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对中国上古医学的第一次总结,是仅存的战国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所引用的古文献大约有50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29种,以“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也很多。这些古文献对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发展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黄勇编著 ·中医 ·5.3万字
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凸现毕业后教育特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精品教材,打造我国毕业后教育的“干细胞教材”。遵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近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立足于住院医师在特定培训阶段、特定临床时期的需求与要求,既高于院校教育阶段,也注意与专科医师培养阶段的差异。在教材中体现PBL和CBL的教学模式,凸显其专业特征、培训特色。坚持三个对接的原则,强调“三个转化”,强化“三个临床”,提高“三种能力”,培养“三种素质”,实现“三医目标”。强调“规范化”和“普适性”,编写全国统一的规划教材,重要目的就是实现培训过程与内容的规范化。临床流程、思维与诊治应该按照相关的临床诊疗指南、诊疗规范、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或者编写专家组一致认可的诊疗规范来进行组织与编写,不能是院校或专家个人的经验与观点。
唐宏宇 方贻儒 ·医药教材 ·30.9万字
《素女经》,相传为清代叶德辉著,成书年代当在宋代之前。书共1卷。主要记叙了阴阳交合之道、阴阳交合之法以及五常、五征、五欲、十动、四至、九气、九法、七损、八益等房中保健方面的内容。对现代医学来说,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叶德辉 ·中医 ·6888字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儿科、营养科医生联手打造,专属中国妈妈的怀孕圣经!胎宝宝变化、营养饮食、体重管理、产检、保健、胎教、情绪、运动……40周怀孕全程指导,悉心呵护每一刻!
马良坤 丁国芳 李宁 ·妇产科学 ·24.4万字
《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丛书涵盖书目:《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上古天真》《黄帝内经·天年》《黄帝内经·异法方宜》《黄帝内经·金匮真言》。本系列丛书采用对话方式,徐文兵、梁冬对话谈笑之间,告诉您活得好,活得长,心想事成的智慧和方法。其中《四气调神》是教我们如何有效吸取四季及身边各种环境中的正能量,让自己活得强大、圆满;《上古天真》是讲男人、女人一生每七年、八年间如何做快乐之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天真才是做人成功、快乐的根本;《天年》讲述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情,教您顺利度过生老病死难关的各种窍诀。《异法方宜》重新发现了《黄帝内经》中所讲的人与地理环境的相处之道,其内容从未面世,堪称当今独一无二的养生风水学著作;《金匮真言》讲述了气候变化对人的影响,教您借助天时来让人生省力,活得很顺。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得苦,不管有钱没钱,依然挡不住身体生病,精神压抑,不知道从何解决。而只要您读过此套丛书,所有问题自会悄然而解。它告诉我们,原来经典应该这样读,原来身心的健康和舒适应该这样来获取,才可以历久弥新。
徐文兵 梁冬 ·中医 ·77万字
《本草纲目》所述内容实用,涉及知识广博,不仅对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对现代医学、现代饮食学、现代养生学、现代保健品的开发,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此,本书在参考了多种版本的《本草纲目》基础上,以面向大众、经济实用为目的,以尽可能展示原著的全貌和完整为前提,并适当地删去了一些怪异难得的品物和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医方,以利于读者更好地掌握日常饮食养疗的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参照学习运用,真正获得保健养生的幸福生活。
李时珍 ·中医 ·5.1万字
主要内容:眩晕诊治的概述,结合问卷及量表采集眩晕病史、规范的床旁检查法(识别一些不易识别的体征、掌握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前庭工作的监测、眩晕诊治的新概念和国际新进展、眩晕诊治各论(位置性、血管源性、精神源性、偏头痛性、外周性、中枢性眩晕等),以及跌倒风险评估及防跌倒的措施和治疗等。
田军茹 ·外科学 ·32.7万字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中医经典著作,总结了汉以前以前中医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全书10卷,共22篇,列方113首,应用药物82种。卷一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主要论述伤寒及杂病的脉、证与预后;卷二为"伤寒例"、"辨痓湿暍脉证"、"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主要总论六经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的一般规律、痓湿暍的证治。卷三至卷六,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卷七至卷十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可汗不可汗、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等。本次出版是以明赵开美影宋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汉)张仲景撰 张永泰 李秋贵整理 ·中医 ·7.5万字
