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1900—1930年代

娜拉,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她本是一名家庭主妇,为救丈夫不惜伪造文书,却只换来丈夫的辱骂。她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玩偶,最终毅然决然离开家庭。20世纪初,《玩偶之家》传入中国,娜拉以其反抗与自立精神鼓舞了许多中国女性走出传统、寻求独立。然而,她也被各种男性本位的大叙事利用,来塑造符合其自身利益的新女性形象。为了深入思考这种现象,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娜拉”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演变的历史,剖析中国女性解放思想与变动不居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末民初,以救亡图存为宗旨的国族自强大叙事,虽然致力于让女性冲出礼教传统,却优先强调她们强国保种、贡献社会的责任。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启蒙觉醒大叙事,呼吁女性过独立生活,却忽视她们特有的经验与视角。20世纪20—30年代,以发扬西方恋爱观为主的自由婚恋大叙事,鼓励女性反抗包办婚姻,却未能提供解放她们的社会条件。北伐后到抗战前,由国共两党主导的妇女运动将女性解放融入国家大业,以解放平权大叙事号召女性投身革命、奉献自我。一百年来,中国女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但话语权始终没有掌握在她们手中。她们仍要压抑个性化的性别诉求,走一条男性引导的路,同时还要面对男性及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对待。这正是中国女性所面临并依然有待解决的困境。

许慧琦 ·社会学 ·27.8万字

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回流与农村养老资源配置研究
会员

本书主要研究在第一代农民工大量离开城市回流农村养老的背景下如何配置农村养老资源的问题。全书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发现等。第二章“农民工回流条件下农村养老资源配置机制:嵌入社会网络的供需均衡”,从经济学、社会学视角出发建立了一个嵌入社会网络的农村养老资源供给与需求均衡分析的基本框架。第三章“劳务输出大省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农村养老资源现状”,主要通过城乡对比、局部与总体对比等维度分析了劳务输出大省人口老龄化特征。第四章“农民工流动与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的社会调查”,本章以劳务输出大省为对象对16~65岁的农村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以掌握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的流动情况以及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状况。第五章“农村多支柱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建构”,分别从理论认识和现实需求出发,提出了构建五支柱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设想,并分别对每个支柱的实践与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第六章“农村养老资源动态优化配置战略:三阶段模式选择”,提出了农村养老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三阶段设想,还以四川省为例,对2020~2040年四川省农村养老资源的配置数量进行了预测。第七章“配置农村养老资源的政策建议:理念、主体与措施”,本章提出在配置农村养老资源的长期过程中,必须坚持四个基本理念,分析了政府、家庭、社会三个主体的定位,提出了基于养老产业链建设的政策建议。

胡俊波 ·社会学 ·25.4万字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