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本书收纳了近300种临床常见疾病及其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涵盖内、外、妇、儿、五官、麻醉等临床专业,参考了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多种权威诊疗规范、指南,结合临床诊疗现状和资深临床专家的诊疗经验编写本书。除了标准化诊疗的内容,还加入了各种疾病的护理和沟通规范,力求全面、均衡提高各级医院的常见疾病诊疗水平,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患矛盾。本书主要为临床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工具书。
张英泽主编 ·临床理论 ·108万字
本书是集作者近60年的临床、科研、教学经验与国内外现代医学科研成果、新进展及中医历代医家丰富经验融为一体的现代实用糖尿病专著。全书共38章,详细介绍糖尿病的历史沿革、中西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思路和方法;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分型、综合治疗、预防措施;糖尿病急性、慢性病变的综合防治,临床与并发症部分均附有病案;此外,介绍了作者从事糖尿病临床与科研的心得,旨在启迪临床、拓宽科研思路,作为引玉之砖。
林兰 龚燕冰编著 ·中医 ·84.2万字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张奇文等主编 ·中医 ·64.6万字
张奇文等主编 ·中医 ·61.9万字
本书按照最新颁布的2020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经深入解读2020版最新大纲、剖析历年真题后根据真卷题量及学科分布设计。本书涵盖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各科的全部重要考点,可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用书,也可供期末考试复习使用。本书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点浓缩成600页干货,巴掌大开本,小巧便携,十几门课程一手掌握。供考生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利用碎片时间复习。本书按照最新颁布的2020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经深入解读2020版最新大纲、剖析历年真题后根据真卷题量及学科分布设计。本书涵盖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各科的全部重要考点,可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用书,也可供期末考试复习使用。本书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点浓缩成600页干货,巴掌大开本,小巧便携,十几门课程一手掌握。供考生随身携带,见缝插针,利用碎片时间复习。
王诗源 孟庆岩主编 ·医药考试 ·56.3万字
王诗源 孟庆岩主编 ·医药考试 ·50.9万字
该教材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特色,力求做到观念新、定位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思路和技术,注重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突出规范化、标准化特质,注重数字化融合创新,配套多种数字化素材。在表现形式上,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数字资源有机结合,在纸质教材上印制二维码,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PPT、视频、动画、习题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便捷性、自主性、开放性,拓展资源丰富了教材内容向前沿领域的延伸。
秦淑英 赵淑艳主编 ·医药教材 ·37.8万字
迎接宝宝的降临,让准妈妈和准爸爸品尝到了喜悦和幸福,也给他们带来了初为父母的忙乱:如何做好孕前的准备工作?如何轻松顺利度过十月孕期?新生儿如何喂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就请翻开这本书吧。从孕育常识、孕前准备、快速怀孕方法,到孕期饮食、孕期体检、胎儿发育、胎教方法,再到分娩指导、哺育方法、新生儿喂养及护理等,凡与育儿相关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为准妈妈解答孕期不同阶段的疑问,帮助准妈妈顺利度过既幸福又不安的分娩旅程。全面的孕产知识介绍,全程跟踪式的孕育指南,让孩子超前一步,领先一生。
孟斐 ·妇产科学 ·36.8万字
版书出版后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青睐,读者遍及影像学、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相关学科医师、研究生、进修生及实习生,广大读者反映,本书以简洁明了、条理清楚、知识面广、实用性强、图片清晰、图注明确为特点,先后5次印刷,印数达万册。自上版书出版已有5年,神经影像学有了更多新的进展,包括疾病种类和检查技术有了较大变化,编者也积累了许多新病种的病例,为适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对该书进行修订。本次拟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1)增加新的疾病种类;(2)细化上版书某些的条目,如缺血缺氧性脑病分为儿童与成人两类;(3)对全书的格式进行一定程度修改,使之更加简洁、易读;(4)增加版面大小,使之容纳更多内容;(5)重新设计版式;(6)增加一些新章节,如颅底疾病。
全冠民 张继主编 ·医技学 ·35.9万字
本书是配合即将正式启动和全面展开的呼吸危重症学科专科医师培训打造系列出版物的第一本,计划在9月呼吸支持大会上使用。定位在学习型案头书,涵盖呼吸支持技术完整的呼吸生理与呼吸危重症临床理论与实践体系,突出临床问题的分析。
王辰 陈荣昌主编 ·内科学 ·35万字
经络是人体自带的祛病良药,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沟通了人体中脏腑与五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中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之所以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完成的。经络一旦发生堵塞,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症状。所以说,人之所以会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身体里的经络运行不畅,就像道路上发生了堵车,疾病自然也就找上门来了。正因为如此,经络学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克新 ·中医 ·34.5万字