刘玉村 朱正纲 ·医药教材 ·32.9万字
《怀孕一天一页》全新升级!协和专家干货分享,40周怀孕全程指导:产检、营养、胎教、保健、生活、宜忌,给你一本长胎不长肉的怀孕圣经。
马良坤 ·妇产科学 ·9.4万字
本套教材的编写体现国家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政策,遵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的总则与细则,结合住培考核大纲(理论和临床实践),精益求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培训国家精品教材;凸现毕业后教育特色,打造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体现全面性和规范性,打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适用性的培训教材。强调创新性、兼顾性,提高可读性,树立大教材观,使教材建设成为推动住培发展的重要动力。
黄国英 王天有主编 ·医药教材 ·59.8万字
以太阳历为基础,中华先贤创造出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故此太阳历具有中医文化的基础性要素全部具有的规定性与无限循环性。太阳历最根本的两个节令是冬至夏至,阴阳就是这里抽象出来的。不认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玄学;认识了太阳历,阴阳五行是精美精确的太阳法则。本书以两种太阳历为依据,重新解读中医文化,解答中医难题,医治西医不能医治的疑难病。
刘明武 ·中医 ·36万字
奎宁与英国人——1651年,奎宁正式进入《罗马药典》,是药典中为数不多的有效药,风靡全欧洲,不过英国却是个例外。有人发烧,服用了奎宁之后,死掉了。英国人认为这是“天主教的阴谋”,这种药就成了非法药物。塔尔博特偷偷引进了这种药物,加上玫瑰叶、柠檬汁和混合各种原料的葡萄酒组成一种“神秘药方”。抗生素的革命——19世纪后期,化学家发现把从煤渣中提炼出来的染料涂在植物或动物组织上,染料会将纤维清晰地显现出来,并且顺着组织运动,进入各个器官。埃尔利希凭借这种方法弄清楚了血清的功能,里面具有某种“抗体”,像“魔法子弹”一样对病菌进行打击。细菌表面存在与人体细胞不一样的接收器,如果能让毒素进入这些地方,就能在不杀死正常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细菌。化学家们造出了各种各样的靶向药物,这是抗生素时代的开端,这种思维方法也是“化学疗法”的开端。这才开始了乙酰丙胺(退热冰)、等一系列经典药物的传奇故事,以及赫希斯特、默克、法本、拜耳等庞大的制药公司的崛起与药物生产和监管背后药效评估方法的革新和法律、伦理博弈。
(英)德吕恩·布奇 ·药学 ·17.3万字
本书采用七字歌诀形式概括了中药学之精要。本书按章节划分,一药一诀,歌诀后又有该药的性能、功用、特点及配伍、用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并对歌诀所述进行解释说明,言简意赅,便于理解记忆。本书执简驭繁,荟精萃要,朗朗上口,使人乐于习诵,便于记忆。本书适用于中医院校本专科学生及自学中医者阅读,对临床工作者亦颇具参考价值。
李兴广 马家宝主编 ·药学 ·10.9万字
本书在1版的基础上,重点修订针刺操作、临床心得两部分,补充作者近十年新的临床感悟,新的经验,形成本书最有特色的部分。另外,加强理论层面的阐述,努力强化中医针灸临床思维;操作层面更重视精细描述,使针道落实在规范可行的针术之中。本书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柴铁劬 ·综合 ·10.7万字
《濒湖脉学》,成书于1564年,明代李时珍著。全书1卷。以歌诀形式详细论述了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27种脉象。本书对27种脉象的归纳分析,细致入微,简明扼要,后世医家极为推崇。(本书在我社电子书出版范围之内)
李时珍 ·中医 ·1.2万字
《难经本义》,出版于1366年,元代滑寿所著。滑寿,字伯仁,又号樱宁生,元代著名医家,著有《十四经发挥》、《读素问钞》、《难经本义》等。全书2卷。分别对脏腑脉法、经络腧穴以及病机、诊断和治疗,都加以辩论考证,并有作者的见解,作为评断。(本书在我社电子书出版范围之内)
滑寿 ·中医 ·4.5万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孙思邈与》介绍了孙思邈与《千金方》的有关内容。《孙思邈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金开诚主编 ·中医 ·2.8万字
黄元御,名玉璐,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著名医学家,尊经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被誉为“一代宗师”,著述颇丰.其所著《四圣心源》一书是一部中医理论及临床价值都比较高的一部中医古籍,深受中医专业人士及广大中医爱好者的欢迎。白话解形式,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和理解。
(清)黄元御 孙中堂 吕芹 ·中医 ·17.7万字
近年来,《中医诊断学》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思维的缺失,中医学整体、动态的诊断理论与方法被机械、静止的还原分析的方法所取代,正因如此,李老师立足中医辨证思维规律,强调整体观念对四诊和辨证的指导,能够保证本书"是中医诊断学"而非"像中医诊断学"。
李灿东 ·中医 ·41.1万字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