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七册)
会员

汤因比著作集(套装全7册)含《历史研究(上、下)》《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文明经受考验》《习俗与变革:我们时代的挑战》《从东方到西方:环球游记》。<p></p>《人类与大地母亲》写于1973年,为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是一部从全球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全景式考察、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编年体史学著作。汤因比以抒情诗般的优美笔调,展示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相互交往和彼此融合的全过程,系统介绍了上自50万年前下迄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时期、各区域的文明类型。<p></p>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汤因比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历史研究》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br/><p></p>1956年2月至1957年8月,汤因比夫妇在退休后进行了为期17个月,针对三大洲、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环球旅行,《从东方到西方:汤因比环球游记》即是他这次旅行的游记。与一般的游记不同,本书并非有关这次旅行的连续记述,而是以汤因比独特的见解和他对世界历史、地理和宗教生活的深刻理解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系列值得重视的扫描式记述。对汤因比其他一系列著作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引人入胜的补充,不仅处处体现出汤氏独特的历史智慧,而且是对20世纪50年代当时一部分世界的珍贵记述。<p></p>在汤因比的历史观中,宗教占据着特殊的地位。他认为宗教对于认识人类本性、纠正人类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历史学家的宗教观》是汤因比论宗教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可以说集中囊括了他全部的宗教思想。全书分两部分,分别是“高级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从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宗教在世界历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其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着重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反思,认为可以用“高级宗教”的振兴来解决西方社会的危机。<p></p>《变革与习俗:我们时代面临的挑战》是汤因比一部极富使命感的著作,写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当时世界存在的问题,如军备竞赛造成的人类毁灭威胁、全球人口激增、宗教纷争以及过度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等,汤因比从人类的习惯是否能改变入手,通过以往历史的分析和研究,他指出,与天性不同,人类的习惯在面临无法逃避的选择时是可以改变的。本书的分析虽然面对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但所提到的问题今天大多仍然存在甚至更紧迫。<p></p>《文明经受考验》是汤因比在20世纪中期一系列有关文明与现实间关系的文章结集,表现出了他对人类命运一如既往的强烈关怀。如果说汤因比认为在时空间中不可逆转的运动——人类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在某个限度内可以被理解的话,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实世界成为他此刻文明史观的言说背景。在本书中,汤因比的这种现实关怀与历史哲学在二战后的相遇,挑战与应对的结果,就是他一再强调的“世界政府”与“高级宗教”,他寄希望于人类不同文明能够借此握手,觉悟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找到合适的和平相处的方式,保持活力,继续发展,悲天悯人的情怀跃然纸上。

(英)阿诺德·汤因比 ·世界史 ·191万字

二战记忆:暗黑时刻(套装共六册)
会员

《飞虎队:陈纳德和他的美国志愿者(1941—1942)》这是一段扣人心弦的冒险历程,这是一个充满勇气和胆量的故事,这是一部经过全面修订和更新的关于《飞虎队》的经典史著。作者广泛参考了美、日两国的历史档案,并采用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录和访谈材料,拨开环绕在飞虎队周围的层层历史迷雾,力求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东西街: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起源》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学跟随同样的法学教授学习法律,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以及家庭变故,劳特派特注重对个人的保护并提出了危害人类罪,将其引入《纽伦堡宪章》,最终用于给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定罪;莱姆金则侧重对群体的保护,提出了灭绝种族罪,他们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对国际司法体系影响重大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者在讲述他们的同时,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在面对纳粹暴行时穿越欧洲的神秘故事。《丘吉尔的非绅士战争》对强大的纳粹战争机器,英国不得不想方设法削弱敌人的力量。本书作者贾尔斯·米尔顿通过生动的描写,讲述了英军在二战主要战场之外开展的几次精彩的偷袭和暗杀行动。在丘吉尔的支持下,几位典型的英国绅士,不顾军队和政府内部坚持传统的老派人士反对,策划领导了这些完全不讲绅士风度的行动,他们发明新式武器,建立培训游击队员的学校,为被占领区的抵抗组织运送炸药……这些不属于常规军队的秘密战士为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作者伊恩·克肖用十个章节的篇幅考察了1940年5月至1941年12月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美国、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六个主要国家做出的十个互相关联、具有巨大军事影响的政治决策。从英国决定坚持抗击德国,到德国决定在珍珠港事件后向美国宣战,再到希特勒决定消灭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这些决策把欧亚大陆上的两场互相分隔的战争,转变成一场真正全球化的冲突。尽管在1941年底,战争仍有三年多的进程,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在此时就已经注定了。《劫掠欧罗巴:西方艺术珍品在二战中的命运》本书作者通过大量采访和丰富的档案资料,详细解说了“二战”前后纳粹掠夺者对欧洲艺术珍宝的巧取豪夺,同时向读者展现了盟国全力解救这些艺术品的细节。本书用紧凑的情节,叙述了纳粹分子对“堕落艺术”的清洗、纳粹高官在被占领国的艺术品购买狂欢、纳粹分子对犹太人所有的艺术品的无情夺取;讲述了在面对劫掠和轰炸威胁时,欧洲各国博物馆工作人员千方百计转移、庇护艺术品以及古迹救护官维护艺术品的经过;讲述了各方在战后对公共和私人收藏的追索、返还过程;描绘了希特勒、戈林、画商之间的艺术品竞争以及盟国救护官和各方人士之间的博弈。《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奥斯维辛犹太医生纪述》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样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凝视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自1946年首次出版以来,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评论家和学者对本书进行了观点各异的阐释,而其中部分争议甚至引发了人们对普遍生存困境的再思考。这部纪述由此成为同类题材中最具争议性的作品。

