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中国版的凯鲁雅克,中国版的《在路上》,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从借个背包出发,到频频甩掉八份工作上路,整整十年,小鹏没干过太正经的事儿,除了旅行——这是他人生中唯一严肃对待的事情。经纬之间,他用最节俭最自助最深入的旅行方式,将半个地球统统塞进了背包。背包十年,小鹏由最初的菜鸟背包客,变成为内首位职业旅行家。
小鹏 ·随笔 ·11.6万字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它曾让你深爱,让你迷恋,也让你被狠狠伤害、抑郁流泪;放下过往,来到远方,一切清零,江湖往事不再谈论。不再有令你牵肠挂肚的人,不再有令你突然沉默的场景,你又重生了,换一个灵魂,换一种心态,活出另一个自己。最好的时光,在路上;最好的生活,在别处。独自上路去看看这个世界,你终将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嘉倩 ·随笔 ·7.3万字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郝景芳 ·随笔 ·14.3万字
欲知世界各地之真相,可取此书读之。马可·波罗,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旅世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刺·波罗和叔叔玛窦·波罗,途经中东,历时蹬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记述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
(意)马可·波罗 ·随笔 ·12.2万字
一位法国汉学家认为,在阿来作品中,《大地的阶梯》的文学价值其实超过了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大地的阶梯》是著名作家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藏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于是全文既有散文的随意与洒脱,又有着小说的生动与感人。在他的笔下,藏族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神秘、遥远、浪漫的代名词,而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存在。阿来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表现了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他把从成都平原开始一级级走向青藏高原顶端的一列列山脉看成大地的阶梯,文字与景色一样气象万千。
阿来 ·随笔 ·13.6万字
本套书为2010年至今作者在中国或世界各地游历的旅行随笔合集。第一册上辑,作者沿爱辉—腾冲线横穿中国,在游历中重新审视当下中国社会的真实切片与历史的复杂面孔;下辑,作者在游历路程中寻访了贾樟柯、余华、刘香成、陈丹青等文化学者,展开“十三邀”式的漫谈与追问。第二册,作者的足迹跨越不丹、东欧、印度等不同文化属地,旨在呈现一个更多元文化的世界版图,从而打开看待自我与世界关系更多的可能性;第三册围绕2020年作者在马来西亚、夏威夷、日本三地的停留与辗转展开,不仅勾勒了各地在危机下的不同风貌与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更深入讨论了各地在历史上对危机的应对方式,揭开其背后被遗忘的历史。
许知远 ·随笔 ·31.7万字
旅行是个好东西。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时候,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日子、经历过的那段情,看得最清楚。更重要的是,在路途中,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
陈程 ·随笔 ·10.3万字
移民,从来只是手段,或者生活方式的一种。如何移民,如何在移民之后生存,并且是尽可能舒适地生存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徐昌文 ·随笔 ·15.9万字
《背包十年》畅销50万之后,小鹏继续走在路上,又去了许多地方,旅行经验更丰富,对世界的体验更深刻。经过两年的沉淀与蛰伏,他写出了这本书,从8个角度回答了“我们为什么旅行”这个稍显宏大的问题,分别是:要有光,在路上,奢与简,体验式,巴别塔,陌生人,无尽欢,因有梦。小鹏通过真诚的文字和惊艳的图片,与我们分享他12年来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经历的事,他的感动,泪水,欢笑,悲伤,心灵受到的冲击,震撼,他对梦想的独到理解。他说,只有旅行,让我们重新变成孩子,重走自己的青春。在此之前,小鹏在微博上做了“我们为什么旅行”的问题征集,千名网友踊跃参与,小鹏也从中挑选出最感人的十条,发布在书中。