由临床一线的名医执笔,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常见疾病的药物选用原则、每一种药的用药方法、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涉及该病的其他治疗提出建议。旨在为本专业医生提供实用性强的临床常见病用药指导,促进本专业常见病诊疗的规范化。
陈玉国 徐峰主编 ·药学 ·33.7万字
本书总结了人体头部、五官、面色、口腔、舌头、四肢、排泄物等方面的异常状况,详细介绍了中医望面色、察手掌、辨舌苔、闻气味等诊病的方法,深入分析各种身体异常所反映出的疾病,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自诊、自查疾病及为他人诊病的知识和方法、面部如何反映脏腑气血盛衰等内容。本书是一本专属中国人的治病保健全书,方法实用,且与我们生活结合得比较密切,且图文并茂,本书的出版对提高日常生活中自我保健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蔡向红 ·中医 ·32.9万字
本书收录150味常用中药的现代加工炮制方法,同时从中医古籍中收集整理了历代的炮制方法,厘清中药饮片炮制加工脉络,呈现中药历代加工炮制的特点,尤其是整理出现代不常用或者未用的一些加工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理论支撑。
王洪云 李智辉主编 ·中医 ·32.9万字
本书详细解读了《本草纲目》,主要包括六腑五脏用药气味补泻,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四时用药例等内容。本书本着取古人之要义、为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至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并精心绘制了500余幅彩图,生动、逼真地再现了400多种药材的植物形态,读者可按图索骥,准确辨识药材,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还用图片的形式清晰明了地诠释了原著中的一些中医用药理论,帮助毫无中医基础的读者轻松读懂,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常学辉 ·药学 ·30.2万字
《本草纲目》是中华本草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是后世进行中医药学习、研究、保健、养生常备之经典。它对后世的食物医疗、饮食烹饪、医药研究、动物植物研究以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种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极为切于实际的一部生活大典。本书以金陵古本为蓝本,精心绘制了五百余幅图,生动、逼真地再现各种药材的植物形态,读者可按图索骥,精确辨识药材,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蔡向红 ·药学 ·29.4万字
本书以国医经典著作为基础,总结了《黄帝内经》《易经》《本草纲目》等著作中的养生智慧,介绍现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归纳名人志士、凡人百姓、长寿老人的养生经验,以现代手法和释了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各大系统的保健方法,不同体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养生之道。本书综合了靠前大众健康、养生保健、精神卫生和心理学等各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多种常见疾病的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旨在帮助读者科学地进行自我保健和自我治疗,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蔡向红 ·预防医学 ·25.7万字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系统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式提出并开展以来,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关辉历程。各校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喜人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建设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增进了对中医药学博大精深的理解,推动了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偏于实践操作,疏于理论总结。系统总结、梳理和升华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学术著作还较少。本著作结合学校实际,以校本中医药文化建设为基础,放眼全国中医院校,对当前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梳理和理论提炼,为在新时代下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作一些理论总结和经验梳理。
郭宏伟主编 ·中医 ·23万字
本书汇集了作者数十年中医临床上适用过的从古到今名医名家的重要方剂,涉及12方面272类常见病症,追求实用有效,从医者容易掌握,既有继承守正,又有发展创新。本书所选每个方剂都注明出处,编者结合自己五十多年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对每一方剂做出公正简明的评价,文笔精炼,言简意赅,没有虚构和渲染,对广大临床中医师和中医院校师生均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学术研究价值,其内容必然会吸引广大中青年中医工作者的爱好和阅读,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余元泰编著 ·中医 ·21.4万字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近年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同时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中医医疗的模式,也已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在中医药中的各项应用。本教材为首次编撰的对中医药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人工智能处理分析的专业教材,也是作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中医信息与人工智能”的配套教材。目前已有开设本专业的院校18所,联合其他院校编写,均会优先选用。本教材为多学科交叉教材,主要突出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中医药特色,面向智能医学工程本科生学习。教材主要聚焦中医信息问题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即中医诊断信息、中医治疗信息、中医健康信息。
唐文超主编 ·医药教材 ·20.7万字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