(美)丹尼尔·福特等 ·世界史 ·171万字

彼得·沃森思想全史(全四册)

此套装包含《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和《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两套书。其中,《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纵览自人类直立行走与取火直至20世纪初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远古智人本是非洲一种毫不起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素令他们扩散至整个地球,甚至踏上探索外太空的征程?又是什么样的发展使他们反思人类给地球带来的破坏,进而采取一种有良知的生活方式?沃森以发人深省的笔法讲述人类何以成为今日的人类,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世界、理解自身。这是一部依思想撰写的通史,历史不再是王朝更迭和成王败寇,而是那些为了推进人类理解世界、理解自己而做出贡献的重要思想和思潮。《20世纪思想史:从弗洛伊德到互联网》这是一部煌煌百万言、面向普通读者的百科全书式巨著。接续《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的线索,纵览风云变幻的20世纪,拨开战争和政治的迷雾,从思想入手理解这一百年人类的智力成就。20世纪既是人类的多事之秋,也是思想进步的辉煌世纪。在这个世纪,全人类在奴役、对峙、战争和解放的裹挟中曲折前进、求同存异,我们也在各大学科中取得了微观粒子、基因结构、现代主义等重大发现。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这是一部用思想写成的20世纪通史,书中的主角不再是世界大战和政治博弈,但它将包含战争的思想后果、冷战时期的科学竞赛、去殖民化浪潮的余波等仍旧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它们将会是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理解人类自身的关键所在。

(英国)彼得·沃森 ·世界史 ·165万字

台湾“中研院”口述民国历史经典丛书(套装共8册)
会员

《中国远征军:滇印缅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1942~1944年,为保卫滇缅公路,中国政府先后两次派出近30万部队进入缅甸与日寇作战,在付出了10余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全歼缅甸日军。此战中,中国远征军反攻胜利,大放异彩,重新打通了国际交通线,使得国际援华物资运入中国;把日军赶出了中国西南大门,揭开了正面战场对日反攻的序幕;钳制和重创了缅北、滇西日军,为盟军收复全缅甸创造了有利条件。本书口述者多为参战将士,他们的口述全面还原了中国远征军历史。“中国远征军”近年来一直是公众舆论关注的话题,从小说到影视剧再到纪录片,以此为主题的作品很多。但是以远征军的亲历者,尤其是普通参战将士的口述为题材的作品目前还比较少。《抗日正面战场:国民党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的2/3,歼灭日军150余万人,约占日军在二战中伤亡总数的70%。《抗日正面战场:国民党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选取亲自参与对日作战的国民党高级、中级将领在正面战场中的所做、所为、所想,力图客观地重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其中有令人荡气回肠的会战之血雨腥风,也有对部分国民党军队腐败军风军纪的揭露,更有中国空军、海军面对强大的日本军队的艰难对决,以及抗日义勇军和学生军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豪迈民族气概的展现。《非常事端:亲历者口述实录》民国时期,“非常事端”非常之多,《非常事端》所选取的口述历史资料涉及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重大事件,从中可以管窥中国现代史的发展线索和主题。在这本书中,董文琦、贺国光、雷法章、李文彬、蒋彝、齐世英、张群、何成、芳泽谦吉、王禹廷、王铁汉、康泽、萧自诚、蔡孟坚、刘斐、周佛海、雷啸岑、陈湄泉等数十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从1928年的济南“五三惨案”开始,讲述了张作霖被炸案、福建事变、两广“六一”事变、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汪精卫投敌、重庆防空洞灾难、长沙大火等事件。《民初纪元:亲历者口述实录》1912年民国始肇,其后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帝制崩解、社会剧变、新制初成,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既深且巨的影响。这是中国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离析和新的社会秩序建立的探索时期,是毁灭与涅槃交替的创启时代。《民初纪元:亲历者口述实录》根据亲历这一历史阶段、参与其发展的民国时期著名人物的叙述和回忆辑录而成,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脉动之面貌。《民国经济:亲历者口述实录》中华民国时期,政治上虽然没有建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上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启动阶段,出现了所谓的资产阶级“黄金时代”。《民国经济:亲历者口述实录》以产业为架构,以民国时期工业、邮政、交通、通讯等方面的精英人物的亲历实录,再现了当时中华民族艰难困顿的发展历程。《民国外交:亲历者口述实录》汇聚了众多民国时期外交名家的口述史料,勾勒出民国外交发展的基本脉络,资料翔实而珍贵。全书以丰富、鲜活的史料向我们展示了在民穷国弱的历史时代,中国外交官竭尽全力与外国列强进行抗争,捍卫民族尊严,努力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艰辛历程。颠覆了以往读者对于民国期间如外交积贫积弱的印象,展现了民国外交家的风采和他们的业绩。《民国军制:亲历者口述实录》以民国军制建设为主题,以陆、海、空三军从无到有的发展为主线,梳理了三军的组建、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内容包括军校发展、军事教育、军事训练、民国时期主要战役等。全本辑录了数十位民国早期将领的口述史料,他们多接受过国内外正规的军事学校教育,是民国军制的创建者。全书资料翔实,内容具体,对研究民国军队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民国军阀:亲历者口述实录》民国时期战事纷扰,“城头变幻大王旗”,军阀成为时代舞台上的主角。本书辑录了数十位军阀时代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他们多为国民党的高级军政要员,以其亲身经历,对民国各大军阀,如张作霖、唐继尧、冯玉祥、阎锡山等作了有关回忆与叙述。全书以崭新的视角和丰富的史料回溯了那一混乱时代的历史。

李立等编著 ·口述史 ·163万字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