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睿周报·第20辑(第115-120辑)

《信睿周报第115期》:本期“起点”邀请来自摄影史和传播学领域的学者、策展人,就摄影中的“东亚”概念、当代摄影的维度等方面展开探讨。《信睿周报第116期》:本期“起点”邀请社会学领域的学者围绕鲍曼及其作品进行了多角度的品评,希望可以通过对鲍曼及其精神遗产的剖析,重启关于现代性的思考。《信睿周报第117期》:本期“起点”邀请了来自艺术、叙事医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学者和艺术家,围绕死亡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多层次的讨论,并对其之于生活和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诠释。《信睿周报第118期》:本期“家庭研究特辑”邀请人类学、社会学、艺术研究等领域的学者和策展人,围绕家庭进行多元阐释,探索这一传统社会的生活单位在时代变迁中产生的新变化、引发的新问题。《信睿周报第119期》:本期“起点”邀请文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基于他们的研究,思考和探索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挖掘网文异军突起背后折射的时代情绪。《信睿周报第120期》:本期“起点”邀请来自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围绕伴侣动物展开探讨,试图为这一共生关系中长期失语的一方补充叙事。

北京信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学术 ·20.4万字

信睿周报·第6辑(第31-36期)

信睿周报第三十一期本期“起点”版块聚焦现代货币理论的思想谱系、内在启示以及新货币理论对标MMT的推论与创新。信睿周报第三十二期始终处于殖民地历史和全球化进程的夹缝之中,这一状况成为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文化的底色。本期“起点”聚焦拉丁美洲的当下与历史、文学与艺术。信睿周报第三十三期情感是人类心智的原初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运转、历史涌流的推动力量之一。本期“起点”从历史、人类学、认知神经科学等视角聚焦情感研究。信睿周报第三十四期在古今之变的遭遇中思考公共儒学,必然思及国家的超越性维度与家庭伦理的公共性,而如此运思的障碍则在于甚嚣尘上的现代历史哲学。本期“起点”版块基于儒学视角,对现代性带来的公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信睿周报第三十五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是如今横亘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选择,也与目前的社会就业状况乃至价值观有紧密的联系。本期“起点”聚焦通识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并讨论其与大学的本质、人性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信睿周报第三十六期从斯蒂格勒及相关法国技术哲学家的思想切入,尝试从哲学、设计、音乐和视觉艺术角度探讨技术与艺术之关系的渊源与流变。

北京信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学术 ·21.1万字

信睿周报·第8辑(第43-48期)

信睿周报第43期内容简介:微观史作为历史研究与写作的一种方法和实践,以对历史上具体人物和事件的细致叙事和研究见长,虽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了传统史学对“宏大叙事”与“结构分析”的过分关注,但也一直面临着“碎片化”“缺乏理论分析”的担忧和质疑。本期“起点”将通过对林郁沁、王笛两位微观史研究学者的访谈,反思当今微观史学领域面临的挑战和趋势。信睿周报第44期内容简介: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和“失序”,将我们笼罩在一种全方位的焦虑与恐惧之中。面对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当如何理解焦虑与恐惧?如何更好地反思和应对?本期“起点”将从人类学、情感与公共生活、建筑学的视角,直面焦虑与恐惧情绪的具体生成机制和文化逻辑,探讨如何在“新常态”的情境下修复与重建日常的秩序,实现情绪的疗愈。信睿周报第45期内容简介:2020年8月至9月,由独立艺术空间激发研究所发起的艺术行走项目“不周山:从高原到山城、海岛的行进式”组织了数十位创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和媒体人前往包括西宁、重庆在内的国内7个地点进行讨论、展示、实地考察和即兴创作,触及族群关系、乡村改造、艺术教育等话题。本期“起点”围绕“不周山”项目过程中讨论的问题展开反思,参与者作为撰稿人,结合项目经验和感受,探讨艺术生产与实践的方向和策略。信睿周报第46期内容简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也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创造与使用技术的主体,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伦理建设,以寻求一种科技向善的力量?本期“起点”聚焦当下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建设的最新进展,对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的公义创新来推动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深入探讨。信睿周报第47期内容简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在二者各行其道的今天,科学与哲学还有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可能吗?本期“起点”聚焦意识研究领域科学与哲学的互鉴共进,探讨科学和哲学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在科学与哲学的相互激荡中,实现人类社会的更好发展。信睿周报第48期内容简介:长期以来,当代艺术与人类学一直相互关注。一方面,“田野调查”“情境”等诸多源自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已逐渐渗入艺术批评和策展领域;另一方面,艺术实践也被看作是人类学表征危机的解困之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启发。本期“起点”版块由《信睿周报》联合“结绳志”共同推出,通过艺术家与人类学者之间的对话,探讨艺术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合作路径。

北京信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学术 ·20.3万字

信睿周报·第15辑(第85-90期)

《信睿周报第八十五期》:本期“起点”的四篇文章从文化地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等视角出发,围绕旅游、移民以及疫情之下人们遭遇的在地困境等一系列话题展开讨论。《信睿周报第八十六期》:本期“起点”邀请学者从艺术设计、历史的角度来重思园林。《信睿周报第八十七期》:本期“起点”邀请了来自工程物理、科学史和建筑领域的学者,他们从各自的学科视野出发探讨了控制论延续至今的影响。《信睿周报第八十八期》:本期将呈现30位学者和艺术家对2022年中国思想界、艺术界的参与和观察。这份基于个体生命经验的“思想年鉴”将作为本报每年的“年终特辑”延续下去—今年是第四年,我们试图去捕捉那只扇动着翅膀的蝴蝶,为这个时代留存一条精神线索。《信睿周报第八十九期》:本期“起点”版块的两位学者尝试厘清当下平台研究面临的一系列迷思,并以此思考平台治理何以可能。《信睿周报第九十期》:海外民族志是指一国社会人类学者深入到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其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政治、经济等进行实地调查、系统研究,从而撰写的海外民族研究报告。本期“起点”版块借由对其方法论以及具体的田野实践的阐述,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一回应。

北京信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学术 ·21.6万字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