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杨亚爽讲述了陆游壮志难酬的悲情一生,展现了他始终不渝的爱国之志和不朽诗才。从武艺高强的打虎英雄到泪溅龙床的诤臣,从流芳百世的诗坛领袖到一往情深的痴心人,本书聚焦陆游的多个侧面,着眼于他的仕途、爱情、创作,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陆游。行文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乏诗人的浪漫,深入浅出、引人人胜。
杨亚爽 ·历史 ·16.2万字
黑人奴隶起义领袖在绝境中奏响的自由强音!普利策奖得主以血泪文字剖析历史!本书为普利策奖获奖图书,由《时代》周刊百佳英文小说口碑认证,内容颠覆传统英雄叙事,有着比《勇敢的心》更震撼的灵魂剖白,在暴力与悲悯交织处见证人性的幽暗。作者用文字穿透历史的迷雾,用七千字自白书重构真相:他困在奴隶世界和自由世界之间,无法到达,无法逃离。1831年,黑人先知纳特·特纳发动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历史上唯一一次有效、持久的起义。失败后特纳在弗吉尼亚州耶路撒冷受审、定罪并被绞死。威廉·斯泰隆以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了小说《纳特·特纳的自白》。他以第一人称叙事,让这位被绞死的起义领袖在文学中重生,他既捕捉到了人在压迫之下爆发出的勇气,也捕捉到了进退失据者的彷徨、无枝可依者的孤独。斯泰隆以其对复杂社会现实与复杂人性的深刻体察,赋予了纳特·特纳在宏观历史叙事中完全不曾展现的丰满血肉。这不是非黑即白的抗争史诗,而是一曲在压迫与暴力的夹缝中,叩问人性复杂度的灵魂悲歌。
(美)威廉·斯泰隆 ·历史 ·31.8万字
波云诡谲的朝堂纠葛,跌宕起伏的江湖纷争,锥心泣血的守土悲歌……这是一个发生在盛世走向乱世的复仇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依次出现的人们,机敏善感的杨济、多面却不善变的世良、无厘头的李不言、奸狡却自有生存之道的李仲钦、悲悯的崔百里、热诚无畏的陶铁,千人千面,如同你我,谁也不知道迈出的下一步将画出怎样的人生曲线。
赵小钱 ·历史 ·105万字
是谁开启了一扇洞悉人性的大门?是谁构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模式?又是谁心外无物?谁是爱与光的使者?谁死于自己的思想?谁是解“空”第一人?哲学家懂哲学,但不大懂得叙述艺术;小说家懂得叙事艺术,但又不大懂得哲学。作家王晓方显然将二者完美融合了。他将中国先贤高深的思想以简洁、明快、生动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通过一个十四岁的少女千一游历心灵所经历的一系列奇妙梦象,介绍了从古至今不同流派的中国哲学家思考宇宙和人生的核心思想。这些哲学家,要么是有原创精神的思想家,要么是集大成者,要么就是极具个性与风骨的人。
王晓方 ·历史 ·56.7万字
《石屋续沈》是一部具有较高史料价值的近代史笔记小说,对于研究晚清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记述了作者耳闻目睹的晚清民国时期的掌故轶闻,这些掌故涉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政治变迁、文人墨客的生活等多个方面,为后人了解和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马叙伦先生对清末民初的世事变迁颇为熟谂,因此该书在史料价值上尤为突出。
马叙伦 ·历史 ·5.2万字
《康熙大帝(合集)》:记帝王人生,展宫廷百态;道清宫秘史,书宦海沉浮。作品结构紧凑,故事异彩纷呈,情节环环相扣,读之欲罢不能。
二月河 ·历史 ·122万字
