和官督商办企业
- 唐朝十讲
-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史例
- 饮酒史话
- 清代学政规制与皇权体制
- 妇女运动史话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 晚清民国那些人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 抗战·刻骨铭心的记忆:老兵讲述3
- 我们为什么爱宋朝:重新发现造极之世
- 前汉演义 后汉演义(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 回头看中国
- 蒙藏文化交流史话
- 大唐兴亡三百年2
- 清帝国的1905年
- 国家命运:中国“两弹一星”的秘密历程
-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