张金鹏 ·随笔 ·10.2万字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对情侣,像张昕宇和梁红这样“侣行”过。“5.12”汶川地震,张昕宇自己组队去现场救援,灾难现场的震撼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开始用行动去触摸生命的价值与真意。他们制定了庞大的环球极限侣行计划:海盗乱邦索马里、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核泄漏鬼城切尔诺贝利、天堂之门地狱之眼马鲁姆火山……如有可能,他们打算把火星也列入计划。他们曾在零下72℃的极寒之地穿越600公里无人区;他们曾在索马里首都差点被自己的安保队长劫持;他们曾在切尔诺贝利亲密接触被“石棺”封存的4号反应堆;他们曾在太平洋马鲁姆活火山内见识熔岩湖的炽烈与浩瀚……
张昕宇 ·随笔 ·8.8万字
《欧洲之旅》介绍了威尼斯、罗马、瑞士、荷兰、柏林等。
朱自清 ·随笔 ·6.3万字
2014年7月,睽违荧屏六年的王志作为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总主持人,与节目组车队从西安出发,沿古丝绸之路一路自驾,横跨欧亚大陆,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意大利八个国家,历时两个月,西行三万里,最终抵达古丝绸之路终点罗马。在完成媒体报道任务之余,王志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既有异域他乡的精彩见闻,也有与各路名人嘉宾的对话,更有主持人犀利的眼光和对丝路历史的深沉思考。一路向西,行三万里,一路欢乐与艰辛,九十篇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充满魅力的丝路历史与当今,和一个不一样的王志。
王志 ·随笔 ·19.2万字
《独自之旅》是一本极为打动人的旅行传记。为了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诚与善意,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世界,作者放弃在伦敦的优越生活,独自一人,行程万里,依靠陌生人的帮助横跨美国。《独自之旅》是近年来旅行传记中比较独特的一部作品,作者的旅行方式迥异常人,作品中同时传达了作者本人在旅途中的感悟和总结,带领读者在踏上旅程的同时,跟作者一起展开更多的人生思考。作者这段经历曾经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成纪录片,先后在146个国家播放,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作者也因此而成为国际驴友中鼎鼎大名的偶像级人物。
(英)莱奥·罗格塞斯 ·随笔 ·10万字
南半球的季节和北半球是相反的,我在南半球过完了冬天,回到国内又要继续过冬天,这恐怕是我人生中最长的一个冬天。但不管冬天多长,春天总归是要来的,就像不管旅行得多久,家总归是要回的一样。
刘小顺 ·随笔 ·17.5万字
这不是一本随便的旅行书,是一本旅行后的记忆录,期待了未知的相遇,邂逅了愿意爱下去的人。只为了追忆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
林帝浣 ·随笔 ·9.4万字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祁定江 ·随笔 ·11.3万字
1981年,夏天,波士顿新英格兰浸信会医院。由于疼痛难耐,我连续注射五剂吗啡,并随后写下两个梦想:考上哈佛法学院、步行穿越美国。医生告诉我,“你只上过9年学,还要在轮椅上度过下半生,这些梦想太遥远,肯定是吗啡用多了……”1997年7月4日早上6点,我站在哈佛法学院大门口,开始了自己的第二个梦想!摆在我面前的,将是一场历时四个多月,超过8000公里的未知之旅!一路之上,我要步行穿过21个州,1000多座城市,在这137天的步行旅行中,我将历经酷热、蚊虫、飓风、暴雨,以及无边的寂寞!我不知道,这场旁人看来如地狱般的旅行,将会怎样改变我的人生……
(美)唐纳徳·L 布朗 ·随笔 ·13.7万字
作者于1921年受大阪每日新闻社之邀踏上中国之旅,在4个月左右时间里访问了中国的华东、华中和华北大部,以及东北小部地区,也拜访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或文化名人,他将途中“新奇”的见闻、对当时中国政治及发展的思考记录撰文,最终集结出版。作者是一个深受汉文和中国古典影响的文人,可来到中国之后,种种怪象随处可见,他不但将民国时期乃至当代中国也存在的一些陋俗进行了披露,发出遗憾的叹息的同时又掺杂着鄙夷的批评,有调侃,也有失望。结合上述特点,本书译文也以调侃的“吐槽式”风格译成。
(日)芥川龙之介 ·随笔 ·8.4万字
本书讲述作者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书中记载了她旅行期间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在非洲野性天然的美景中,她对人生、爱情都有了新的顿悟。全书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堪称一部关于爱与人生的逐梦之旅。
洛艺嘉 ·随笔 ·11.9万字
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张信刚 ·随笔 ·19万字
QQ阅读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