平息“三藩”之乱之后,康熙四处物色治河能臣,亲赴汴梁,视察黄河,任用能臣疏浚漕运,终使黄河变清;任用良将,操练水军,德威并用,东收台湾;开博学鸿儒科,选拔良臣,缓和民族矛盾;南巡金陵,祭祀明太祖,团结前明遗老;纳忠言,整顿吏治,惩办贪官,创一代新风;北巡盛京,与东蒙古诸王结盟,进而西征葛尔丹,完成统一中华大业。此卷中又一批新的艺术形象活跃在读者面前:如风流倜傥的高士奇,清廉固执的于成龙,犯颜批鳞的郭琇,栉风沐雨的陈潢,拔箭啖珠的施琅,行乞街头的“香美人”,精明过人的“能婆子”等。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刻画,再现了清初的社会民情和玉宇呈祥归一统的历史风貌。
二月河 ·历史 ·33.2万字
凡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脍炙人口、英雄辈出的《三国演义》,以“三国归晋”的雄壮篇章收场了,然而“归晋”之后的历史,分合大势,却少有人知。一段汉人与胡人对峙的历史,一个血与火交织的时代,一部号角伴钟声共鸣的诗篇,这一切是如何开始,又是如何收场的呢?本书以历史事件为主干,以历史人物为线索,以轻松诙谐的笔触,讲述了三国之后一个半世纪壮烈的十六国纷争的历史。
陈羡 ·历史 ·18.5万字
清末民初,山西黄河古渡口永和关白家。三少爷白永和,生活在崇儒的奶奶与重商的爷爷之间的夹缝里,饱尝科举之苦、频受经商之挫、经历婚变之痛、遭逢人生炎凉。但他凭着一身正气和胆略,秉承“以和为贵,以义制利”的祖训,感化了祖辈,消解了族争。一条长船,上下千里,跑出了白家的气势,跑出了诚信的商道,在晋商全面溃败之际奇迹般地成为富甲一方的船帮商家。
王哲士 ·历史 ·39.3万字
雍正皇帝死于非命,二十五岁的弘历继位,改元乾隆。乾隆风华正茂,他心怀大志,一心开创清王朝盛世。他胸有谋略,推行“以宽为政”的施政方略,革除前朝苛严弊政,纠正雍正饮定借案,整顿吏治,连惩几位贪赃大臣。他潇洒飘逸,风流倜傥,是一位多情的帝王。
二月河 ·历史 ·34.2万字
《元史演义》是对蔡东藩原作进行重新改编的再创作作品,该书刻画了元朝百年的兴衰全过程,刻画了如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历史知名人物,为了解元朝历史提供了详实的有力参考。该书在编校过程中,不仅按照最新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对生僻字做了注释与注音,还重新绘制了该书的人物绣像图与内文插图。该书首次新增的“阅读思维导图”,为读者能快速了解元朝历史提供了大数据支撑,通过“经典战役”等多个模块,将百余条知识点做了梳理,严谨地将历史变迁通过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对青少年读者学习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蔡东藩 ·历史 ·30.6万字
本书已入选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三期名单。第一卷已刊发于《中国作家》2022年第10期,第二卷已刊发于《收获》长篇小说2023冬卷。1933年山海关失守,北平危在旦夕。故宫博物院那文松等故宫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在硝烟与刺刀之险中,在各方势力的重重阻挠下,毅然押运一万多箱故宫文物伶仃上路。自此,浩瀚的皇家典藏在中国大地上经历了长达十数年的颠沛流离,也硕结了超越器物之上的奔腾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祝勇用丰赡的细节还原历史现场,以精彩的故事重建南迁之路,投笔一代故宫人的守藏之心于纸上,大义凛然,根魂毕现。
祝勇 ·历史 ·48.8万字
