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之声: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一)
会员

本书为“刑法新青年”系列作品,是2020年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在线讲座20讲中刑法总论部分10讲的文字实录,由北京大学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和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共同出品。本书面向刑法司法适用中的核心议题,涵盖了结果避免可能性、规范保护目的理论、被害人特殊体质案件的主观归责、防卫过当中的罪量要素、违法性认识、期待可能性、正犯与主犯的关系、竞合论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断、刑事合规制度的类型化及其实践意义、认罪认罚案件中的确定刑量刑建议等10个刑法适用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成书之前的系列讲座的主讲人、与谈人均为“80后”青年刑法学者,主持人则是期刊编辑和律师,集合了更多国内刑法学者中的强劲、精锐力量,继续寻求前沿的刑法理论研究与迫切的刑法实践需求的结合,妥善回答当代中国的刑法问题,解决中国刑事实务中的难题。讲座在2020年疫情期间通过线上形式,不断促进“青年”和“实务”的融合,让青年学者有更大的学术舞台,让实务界更多倾听青年学者的声音,也让实践得到更新鲜的理论滋养。本书的出版将对中国刑法的学术创新和传承、中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的融合继续产生积极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车浩主编 ·法学文集 ·21.3万字

法理(第11辑)
会员

本辑共设置有三个专题,分别是晚近在国内法理学界颇受关注的“法学与人类学的关系”,由法律人类学研究共同体代表人物、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伟臣副教授领衔,设置有三篇译文,分别论述了法律人类学的知识历程、知识品格与知识定位;长久以来一直处在热点前沿的“疑难案件”,由国内学界疑难案件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孙海波副教授领衔,设置有两篇论文,分别指向疑难案件的二阶论证与依法裁判原则;以及部门法哲学领域极具实践观照意义的“气候变化诉讼”专题,由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朱明哲副教授领衔,设置有四篇案例评论,涉及德国联邦宪法法院“《气候保护法》部分违宪案”、“地球之友等诉皇家壳牌案”等,评论者或从元理论视角出发探究诉讼标的的权利本质,或展现出教义学分析典范风格而为读者明晰法律关系、阐释裁判要旨,可谓法理论研讨贯通部门法的较佳样本。除了上述三专题外,本辑的“人工智能与计算法学”栏目还收录了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哲学批判、实证法律研究因果关系的认识论反思等兼具基础理论意义和现实热点观照的文章。在“论文”和“书评”栏目,不仅有对肖尔关于法律边界、赞博尼关于法理论模型等经典论述的译介,还有对《规训与惩罚》《惩罚与责任》等经典法哲学著作的解读,更有对“决疑术”等“被遗忘的知识”的爬梳与重唤。

舒国滢主编 ·法学文集 ·35.7万字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