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5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篇 论经验研究
- 饱和经验法——华中乡土派对经验研究方法的认识
- 谈谈经验质感
- 如何做中国农村的经验研究
- 经验研究:以“村庄”为立身之本
- 经验研究的“第三条道路”
- 华中乡土派的经验立场
- 第二篇 论机制研究
- 华中村治研究中的机制研究
- 实践社会学:从1.0到2.0
- 机制研究与社会学本土化的进路
- 三种机制分析的比较研究
- 机制研究:在学术与政策之间
- 机制分析的若干阶段
- 机制研究的意义与步骤
- 作为认知媒介的中观机制
- 机制分析:经验通往理论的路径
- 经验研究与机制研究
- 实践社会学的时空关系分析
- 经验研究的实践论
- 第三篇 论熟人社会
- 熟人社会与乡土逻辑
- 熟人社会结构及其价值性
- 熟人社会与中国人的自我实现
- 熟人社会交往的公共性问题
- 熟人社会里的公与私
- 人情、人情秩序与熟人社会
- 从熟人社会到半熟人社会
- 第四篇 论区域差异
- 村庄社会结构视角的中国区域差异
- 农民自杀的空间社会学分析
- 农村人情的区域差异
- 自己人结构与农民的交往逻辑
- 农村家庭的区域差异
- 农村男孩偏好的区域差异
- 第五篇 论农民分化
- 中坚农民的崛起
- 城乡二元结构中的农村中间阶层
- 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
- 农民分化与先富阶层的社会确认
- 发达地区农村的社会分化与妇女地位
- 农村社会分化与边缘农民上访
- 农民分化程度与农村阶层关系状况
- 第六篇 论小农经济
- 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几点认识
- 中国小农“多元经营的家庭生计”
- 流动性家庭农场:中国小农经济的另一种方式
- “中农”阶层与发展型社会结构的形成
- 留守经济:当前中国式小农经济的现实
- 我国应选择哪种农业经营主体?
- 生计农业:中国小农的现实表达与发展转型
- 遭遇资本下乡的家庭农业
- 双层经营体制下的小农经济
- 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中国式小农经济”再认识
- 内容简介 更新时间:2019-01-04 23:56:09
推荐阅读
- 公共预算:权力、体制与文化
- 数字治理评论(第1辑)
- 公共管理评论(2019年第1期/总第30期)
- 法治反腐与境外追赃
- 公共基础知识
- 数量关系
- 公共供给与国家治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 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调查研究报告
- 三江源草地生态保护中牧户的福利变化及补偿研究
-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 大数据背景下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协同治理研究
-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
- 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
- 应急演练实施指南(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指南丛书)
-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 公共服务提供机构的改革:中国的任务和英国的经验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路径探索:以青海省海东市实践为例
- 公共政策公信力研究
- 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6):国民身份认同教育研究
- 政府信息化:从战略到实践
- 公共治理与集体行动效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 基于协商民主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 慈善湾区 美好生活:第四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 全2册·汉英对照)
- 新疆新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 走向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精神
- 2015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分析报告
- 中国事业单位:基于民事主体视角的研究
- 公民意识的时代性与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 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效率
- 与领导干部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