《大国的兴衰》全书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大国的兴衰》的重点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并非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经济史。
(英)肯尼迪 ·历史 ·21.9万字
本书主要叙述以平清盛为首的平氏家族的故事。前6卷描写了平氏家族的荣华鼎盛和骄奢霸道;后7卷着重描述了源平两大武士集团大战的经过,渲染了平氏家族终被消灭的悲惨结局。全书引用了相当多数量的中国典籍。曾由日本的琵琶法师进行了生动的演绎。作者主要是围绕在平家的两个时期(平清盛时期与平宗盛时期),保元之乱和平治之乱之后进行描写,通篇以史书编年体为主,其中作者加入了对许多事件的看法,形成了以作者寻找平氏衰亡原因为主要线索的结构。本书为精装版本,内附彩图插页。
(日)佚名 ·历史 ·14.4万字
《孝庄皇太后》淋漓再现大清兴国太后的柔情与智慧,全景展现宫廷深处的权谋和尔虞我诈。《雍正皇帝》二月河重磅之作,一场智慧与权欲的经典博弈,看小说,学历史更学谋略与智慧!《曾国藩传》透析晚清政坛风云的巅峰之作,美国学者眼中的“中国华盛顿”。《左宗棠》左宗棠一生经历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定陕甘之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李鸿章》一部书讲透为人为官之道,处世成功之学,了解中国近代史必读李鸿章。《胡雪岩》作者惯有的历史小说笔法全新演绎红顶商人胡雪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商之道。
颜廷瑞 二月河 (美)黑尔 张鸿福 薛家柱 ·历史 ·414万字
作者何佳舒,17岁,就读于北京市第二中学国际部。热爱阅读、旅行、写作,13岁时曾在中青报《青年参考》发表整版文化游记《北海道记忆:简单、清淡、新鲜》,14岁在《青年参考》发表整版文化游记《欧洲,从这里开始》。
何佳舒 ·历史 ·16万字
年羹尧赐死,隆科多圈禁,但八爷党余威未尽。王府密议,欲借铁帽子王逼雍正逊位;乾清宫内,唇枪舌剑,风浪迭起。一边是赫赫天威,雍正严惩骨肉众兄弟,一边是缠绵缱绻,强留酷似旧情人的弟媳。是上天报应,抑或世事偶然,承欢侍御却是天家骨血。乱伦之煎熬,丹药之蚀毁,亡灵之作祟,刚刚还抖擞精神,指点江山,转瞬却白虎玉兔同赴大真。鼎丹烛影千古迷案,掩卷深思云遮雾隐。
二月河 ·历史 ·42.5万字
2013年,美国《纽约时报》评选出46个“必去”的全球最佳旅游地,塞上江南宁夏川位列第20名。全球最佳旅游地缘何花落宁夏川,塞上江南荣膺这顶桂冠的底气从何而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块绿色土地,共同来细细品味。
黄自强 ·历史 ·8.3万字
本书着重描写了康熙选择皇储及诸皇子为争当皇储而互相倾轧。康熙晚年出现了许多弊政。如官吏们贪赃枉法,冤案迭起;皇亲旧勋们借支库银,国库亏空;田赋不均,土地高度集中。康熙曾派人多次清理整顿,皆因皇太子懦弱无能,贪色好淫,不谙政务,忙于党争,只好半途而废。康熙对此十分不满,不得不将他废黜,以后又立,再立再废。众皇子趁机作乱,拉帮结党,争当皇太子,以致引起兄弟阋墙。康熙后来索性“放鹿中原”,任其相互逐鹿。
二月河 ·历史 ·31.3万字
乾隆皇帝虽然想要励精图治,再造清朝盛世,无奈大清开国已百余年,诸种危机一一呈现。后宫秽乱,贪官污吏横行,使得乾隆内外交困。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立下无数汗马功劳的大臣傅恒虽然身染沉疴,仍然戒慎恐惧、忠心耿耿,令乾隆感动不已。然而另一方面,奸臣和珅却以巧言令色,取得乾隆的信任。他先管崇文门关税,又管圆明园的建造,经手大笔的公帑,从中取得利,他善于笼络人心,使得宫里宫外,人口交赞,因此步步晋升。此时内地有教民起事,西域有霍集占作乱,乾隆面对此局面,丝毫不敢大意,他让十五阿哥出紫禁城历练,又重用阿桂、刘墉等人,希望力挽狂澜,开创新局。
二月河 ·历史 ·32.3万字
QQ阅读手机版